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紅強
作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閱讀教學各占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共同為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服務。
但在當前教學實踐中,教師重視閱讀教學、輕視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尚未得到改變,對作文教學的理論研究遠不及閱讀教學深入,對作文教學的實施過程遠不及閱讀教學嚴密:可以說,當前中學的作文教學還處在一種粗放型的狀態(tài)。
這種粗放型的作文教學方式,消磨了學生思考與表達的興趣,阻礙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影響了語文教學的整體質(zhì)量。因此,分析作文教學的誤區(qū)并討論解決問題的對策,已經(jīng)成為一個亟待研究的課題。本文擬就此做一些探討。
關于作文教學的誤區(qū),語文教師已有很多探討。這些討論涉及到作文教學的方方面面,對改善作文教學現(xiàn)狀不無裨益。但總體來看,有關討論大都停留在經(jīng)驗層面,缺乏學理上的統(tǒng)籌。
河南教育學院中文系蔡明教授在 《走出作文教學的誤區(qū)》一文中,把作文教學研究概括為三個層次,并主張從這三個層次著眼研究作文教學的誤區(qū),筆者認為是可行的。
蔡明教授認為,作文教學研究可以分為 “本體研究”、“實踐研究”和“工具研究”三個層次。作文教學本體研究,主要是依據(jù)一定的哲學觀和教育觀,解釋和規(guī)定作文教學的本質(zhì)、目的和價值;作文教學實踐研究,則是依據(jù)作文教學的本質(zhì)、目的和價值,制定作文教學的基本要求和指導性原理;作文教學工具研究,主要是研究貫徹作文教學基本要求和指導性原理的手段、程序和組織形式,包括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要點的規(guī)定、方法的運用、技巧的掌握、過程的安排等。蔡明教授指出,這三個層次具有傳遞性。作文教學的本質(zhì)、目的和價值制約這作文教學的基本要求和指導性原理,而基本要求和指導性原理又影響著作文教學的手段、程序和組織形式。
本文擬就作文教學的本體層面,指出作文教學的一個誤區(qū),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如前所述,對作文教學的本質(zhì)、目的和價值的認識,決定作文教學的指導性原理與具體手段、程序和組織形式??梢?,誤認對作文教學本質(zhì)、目的和價值,是蹈入作文教學誤區(qū)的根本原因。本文將要涉及的問題,正是對作文教學目的、價值認識上的一個誤區(qū)。
很顯然,作為基礎教育的中學語文教學,實施作文教學的目的應當是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實際生活與工作中寫作實用類、論述類文章的能力,而不應是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創(chuàng)作能力。但在實際教學與檢測中,我們顯然有正在朝著相反的方向努力。
拿高中作文教學與檢測來說,盡管課程標準對“表達與交流”有科學而明確的闡述,課程設計也努力落實課程標準的要求,但語文高考卻把“能寫文學類文章”作為作文檢測的一個要求,而且對包括“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在內(nèi)的各類文章都要求寫得“豐富”、“有文采”、“有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得高分。盡管作為選拔性考試的高考,以此為依據(jù)選拔人才無可厚非,但眾所周知,中學的作文教學不可避免地受高考的影響,這種要求必然使中學作文教學蹈入一種強調(diào)文學創(chuàng)作的誤區(qū)。理由有二:
第一,文學類文章包含很多體裁,如小說、戲劇、詩歌、散文等,要求學生能寫文學類文章,豈不等于要求學生會搞文學創(chuàng)作?眾所周知,大學中文系畢業(yè)生尚且不全都會搞文學創(chuàng)作,要求高中畢業(yè)生在區(qū)區(qū)幾十分鐘內(nèi)創(chuàng)作一篇文學作品豈不是過于苛刻。盡管直到今天尚未出現(xiàn)明確要求學生寫文學作品的高考作文題,但這種要求寫在考試大綱上,則必然影響中學作文教學的目標與操作過程,也必然要求閱卷老師的評分標準。正因如此,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在評判學生作文時,往往以有文采、有文學性為優(yōu)秀的標準。而這必然挫傷大部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對實現(xiàn)作文教學的基本目的造成危害。
第二,“豐富、有文采、有創(chuàng)新”這三條要求也拔得過高,超出了中學作文教學的基本目的,往往誤導學生把作文訓練當成文學創(chuàng)作??荚囌f明把上述三條要求闡述為“材料豐富,形象豐滿,意境深遠;用詞貼切,句式靈活,善于用修辭手法,文句有表現(xiàn)力;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gòu)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有個性色彩”。粗讀一遍就不難發(fā)現(xiàn),“形象豐滿”、“意境深遠”、“構(gòu)思精巧”、“有個性色彩”這些特征是文學作品的特征,而不是與生活與工作密切相關的論述類、實用類文章的特征。超出了一般人的寫作能力,只有對文學有特殊愛好的人才能達到。
另外,撇開高考作文要求,反觀我們的教學實際,不難看到,大多數(shù)教師在平常的作文訓練中,也往往以那種具有較強文學性的習作為好作文,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它挫傷了大多數(shù)學生的積極性,忽視了作文教學的基本目的,導致很多高中畢業(yè)生甚至理工科出身的大學畢業(yè)生在基本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上屢屢出錯。今天,我們在街頭隨處可見用詞不當?shù)膹V告詞,在工作中常常見到很多人語言文字水平不過關,應該說,這是中學作文教學目標拔得過高的結(jié)果。因為,作為基礎教育的中學語文教學,應該使畢業(yè)生具備基本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但實際情況是我們尚未實現(xiàn)這個目標。
因此,筆者認為,有意無意地把中學作文教學界定為教學生“寫文學作品”,忽視文學創(chuàng)作是一項特殊才能,違背了中學作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遣詞造句、布局謀面能力,教學生寫與生活和工作密切相關的實用類、論述類文章等基本目的,這是我們對作文教學本體認識上的一個誤區(qū),也是導致一系列教學問題、造成作文教學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
第一,牢牢把握中學作文教學的基本目的,把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在實際生活與工作中寫作實用類、論述類文章的能力作為作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改變強調(diào)寫作文學類文章的導向。
第二,對有文學愛好與文學寫作特長的學生個別培養(yǎng),不因作文教學的基本目的,阻礙有特殊才能的學生的發(fā)展。
第三,作文檢測可仿照閱讀檢測設置選做題,可以把文學類文章寫作作為一道題,把論述類或?qū)嵱妙愇恼伦鳛橐坏李},供學生選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