•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理論與技巧的滲透

    2011-08-15 00:45:22徐修鴻鹽城工學院大學外語部江蘇鹽城224051
    關鍵詞:歸化英語翻譯異化

    徐修鴻(鹽城工學院大學外語部,江蘇鹽城,224051)

    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理論與技巧的滲透

    徐修鴻(鹽城工學院大學外語部,江蘇鹽城,224051)

    分析了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現(xiàn)狀,討論了影響當前翻譯教學的因素,提出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滲透翻譯理論和技巧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讓學生掌握適合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一套基礎理論、兩對核心策略、多種翻譯技巧,理論指導實踐,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翻譯理論;翻譯技巧

    翻譯是一種綜合技能,是學生處理兩種語言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在聽、說、讀、寫、譯等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中,如果把聽和讀看作語言輸入,把說和寫看作語言輸出,翻譯的過程則是集語言輸入與語言輸出為一體的雙向交流過程,其重要性可見一斑。然而,在長期的大學英語教學和考核中,對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卻一直缺乏應有的重視,翻譯教學的地位顯得邊緣化,因而翻譯教學的效果也大打折扣。不少學生談“譯”色變,許多高分通過四、六級考試的學生可以看懂英語原文,卻苦于沒有能力將之轉換為漢語表述出來。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處境尷尬,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和挑戰(zhàn)。目前針對大學英語教學的研究中,對聽力、寫作方面的研究比較多,翻譯教學處于被忽視的位置。雖有論者研究了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了一些對策,但不少對策顯得比較籠統(tǒng),其可行性也值得懷疑。在此分析了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現(xiàn)狀,認為缺乏翻譯理論指導的翻譯教學難見成效,提出利用有限的學時滲透翻譯理論、策略和技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現(xiàn)狀分析

    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效果不佳,處境尷尬,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筆者認為原因至少來自以下三個方面:課程設置方面、學生方面和教師方面。在課程設置上,“譯”作為英語綜合能力之一,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1999年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首次將“譯”的能力列入其中,但教學目標不明確,要求也偏低;2004年版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雖對譯的能力提出要求,但重點強調的是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最新的2007年版《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對翻譯能力作出明確要求,但強調的仍是聽說能力的訓練。[1]新的四、六級考試中雖出現(xiàn)翻譯題型,但其分值只占總分值的5%,無意中弱化了翻譯項的重要性,導致翻譯教學不受重視。大學英語教材在內容編排上沒有翻譯理論和翻譯技巧的介紹,只在課后練習中有很少的單句英漢互譯練習。學生方面,也存在著英語基本功不扎實、漢語基本功差以及翻譯技巧欠缺等諸多問題。[2]教師方面,許多教師不懂翻譯理論,不少從事大學英語教學的教師是語言學或者英美文學出身,對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缺乏必要的了解。此外,受學時的限制,教師分配不出更多的時間專門講授翻譯理論與技巧,即便偶爾涉及,講授的翻譯理論和技巧也比較零碎,難成體系,對學生的翻譯實踐形成不了系統(tǒng)性的指導。

    以上三方面原因是造成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處境尷尬的主要原因,需要得到同等程度的重視。課程設置牽涉到大綱制定、教材編寫、課時分配、考核形式等一系列的問題,而大綱一旦制定,就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穩(wěn)定;教材的編寫也費時費力,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況且目前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是否需要專門的翻譯教材這一問題仍充滿爭議。課時分配和考核形式也是依照教學大綱制定,既然大綱并未凸現(xiàn)翻譯教學的重要性,作為大綱的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課時安排方面亦不可能分配很多的時間給翻譯教學。因而,除非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否則想從課程設置方面改變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現(xiàn)狀困難重重。學生方面存在的不利因素,如英語基本功不扎實、漢語基礎差、翻譯技巧欠缺等等。前兩者只能通過學生自身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和漢語文學修養(yǎng)來提高,這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翻譯技巧欠缺則可以通過教師平時在課堂上滲透翻譯理論和技巧來得以改善,但課程設置方面的因素和學生方面的因素不是依靠教師自身的力量可以在短時間內改變的。因而,本文主要把焦點放在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方面。筆者認為,盡管課程設置和學生方面的問題在短時間內得不到根本性的改變,教師仍然可以通過在教學中滲透翻譯理論與技巧,再輔以適量的翻譯練習,來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不過,翻譯理論界學派林立,百家爭鳴,不要說大學英語教師,即便是專業(yè)英語教師亦不可能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向學生傳授諸多翻譯理論。因而,將翻譯理論進行篩選,選擇適合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翻譯理論顯得尤為重要。此外,多數(shù)高校并沒有給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分配專門的學時,所以只能由教師在精讀課堂上滲透一定的翻譯理論和技巧,這樣既不會占用太多的學時,又能對學生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筆者結合多年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經(jīng)驗,認為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必須讓學生領會一套基礎理論、兩對核心策略、多種翻譯技巧。以下筆者將就相關理論和技巧的滲透展開論述。

    二、理論滲透:一套基礎理論

    當今的翻譯理論界流派眾多,各路學者從不同研究角度提出各自對翻譯活動的理解,他們的理論大多觀點獨特,旗幟鮮明。然而,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受到課程設置的影響,學時往往捉襟見肘。教師必須尋找一套適合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基礎理論,以此指導學生的翻譯實踐。而選擇什么樣的翻譯理論則是由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所涉及的原文材料的特征決定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涉及的原文材料一般具有如下特征:句子較短、結構相對簡單、理解難度適中;很少涉及意識形態(tài)等因素;文學性較弱。簡單的句式結構降低了翻譯的相對難度,也相應地提高了譯文與原文之間意義和風格“貼切”的程度。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涉及的原文在編寫時選材嚴格,很少涉及可能和目標語意識形態(tài)相沖突的因素,特別是政治、倫理等方面的因素。因而,翻譯理論界許多基于歷史、社會和文化方面的理論可以不對學生作介紹。畢竟,術業(yè)有專攻,我們不可能也不需要把學生都培養(yǎng)成翻譯研究方向的人才。此外,文學翻譯總是和“創(chuàng)造性叛逆”相伴而生,而較弱的文學性則意味著“忠實”應該取代“叛逆”成為大學英語翻譯實踐中的主基調。因此,結合大學英語翻譯材料的種種特征,筆者認為美國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的翻譯理論極其適合指導大學英語翻譯實踐,可以充當大學英語翻譯活動中的準繩和指揮棒。

    奈達從信息理論的角度出發(fā),將翻譯定義為:“從語義到文體在譯入語中用最貼近而又最自然的對等語再現(xiàn)源語的信息。”[3]這一定義指出了翻譯的本質是“用譯語再現(xiàn)源語信息”,譯者的任務是“用最貼近、最自然的對等語再現(xiàn)源語的信息”。同時,這一定義也提出了翻譯的兩個基本要求:傳達原作的意義和風格及譯語語言自然順暢。在處理內容和形式的關系問題上,奈達和其他許多翻譯家都主張,必要時形式可以讓位于內容。此外,奈達在論述翻譯的具體過程時,提出了譯者應遵循的四條原則,即:內容的一致優(yōu)于詞與詞的對等;動態(tài)對等優(yōu)于形式上的一致;口頭形式優(yōu)于書面形式(這一點主要就圣經(jīng)翻譯而言);聽眾或讀者的需要優(yōu)先于傳統(tǒng)的語言形式。這四條原則中,前兩條對我們尤其具有指導意義,即翻譯應該追求譯文與原文內容上的一致,而不是片面地追求字與字的對等,應追求譯文與原文之間一種動態(tài)對等的關系,需要忠實傳達原文的信息,而不是拘泥于原文形式,必要時,形式可以讓位于內容。

    奈達的翻譯理論可以為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指明方向,具有很強的適用性。在此理論的指導下,學生可以清楚地知道翻譯的要求和標準。另一方面,奈達的翻譯理論也暗示了翻譯理論和實踐中存在的不同翻譯策略--直譯和意譯、異化和歸化的紛爭。因而,有必要讓學生深入了解這兩對核心翻譯策略。

    三、策略滲透:兩對核心策略

    在翻譯研究界,有兩對翻譯策略始終占據(jù)翻譯研究的核心地位,它們分別是直譯和意譯、異化和歸化。翻譯界過去常認為直譯和意譯、異化和歸化彼此相互對立,非此即彼,翻譯時譯者必須作出取舍。隨著國內外翻譯研究的深入,理論界對這兩對概念有了新的認識,開始用一種辯證、互補的眼光看待兩者之間的關系。

    (一)直譯與意譯

    一般來說,直譯主要追求譯文形式與內容都與原文一致,即以原文信息和風格為標準;意譯主要追求譯文傳達的信息或內容與原文相似,在譯文的表達形式上則另辟蹊徑,即譯文內容一致而形式不同的翻譯。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不論是直譯還是意譯,都強調譯文和原文在內容上的一致性。翻譯中,既有直譯存在的必要性也有意譯存在的可能性。使用直譯還是意譯,取決于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的規(guī)則。一般來說,直譯的譯文不僅可以忠實地表達原文的思想內容,而且可以盡可能地保留原文的語言特色,做到“形神皆似”。但當源語和譯語語言結構差異較大的時候,直譯的譯文往往會在通順程度上大打折扣。因而,必要時可以借助意譯,犧牲原文的部分形式以換取流暢的譯文。

    筆者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由于缺乏翻譯理論和思想的指導,在翻譯實踐中處于一種思想混亂的狀態(tài),他們片面地認為翻譯就是字與字、詞與詞、短語與短語之間的轉換,結果譯文成了不同字詞的堆砌,即所謂的“硬譯”或“死譯”。譯文佶屈聱牙,文理不通,讀者不知所云。還有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原文,滿足于一知半解,翻譯時喜歡主觀臆想,任意發(fā)揮,結果成了“胡譯”或“亂譯”。死譯和亂譯這兩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和學生不了解翻譯理論、缺乏翻譯思想的指導密切相關。這屬于認識論上的問題,與學生的語言能力沒有太大關聯(lián)。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在平時的課堂上有計劃地向學生傳授相關翻譯思想,及時地讓學生接受理論的指導,使學生在思想上對翻譯活動具備較好的認識,上述“死譯”和“胡譯”現(xiàn)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此外,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所涉及的原文一般以敘事文、議論文、或者略帶科普性質的文章為主,鮮見純粹的科技文和純粹的文學作品這類文體。文章的長短適中、詞匯量合理、句式結構相對簡單,理解難度適中,這些特點都為直譯提供了很好的先決條件。因此,學生可以優(yōu)先采用直譯的翻譯策略去處理原文的內容和形式,盡可能多地保留原文的信息和風格。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涉及的原文大多比較“純潔”,幾乎不涉及和目標語意識形態(tài)相沖突的社會文化因素,學生在翻譯過程中,應以“求真、求信”作為指導方針,晚清林紓式的增、刪、改原文的現(xiàn)象在大學英語翻譯實踐中是應該力圖避免的。最后,大學英語翻譯材料一般文學性較弱,表達手段比較簡單,為學生保留原文的信息和風格提供了可能。因而,直譯可以作為大學英語翻譯實踐中優(yōu)先考慮的翻譯策略。能直譯時盡量直譯,當直譯出的文字生硬拗口時,則需要嘗試適當變通,必要時,可以犧牲原文一部分形式和重復不必要的內容來換取譯文的可讀性。許多長句,既不是靠單純的直譯也不是靠單純的意譯,而是靠直譯和意譯的結合。

    (二)異化與歸化

    1813年,德國翻譯理論家施萊爾馬赫在他的《論翻譯的方法》中提出,翻譯的途徑只有兩種:“一種是盡可能讓作者安居不動,而引導讀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種是盡可能讓讀者安居不動,而引導作者去接近讀者?!保?]施氏只是對這兩種途徑作了描述,并未以術語冠名。直到1995年,美國翻譯理論家勞倫斯·文努蒂在他的《譯者的隱身》一書中率先提出了異化和歸化的概念。異化以源語文化為歸宿,要求譯者向作者靠攏,采取對應于原文作者所使用的表達方式,來傳達原文的內容;歸化是指以目標語文化為歸宿,要求譯者向目標語讀者靠攏,采用目標語讀者所習慣的表達方式,來傳達原文的內容。異化可以很好地保留源語的異國情調,歸化可以產(chǎn)生通順流暢的譯文。國內翻譯理論界曾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認為“異化”與“歸化”不過是“直譯”與“意譯”的翻版。作為翻譯策略,前者應屬于后者的下位概念。王東風在《歸化與異化:矛與盾的交鋒》一文中對它們作了比較深入的探討并指出:“歸化和異化可看成直譯和意譯概念的延伸,但并不完全等同于直譯與意譯。如果說直譯和意譯是語言層次的討論,那么,歸化和異化則是將語言層次的討論延續(xù)升格至文化、詩學和政治層面。也就是說,直譯和意譯之爭的靶心是意義和形式的得失問題,而歸化和異化之爭的靶心則是處在意義和形式得失旋渦中的文化身份、文學性乃至話語權利的得失問題。”[5]我們可以認為直譯和意譯主要針對翻譯中的語言問題,而異化和歸化則涉及翻譯中的語言、文化、社會等諸多方面的問題。

    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對異化和歸化的概念沒有絲毫認識,他們是用一種自己滿意的方式進行著翻譯活動??傮w來說,受到母語漢語的影響,學生總是在潛意識里不自覺地將譯文向著符合漢語語言和文化規(guī)范的方向發(fā)展,亦即使用歸化的翻譯策略。至于母語對翻譯活動的影響,以色列翻譯理論家圖里在他的描述翻譯學中早有論述。由此看來,學生在潛意識里將譯文歸化的做法也算情有可原,只不過歸化要把握一定的分寸,倘若歸化過度,則易引起原文信息和風格的缺失,影響原文的表達效果。當然,學生在翻譯實踐中亦不能刻意異化,以免使譯文晦澀難懂,犧牲譯文的可讀性,降低翻譯交際活動的效果。作為兩種翻譯策略,異化和歸化是對立統(tǒng)一,相輔相成的,兩者密不可分。異化融于歸化之中,歸化中包含著異化,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異化和歸化。我們平時所說的異化與歸化,主要是就譯者的傾向性而言,即以異化為主或者以歸化為主。翻譯的過程總是異化和歸化相結合的過程,作為譯者的學生可以自行決定使用異化還是歸化,抑或結合兩種翻譯策略,在異化和歸化中間找到一個很好的“融合點”。就目前大學英語翻譯材料的特點而言,建議學生在英譯漢中,較多采用異化的翻譯策略,在譯文中保留較多的異域文化因子;而在漢譯英中,建議學生較多地采用歸化的翻譯策略,在語言上盡量去適應英語語言文化。

    四、技巧滲透:多種翻譯技巧

    長期以來,在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即便是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也未必研究翻譯)中存在這樣一種誤解:翻譯技巧即翻譯理論。實際上,翻譯技巧不同于翻譯理論,翻譯理論是對翻譯活動的宏觀指導,翻譯技巧則是譯者經(jīng)驗的總結;翻譯理論大多深奧抽象,翻譯技巧則具體明確;翻譯理論與翻譯技巧針對不同的研究對象,不可以相提并論。很多學生雖不懂翻譯理論,卻在翻譯實踐中無意識地運用了不同的翻譯技巧。常見的翻譯技巧包括增譯法、省譯法、轉換法、分譯法、合譯法等。所有這些翻譯技巧都是以目標語語言規(guī)范為導向的,運用這些翻譯技巧的共同目的只有一個:即產(chǎn)生自然流暢的譯文,這可以從奈達的翻譯理論中找到依據(jù)。目前介紹翻譯技巧的書籍非常多,其歸納總結的翻譯技巧也是包羅萬象。因本文重點并非詳細討論這些翻譯技巧,因此,筆者只對幾種常用的翻譯技巧作理論上的論述。

    奈達的翻譯理論要求譯文語言必須自然流暢,即符合目標語的語言規(guī)范。因而,在翻譯中,我們有時為了使譯文忠實地傳達原文的意義和風格,并且使譯文合乎目標語的表達習慣,必須增加一些詞語。這些詞語以虛詞為多,也可酌量增加實詞。通過增譯,可以使譯文語法結構完整,同時也可以保證譯文意義明確。和增譯法相反,翻譯中的省譯法是使譯文洗練的主要手法。由于英漢表達習慣的不同,原文中一些詞或表達翻譯出來后會違背目標語的表達習慣,使譯文顯得累贅拖沓。所以有必要將重復不必要的內容加以刪減。減譯法一般依循“減詞不減意”的原則,適當采用減譯法是確保譯文自然通順、簡潔明了的必要手段。

    轉換法指翻譯過程中為了使譯文符合目標語的表述方式、方法和習慣而對原句中的詞類、句型和語態(tài)等進行轉換。具體地說,就是在詞性方面,把名詞轉換為代詞、形容詞、動詞;把動詞轉換成名詞、形容詞、副詞、介詞;把形容詞轉換成副詞和短語。在句子成分方面,把主語變成狀語、定語、賓語、表語;把謂語變成主語、定語、表語;把定語變成狀語、主語;把賓語變成主語。在句型方面,把并列句變成復合句,把復合句變成并列句,把狀語從句變成定語從句。在語態(tài)方面,可以把主動語態(tài)變?yōu)楸粍诱Z態(tài),被動語態(tài)變?yōu)橹鲃诱Z態(tài)。

    分譯法和合譯法是兩種相對應的翻譯方法。分譯法是把一個長而復雜的句子拆譯成若干個較短、較簡單的句子,通常用于英譯漢;合譯法是把若干個短句合并成一個長句,一般用于漢譯英。漢語強調意合,結構較松散,因此簡單句較多;英語強調形合,結構較嚴密,因此長句較多。所以漢譯英時要根據(jù)需要,利用連詞、分詞、介詞、不定式、定語從句、獨立結構等把漢語短句連成長句;而英譯漢時又常常要在原句的關系代詞、關系副詞、主謂連接處、并列或轉折連接處、后續(xù)成分與主體的連接處以及意群結束處將長句切斷,譯成漢語分句。這樣就可以基本保留英語語序,順譯全句,符合現(xiàn)代漢語長短句交替、單復句相間的句法修辭原則。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目的是為了完善大學生的知識體系,培養(yǎng)大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而翻譯能力正是英語運用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值得我們認真思考與探索。翻譯理論為各種有效的翻譯策略和技巧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可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翻譯活動中的規(guī)律,解釋翻譯活動中的各種現(xiàn)象。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課堂上滲透翻譯理論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論意識,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強他們用翻譯理論審視自己的翻譯活動的能力。教師在翻譯教學中一定要處理好翻譯理論、翻譯策略和翻譯技巧三者之間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獲取、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學生方面則可以多閱讀漢語名著,增強漢語文學修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思考和翻譯實踐是提高翻譯能力的必由之路。筆者相信,學生的翻譯能力在理論指導下結合適量的翻譯實踐,一定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尷尬境地也會因此得到改觀。

    [1] 劉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思考與探索[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151.

    [2] 張美平.翻譯技能培養(yǎng)與大學英語教學[J].中國科技翻譯,2005(2):32-33.

    [3] Nida Eugine A.&Charles 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3:12.

    [4]Shuttleworth&Cowie(ed).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Manchester:Stjerome,1997:44,59.

    [5] 王東風.歸化與異化:矛與盾的交鋒[J].中國翻譯,2002(5):24-26.

    On the Infiltration of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Skills in College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XU Xiu-hong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discuss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ranslation teaching,and points out the importance and practicability of infiltrating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skills in college English translationclass.The students areabletoyield twicethe resultwithhalfthe effort iftheycan grasp asetofapplicabletranslationtheory,two pairs of kernel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a variety of translation skills.

    college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translation theory; translation skill

    H319

    A

    徐修鴻(1979-),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大學英語教學、翻譯理論與實踐。

    猜你喜歡
    歸化英語翻譯異化
    農(nóng)村聘禮的異化與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視角
    商品交換中的所有權正義及其異化
    翻譯轉換理論指導下的石油英語翻譯
    中國諺語VS英語翻譯
    學生天地(2020年28期)2020-06-01 02:18:52
    評《科技英語翻譯》(書評)
    異化圖像的人文回歸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倫理視角下電影翻譯的歸化與異化
    歸化翻譯與江西詩法——以《魯拜集》的三個七言絕句譯本為例
    以《紅樓夢》三個版本為例探討親屬稱謂詞翻譯的異化與歸化
    秀山| 固安县| 兴国县| 黄石市| 布拖县| 松潘县| 宿迁市| 安平县| 阿合奇县| 太保市| 虎林市| 江华| 察隅县| 会理县| 东海县| 托里县| 册亨县| 平度市| 安国市| 克什克腾旗| 宜黄县| 应用必备| 永宁县| 遂宁市| 瑞安市| 太白县| 宁陕县| 柯坪县| 隆尧县| 鄂托克旗| 金湖县| 城市| 兴海县| 安康市| 达州市| 漳平市| 石河子市| 桑植县| 蒙自县| 灵寿县| 朔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