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萍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中心醫(yī)院感染科,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肺結核是結核分枝桿菌所引起的慢性呼吸道傳染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傳染病,也是我國與世界衛(wèi)生組織 (WHO)長期合作重點控制的主要傳染病之一。早期正規(guī)的抗結核治療與合理有效的護理是肺結核病人早期康復的關鍵。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肺結核患者80例,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齡10~78歲,平均年齡27.6歲;伴低熱45例,伴不規(guī)則高熱、畏寒37例。伴咳嗽、咳痰40例,伴胸痛28例,伴不同程度咯血25例。
1.2 臨床表現(xiàn)
近年來,肺結核病人很少有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多數(shù)患者起病緩慢,常有低熱、盜汗、乏力、食欲不振、體重下降等結核中毒癥狀,呼吸系統(tǒng)癥狀為咳嗽,多為干咳或有少量白色黏液痰,合繼發(fā)感染時痰呈黏液膿性且量增多;約1/3~1/2患者有不同程度咯血;女性患者有月經(jīng)失調、閉經(jīng)等功能混亂癥狀,體征可無陽性體征或僅在肩胛間區(qū)可聞及濕音。病變范圍大而淺表者可有實變體征[1]。
2.1 消毒隔離 嚴格執(zhí)行隔離消毒原則,避免交叉感染,防止肺結核播散。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肺結核預防及隔離措施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咳嗽、打噴嚏和講話時不要面對旁人,更不要隨地吐痰,并做好痰液的消毒處理。患者所用食具應餐后煮沸消毒,有條件者對室內空氣每天消毒1~2次,將患者所用被褥、書籍等每天在陽光下暴曬2小時,以便殺死結核桿菌。
發(fā)熱護理 肺結核患者多為低熱,隨著休息和抗結核藥物的應用,毒血癥狀控制后即恢復正常,一般不予處理。但對于高熱者,在使用抗結核藥物的同時,可加用糖皮質激素,必要時給予物理降溫或小劑量解熱鎮(zhèn)痛藥,并密切觀察體溫、脈搏、呼吸的變化。告訴發(fā)熱者應多飲水,給予臥床休息,同時注意室內通風,保持病室適宜的溫度。
2.2 咯血護理 當患者疾病處于進展期和高度活動狀態(tài)時,要保證充足睡眠,告訴患者咯血時不能屏氣,應輕輕將氣道內的積血咯出,保持呼吸道暢通[2]。小量咯血經(jīng)休息后能自行停止,無需特殊治療;而咯血較多時,應取患側臥位,采取纖維支氣管鏡局部注射凝血酶或行氣囊壓迫止血等措施,必要時給予吸痰或氣管插管,并酌情適量輸血。對極度緊張、劇烈咳嗽者,可遵醫(yī)囑給予小劑量鎮(zhèn)靜劑或止咳藥,密切觀察有無窒息的先兆,并做好氣管插管或氣道切開的準備。如在咯血過程中患者突然出現(xiàn)胸悶、煩躁、呼吸困難或咯血不暢,應立即抱起患者雙腳,呈倒立位,輕拍背部,以利血塊排出,盡快挖出或吸出口鼻、咽喉部血塊。注意觀察生命體征和記錄咯血量,以了解病情變化。
2.3 藥物護理 抗結核藥物的合理運用對結核病的控制起決定性作用,是治愈結核病的主要方法[3],必須堅持早期、聯(lián)合、規(guī)律、適量、全程五項原則,其中以聯(lián)合、規(guī)律用藥最為重要[4]?;颊咄委煱肽暌陨希碗y以堅持,因此護理人員要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抗結核藥物的有關知識,督促患者按時服藥,并指出按醫(yī)囑合理用藥和堅持全程用藥的重要性。對出院后的患者應加強訪視,隨時與患者保持聯(lián)系,了解患者病情及遵醫(yī)服藥情況。囑患者一旦出現(xiàn)藥物不良反應,不能自行停藥,應及時與醫(yī)生溝通后按醫(yī)囑進行調整。
2.4 心理護理 針對肺結核患者緊張恐懼心理,護理人員應掌握其心理動態(tài),及時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心理護理,向他們宣傳保持良好心態(tài)對肺結核病恢復的重要性,告訴患者及家屬治療雖然時間較長,但是可完全治愈的。要積極做好心理疏導,加強護患溝通,幫助患者盡快適應環(huán)境。除重癥患者需臥床休息外,對其他患者可進行適當?shù)膽敉饣顒樱苑稚⑵渥⒁饬?,減輕患者的焦慮情緒和孤獨感,使患者身心處于最佳狀態(tài),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5 個體化護理 根據(jù)患者心理特征,針對性地進行個體健康教育,一般在入院后3~4 d給患者發(fā)放健康教育卡,此時病人病情基本上得到緩解,同時也希望對自己患的疾病有所了解,對醫(yī)護人員的叮囑和要求也特別重視。責任護士要善于運用心理學去分析和觀察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動[5],并及時了解病人的心態(tài),根據(jù)病情不同有針對性地發(fā)放“健康教育卡”。健康宣教即用簡練、形象、生動、易懂的語言,將有關知識告訴患者,內容包括:肺結核的相關知識,發(fā)病原因,傳播途徑,臨床表現(xiàn),預防措施及在服藥、治療、檢查、飲食等治療護理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使病人在住院期間能真正掌握疾病的相關知識,提高自我護理能力2.6 休息
肺結核病人癥狀明顯,有咯血、高熱等毒性癥狀者應絕對臥床休息,保證充足睡眠,待中毒癥狀消失、咯血停止、病灶活動性減退后可根據(jù)情況循序漸進適當進行活動及體質鍛煉,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功能。
2.7 飲食
大量咯血者應禁食,小量咯血者進偏溫涼流質飲食。肺結核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常有體質虛弱、食欲不振、營養(yǎng)不良,為增強抗病能力,合理調配飲食,加強飲食營養(yǎng)十分重要。提供高熱量、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的飲食。為補充機體消耗及增強修復能力,應有魚、肉、蛋、牛奶、豆制品等動植物蛋白,每天攝入一定量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以補充維生素。若病人有大量盜汗應保證機體內水電解質平衡,鼓勵患者多飲水,保證機體代謝的需要和體內毒素的排泄,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靜脈補充。
2.8 出院指導
使患者及家屬了解肺結核病的防治知識和呼吸道隔離技術;加強營養(yǎng),戒煙酒;避免勞累、情緒波動及呼吸道感染;向患者說明結核病的常用治療方法及持續(xù)用藥時間,說明用藥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注意藥物毒副作用,一旦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時應及時就醫(yī);反復強調抗結核化學治療原則的重要性;定期復查肝腎功和X胸片,以了解藥物療效和身體恢復情況;門診隨訪。
肺結核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肺部慢性感染性疾患,嚴重者會出現(xiàn)咯血、窒息等嚴重表現(xiàn)。目前控制肺結核的傳染源是預防結核傳播最主要的措施,因此加強對患者的消毒隔離,切斷其傳播途徑,控制疾病的播散,在規(guī)定時間內有規(guī)律地合理應用抗結核藥物,是治療成功的關鍵[6]。肺結核主要是通過呼吸道傳染,其次是通過被結核菌污染的食物或食具而引起腸道感染。由于肺結核患者缺乏必要的衛(wèi)生知識,加之病程長、恢復慢,常造成患者焦慮不安和心理壓抑,使患者不能堅持按時規(guī)律用藥,從而影響了疾病的治療和康復。為此及時加強對患者的用
藥指導和衛(wèi)生宣教,以提高患者對肺結核病因、傳播途徑、治療和預防的認識。護理人員對患者不但要有同情心和精湛的護理技術,而且還要根據(jù)患者需求,進行跟蹤健康教育指導,盡量減少人員探視,對未受結核菌感染的兒童要進行預防接種。告訴出院后的患者,根據(jù)個人情況定期復查胸部X線片、痰細菌學及肝腎功能,并對來就診或復查的肺結核患者,配發(fā)肺結核宣傳手冊,讓患者掌握治療與護理的有關事項,注意加強營養(yǎng),增強機體免疫力。由于治療肺結核的藥物會造成周圍神經(jīng)炎、聽力損害、胃腸反應及不同程度的肝腎損害,因此在治療期間應定時復查肝功能,以及時調整用藥,提高治療效果。
[1]梁淑珍.肺結核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09,7(6):109~110.
[2]高彩霞,馮菊梅,陳大平.肺結核大咳血病人心理反應及護理[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6,3(32):138.
[3]夏泉源.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48-53.
[4]張審恭.內科護理學[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150.
[5]廖燕農,覃柳.肺結核住院病人留痰的護理干預[J].內科,2008,3(5):806-807.
[6] 楊松.肺結核大咳血的臨床護理體會[J].臨床肺科雜志,2005,10: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