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芬
“大語文”這個描寫語文教育的特殊詞語,大概出現(xiàn)于20世紀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這個詞語的出現(xiàn),標志著小學語文教育改革走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大語文”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是相對于“小語文”教育的。堅持“大語文”教育,就是堅持小學語文教育要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筆者從事小學高段教育教學工作10年,認真分析了以往小學教育的利弊。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比較重視語文知識的積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繼而有比較重視聽說讀寫技能的培養(yǎng)。語文知識的積累仍然是很重要的,聽說讀寫技能的的培養(yǎng)也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些都是學生其他方面發(fā)展的基礎的基礎。不過,教育以人為本,教育完全是為了促進人的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人的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更新語文知識的能力和獲取聽說讀寫的能力。因此,我們今天的小學語文教育要從“小語文”教育的觀念中解脫出來,由以語文知識的積累和語文技能的培養(yǎng)為取向,轉移到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取向。
根據(jù)《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語文教育要立足于促進人的發(fā)展,立足于促進每個學生的發(fā)展,特別是學會學習,有自覺更新知識、獲取技能的意識和能力,有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我認為要搞好今天的小學語文教育,必須解放思想,樹立“大語文”教育觀。
所謂“大語文”觀,首先是心中要有大語文觀的主線,在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處理關系中,怎樣對大語文觀的理解以及做法都是一線教師不可回避的實際問題。筆者個人理解為:語言是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學科更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科學。無論什么教學方法,你都要把語言放在社會語言環(huán)境中去實踐,課內外也好、校內外也好,無一例外。重要的是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生活處處是語文”這個觀念,這對學生現(xiàn)在和將來的發(fā)展極其重要。如從小處看,今后默讀看書報,與人交流談話,簡單的應用文書寫,常用的文稿書寫等;從大處看,今后在學習提升,寫作與演講,文秘工作等等。這些無不和讀書時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語文教師必須胸藏大語文觀這個概念,在教學中有意識有目的的加以引導。
以下就是筆者對“大語文觀”做的實踐性探索,處理好三種關系是關鍵:
葉圣陶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我們常說提高學生的閱讀、習作的水平要增加課內外閱讀量,這是對的。如何處理,我看主要有兩點:第一,教材是學習語文的出發(fā)點和立足點,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效從課外的書籍、報刊中汲取營養(yǎng);第二,要鼓勵學生大膽到學校、家庭、社會中去進行語文實踐,沒有經(jīng)過實踐的鍛煉和拓展的語文是長不大的。
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語文教育具有開放性、實踐性的特點,“構建‘大語文’教學體系,提高學生語文整體素質”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
語文學習的內涵與外延相等。即生活處處有語文。語文教師除了把握好課堂40分鐘的效率外,要善于鼓勵學生將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作為語文課堂的延伸,使學生在“用語文”中“學語文”,課內與課外是語文能力起飛的“雙翼”,他們相輔相成,無主次之分。第一,學?;顒樱缂议L會發(fā)言稿,聽報告后的聽后感,競選發(fā)言,墻報,習作展示平臺等,語文活動是大有天地。二是家庭生活,我校2008年12月曾成功舉行了“我的家庭十大新聞”連載,家庭趣事交流會,上?!墩Z文學習》雜志成功舉辦了“今天我當家”演講,學生寫出來的作文,感情真摯,內容充實,佳作層出不窮。第三,學生最終是社會人,他的成長是為社會生活奠定基礎。因此社會的事件既是他語文學習的運用展示,更是他在運用中在學習在成長的主陣地。節(jié)約能源調查統(tǒng)計、參觀訪問、游歷探險、街頭趣談等。語文教學需要走出課本,走出課堂,走出作業(yè)堆;奔向圖書館,奔向廣闊天地,體味多彩生活,讓學生趣味盎然、輕松愉快的生活。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所謂“大教法觀”,就是要打破固定的教師主講,學生被動的接受的固定模式,改變課堂結構。一方面要為學生打好語文知識的基礎,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語文能力;一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一方面要通過通過語文學習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讓學生學會做人;一方面要通過語文學習提高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發(fā)展健康的個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一方面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意志品質和語文學習的習慣等。
堅持語文課內和課外結合,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相結合,學校與家庭、社會相結合,拓寬語文教育的渠道,為學生的人文精神的完整構建和學語文、用語文,開辟廣闊的時空領域,增強積淀,培育創(chuàng)造,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