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靜 李 諾
(浙江理工大學)
大學生志愿者活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高麗靜 李 諾
(浙江理工大學)
大學生志愿者活動是當代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形式之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發(fā)揮了重要功能,它對于大學生完善自我,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質有著重要意義。大學生志愿者活動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載體,豐富和發(fā)展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涵,增強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大學生志愿者活動 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
大學生志愿者活動是當代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對于大學生完善自我,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質有著重要意義。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大學生志愿者為“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被國內(nèi)外媒體贊譽為“鳥巢一代”?!?·12”汶川地震、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涌現(xiàn)了出一批又一批的大學生志愿者,他們踐行了青年志愿者行動的“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展現(xiàn)了一代大學生志愿服務、無私奉獻的風采。隨著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的廣泛開展和志愿精神的深入人心,探究大學生志愿者活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對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動大學生志愿者活動良性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
志愿者(volunteer)就是指不為任何物質報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責任,為促進社會發(fā)展而提供服務,無私貢獻自己的知識、精神及時間的具有志愿精神的人。聯(lián)合國前秘書長安南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務、團結的理想和共同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信念”。志愿服務意指人們采取自愿的、不計勞動報酬的方式參與推動人類發(fā)展、促進社會進步和完善社會工作的行為與精神。
概括來講,志愿服務的核心內(nèi)涵包括“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并表現(xiàn)為自愿性、無償性、公益性和組織性的特點?!岸喙嗊\會將志愿者團隊的核心價值觀歸納為以下六個詞語:義務、熱情、參與、尊重、友誼、快樂。另外,對志愿者的要求概括為5C——技能(competent)、盡責(committed)、愉快(cheerful)、文化意識(culturally aware)、服務至上(customer focused)?!?/p>
作為社會發(fā)展重要推動力量的志愿服務,其在中國的發(fā)展,特別是在當代大學生群體中的影響日益廣泛而深遠。團中央1993年發(fā)起了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的號召,中國大學生的志愿服務活動蓬勃發(fā)展起來。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青年志愿者活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志愿者活動的領域不斷擴展,志愿服務理念在全社會得到了廣泛傳播,參與志愿者活動逐漸成為新的社會風尚。
進入新世紀,中國大學生的志愿服務參與更是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重大活動中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近年來,大學生志愿者在“5·12”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重大事件與活動中的出色表現(xiàn),吸引了無數(shù)眼球的關注,贏得了社會廣泛的贊許。以杭州為例,杭州作為一個“生活品質之城”,志愿者精神普及,志愿者隊伍較大,休博會、西博會、動漫節(jié)、八殘會的志愿者主要為在杭的大學生志愿者,他們做出的努力和奉獻,成為這個品質之城最好的名片。
大學生志愿者活動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實踐鍛煉的重要途徑,其本身就是一種社會實踐方式。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決定認識,正確的認識又可以指導實踐。因而,大學生志愿者活動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著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系。
一方面,大學生認識社會的能力在社會實踐中形成和發(fā)展。由于大學生沒有完全步入社會,缺少對社會的足夠認識,需要通過與之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來更好的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和認知社會,為將來步入社會做好充分準備。另一方面,大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來源于社會實踐,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書本的理論知識和科學知識來源于社會實踐,需要大學生不斷的進行“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通過新的社會實踐活動來增加對社會的認識,而新的認識又有助于更好地提高社會實踐能力。
志愿者活動作為一種新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實踐方式,將大學生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通過實踐的形式來檢驗自己的理論知識和思想素質。可以說,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導大學生志愿者活動,而大學生志愿者活動又促進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
大學生志愿者活動是志愿精神在高校大學生群體中的實踐形式,志愿精神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深入推進大學生志愿者活動,挖掘志愿者活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對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高校大學生志愿者活動注重實踐,面向社會,為當代大學生學習、踐行科學發(fā)展觀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成為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大學生志愿者活動適應新時期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發(fā)展規(guī)律,它有著大學生感興趣的信息,這些信息會給他們帶來深遠的影響?!坝晒睬鄨F中央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開展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在許多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中,最受歡迎的是‘校園文化活動’(48.4%)和‘青年志愿者行動’(47.6%)”。大學生志愿者活動作為一項道德實踐活動,適應了大學生思想道德發(fā)展的要求,尊重大學生的內(nèi)在需要,發(fā)揮了大學生的主體作用,貼近大學生的生活實際,已經(jīng)成為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
1.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突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緊扣時代主題,它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引導大學生更加關注社會、民族和國家的發(fā)展,培養(yǎng)愛國熱情,形成強烈的歸屬感和社會意識。
2.大學生志愿者活動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大學生志愿者活動在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同時,也教育了自己。大學生志愿者活動一般要求大學生志愿者下基層第一線,這樣既能夠加深對社會的了解,感受社會,又能夠得到生動的教育。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為大學生融入社會創(chuàng)建一個很好的窗口,體驗社會對他們的要求和評價,這樣有利于大學生更好的認識自己,從而找到差距,努力增強才學,自覺的按照社會要求來塑造自己。
3.大學生志愿者活動激發(fā)了教育客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志愿精神尊重大學生的內(nèi)在需要,發(fā)揮他們在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雙向互動,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客體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同時,志愿精神還注重個體的身心和諧進步,志愿者個人也能進一步豐富人生閱歷,錘煉道德品質,凈化提升思想靈魂,增進綜合素質,從而達到個體的身心和諧和自身的全面平衡發(fā)展。
大學生走出校園,在實踐中接受考驗,提前進入社會,感受生活,必將成為大學生今后的寶貴財富。比如大學生通過參加社區(qū)志愿服務等志愿者活動,對社會現(xiàn)狀、國情和民情有了切身的感受和了解,提高了對人、對事、對社會的判斷能力,有助于內(nèi)化道德行為要求,并將此轉化為實際行動,形成自覺的道德習慣,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1.大學生志愿者活動搭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臺?,F(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已經(jīng)不是只讀書本、只重理論的人,而是對民族、社會、人民有著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人。大學生志愿者活動正是培養(yǎng)這種人才的有效途徑,為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搭建新的平臺。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為青年一代的成長開辟了新的廣闊空間,成為育人的重要載體和學生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是高校育人手段的有效延伸。
2.大學生志愿者活動豐富和發(fā)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豐富多彩的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實效的重要保證,在大學生中開展志愿者活動,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切實做到了思想政治教育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時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可以達到寓教于樂、潛移默化的教育目的,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實效。例如,“十一黃金周”期間,成千上萬的游客涌入各地景區(qū),大學生志愿者在路線引導、秩序維持、環(huán)境衛(wèi)生、景點保護等各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在參與志愿者活動的同時,提升了自身的思想素質,產(chǎn)生了道德責任感,豐富和發(fā)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
3.大學生志愿者活動延伸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多元價值觀的出現(xiàn),構建和諧社會成為政府和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大學生志愿者活動帶著青年一代對美好社會的憧憬,走進社會,走近社會弱勢群體,走向所有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人群。隨著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的發(fā)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域從校園走向了社會,途徑也不斷延伸。當代大學生以其飽滿的熱情、充沛的經(jīng)歷和不懈的努力,在社會上形成了正面效益,提升了大學生群體的整體文明程度,構建著一種新的社會團結和社會文明,融入無私奉獻的精神主流,服務社會,服務大眾,推動社會進步。
4.大學生志愿者活動改進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真正效果只能在將個體的道德生活的直接經(jīng)驗與社會文化中的道德智慧相結合的實踐中才能獲得,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有助于增強道德知識具體化。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終極目標在于形成學生的自我教育機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安排適當?shù)闹驹刚呋顒?,可以使學生在道德實踐中獲得自我反思、評價和學習的機會,強化大學生自我教育。
[1]肖偉光.多哈中國志愿者的奧運感悟[J].對外大傳播,2007,(3).
[2]胡凱,楊欣.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04.
[3]蒯海章.高校大學生志愿服務行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南昌大學,2009.
[4]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王偉偉.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動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價值[J].淄博師專學報,2009,(03).
[6]盧玲.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11).
[7]肖震.淺析志愿者活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與意義[J].世紀橋,2011,(05).
本文為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黨建與思政重點課題《大學生關注的思想理論熱點、難點問題與教育對策研究》的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