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衣拉·阿不拉克 鐘近潔 阿不都許庫爾 買爾加·艾合買提
(新疆醫(yī)科大學基礎醫(yī)學院組織胚胎學教研室 烏魯木齊830011)
所謂類比教學法,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相關知識、原理甚至可以是毫不相干,但表象存在可比性的兩類事物、現象進行比較,或者是根據兩種事物的機理、屬性存在著一定的相似性,通過其中一種熟知的事物類比推出另一種事物也有這種屬性,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1],即教師圍繞教學目標,以最生動形象的類比來解釋和說明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論的方法。組織學內容繁多,名詞多,難以記憶,在顯微鏡下所觀察的組織結構都是平面圖像,而真實的結構是立體的,所以二維圖形還原為事物本身的三維構象比較困難,對少數民族學生來說,難度更大。如何讓學生尤其是少數民族學生在學習時能夠更準確、更容易理解和記憶這門課的知識是教師備課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我們仔細研究教材,將抽象枯燥的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感興趣,使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2],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一定要用少數民族學生熟悉的、看得見的物體作比較,才容易理解和記憶。如在講授上皮組織的一般特點時,學生對游離面和基底面的概念不容易理解。我們就用教室地上的瓷磚為例進行講解。如:整齊排列的瓷磚是通過它們之間的水泥連接起來的,瓷磚就比作是細胞,水泥比作是細胞間質。瓷磚與空氣接觸的面就是游離面,與地連接的面就是基底面,由細胞間質相連接的面,就是上皮細胞的側面。通過以上的類比方法講清三個面的特點之后,再講上皮組織細胞多,排列緊密形成膜狀是上皮的主要成分;細胞間質少,但起著重要的連接作用,從而保證上皮細胞發(fā)揮應有的功能。這不但增強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而且增強了學習的興趣。
我們在講骨板的結構時,在黑板上畫上一個由單個柱子圍成的籬笆和一個成網形的籬笆,問同學這兩種籬笆哪一種結實不容易倒呢?學生們會異口同聲地回答說:網狀的。說對了。再問為什么網狀的結實呢?學生們會七嘴八舌。這時我們就講骨板的結構中一層纖維是縱行的,另一層就是橫行的,相互成一定角度,就變得很結實,不容易折斷。老師手中再拿一塊三合板或五合板對學生說,這就是仿照人骨的結構而制造的建筑材料,即薄又結實。骨板的結構明白了吧!學生們答道:明白了,都笑了。
形象生動才能吸引學生,才能活躍課堂氣氛,才能使少數民族學生在輕松中理解抽象、陌生、難懂的事物,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如在講授中樞淋巴器官和周圍淋巴器官結構和功能時,我們將胸腺和骨髓比作公安學院,淋巴結、脾臟、扁桃體比作公安局和派出所,淋巴細胞比作公安警察。公安學院培養(yǎng)的警察送到各公安局和派出所去執(zhí)行治安保衛(wèi)任務,使社會穩(wěn)定和諧。胸腺培養(yǎng)的淋巴細胞產生淋巴因子,骨髓直接培養(yǎng)的淋巴細胞則產生抗體,它們相互配合消滅侵入人體內有害的細菌和病毒,以保障人體的健康。這樣,就把抽象的理論形象化,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并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的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做到了教與學的和諧統(tǒng)一,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類比要符合科學,還要準確。如講骨骼中的有機質和無機質特性時,將小孩的骨骼比作年輕的小樹,老人的骨骼比作干枯了的樹枝,年輕的樹枝易彎,但不易折,而老樹枝則難彎易折,這是樹的成分發(fā)生了變化。小孩剛開始學走路時,常常跌倒,但很少發(fā)生骨折,這是由于小孩的骨骼內有機成分多,韌性大。老人要是不小心跌倒了,則很容易發(fā)生骨折,這是因為老人骨骼內有機成分減少,無機成分增多,骨骼變得硬而脆,故易折。這樣,使學生的大腦處于興奮狀態(tài),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人體內有四大組織,都是由細胞和細胞間質構成的。但各組織中的細胞成分和細胞間質成分都是不同的,各有其特殊性。老師若能以類比的方法把各種組織的特點講清楚,學生們就會一目了然。又例如,消化管的壁都是四層結構,但各器官的功能不同,其結構也各有特點。教師若能聯系其機能類比其結構的不同,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實質性器官都是由結締組織性被膜和有重要功能作用的實質部分構成的。以類比方法,比較各實質性器官的被膜及其實質部分的異同點,就能很容易理解,并能記得牢。
我們在講心臟的微細結構時,先讓學生觀察掛圖,問:心房壁和心室壁哪一個厚?學生們都會 :心室厚。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心室要把血液泵到全身各處,這需要很大的力量,所以,心室壁中膜的心肌特別發(fā)達、厚實才有動力。在講動脈時,大動脈的中膜很厚,內有60~70層彈性膜,彈性很大,故又叫彈性動脈,它可以緩沖來自心室的血液壓力。而中等動脈的中膜內平滑肌發(fā)達,故叫肌性動脈,它靠平滑肌的收縮,把血液分送到各器官內。這兩部分分動脈的功能不同,其結構就產生了相應的差異。
對教師而言,類比教學法也是塑造良好課堂氣氛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可聽性,明顯提高學習效果。因此,教師一方面要善于觀察和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現象,找到其與本學科某些知識的相同之處,應用到教學中去。另一方面,要注重同行之間的交流,在應用過程中不斷的精選和完善,最終就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能夠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組織學這門專業(yè)基礎課[2]。
總之,利用類比教學法講解組織胚胎學,可以把抽象、難懂的術語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內容,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
[1]林文勝.激發(fā)興趣變被動為主動案例法在"公共關系學"教學中的應用.中國林業(yè)教育,2002,(2):54-55
[2]潘麗紅.類比教學法在醫(yī)學免疫學理論教學中的應用.井岡山學院學報,2009,30(10):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