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秀玲
(介休市人民醫(yī)院,山西 介休 032000)
胎兒窘迫是胎兒宮內缺氧的表現(xiàn)。胎兒的氧氣供應除依賴母體血液中充足的含氧量外,尚須有通暢的子宮、胎盤及胎兒自身的血液循環(huán)及正常的氣體交換功能。以上任何環(huán)節(jié)發(fā)生異常,均可引起胎兒缺氧,導致胎兒宮內窘迫。
(1)母體血液含氧量不足,如妊娠合并貧血、高熱、心臟病、肺炎、重癥貧血、急性失血、妊娠高血壓疾病等,或應用全身麻醉及鎮(zhèn)靜劑,均可使母體血液循環(huán)缺氧,造成對胎兒供氧不足,發(fā)生胎兒窘迫。
(2)胎盤、臍帶血液循環(huán)受阻,血流量減少,使胎兒氧供應不足引起急性胎兒宮內窘迫。多發(fā)生于臨產階段,常繼發(fā)于產科合并癥(如:臍帶脫垂、胎盤早剝、子宮收縮過強)。
(3)胎盤功能不全,使胎兒發(fā)育及生存所需的氣體及物質交換功能障礙引起胎兒慢性窘迫,慢性胎兒窘迫常發(fā)生于產前階段,多見于孕婦全身性疾病(如:心臟病、慢性腎炎),或妊娠期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過期妊娠)。
(4)胎兒因素,如:先天性血管疾病胎兒病毒感染、畸形、母嬰血型不合也會發(fā)生慢性胎兒窘迫。
(5)產前使用了杜冷丁、安定等藥物,抑制胎兒及呼吸中樞,使胎兒發(fā)生慢性宮內窘迫。
胎兒窘迫是一種臨床綜合征狀,主要表現(xiàn)在:
(1)胎心音的改變,急性胎兒窘迫主要表現(xiàn)為胎心率的變化,正常的胎心率在120~160次/min,而胎兒窘迫開始時胎心率為>160次/min,甚至>180次/min,心音高亢響亮,隨后胎心率減慢,少于120次/min,甚至少于100次,心音低沉微弱且不規(guī)律。
(2)胎動變化,在窘迫初期,胎兒的胎動頻繁,繼而轉弱并次數(shù)減少,早、中、晚各數(shù)1 h之和少于10次,每小時少于3次,進而消失。
(3)羊水污染:因胎兒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積,引起腸蠕動增強及肛門括約肌松馳,使胎兒排便。如頭先露破膜以后,羊水中混有胎糞而呈綠色,則提示胎兒有缺氧現(xiàn)象。但若臀先露出,系因腹部受壓所致,與缺氧無關。
(4)慢性胎兒窘迫是在慢性缺氧的情況下發(fā)生的,可以出現(xiàn)胎兒發(fā)育及營養(yǎng)不正常,形成胎兒宮內發(fā)育遲緩,臨產后易發(fā)生進一步缺氧。
(1)胎兒窘迫主要須通過細致的臨床觀察,特別是胎心音的變化,常被作為主要診斷依據(jù),大力開展產前檢查,對有高危因素的孕婦及早采取預防措施,防止或減少胎兒宮內窘迫。
(2)胎動次數(shù):孕婦于28周開始自數(shù)胎動,于每日早、中、晚固定的時間各測1次胎動,每次1 h,將胎動數(shù)相加乘4即得12 h的胎動數(shù)。胎動數(shù)>30次/12 h為正常,<20次12 h為異常,<10次/12 h提示胎兒明顯缺氧。若胎動繼續(xù)減少至消失,胎心也將在24 h內消失,應及時就診,以免延誤搶救時機,胎動過頻則往往是胎動消失的前驅癥狀。
(3)加強胎膜早破的處理,嚴密觀察胎心及羊水性質,必需臥床休息,抬高臀部,防止臍帶脫垂,破膜超過12 h給予抗生素治療,防止宮內感染。
(4)勤聽胎心或用胎兒監(jiān)護儀連續(xù)監(jiān)測,注意其速率、強弱的變化。
(1)指導家屬掌握聽胎心的方法,每日定時聽胎心并記錄。妊娠后期,產婦不宜仰臥位。因增大的子宮壓迫腹主動脈,下腔靜脈或盆腔血管,使子宮胎盤灌流量減少,引起胎心率不同程度的心動過緩,晚期減速等變化。因此,多采用左側臥位休息,維持胎心率在正常范圍內。
(2)孕婦在懷孕后期一般要進行定期產檢、胎心監(jiān)測及B超檢查,對于發(fā)現(xiàn)慢性胎兒窘迫有一定幫助。
(3)指導孕婦自數(shù)胎動方法,及時發(fā)現(xiàn)異常。
(1)左側臥位,減少增大的子宮壓迫腹主動脈,下腔靜脈或盆腔血管的壓迫,利于子宮胎盤循環(huán),增加對胎兒的氧供。
(2)氧氣吸入,改善對胎兒血氧的供應。常鼻導管吸入達不到要求,宜以面罩給氧,每分鐘流量為10 L的純氧可使胎兒氧分壓自2.7 kPa升至3.3 kPa[3]。第一產程間斷吸氧,每吸30 min停5 min。第二產程可持續(xù)吸氧,因產婦的屏氣停止呼吸,自然形成了分段吸氧。
(3)積極尋找原因,宮縮過強時立即停用催產素,并給予單次靜脈或皮下注射特布他林或派替啶100mg肌肉注射[2],可用抑制宮縮劑緩解。
(4)三聯(lián)療法50%葡萄糖40mg,維生素C 5mg,,維生素K1靜脈注射。維生素C可以改善缺氧時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維生素K1可防止胎兒因宮內缺氧而發(fā)生顱內出血。
(5)產程中指導產婦正確運用呼吸氣方法,避免過度換氣,預防呼吸性堿中毒的發(fā)生。
(6)預防產婦代謝性酸中毒,臨產后對產婦體內熱量消耗大,易發(fā)生代謝性酸中毒。故,要鼓勵產婦進飲食,不能進食者,及時補充葡萄糖及電解質。
(7)做好孕婦的心理護理。由于擔心缺氧會影響自己孩子的智力,或遺留某些后遺癥甚至威脅生命,孕婦會出現(xiàn)焦慮、緊張、不安情緒,護士應及時進行心理疏導,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8)情況難以改善的慢性胎兒窘迫。接近足月妊娠,估計在娩出后胎兒生存機會極大者,可考慮剖宮產。急性胎兒窘迫,積極處理,盡早結束分娩,必要時剖宮產。
在孕產婦的妊娠和分娩過程中,產科護士的護理工作是很重要的。凡高危妊娠者入院后,應在24 h內制定出完善的護理計劃,確保高危因素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和控制。室溫要適宜,室內空氣要流通,要注意調節(jié)好室內溫度和濕度。注意孕婦飲食、睡眠、休息及大小便通暢,消除孕婦思想顧慮,避免母體衰竭,引起代謝紊亂而導致宮縮乏力,致產程延長及胎兒窘迫,指導其正確的聽胎心數(shù)胎動的方法,必要時可用電子監(jiān)護儀監(jiān)測胎心、胎動。產婦在生產過程中應嚴密觀察產程進展情況,注意胎心音變化,宮縮間歇時應注意胎心音性質、次數(shù),有無雜音,是否規(guī)律及強弱等,認真觀察陰道流出物量及性質,觀察有無胎糞羊水,如有缺氧情況及時吸氧并匯報值班醫(yī)師進行處理,及早結束分娩,并做好搶救新生兒的準備,便于及時搶救。及時有效地護理直接關系到胎兒的預后。做好各項護理記錄,總結經(jīng)驗教訓,不斷改進工作、提高搶救技能。
[1]王子蓮.婦產科疾病臨床診斷與治療方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
[2]樂 杰.婦產科學(第七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
[3]蘇應寬、江森、張志誠主編,《臨床產科學》.5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