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玲
(山東省萊蕪市第一中學新校)
政治高效課堂探討
——打造鄉(xiāng)土資源與政治課堂完美整合
◆張梅玲
(山東省萊蕪市第一中學新校)
隨著新課改步伐的加快和政治新課程的實施,政治課教學更加要求生活化和有效性,而充分挖掘鄉(xiāng)土資源對政治課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政治課堂教學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鄉(xiāng)土資源,把新課程的理念轉化為教學實踐,這對每一位政治教師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本文試圖探討開發(fā)、利用本土課程資源,構建有理、有趣、高效的政治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創(chuàng)新政治課堂教學。
鄉(xiāng)土資源 政治課堂 創(chuàng)新教學
改革的春風吹遍了齊魯大地,到處呈現出新課改欣欣向榮的景象。隨著新課改步伐的加快和政治新課程的實施,政治課教學更加要求生活化和有效性,而充分挖掘鄉(xiāng)土資源對政治課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鄉(xiāng)土資源主要指學校所在市(縣)區(qū)的自然生態(tài)和文化生態(tài)方面的資源,包括鄉(xiāng)土地理、民風習俗、傳統文化、生活和生產經驗等。高中政治課一向被老師和同學們當做枯燥乏味的典范,現在的教材沒有針對性地列舉各地豐富的鄉(xiāng)土人情,教師必須要善于挖掘本土獨特的文化資源,把政治教學同鄉(xiāng)土文化、社會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提高素養(yǎng)的同時,感受、傳承和創(chuàng)新家鄉(xiāng)的燦爛文化,更好地掌握技能和享受生活,最終達到學生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使政治課堂變成活潑、有趣、有效的課堂。
1.鄉(xiāng)土資源與政治課堂的整合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
新課改之前,學校教學主要強調知識的邏輯體系,學生所學習的大多是與學生生活世界相去甚遠的科學世界的內容,學習變得索然無味,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新課程改革要求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讓課程突破學科的束縛,回歸自然、回歸生活、回歸社會。生活是一本無字的書,學生最為熟悉的社會環(huán)境,就是自己的家鄉(xiāng)。他們對于有關故鄉(xiāng)的風土人情以及現實的發(fā)展等等,都有著特殊的、深厚的情感和強烈的興趣,鄉(xiāng)土資源的“興趣”帶動作用是其它任何方法都無法比擬的。
例如,在講“傳統文化”時,可以引用萊蕪自己的傳統文化來講。展示萊蕪境內發(fā)生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長勺之戰(zhàn)”,指出“長勺之戰(zhàn)”給我們留下了“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經典成語。當用幻燈片把長勺之戰(zhàn)的故事及插圖展現在學生面前時,可以明顯感覺到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和自豪感,針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被大大激發(fā)。
2.鄉(xiāng)土資源與政治課堂的整合有利于課程目標的實現,提高學習效率
新課改中的知識目標立足于讓學生“學會”,能力目標立足于讓學生會學,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立足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理論上說,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現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個性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要求教師圍繞教學目標來制定教學內容。教材的功能定位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教材是學生的世界”到“世界是學生的教材”的轉變。教師應該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而學生熟悉的本土課程資源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整合是課程目標實現的有效途徑。
3.鄉(xiāng)土資源與政治課堂的整合有利于教學方式的轉變
高中教學方式一直是教師們堅持不懈的研究對象。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傳授知識為主,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只能機械性地去接受,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可持續(xù)性發(fā)展。而新課程理念下的政治教學倡導通過有效途徑和方法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合作、體驗和討論完成各種教學任務,從而獲得知識。它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而教師則只是處于“導演”的位置。鄉(xiāng)土資源要與政治課堂進行整合,必須轉變教學方式,讓學生自己探究、體驗所熟悉的鄉(xiāng)土人情、本土歷史等所蘊含的政治常識。
例如,在講解《走進文化生活》時,教師可以展示一段當地文化生活的視頻或文字材料,比如有關萊蕪的一段視頻《大愛之城》,讓學生根據視頻和材料去討論、探究、分析當地文化生活的特點、現狀以及存在這種特點和現狀的原因。面對這種現狀當地政府和個人應該怎么去做才能使本地的文化生活更精彩?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列舉身邊的實例探究答案。這種學習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從宏觀到微觀去把握課本知識,明確知識之間的聯系。
4.鄉(xiāng)土資源是政治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媒介
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政治課教學的重要任務,利用鄉(xiāng)土鄉(xiāng)情教育可以為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夯實基礎。恩格斯說“只有熱愛家鄉(xiāng),才能熱愛祖國?!睈奂亦l(xiāng)是愛祖國的起點,愛祖國的情感是從愛家鄉(xiāng)的情感中萌發(fā)并得以升華的。熱愛自己家鄉(xiāng)的前提是要了解自己的家鄉(xiāng)。這就需要教育者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善于挖掘和利用當地體現民族精神的各種資源,使學生受到感情和思想的震動,激發(fā)對家鄉(xiāng)強烈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從而更加自覺地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這是那些空洞的、概念化的說教所無法做到的。
例如,在進行“愛國主義”這一知識的教學時,就可以引用學生很熟悉的四十多年前彪炳史冊、震驚中外的“萊蕪戰(zhàn)役”,這次戰(zhàn)役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大眾走向解放的英勇精神。萊蕪戰(zhàn)役紀念館是萊蕪市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參觀并接受教育,讓他們了解更多的英雄事跡,帶給學生心靈上的觸動,體會現在生活的來之不易,更加堅定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
知行合一,行動是關鍵,對于如何使鄉(xiāng)土資源與政治課堂進行完美整合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下列方法:
1.在每次放假前給學生布置好任務。讓學生在假期里搜集一些與教學同步的素材,也可以搜集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材料,為后面的學習做準備??梢越探o學生一些基本方法。比如告訴學生,處處留心皆學問,可以把自己所看到或聽到的事件記錄下來,或訪問自己的家長、鄰居、親戚、朋友等。
2.教師可以通過觀看新聞、查閱資料、網上搜索等方式收集各種可用鄉(xiāng)土資料。
3.每次搜集后,教師要對自己與學生搜集來的資料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然后根據課程需要進行整合歸類,對于我們政治可以歸為經濟、政治、文化、哲學四大類,并以文字、圖片、視頻、動畫、歌曲等形式有機結合在一起。
4.上課時,教師根據課程需要,選取一兩個材料在課堂上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的情境,組織學生進行分析,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真正做到鄉(xiāng)土進課堂,這樣才能按需構建富有鄉(xiāng)土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
綜上所述,只有在社會的大環(huán)境里進行教學方面的學習和探索,充分利用鄉(xiāng)土資源,不斷豐富和充實教學內容,才能使思想政治課充滿生機和活力,才能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滿足我們的教學需求。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發(fā)[1999]9號).
[2]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3]吳松年.有效教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