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朝敏
(四川省涼山州金陽縣計生服務站 四川涼山 616250)
胎盤植入是臨床少見而嚴重的并發(fā)癥,近年來,由于人工流產,藥物流產,剖宮產率的增加,胎盤植入有上升趨勢。常導致嚴重的產后出血,子宮穿孔,繼發(fā)感染等嚴重并發(fā)癥。以往的治療以子宮切除術為主。隨著醫(yī)學的進步,對胎盤植入的治療又有了很多新的觀點,盡可能保留患者子宮成為胎盤治療的基本原則。本站采用米非司酮聯(lián)合甲氨蝶呤聯(lián)合治療胎盤植入對在我站進行部分性胎盤植入的患者15例,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站中孕引產總數(shù)2060例,發(fā)生植入性胎盤15例,年齡26~48歲,平均年齡34歲;孕次4~10次,平均孕次6.1次;產次2~8次,平均產次3.7次;有人工流產史0~5次,平均1.5次;孕周12~26+5周,末次妊娠至本次妊娠時間最短的3個月,最長的4年。
3例中孕死胎引產,12例為計劃外妊娠行利凡諾羊膜腔注射引產。胎兒娩出后胎盤不能自行剝離,徒手剝離時部分胎盤與子宮粘連緊密,無法繼續(xù)剝離。超聲檢查提示宮內殘留物,最大的殘留物約5cm×5cm×3cm,最小的約2.5cm×2.1cm。
對術中確認的胎盤植入者,盡可能多的取出胎盤組織,用紗條填塞持續(xù)壓迫止血,24h后取出,止血療效滿意,并同時予抗生素預防感染。在無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療禁忌證的情況下,給予口服米非司酮50mg,每天2次,連服7d。甲氨蝶呤20mg,每天1次肌內注射,連用5d。用藥后2例出現(xiàn)輕微的惡心,嘔吐,未做處理。1周后復查B超2例患者宮腔回聲正常,2周后復查B超12例宮腔回聲正常。1例超聲提示宮內有殘留1.1cm×0.7cm,可視下予清宮,一次性手術成功。
胎盤植入是指胎盤的絨毛侵入部分子宮肌層,胎盤就像大樹長了根一樣,錯綜分散并深深地扎根于子宮肌壁內,胎盤的植入部分不能自行剝離,人工剝離時會損傷子宮肌層。病胎盤植入內漩渦聲像理在顯微鏡下可看到絨毛侵入到子宮肌層。根據(jù)絨毛侵入子宮的范圍,可分為完全性和部分性2種。部分性胎盤植入表現(xiàn)為胎盤部分剝離,部分未剝離,導致子宮收縮不良,已剝離面血竇開放發(fā)生致命性出血。常見的原因有多次人工流產、宮腔感染損傷子宮內膜和原發(fā)性的蛻膜發(fā)育不良等[1]。胎盤植入為產科少見而危重的一種并發(fā)癥,可導致病人大出血、休克、子宮穿孔、繼發(fā)感染,甚至死亡,過去常為了搶救病人的生命而緊急切除子宮。為了避免切除子宮的后果,探討在挽救病人生命的同時,采取保守療法治療胎盤植入,有著重要的意義。
米非司酮是一種孕酮受體拮抗劑,使絨毛和蛻膜細胞內出現(xiàn)大量自噬體,使絨毛膜、蛻膜組織處于一種細胞凋亡狀態(tài),而且還能影響蛻膜細胞局部免疫細胞及細胞因子的表達,可致部分免疫微環(huán)境破
壞,使母體免疫抑制反應減輕,排斥反應增強,從而使殘留的胎盤組織盡快壞死、脫落[2]。減少子宮胎盤血流,增加子宮肌的活性,誘導宮頸成熟及增加肌層對前列腺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殘留胎盤盡早排出,減少出血機會。甲氨蝶呤是一種滋養(yǎng)細胞高度敏感的化療藥物,可與二氫葉酸還原酶結合,使四氫葉酸合成障礙,從而干擾DNA的合成,抑制滋養(yǎng)細胞增生,破壞絨毛,使滋養(yǎng)細胞變性、壞死、脫落、吸收[3]。二者聯(lián)合治療胎盤植入,方法簡便,可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效果可靠,值得推廣。
[1] 樂杰.婦產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005~2007.
[2]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第2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843~2879.
[3] 樂杰.婦產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