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軍義
(山西旅游職業(yè)學院,山西 太原 030031)
淺談高職英語的翻譯教學
郭軍義
(山西旅游職業(yè)學院,山西 太原 030031)
文章通過對高職英語教學中英語應用能力之一——翻譯技巧教學狀況的分析,結合實例指出英語翻譯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并著重闡述了翻譯技巧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具體實施方法。
翻譯技巧;高職英語;教學方法
隨著高等職業(yè)教育在我國的蓬勃發(fā)展,教育領域不斷拓寬,教育層次也日益提高。在英語學科的高職教育中,社會向我們提出了更高的、更加實用的要求,即作為英語應用能力之一的翻譯技巧,必須符合市場的需求,必須適應新的社會文化背景。我們作為戰(zhàn)斗在一線教學崗位上的英語教師,應當積極調(diào)整教學的方向和重點,以社會和市場的需要為參考,依據(jù)學生的學習狀況,改變傳統(tǒng)的以應試為重點的教學模式。在高等職業(yè)教育中,我們要體現(xiàn)時代的新要求,突出重點,強化實用,以提高學生的翻譯技能為目標,通過日常教學來加強學生的翻譯能力,培養(yǎng)出符合市場需要的高素質(zhì)英語人才。
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而翻譯則是其中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翻譯的過程,既是正確理解原文的過程,也是創(chuàng)造性地再現(xiàn)原文的過程,是語言的理解能力、交際能力運用和提高的綜合過程。
一般而言,聽、說、讀、寫是語言應用的四項基本技能。在語言測試中,聽力和閱讀測試的是學生獲取最大信息量的能力,而翻譯不僅測試學生的理解力,同時還測試學生的語篇分析能力及漢語的表達能力。英語教學中要求學生對閱讀理解準確率為70%以上,而翻譯則要求學生100%的理解,因此翻譯是檢驗閱讀理解準確度的最佳題型。
學生在閱讀外文時,翻譯可以幫助他們最大限度地理解原文。例如,在《新編實用英語》第二冊教材中有這樣一個句子:It is with great pleasure that we have come together todaytotake part in this joyous occasion with this couple whom we love and respect somuch.有的學生把這個句子翻譯成:“令我們非常高興的是,我們今天共同參加這個快樂的場合,還有這對我們非常喜愛和尊敬的夫妻?!边@樣的中文,雖然我們能夠勉強讀懂,但是考慮到漢語的表達習慣,就會讓人感覺非常別扭,再加上這篇文章的特殊題材,它屬于婚禮祝酒辭,應當采用比較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這句話的正確翻譯應當是:“今天,我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歡聚在一起來參加這對令我們喜愛和尊敬的新人的婚禮?!边@樣的翻譯,學生才有可能準確地理解原文所要表達的意境。因此,如果學生的語言功底不深,詞匯、語法和結構記憶都很模糊,譯出來的句子就會文理不通,邏輯關系紊亂,理解不夠準確,可見翻譯對語篇理解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種現(xiàn)象,有時學生雖然認為自己對某個句子理解了,但又不能用漢語準確無誤地表達出來,這樣會逐漸形成閱讀理解中不求甚解的不良習慣,從而影響對文章的整體準確和深刻理解,所以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現(xiàn)在英語教學中,存在一種常見的現(xiàn)象:即教學過程全英文化,有些人甚至認為,教師在講課過程中說漢語,就是水平不高的表現(xiàn)。所以,很多英語教師便不顧及教材內(nèi)容的差異,甚至忽略了學習主體——學生的個性化因素,一味地向?qū)W生灌輸英語,英語課變成了英語教師的獨角戲。尤其是在高校英語教學中,老師普遍采用英語教學,英語操練,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完全擯棄母語,雖然其目的是提供英語交際的情景,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培養(yǎng)他們用英語思維的習慣,然而由于受到教學內(nèi)容的制約,無法創(chuàng)造真正的交際環(huán)境。而且英語教師的語音、語調(diào)與純正英語相距甚遠,使用英文并不十分規(guī)范,說出來的個性話語要么用詞不當,要么不符合語法規(guī)范,反而使學生理解模糊,無法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思維,長此以往,學生的第二語言和母語均不合乎相應的語言習慣,翻譯起句子和段落肯定文理不通,不知所云。另一方面,當前不少英語考試中,很少有翻譯方面的測試,即使有也只占很少比例。這往往導致大多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都較關注閱讀等方面,對于翻譯則不夠重視,即使在課堂中有的教師給學生布置一些翻譯練習,也是僅限于課文中的幾個句子或者相同結構的翻譯,根本不足以提高其翻譯能力。加之教學時間緊,任務重,在教學過程中無法給學生較系統(tǒng)地介紹一些翻譯常識和翻譯技巧,更不能做足夠量的翻譯練習,所有這些都導致學生的翻譯水平始終處于較低的狀態(tài)。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對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并沒有開設翻譯課程,但若能在講解課文時,穿插一些翻譯知識及其技巧,并對實例進行分析,學生的翻譯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本人的具體建議如下:
學生翻譯能力弱除了上述原因之外,還在于沒有掌握翻譯的基本技巧,如不知道譯文的增減詞語原則,而一味地拘泥于原文,或者不會進行詞類轉(zhuǎn)譯并根據(jù)上下文選擇詞義,對復合句的翻譯更是摸不著邊際等。這些情況由于受課時的限制,不可能逐一細講,所以只能將翻譯訓練融入閱讀理解中,在講解英語課文時,對文中的一些長句、難句先讓學生翻譯,然后對典型的翻譯錯誤進行修正、對比講評,同時告知學生相應的翻譯技巧,譬如如何進行選詞用字、改變詞類、調(diào)整詞序、增詞減字、省略重復等等。同時再輔以相應的練習,加以復習概括,這樣學生才能學得牢,記得準。如此經(jīng)常在講解閱讀理解時,結合翻譯技巧與訓練,定能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我們不可能花費大量的課時和精力給學生講解系統(tǒng)的翻譯理論,也不可能專門開設翻譯課程,進行大量的翻譯練習。唯一可行的、有效的加強翻譯素養(yǎng)的教學方式便是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通過具體的實例分析,對文中的一些長句、難句先讓學生翻譯,然后我們在翻譯中還必須考慮到東西方人的習慣對典型的翻譯錯誤進行修正、對比講評,同時告知學生相應的翻譯技巧。再輔以相應的練習,加以復習概括,可得到很好的效果。例如,英語教材中有這樣一個句子,I don’t teach because teachingis easyfor me.許多學生把這句話翻譯成:“我之所以不教書,是因為教書對我來說太容易了”。這樣的翻譯顯然是錯誤的,因為它與原文的主題——“我愛教學”是相悖的。正確的翻譯恰恰與之相反:“我之所以教書,并非因為教學對我來說很容易”。英語中有些句子貌似簡單,而翻譯起來卻往往出錯。這其中蘊含了一定的翻譯原則,即我們不能憑借直觀,簡單地按字面意思進行翻譯,而是要力圖真實地反映原文的表達目的,即:“信”的要求。另外,我們在翻譯中還必須考慮到東西方人在思維方面存在的差異。再比如,It is impossible but that our teacher will attend discussion.有的學生把它翻譯成:“然而我們的老師要參加這場討論是不可能的?!眴栴}出在句中的but上,因為but有兩個作用,一是連接主句與從句,另一是說明后面的從句為否定意義。即:that our teacher will not attend the discussion.將全句連起來譯為:“我們的老師不參加這場討論是不可能的”。正確的翻譯應該是:我們的老師一定會參加討論會。這其中體現(xiàn)了翻譯理論中,全面考慮原文表達初衷的根本要求,并且使翻譯出來的語言詞句通順,易于理解,即:“達”的要求。類似的情況還體現(xiàn)在下面的這個句子當中,This is the last place where I expected to meet you.我們不能將其翻譯成:”這是我希望見到你的最后一個地方”。本句中,the last表示強烈的否定意義,可以翻譯為“怎么也不會是”,恰當?shù)姆g應該是:“我萬萬沒有想到在這兒碰到你?!边@里要求翻譯時,盡量采用優(yōu)美、文雅的語言,即體現(xiàn)”雅”的要求。盡管講究雅還只是翻譯理論中的最基本要求,但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如果能夠深刻理解這一基本要求,并在翻譯過程中靈活自如地運用,時刻牢記原則,自查翻譯作品是否符合并體現(xiàn)出這個標準。那么,學生的翻譯能力和水平必將得到顯著的提高。
在英語翻譯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還應當特別地去注意一些微觀方面的問題。比如讓學生了解英漢兩種語言在語音結構和表達方式上存在的差異,通過對比的手段,即在傳授語言的過程中有目的地向?qū)W生指出兩種語言的異同,能加速學生從母語向英語的轉(zhuǎn)化,從而盡快掌握英語。如:英語多用連詞、介詞來表示詞、詞組、句子之間s impossible的邏輯關系而漢語很少用。例如:A fall into the pit,a gain in your wit.譯為:“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又如: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own and country,其漢語意思為“城鄉(xiāng)差別”。再如:英語忌重復,為避免重復常用代詞、省略和變換的表達方式,而漢語習慣用重復表強調(diào)。例如:We must cultivate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譯成“我們必須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英語中省略了一個“problems”以避免重復。類似的異同還有英語重語法而漢語重語義;英語有謂語動詞、非謂語動詞且有時態(tài)、語態(tài)的變化,而漢語動詞可連用且無時態(tài)變化;英語謂語必須在人稱、數(shù)上與主語一致,而漢語的句子結構較松弛。英語是形態(tài)語言,要求句子成分齊全,而漢語是邏輯語言,寫句子“意盡為界”,句子的信息量沒有語法形式上的限制,彈性大。所以教師如果能抓住英漢的這些特征,適時地對學生加以指導,學生就可以避免母語的負面影響,從而增強對英語的敏感度。
總之,翻譯是語言基本功之一,是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因為翻譯教學尚未引起人們的足夠的重視,從師資力量來講,目前的高職院校也缺乏擁有豐富翻譯經(jīng)驗的英語教師隊伍。這不僅限制了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同時也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將翻譯教學有機地融入高職院校英語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也可以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翻譯能力,真正地使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促進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1]呂瑞昌.漢英翻譯教程[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3.
[2]吳偉雄.好易學英漢筆譯[M].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0.
[3]李運興.對英譯漢教學的幾點理論思考[M].北京:中國翻譯,1994,(1).
G718.5
A
1673-0046(2011)05-00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