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明,張 嵐
菏澤市公路局,山東 菏澤 274000
內(nèi)蒙古博牙高速第17合同扎敦河大橋,全長487m,16跨。樁徑1.5m,60棵,樁長14m; 樁徑1.2m,24棵,樁長18m。全部按摩擦樁設計,冰凍深度為3m,地面1m范圍為黑腐植土,1m~5m為圓礫,再往下為強或弱風化巖。大橋中間3跨長年流水,水位高,圓礫透水性強。根據(jù)地質(zhì)條件,優(yōu)先選用沖擊鉆機。采用4臺沖擊鉆機,鉆錘重10T。
1)場地平整,清除雜物,回填土夯打密實;
2)挖泥漿池、沉淀池、儲水池,準備合格粘土;
3)用發(fā)電機發(fā)電,扎敦河中可取水;
4)放出樁位埋設護筒。用鋼尺復合縱、橫、對角樁位的間距,引出護樁;
5)埋設護筒,頂端高出地面30cm~50 cm,埋深不小于2.5m,護筒內(nèi)徑比樁徑大20cm~40cm,上下垂直,護筒中心線平面偏差小于5cm。用鋼質(zhì)護筒,鋼板厚0.8cm~1.0cm。護筒用挖掘機埋設,人工輔助就位。護筒底部和四周所填土必須分層夯實;
6)整平壓實鉆孔平臺,使鉆機墊穩(wěn),在鉆孔過程中要始終保持鉆機的穩(wěn)定性。
1)鉆孔應分班連續(xù)進行,初期鉆進速度不要太快,在孔深達到5m以后,鉆進速度加快;
2)鉆進過程中,經(jīng)常試驗泥漿指標變化情況,并注意調(diào)整鉆孔內(nèi)泥漿高度。泥漿每小時檢查一次,并做好記錄。在底層變化處應撈取渣樣并保存,與地質(zhì)剖面圖核對,如不符合及時上報監(jiān)理人員;
3)經(jīng)常檢查機具運轉(zhuǎn)情況,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立即查清原因,及時處理;
4)經(jīng)常注意觀察鉆孔內(nèi)附近地面有無開裂或護筒、鉆機是否傾斜;
5)鉆孔過程中,經(jīng)常檢查鉆孔的傾斜度,應符合施工規(guī)范要求;
6)在鉆孔過程中泥漿指標控制為:比重1.2g/cm3~1.4g/cm3,黏度18 Pas~22 Pas,砂率≤4%;
7)在成孔之前,鉆機放慢鉆進速度,做到邊清渣邊鉆進。(成孔后泥漿指標控制為:比重1.03g/cm3~1.1g/cm3,黏度17 Pas~20 Pas,砂率≤2%。沉渣控制為:≤30 cm)。絕不允許出現(xiàn)用超鉆的方式代替沉渣厚度;
8)鉆至設計深度時,要由監(jiān)理工程師在現(xiàn)場與施工單位有關人員共同判斷并準確測定孔深。以此作為終孔標高的依據(jù);
9)成孔檢測時用探孔器檢測成孔的傾斜度(≤1%)以及是否有縮徑現(xiàn)象,如有縮徑現(xiàn)象及時處理。探孔器的長度為孔徑的4倍~6倍。
清孔方法有換漿法、抽漿法、空壓機噴射、掏渣法等,本工程采用掏渣法:1)終孔檢驗合格后,立即進行清孔作業(yè),清孔過程中必須始終保持孔內(nèi)原有水頭高度以防塌孔;2)清孔時將附著于護筒的泥漿清洗干凈,并將孔底鉆渣及泥砂等沉淀物清除;3)掏渣時提升掏砂筒要平穩(wěn),不得碰撞護筒或孔壁;4)清至孔底沉渣的厚度符合設計規(guī)定值(≤30 cm)時,即可終止清孔。
1)鋼筋的各項指標要符合規(guī)范要求,使用前應將表面油漬、鐵銹清除干凈。鋼筋籠運進場后檢查總長度、鋼筋間距、籠子直徑、焊接部位是否合格及有無變形;
2)嚴格按規(guī)范程序進行焊接,選擇合格焊條,一定要做到焊縫飽滿,鋼筋順直。同一截面上兩接頭間距大于35d。焊縫厚度≥0.3d,寬度≥0.7d,主筋對焊加強筋2m一道,焊縫焊渣敲凈,鋼筋籠在安裝過程中不能變形;
3)在下放鋼筋籠過程中,用吊車的主勾吊起吊筋的橫擔,副勾吊起鋼筋籠的中心,升主勾放副勾,直至鋼筋籠垂直,中心與孔位中心在同一軸線上,緩緩放入孔中,避免鋼筋籠碰到孔壁;
4)鋼筋籠頂端要焊吊筋,吊筋長度要計算好,以確保鋼筋籠到設計標高。就位后,吊筋支承在護筒頂?shù)恼砟旧?,不能直接放在護筒上。在吊入鋼筋骨架后,灌注水下混凝土前,應再次檢查孔內(nèi)泥漿性能指標,如超過規(guī)定,應進行第二次清孔,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
5)根據(jù)圖號GY1-5聲測管是樁基根數(shù)的25%布置,以等邊三角形的形式固定在箍筋內(nèi)側(cè)。為保證聲測管在灌注過程中不堵塞,在聲測管的頂部和底部用8cm×8cm×1cm鋼板焊接封閉。
1)導管使用前試拼,做水密承壓試驗,導管接頭做抗拉試驗。一套導管灌注20根樁后必須做一次封閉試驗,15分鐘不漏水為宜。導管使用時,底管要大于4m,其余導管不應大于3m,根據(jù)孔徑大小選擇導管直徑。導管試壓后依次給導管編序,以免使用中出現(xiàn)誤差;
2)導管安裝時底部應高出孔底25cm~40cm。首批灌注砼埋置導管深度>1m,在灌注過程中導管埋深保持在2cm~6m。在灌注中,為防止鋼筋骨架上浮,當灌注混凝土頂面距鋼筋骨架底部1m左右時,應降低砼的灌注速度,當混凝土拌合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時,提升導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即可恢復正常灌注速度。應經(jīng)常檢測探孔內(nèi)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時調(diào)整導管埋深;混凝土應有良好的和易性,在運輸和灌注過程中應無顯著離析、泌水現(xiàn)象;
3)在灌注過程中砼坍落度為18cm~22cm,以防堵管;
4)灌注過程中砼要連續(xù)澆注,中斷時間不超過30min。澆灌的樁頂標高應高出設計標高1m左右。
在本合同74根樁基施工中,不同程度出現(xiàn)一些質(zhì)量問題。出現(xiàn)塌孔3次,鉆頭被卡1次,鋼筋籠上浮1次,鉆孔偏斜1次,有2根出現(xiàn)斷樁。對出現(xiàn)的問題認真分析原因,總結(jié)經(jīng)驗,減少類似問題的發(fā)生。
鉆進過程中,如孔內(nèi)水位急劇下降,不斷出現(xiàn)氣泡,或泥漿突然漏失,出渣量加大,鉆機負荷加大,則表示有塌孔現(xiàn)象。本合同地下水位高,砂礫透水強,易出現(xiàn)塌孔情況。
1)造成原因:地層情況分析不明;或泥漿比重小,護壁不好,護筒內(nèi)水位不高;或鉆進速度太快、空鉆時間過長、成孔后待灌時間過長和灌注時間過長等;
2)防治措施:對地質(zhì)情況作到心中有數(shù),隨時觀察鉆進情況;深埋護筒,用不透水性土填實護筒周圍;提高泥漿的比重和粘度;經(jīng)常補水,保持護筒內(nèi)水頭高度。成孔前,做好各方面準備工作,成孔后,要及時灌注,盡量縮短混凝土的灌注時間。若塌孔嚴重,應回填密實后,重新鉆孔。
成孔后樁孔偏離設計樁位或出現(xiàn)較大垂直度、傾斜度不符合標準,稱為鉆孔偏斜。輕者造成鋼筋籠吊入困難,重者影響樁的承載受力情況,成為事故隱患。
1)造成原因:鉆機安裝不穩(wěn),產(chǎn)生不均勻沉降作業(yè);地基軟弱或軟硬不均勻;土層中含有大的孤石;
2)防治措施:整平夯實鉆孔場地,在鉆機下墊枕木;鉆機的轉(zhuǎn)盤、底座水平與鉆架起吊滑輪在一條豎直線上,同時在鉆機上安裝導向架;在不均勻地層中鉆孔時,采用自重大、鉆桿剛度大的鉆機。遇到復雜地層時,要慢速鉆進,也可回填片石夯實后鉆進。
1)造成原因:土層較粘或地層本身為泥巖或泥灰?guī)r等;大沖程并松繩進尺造成鉆頭傾倒;未及時補焊鉆頭,而補焊后的鉆頭直徑較大;孔內(nèi)落入石塊或其它物體;鉆錐不轉(zhuǎn)動或轉(zhuǎn)動很小或地層不均勻;
2)防治措施:若鉆頭向下有活動余地,可使鉆頭向下活動并轉(zhuǎn)至孔徑較大方向提鉆,也可松一下鋼絲繩,使鉆頭轉(zhuǎn)動一個角度,有可能將鉆頭提出;用專門加工的工具將頂住孔壁的鉆頭撥正;多次重復向上沖撞卡錐部位;用打撈鉤抓住鉆頭與鋼絲繩同時提動并注意擺動試探;用小掏渣筒撈出埋住鉆頭的下落物再提錐; 用小量防水炸藥放到鉆頭底后引爆從而震松鉆頭處的土石提出鉆頭。
鉆孔形成后,常常會造成孔底沉淀超厚,使樁尖部承載力降低,甚至斷樁。
1)造成原因:清孔方法簡單不當,只注意孔底的粗粒鉆渣,忽略泥漿相對密度;清孔時未清徹底;孔內(nèi)泥漿少沉渣未全部浮起;清孔后未及時灌注,使沉渣加厚;
2)防治措施:鉆好孔后,保持鉆機空鉆循環(huán);用優(yōu)質(zhì)泥漿,泥漿的比重和粘度應符合規(guī)范要求;采取淘渣法清孔,結(jié)合二次清孔,清渣效果較好;盡快清孔,盡快灌注,減少停置時間。
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時,經(jīng)常會發(fā)生剪球時卡管的現(xiàn)象。
1)造成原因:球塞直徑與導管直徑差別太小,剪球時砂漿或細石料滲入導管與球塞之間造成堵塞;混凝土塌落度過小或拌合不均勻;
2)防治措施:選擇好球塞直徑,與導管有1cm~2cm差別,或用一定長度的鋼筋捅球塞,或機械振動使混凝土下落;第一斗混凝土塌落度采用設計的高限,剪球完成后用正常配合比。
在灌注過程中,鋼筋籠的位置升高,造成整體上移。
1)造成原因:混凝土粗集料粒徑過大,砂率過小,凝結(jié)時間小;鋼筋籠在吊裝時扭曲、不順直;鋼筋籠掛在法蘭連接的導管上,;澆筑的混凝土自導管流出后沖擊力很大,推動了鋼筋籠的上??;清孔未徹底,沉渣不斷加厚,使鋼筋籠未到孔底;
2)防治措施:采用優(yōu)質(zhì)混凝土配合比,增大砂率,添加緩凝劑;鋼筋籠外加定位筋,吊裝時小心操作,確保順直;選擇絲扣連接的導管;加強對混凝土灌注高度的測量,盡量在允許埋深內(nèi)較深埋管,避免大量混凝土翻起;清孔要徹底,可采取二次清孔;若發(fā)現(xiàn)鋼筋籠稍微上浮,應停止提升導管,單向旋轉(zhuǎn)導管,切斷與鋼筋籠的連接。
混凝土樁不是一個整體,樁身有斷裂面或混凝土缺失。成樁后,可通過聲測管樁檢發(fā)現(xiàn)。
1)造成原因:集料級配差,砼和易性差造成的離析卡管;攪拌設備故障而無備用設備引起砼澆注間歇,時間超過砼初凝時間;導管埋深過大,起吊能力不足,不能提出導管;有異物掉入導管內(nèi),造成卡管;澆注混凝土時,導管上下活動過多,露出混凝土面,或機械故障造成夾渣,出現(xiàn)樁身混凝土斷開;澆注混凝土時,從導管外直接倒入灌注混凝土,混凝土離析,造成混凝土疏松;混凝土初凝時間太短,處理卡管事故后,混凝土已初凝;
2)防治措施: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使混凝土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動性,應加入緩凝劑,增大初凝時間;導管的拆卸長度應根據(jù)混凝土高度導管的埋深而定,切勿起拔過多;準備充足的材料和備用設備,設備故障及時維修,使混凝土順利灌注;施工使控制好混凝土灌注速度,避免混凝土離析。
3)斷樁補救方法:(1)當確定為無法補救的斷樁后,首先將導管拔出,然后看砼面是否進入鋼筋籠,當砼面未進入鋼筋籠或進入鋼筋籠<3m時,應試圖把鋼筋籠用吊車拔出;整個鋼筋籠無法一次性拔出時,則考慮單根逐次拔出。拔主筋前先盡量將部分螺旋筋拔出,以減小拔主筋時的阻力,然后在每根主筋上焊吊環(huán),逐個用起重機拔出;最后用鉤子或磁鐵將散落在孔底的加強筋或螺旋筋撈出。當確定孔底無散落的鋼筋時,重新穩(wěn)鉆機,將已灌注的砼鉆出,待清孔后灌注;
(2)當斷樁的位置距孔口高度(<10m)時,可考慮采用鋼護筒護壁、人工下挖的方法進行。根據(jù)斷樁位置和水文地質(zhì)條件,選擇鋼板的厚度,并根據(jù)樁直徑制作成長度適當?shù)匿撟o筒,在護筒互相垂直的四個方向焊上吊環(huán)。用吊車將鋼護筒就位后,人工進入到鋼筒內(nèi)挖土,護筒根據(jù)挖土的情況,徐徐下沉,必要時可在鋼護筒上配重,當?shù)叵滤惠^高時應輔以泥漿泵排水。當護筒下到已灌注的砼面以下20cm時,將鋼筋沖刷干凈,砼表面鑿毛并清理干凈后,立刻用準備好的砼封底,并緊接著分層進行澆注、振搗,直到達到設計樁頂標高。
以上僅就鉆孔灌注樁施工中常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但受地質(zhì)條件、施工方法、施工組織、工人經(jīng)驗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還可能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質(zhì)量問題,應超前預防,規(guī)范施工,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創(chuàng)新方法,以保證樁基的質(zhì)量。
[1]周國鈞,等編.灌注樁設計施工手冊[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
[2]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JTJ041---2000).人民交通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