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重議魯迅刻畫孔乙己形象的動機*

      2011-08-15 00:44:42
      關(guān)鍵詞:短衣科舉制度讀書人

      劉 江

      重議魯迅刻畫孔乙己形象的動機*

      劉 江

      (柳州鐵道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科研處,廣西柳州545007)

      以往學(xué)術(shù)界都認(rèn)為魯迅刻畫孔乙己這一形象,是為了批判封建科舉制度。其實,他的動機雖然與批判封建科舉制度有關(guān),但主要的動機還在于批判知識分子自己!孔乙己這一形象在中外文學(xué)史上占有獨特的地位,刻畫這一形象的意義也并不局限于當(dāng)時,對于當(dāng)今的知識分子依然具有重要的警示意義。

      孔乙己形象;知識分子;魯迅;自命清高

      0 引 言

      魯迅筆下的孔乙己,是不同時期我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著作都必書一筆的人物形象。20世紀(jì)50年代出版的劉綬松的《中國新文學(xué)史初稿》[1],60年代出版的吉林大學(xué)中文系編著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2],70年代出版的唐主編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3],80年代出版的趙遐秋、曾慶瑞的《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4],楊義的《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5]和黃修己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發(fā)展史》[6],21世紀(jì)第5年國內(nèi)出版的美籍華人夏志清的《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7],還有近年出版的楊劍龍主編的《中國現(xiàn)當(dāng)代文學(xué)簡史》[8],這些著作一律都強調(diào)孔乙己是封建制度的被吃者,認(rèn)為魯迅是借孔乙己的形象批判封建科舉制度。顯然,這是從政治或一般社會角度著眼對人物的一般社會角色的認(rèn)知。其實,魯迅筆下的孔乙己既不是一個政治人物,也不是一般的社會成員,他的悲慘命運與封建科舉制度有關(guān),但更主要的還是由“知識分子”的本質(zhì)意識所決定的。魯迅刻畫這一形象,主要不是為了批判封建科舉制度,而在于批判知識分子自己!分析孔乙己這一“知識分子”本體形象,我們完全可以清楚地看到魯迅的這一寫作動機。

      1 用“知識分子”的彩筆畫出的人生肖像

      1.1 一生以身份為人生最高價值,并為之奮斗終生的身份追求者

      孔乙己生活的年代,是封建科舉制度已實行了1 000余年的清朝末年,通過科考走上仕途之路,早已成為許多知識分子的理想。然而對于孔乙己來說,連個秀才都沒有撈上,而且看來以后也不可能撈上,因而,走上仕途是不可能了,這點他心里很清楚。所以,作品中的孔乙己壓根兒就沒有考慮仕途的問題,他是一個仕途外即體制外的民間知識分子。但是,功名卻是他孜孜以求、銘記在心的??疾簧闲悴?他就退而以“讀書人”自居。在他的心目中,功名是高身份,沒有功名的“讀書人”是低身份,什么都沒有的短衣幫就是沒有身份。他是“讀書人”,因而可以在短衣幫面前“自命清高”。實際上,為了求取秀才以上的功名,他奮斗了一輩子;為了當(dāng)“讀書人”,也辛苦了一輩子。同時,他也就此聊以自慰并且“享受”了一輩子。就是這“讀書人”的身份,成了他的精神支柱,支撐了他窩囊的一生,使他可以經(jīng)受短衣幫的羞辱,小伙計的嘲笑,以及丁舉人們的棒打。因為在他想來,即使短衣幫再怎么羞辱他,他還是比羞辱他的人有身份。同時也是為著身份,即使再窮,他的“品行卻比別人都好”,“從不拖欠”酒錢。因為他覺得拖欠人家的錢是丟人的。在他的心里,身份不但是等級、地位,同時也是臉面,而“讀書人”是不能不要臉面的。正是因為持有這身份意識和臉面觀念,所以,在別人一再羞辱、嘲笑的尷尬中,他只有無奈、頹唐的表情,而無動怒的表示。如果動怒,那就有失“讀書人”的身份了,因為知識分子的舉止是要斯文的。偷了別人的書籍,他寧可承認(rèn)是“竊”,而不承認(rèn)是“偷”。這一方面是因為他認(rèn)為“偷”的對象——書和平常的錢財、器物不同,而自己和那些平民偷賊也不同,這是由身份意識衍生出來的“自命清高”思想作怪;另一方面也是他如果承認(rèn)是偷,那就有失自己“讀書人”的身份了,即有失知識分子的臉面,由此衍生出他的愛面子的思想。對于自己如此,對于別人亦然。比如他主動教小伙計學(xué)茴香豆“茴”字的四種寫法,當(dāng)然是為了小伙計日后當(dāng)上掌柜能記好帳。而這又是因為他認(rèn)為掌柜比伙計身份地位高。在他想來,知識文化即說“之乎者也”的本事,是衡量一個人身份的標(biāo)尺。掌柜之所以比伙計的身份地位高,既是因為掌柜是酒店的所有者,同時也是因為掌柜的知識文化比伙計多。占據(jù)他內(nèi)心的只有身份地位觀念,此外再沒有別的。他為身份而活著,因為身份而失去了自我,成了一個十足的身份的奴隸。

      1.2 一生為守護(hù)身份而掙扎的悲苦者

      事實上,孔乙己的身份一直受到社會的挑戰(zhàn)和否定。在科舉制度下,在“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封建觀念籠罩下,未獲取功名者自然成了被人取笑的對象。如果不是身份意識刻骨銘心的話,孔乙己也就會不再追求身份而甘當(dāng)短衣幫那樣的平民了。但他不然,他要守護(hù)“讀書人”的身份,不愿與短衣幫為伍。作品中,雖然因為他不受尊重而要像短衣幫一樣站著喝酒,可他總要穿著長衫,并且口里常常念著“者乎”之類的話,以示自己同短衣幫平民百姓之別??滓壹赫f“君子故窮”,是為了說明自己雖窮,但與平民不同,自己到底還有“君子”的身份。他自始至終都在為守住“讀書人”的身份而苦苦掙扎著。

      他是怎樣極力守護(hù)“讀書人”這一身份的呢?第一,不做有失身份的事。正如前文所述,不賴帳,不動怒。

      第二,即使迫不得已做了有失身份的事,也狡賴不認(rèn)。正如前文所述,他因為生存需要,不得不去偷書,而偷后又狡辯抵賴,借以保住自己“讀書人”的“清白”,即臉面。

      第三,以率真、單純之心待人,幫助別人取得身份。正如前文所述,他主動教小伙計寫茴香豆的“茴”字,是為了有利于小伙計有一天當(dāng)上掌柜能記帳。他以為幫別人取得身份,實際上也是取得別人對自己身份的認(rèn)可。

      第四,以書作伴,以知識為伍。既然他認(rèn)為知識文化是衡量身份的標(biāo)尺,那么他就得十分地靠賴知識。為此,孔乙己的一生都是圍繞著書度過的。讀書、抄書、偷書,為書而活,因書而死。書是他人生的全部內(nèi)容,除此之外,他一無所長,也一無所愛(喝酒只是生活嗜好,不是“本領(lǐng)”之類的愛好),沒有任何其他方面的工作,也沒有任何其他方面的依靠。他的整個身心都在讀書上面。他除了讀書,不會別的本事,也不屑別的本事。他懶,不只是不勤快,還是不愿做別的事,他瞧不起體力勞動,也瞧不起生意。所謂“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是他的外在形象,更是他的內(nèi)在意識。他是以此為榮,并以此為本分的。這種思想意識造成了他人生的蒼白和單調(diào)。既然如此,那么當(dāng)既定的人生道路受阻時,也就別無出路,悲慘而死是必然的。從這一意義上說,孔乙己如此的悲慘命運,既是封建統(tǒng)治造成的,同時也是他的身份意識,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自命清高的思想所造成的。如果他不是這樣的一位知識分子,比如他愿意成為短衣幫成員的話,即使同樣悲慘,也會是另外一種情形。

      孔乙己的這種思想觀念明顯地受到儒家“惟有讀書高”和“重義輕利”思想的影響。而這思想觀念就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心靈所在,就是中國知識分子最本質(zhì)、最核心的意識。魯迅就是抓住知識分子的這一最本質(zhì)的意識,通過孔乙己寫出一個真正“知識分子”意義的知識分子形象。

      2 給知識分子一面自照的鏡子

      了解了孔乙己的思想意識之后,我們自然會想到一個問題:魯迅塑造這樣的知識分子形象,其意圖是什么?

      正如本文開頭所述,國內(nèi)諸多學(xué)者幾乎一致地認(rèn)為,魯迅寫孔乙己這一人物就是為了抨擊封建統(tǒng)治和科舉制度。按魯迅的社會變革思想推論,這一說法沒有什么不對。但是具體到塑造這一人物來說,就會讓人覺得不夠準(zhǔn)確和中肯。因為對封建統(tǒng)治和科舉制度,為什么要這樣去批判而不是那樣去批判呢?

      我們知道,魯迅寫于 1918年 4月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無疑是有很大影響的。但是其影響并不是因為狂人這一人物,而在于作品的思想,即指出了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zhì)。這和別的作家并沒有多大的不同。本來,魯迅認(rèn)為“凡有改革,最初,總是覺悟的智識者的任務(wù)”[9],但是后來他又感覺到知識分子并不都像狂人一樣先知先覺,而和農(nóng)民一樣,自身也存在著許多弱點,甚至是致命的弱點。要讓智識者覺悟,就必須先讓他們認(rèn)識自己,認(rèn)識他們自己的靈魂,認(rèn)識他們自己的思想本質(zhì)。當(dāng)然,“要畫出這樣沉默的國民的魂靈來,在中國實在算一件難事”,但他“決心依了自己的覺察,孤寂地姑且將這些寫出”[10]。在這種情況下,他于1919年3月寫出了《孔乙己》,揭示了知識分子講求身份、自命清高的思想本質(zhì)。在《孔乙己》這篇作品中,他就是要告訴知識分子:看,你們原來就是這個樣子的!據(jù)孫伏園《魯迅先生二三事》的轉(zhuǎn)述,魯迅“曾對孫伏園說,在自己所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中,他最喜歡《孔乙己》”[11]。而在三年之后的 1922年 6月,魯迅又寫了揭示同一問題的作品《白光》,里面的人物陳士成,其思想意識完全是孔乙己式的,實際上還是一個孔乙己。在魯迅的小說中,這種不但主題而且人物形象都是重復(fù)的現(xiàn)象是不曾有過的。這說明他在孔乙己身上寄托的情思有多重!其揭示中國知識分子魂靈本質(zhì)的愿望有多么的急切!

      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孔乙己》寫于1919年3月,而那篇明確地表明魯迅自己對辛亥革命的看法的小說《藥》,寫于同年的4月。這說明前后一個月的時間里,魯迅都在思考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兩篇作品主題的指向都是同一的:《孔乙己》揭示出由于我國知識分子存在嚴(yán)重的身份意識和自命清高的思想,造成他們和人民群眾的疏離;而《藥》卻正好接著揭示出辛亥革命者也即知識分子由于脫離群眾,造成了革命的失敗。所以,知識分子的身份意識和與此相關(guān)的自命清高思想,說到底是革命失敗的根源。這一認(rèn)識是有重要的實踐意義的。他要讓知識分子知道,是自己的魂靈害了自己,同時也害了國家,從而要盡快警醒起來!孔乙己的思想性格完全是封建思想(特別是科舉制度)熏陶、影響的結(jié)果,他因看不起體力勞動去偷而被打死,也完全是由他的講求身份、自命清高所造成的。所以,魯迅在這篇作品中不但是批判封建制度,更是批判知識分子自己!魯迅還說過:“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面地解剖自己。[12]”這是在1933年即《孔乙己》寫成之后的第 14個年頭所說的話。魯迅自己是知識分子,按照上文所述,他所寫的孔乙己無疑也有自己的影子。從這個意義上說,批判孔乙己這個知識分子,其實也是在批判作為知識分子的魯迅自己!

      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如同阿 Q,并不是反面人物,當(dāng)然,也不是正面人物。魯迅只是藉他們寫出“國人的魂靈”,讓知識分子和農(nóng)民照照鏡子。所以說,魯迅的作品不但是時代的一面鏡子,也是“國人”心靈的一面鏡子,它最重要的人文價值就在這里。

      3 為世界和中國文學(xué)立下知識分子形象的里程碑

      孔乙己形象是在封建統(tǒng)治的中國土地上,由儒家思想培育出來的“土特產(chǎn)”,在世界文學(xué)中是獨一無二的。在西方,“知識分子”是指一種特定的人群,并非指一般的知識者。“知識分子”除了具有某種專門知識之外,還必須關(guān)心國家,熱愛公益事業(yè),具有一種宗教的承當(dāng)精神,相當(dāng)于中國古代的“士”[13]。這和孔乙己形象千差萬別。而西方文學(xué)中出現(xiàn)的“知識者”形象,都不是作為“純粹”的知識分子形象來刻畫的,而是借以表現(xiàn)他們和作者的社會理想或者愛情觀念,德國歌德的《浮士德 》、愛爾蘭伏尼契的《牛虻》、英國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法國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朵夫》、俄羅斯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前蘇聯(lián)帕斯捷爾納克的《日瓦戈醫(yī)生》等等,莫不如此。這和作為“知識分子”的孔乙己也完全不同。

      即使在中國,這一形象也顯得相當(dāng)?shù)奶貏e。

      中國的知識分子從孔子時代開始就對政治表現(xiàn)了極大的關(guān)切。之后,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好些人又表現(xiàn)出對權(quán)力的崇拜和對金錢的羨慕與追求。但這些都還不是知識分子核心的或者說本質(zhì)的意識。像孔乙己這樣體現(xiàn)知識分子本質(zhì)的形象或者說是知識分子的“本體”形象,在這之前并沒有出現(xiàn)過。比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的李甲,因身份而薄情,是知識分子薄情郎的形象;《水滸傳》中的宋江、吳用,因身份而屈膝,是知識分子投降者的形象;《儒林外史》中的范進(jìn),因身份而當(dāng)官做老爺,是知識分子官僚的形象;而諸葛亮(《三國演義》)是因身份而走上仕途,是知識分子忠臣的形象;賈寶玉、林黛玉(《紅樓夢》)是讀了《西廂記》之后而不屑身份(說明他們原本有功名身份之念),是知識分子叛逆者的形象。在《孔乙己》之后,除了魯迅自己所寫的《白光》中的陳士成之外,像《孔乙己》這樣揭示知識分子思想本質(zhì)的作品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而陳士成的思想性格展示得遠(yuǎn)不及孔乙己充分。這之后的中國文學(xué),包括現(xiàn)代文學(xué)和當(dāng)代文學(xué)、新時期文學(xué),寫的都是知識分子經(jīng)濟利益尋求者,如葉圣陶筆下的潘先生(《潘先生在難中》),彭家煌筆下的莫校長(《莫校長》);知識分子掙扎者、搏斗者,如巴金筆下的高覺新、高覺民(《家》、《春》、《秋》);知識分子“個性主義者”,如丁玲筆下的夢珂(《夢珂》)和莎菲(《莎菲女士的日記》);知識分子革命者,如茅盾筆下的李克、東方明(《追求》),楊沫筆下的林道靜(《青春之歌》);知識分子愛國者,如李吉力人筆下的尤鐵民(《暴風(fēng)雨前》、《大波》)……名單我們可以列出一大串,但卻都是融合著政治意識和金錢意識的知識分子形象,他們都不是體現(xiàn)中國知識分子本質(zhì)的,而只是表現(xiàn)知識分子的某些思想特點罷了。

      實質(zhì)上,無論西方文學(xué)的“知識者”形象,還是我國文學(xué)的知識分子形象,都不是真正意義的知識分子形象,而只是“知識分子”出身的人物形象而已。所以完全可以說,魯迅寫的孔乙己,為我國文學(xué)史樹立了一塊空前絕后的知識分子形象里程碑,這一形象應(yīng)該作為重要的歷史文物,保存在我國文學(xué)的歷史博物館里。

      4 在當(dāng)下仍然具有重要社會意義的人物形象

      孔乙己身上散透出來的身份、等級觀念,愛面子思想,以及自命清高的意識,具有超越時代的意義,他就像一綹經(jīng)久不去的魂魄,至今仍然纏繞著我們幾乎每一個知識分子的心靈。從這一意義上說,當(dāng)今許許多多的知識分子,都是孔乙己。

      這樣,當(dāng)今我們應(yīng)該如何看待“孔乙己”呢?

      由孔乙己的身份、等級觀念,衍生出了當(dāng)今知識分子盲目追求職務(wù)、職稱,追逐名譽地位的思想,并由此生發(fā)出學(xué)歷造假、學(xué)術(shù)腐敗等惡劣行為。古時的身份、等級觀念是孔乙己心靈中的毒瘤,如今已移植在當(dāng)下知識分子的心坎之上??滓壹阂驗轭櫭孀?抵賴不認(rèn)錯,甚而強詞奪理,這是對知識分子學(xué)術(shù)心理的反叛。在今天,它們更是成了學(xué)術(shù)發(fā)展的阻力。孔乙己在其所在的封建時代就是可悲的,而仍然保留著這種毒瘤、學(xué)術(shù)不端的知識分子,在當(dāng)今的新時代不是顯得更加可悲嗎?還有,孔乙己從等級觀念出發(fā),瞧不起體力勞動以及體力勞動者,這種思想和行為不也在當(dāng)今的許多知識分子身上若隱若現(xiàn)嗎?這種思想直接影響了孔乙己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關(guān)系,導(dǎo)致人民群眾和他們感情上的疏離,甚而造成群眾也瞧不起他。而在孔乙己身上,我們不也可以找到當(dāng)今知識分子自己的影子嗎?古時的孔乙己為此吃盡了短衣幫和小伙計給他的苦頭,這苦頭如今難道還要由今天的工農(nóng)群眾給我們知識分子再吃嗎?

      這些問題,不值得我們深思嗎?從這一意義看,在上一世紀(jì),在 90年前,魯迅就給我們發(fā)出了警示,我們得很好地感謝他!然而,孔乙己又不是可以完全否定的。他時時恪守的知識分子的身份同時也是本分,不與平民為敵,而是與人為善,并且信守承諾。這種知識分子的純真之心、率直之氣,我們當(dāng)今的知識分子不應(yīng)該好好保留嗎?此外,他對“讀書”的專心,我們不也可以引申為對學(xué)術(shù)的傾心傾情,對科學(xué)的孜孜以求嗎?

      我們都是孔乙己,但不該是孔乙己時代的孔乙己!

      [1] 劉綬松.中國新文學(xué)史初稿[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6:58.

      [2] 吉林大學(xué)中文系.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冊[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62:120.

      [4] 趙遐秋,曾慶瑞.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上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1984:354.

      [5] 楊義.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6:178.

      [6] 黃修己.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發(fā)展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8:63.

      [7] 夏志清.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M].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05:27.

      [8] 楊劍龍.中國現(xiàn)當(dāng)代文學(xué)簡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6:61.

      [9] 魯迅.魯迅全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84.

      [10] 魯迅.魯迅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1:102.

      [11] 吳承新.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再讀《孔乙己》[J].現(xiàn)代語文(高中版),2002:8(28):30-33.

      [12] 魯迅.魯迅全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1:197.

      [13] 劉江.中國現(xiàn)代小說知識分子形象發(fā)展簡史[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2:2.

      Reconsideration on the Motivation that Lu Xun Portrays the Image of Kung

      LIU Jiang
      (Research Department,Liuzhou Railway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College,Liuzhou 545007,China)

      The portrayal of the image of Kung has been considered to criticize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However,although Lu Xun’s motives were related to the feudal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the main motivation lies in his criticism of intellectuals themselves.The image in the history of both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 is in a unique position,and its significance is also not limited,but for the intellectuals today,it still has an important warning significance.

      image of Kung;intellectuals;L u Xun;arrogant

      I206.6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1.03.022

      1673-1646(2011)03-0100-04

      2011-01-19

      劉 江(1948-),男,教授,從事專業(yè):文學(xué)理論和中國現(xiàn)當(dāng)代文學(xué)。

      猜你喜歡
      短衣科舉制度讀書人
      我是快樂讀書人
      返鄉(xiāng)小伙
      做個快樂的讀書人
      快樂語文(2018年25期)2018-10-24 05:38:34
      讀書人的事
      科舉制度的起始與結(jié)束
      讀書人
      讀者(2017年7期)2017-03-15 17:04:16
      質(zhì)疑是打開智慧寶庫的金鑰匙
      宿 醉
      文苑(2014年16期)2014-08-15 00:52:04
      不得不說的“尷尬”
      唐朝科舉制度對當(dāng)今高考制度改革的啟示
      富蕴县| 海口市| 沙河市| 巢湖市| 二连浩特市| 临江市| 邛崃市| 南漳县| 梅州市| 思南县| 乌审旗| 阿合奇县| 连州市| 台江县| 于田县| 宁城县| 色达县| 安康市| 阳原县| 大丰市| 新余市| 湖州市| 南昌县| 绥宁县| 兖州市| 齐河县| 西乌珠穆沁旗| 吐鲁番市| 湾仔区| 佛山市| 盱眙县| 治县。| 兴隆县| 通州区| 邵东县| 镇巴县| 襄城县| 含山县| 义马市| 榆林市| 沂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