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花
CRP和血沉在亞急性甲狀腺炎與上呼吸道感染鑒別診斷中的價值
劉星花
目的檢測亞急性甲狀腺炎患者血清中C-反應蛋白(CRP)和紅細胞沉降率(簡稱血沉)的變化,探討C-反應蛋白和血沉下降速度在亞急性甲狀腺炎與上呼吸道感染鑒別診斷中的價值。方法
我院2010年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0例,亞急性甲狀腺炎患者36例。采用速率散射比濁法測定血清中C-反應蛋白的含量,魏氏法檢測血沉的下降速度。結果亞急性甲狀腺炎組C-反應蛋白的含量和血沉的下降速度明顯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血清C-反應蛋白和血沉的檢測,有助于亞急性甲狀腺炎和癥狀相似的上呼吸道感染的鑒別診斷。
亞急性甲狀腺炎;C-反應蛋白;血沉;上呼吸道感染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0年就診的亞急性甲狀腺炎患者36例和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4例,女42例?;颊吣挲g在24~57歲之間,平均(37.4±5.3)歲。所有患者的診斷均符合1988年國家衛(wèi)生部藥政局診斷標準。
1.2 方法 患者藥物治療前空腹靜脈采血,檢測血清C-反應蛋白含量和血沉下降速度。操作符合SOP標準。比較亞急性甲狀腺炎患者和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C-反應蛋白和血沉情況有無差異。C-反應蛋白參考值為0~20 mg/L;血沉參考值為:女0~20 mm/h;男0~15 mm/h。
1.3 儀器與試劑 上呼吸道感染采免疫速率散射比濁法,儀器為東芝-40F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試劑由上??迫A上菱公司提供;血沉為魏氏法。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進行統(tǒng)計分析,檢測數據均采用均數±標準差(±s)描述,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檢驗水準為0.05,以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亞急性甲狀腺炎組與上呼吸道感染組的C-反應蛋白和血沉情況進行比較(±s),結果為:亞急性甲狀腺炎組C-反應蛋白(72.1±13.5)mg/L,血沉(105±36)mm/h;上呼吸道感染組C-反應蛋白(17.9±7.4)mg/L,血沉(24±8)mm/h。對兩組C-反應蛋白進行比較,t=25.43,P<0.001,表明兩組的C-反應蛋白水平不同,亞急性甲狀腺炎組的C-反應蛋白水平顯著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兩組的血沉進行比較,t=16.81,P<0.001,表明兩組患者的血沉情況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亞急性甲狀腺炎組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組。
亞急性甲狀腺炎多為葡萄球菌、鏈球菌及病毒引起。患者早期常有呼吸道感染史,且常伴有身體發(fā)熱,全身不適,咽喉腫痛,和上呼吸道感染癥狀極為相似,易被醫(yī)生忽略,誤診為上呼吸道感染。亞急性甲狀腺炎若不及時正確治療,可導致永久性甲狀腺機能減退。C-反應蛋白是由肝細胞合成的并介導機體炎癥反應的一種急性時相蛋白[2]。正常機體內含量極低(平均值約為3.5 mg/l)當各種炎癥、創(chuàng)傷或其濃度急劇增高,病情緩解后又迅速下降,因此,C-反應蛋白是一種機體炎癥反應的主要標記物。血沉是指紅細胞在一定條件下沉降的速度而言。是一種非特異性反應,它反映了感染的存在和嚴重性。健康人血沉數值波動于一個較狹窄范圍內,在許多病理情況下可明顯加快。
本研究結果顯示,亞急性甲狀腺炎組中C-反應蛋白明顯增高,平均值為72.1 mg/L,有的患者C-反應蛋白水平超過100 mg/L;且患者的血沉速度較高,平均為105 mm/h。而上呼吸道感染組中C-反應蛋白可輕度增高或不增高,平均水平為17.9 mg/L,仍在正常范圍內;血沉速度增快不明顯,僅略高于正常參考值范圍。對比兩組患者的C-反應蛋白和血沉發(fā)現,亞急性甲狀腺炎組患者兩者C-反應蛋白和血沉速度均高于亞急性甲狀腺炎組患者,可能因為白蛋白減少,球蛋白增加致使紅細胞zeta電位降低引起的。
綜上所述,C-反應蛋白和血沉在亞急性甲狀腺炎患者和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表達水平有明顯差異[3]。我們可以根據兩者的聯合檢測,進行亞急性甲狀腺炎與上呼吸道感染的鑒別診斷。為早期發(fā)現亞急性甲狀腺炎患者,進行早期治療提供依據。
[1]李招云.定量測定C-反應蛋白在急性感染癥中的應用.上海醫(yī)學檢驗雜志,2000,15(2):124.
[2]馬麗旭.血清C-反應蛋白測定在小兒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應用.重慶醫(yī)學,2006:13.
[3]王金和.C-反應蛋白在臨床應用中的進展.國外醫(y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
221611江蘇省沛縣大屯煤電公司中心醫(y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