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琳琳
(綏化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黑龍江 綏化 152061)
斯蒂芬·克萊恩是美國19世紀末最重要的自然主義小說家,詩人之一。在其短暫的一生中,他創(chuàng)作了很多短篇故事和詩歌。他是天才的作家,可是并有享受人生很多樂趣,28歲就離開了人世。但是通過寫作,他“抓住了人生最美妙的時刻”,也給美國文學留下了最珍貴的財富。
《怪物》是克萊恩的一部短篇小說,出版于1898年。故事發(fā)生在一個小鎮(zhèn)上,講述了黑人亨利在火災中救火變得面目全非而遭到白人的歧視,白人認為亨利是擾亂他們生活秩序的“怪物”。情況果真如此嗎?克萊恩當時寫《怪物》受到其哥哥的影響。他哥哥試圖去阻止一個叫做羅伯特·劉易斯私刑的案件。這個案件是關于一個黑人男子被指控強奸了一名白人女子。因而,克萊恩把他對這件事的感悟通過此部作品鋒芒畢露地顯示了出來。相似的是,私刑案件中的黑人男子的臉也因被處罰而變得難以辨認。克萊恩寫這一主題是因為他想批評家鄉(xiāng)殘酷酷刑和表達他對種族態(tài)度的矛盾性。
通過這部小說,白人對處于19世紀末被奴役的非裔美國人的同情重新進行評價。大火發(fā)生在實驗室,亨利為了救他主人的兒子而燒傷了臉,事后便被人們唾棄。鎮(zhèn)上的人對亨利做出了不道德的、非人性的反應。這一問題在道德家、理論家和歷史學家之間引起了爭議。正如克萊恩“總是把人物置于其判斷力遠遠不夠的情景之中”。事實上,亨利并不是白人眼中的那種怪物。正是黑人亨利身份的邊緣化導致了他是這場火災的犧牲者。克萊恩通過筆下的“怪物”間接地表達了他的觀點。到底亨利是“怪物”還是視亨利為“怪物”的那些人是“怪物”?道德墮落又是如何體現的?本文對這些問題做出分析。
黑人亨利受雇于白人特雷斯科特,后者是當地一名德高望重的醫(yī)生。亨利勤勤懇懇為這位白人做事,也得到雇主的認可??墒钱敾馂陌l(fā)生后,白人對待黑人的真面目顯示了出來。特雷斯科特自稱不是種族歧視的倡導者,但是,當亨利的臉變形以后,這位白人的種族態(tài)度讓我們不得不持懷疑態(tài)度?;馂陌l(fā)生時,特雷斯科特當時并不在場。當他得知亨利仍然處在熊熊大火當中時,這位“溫和”性格的醫(yī)生突然勃然大怒。因為這場火災是他實驗室的藥劑引發(fā)的,況且亨利是極力在挽救特雷斯科特兒子的生命。于是,特雷斯科特對著大火尖叫,那么亨利還能從這場大火中走出來嗎?
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了跟動物有關的話語。行走在街上的人們被看成是“大缸子中的寄生蟲”,寄生蟲是一種依附性很強的動物。亨利面目全非以后,白人社區(qū)都把他當做“怪物”,甚至有些黑人連火災后真正的亨利都沒見過。“寄生蟲”這一意象暗示了白人社區(qū)道德上的茫然。
貝拉是亨利的女朋友,當亨利成了救火英雄后,貝拉恨不得馬上公布她與亨利的關系。克萊恩在這小說中稱貝拉為“沖向目標地的馬匹”,她的家庭成員則像“一群聚集的猴子”。這些動物的描寫則與貝拉機械的家庭行為模式息息相關。貝拉和她的母親都非常喜歡亨利。有一次,亨利來到貝拉家時,貝拉趕緊“走進自己的房間換了最好的睡衣”。她的母親更是用一種象牙塔似的笑容掃視著亨利。亨利也對這一家人充滿了敬意,不停地鞠躬。那么火災之后,亨利還能享受到這一家人“豐厚”的待遇嗎?火災過火,晨報上刊登了亨利死了的消息。這時,亨利成了大家心中的英雄。一首英雄詩歌不免在小孩嘴里經常唱起:“黑人,黑人,永不遠離。盡管臉是黑的,可眼睛是發(fā)光的?!钡弥⒅?,為了沾上光,貝拉就公布她已經和亨利訂婚了。此時的貝拉開始沉醉在幸福之中。后來發(fā)現,亨利并沒有死,而成了大家眼中的“怪物”,這時的貝拉只想遠離亨利,以至于亨利想和貝拉握手都成了可望不可求的事了。
小吉姆是特雷斯科特的寶貝兒子,也是亨利的好朋友。當吉姆受了委屈,亨利便是他最好的傾訴對象。吉姆遇到挫折后,他的哭聲像“牛犢發(fā)出恐怖的聲音”。這也暗示了火災之后他對亨利態(tài)度的轉變。在小吉姆看來,亨利只是大家眼中無法靠近的恐怖的“怪物”了。
在小說的第六章,從特雷斯科特與法官的談話中,我們發(fā)現他的良心還是存在的。小吉姆身體慢慢恢復,他的母親就帶他去拜訪外祖父母。當時亨利寄托在鄰居法官家,特雷斯科特仍然去這位法官家照顧亨利。可有一次,法官勸這位醫(yī)生弄走亨利,因為亨利將會成為一個十足的怪物,會擾亂白人社區(qū)的生活。此時的這位醫(yī)生勃然大怒:亨利可是救了他兒子的命,怎么能做這樣不道德的事情?于是,“我該怎么辦”總是糾纏在他腦海中。“我該怎么辦”是來自《圣經》的一句話,其內涵是:當人處于困境中需要得到別人幫助時,我們一定要及時響應。這是一種道德境界。發(fā)復出現的這句話盤繞在特雷斯科特腦海中,這說明他還是具有“社會道德”,而“道德首先是現實生活道德的反應”。
之后,特雷斯科特不得不把亨利送到黑人威廉家,在法官看來,這樣一位擾亂白人生活秩序的人就該去死,盡管亨利曾經對醫(yī)生一家有恩。隨著故事的發(fā)展,亨利在大家眼中只是“怪物”,他周邊的人開始稱他為“他”,可后來竟然稱他為動物的“它”了,如小說第八章提道:“它是約翰·亨利?!痹谕?,亨利有一種說不出的痛苦感。按理來說,威廉也是黑人,他不該歧視亨利,可是面對這樣一個“怪物”,威廉也瞧不起亨利,亨利也更不是大家眼中的英雄了。亨利在某一個晚上逃跑了,沖向了茫茫黑夜,并一直在呼喚著特雷斯科特。在亨利看來,醫(yī)生還是之前那位道德高尚的主人。游離在外面的亨利嚇到了很多人,于是,特雷斯科特開始尋找亨利,最后找到了,并且把他關在自己家里。此時,小吉姆也從外祖父母家回來了,可他特別害怕見到亨利。小吉姆還經常和他的很多朋友一起戲弄亨利,亨利成了小孩眼中十足的 “怪物”。特雷斯科特收留了亨利,因而,他也成了白人社區(qū)里攻擊的對象了。在一位鄰居漢尼根看來,好像“這棟又新又漂亮的房子正在侮辱她”。
在一次聚會上,溫特的女兒看到了亨利而受了點驚嚇,之后慢慢恢復了。特雷斯科特有一次去給朋友看病恰好碰到了溫特,“矛盾的煙火”在他們身上開始蔓延。溫特看來,這位醫(yī)生收留的這位“怪物”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活,溫特極其不滿特雷斯科特這種做法。盡管溫特的女兒并沒有受多少傷害,但他夸大其詞,想讓醫(yī)生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事實的真相在被一位叫做馬莎的人揭開了。馬莎說:“我不認為溫特的女兒自從受了驚嚇以后就一直沒去學校。事實上她就一直在學校呆著?!薄澳銈兌伎吹竭^亨利嗎?如果沒有的話,那你們又怎么會感到恐懼?”人云亦云,人們根本就沒有看到過亨利那張臉,也都覺得特別害怕看見他,這也可以說是他們道德上的缺陷。
作為特雷斯科特鄰居的漢尼根決定搬家了,因為他實在不想看到亨利,對特雷斯科特憤憤不平,這位“德高望重”的醫(yī)生在他眼里已經不再那么偉大了??商乩姿箍铺厝匀辉趫猿肿约旱牡赖略瓌t。白人社區(qū)的人認為,這位醫(yī)生正在一步步地摧毀他自己。可在醫(yī)生看來,只有他才能很好地照顧亨利,沒有人能像他這樣對待亨利。這體現了他的道德責任,“道德責任較多地體現了責任的自覺性”。因此,特雷斯科特與白人社區(qū)的矛盾就這樣僵持著。
故事的結尾,特雷斯科特掙扎于自我的矛盾世界中。他發(fā)現妻子在家大聲嚎哭。他突然看到桌子上凌亂地放著15只空杯子,他明白:是妻子的朋友來勸她放棄亨利了??吹絺挠^的妻子,特雷斯科特還該堅持嗎?他似乎有點動搖了。
通過以上分析,這部小說描述亨利這位“怪物”擾亂了白人的生活,這都不是問題的本質。美國內戰(zhàn)以后,盡管白人和黑人擁有了平等的地位,實際上黑人還是被白人瞧不起。白人社區(qū)的人們對亨利的反應折射出當時美國白人的道德墮落,白人關心黑人、同情黑人只能是烏托邦。
[1]Crane,S.Maggie:A Girl of the Streets and Other ShortFiction.New York:Bantam Books,1986.
[2]Applegate,E.C.American Naturalistic and Realistic Novelists.Connecticut:Greenwood Press,2002.
[3]艾默里·艾利奧特著.朱通伯譯.哥倫比亞美國文學史[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4.
[4]謝軍.責任論[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7.
[5]羅國杰.倫理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