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龍,呂慧敏,張合明
(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北京 100875)
鉛球對增強體質,特別是發(fā)展軀干和上下肢力量有顯著的作用,是我國學校體育教育的主要項目,同時也是《國家體育標準》所規(guī)定的考核項目和高中體育會考學生的選考項目。鉛球運動能鍛煉上肢肩背肌肉韌帶和下肢肌肉韌帶和髖關節(jié)肌肉韌帶,發(fā)展力量素質和協(xié)調性,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青少年堅毅頑強的意志品質。鉛球運動是我國引進較早的一項運動,青少年的成績普遍較低,技術水平發(fā)展較慢。其主要原因是:在投擲鉛球教學和訓練中,首先是學生和青少年運動員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投擲姿勢、盲目仿效一些優(yōu)秀運動員,而沒有切合實際,根據(jù)自己的身體形態(tài)和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投擲姿勢;其次是沒有掌握基本技術和不了解規(guī)則的內(nèi)容;再者青少年運動員在練習的過程中一味追求鉛球的遠度的訓練,沒有將身體力量練習和跑跳投等輔助練習運用到鉛球的訓練過程中,導致青少年運動員只得到專向發(fā)展而沒有得到全面發(fā)展;最后某些運動員和教練員為了追求達標、考核及格率和比賽成績的遠度而導致練習者沒按照規(guī)則要求中的正確動作去完成,造成了技術動作不成熟、身體不協(xié)調和運動員的傷病問題。
運動員的一些外部條件(遺傳、神經(jīng)系統(tǒng)、運動系統(tǒng)、智商、情商等)都可以影響鉛球的成績。但重要的還是看其技術的合理性,錯誤的技術動作直接影響鉛球技術水平的提高和成績的增長;薄弱的身體力量也會阻礙青少年鉛球成績的提高,所以應該探究在鉛球訓練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并且應該對在訓練過程中產(chǎn)生的錯誤進行深究,從而找到科學訓練的方法,以便青少年練習者更準確、更容易的掌握推鉛球的技術,提高鉛球的投擲成績。
查閱田徑書籍中鉛球章節(jié)的有關資料;查找有關鉛球運動訓練方面的書籍和期刊和文獻、網(wǎng)上關于鉛球技術動作的電子書籍;翻閱大型田徑比賽的鉛球競賽規(guī)則以及其它有關鉛球比賽的相關規(guī)則資料。
向周圍有經(jīng)驗的教練員和年輕的教練員、有大型比賽經(jīng)歷的運動員和剛剛走向比賽場上的年輕運動員、平時上課的體育教師、從事鉛球運動很多年的青少年和從事其他體育項目的青少年、普通在校的學生講解他們所理解和認為正確的鉛球技術和動作,以及相關鉛球在大型比賽中的相關規(guī)則。
分別采取問卷調查法和口頭記錄的方法,對一些高中和初中隨機抽出的投擲運動員和教練員進行了問卷調查,發(fā)放問卷100份,回收95份、有效問卷95份,經(jīng)過信度與效度檢驗,可信度為0.9,說明問題所獲得的結果可信程度高,效度為88%,經(jīng)有關老師審核,認為問卷的結構合理、內(nèi)容恰當。本問卷了解了他們對鉛球技術動作的基本理解和對鉛球訓練時的重點的掌握和難點的處理情況。結果在練習的過程中有90%的運動員不能很好的講明白一些基礎的鉛球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有89%的教師認為大部分學生在最后用力時,技術掌握上存在著以下問題:肘關節(jié)下降,并由此帶來持球手離開鎖骨窩使出球的手形變形等薄弱環(huán)節(jié),為了要改正錯誤動作,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多數(shù)老師和學生都在尋找解決的好辦法。
鉛球是單手將球從肩上鎖骨窩處推出用手指撥動鉛球的爆發(fā)力項目,但大多數(shù)青少年對持球技術理解不清,持球時總要將球用手掌包裹起來,手指與鉛球完全是包與被包的關系,從側面看就形成了拿鉛球的手型。這種持球方法嚴重影響到鉛球出手時手對鉛球的制動性發(fā)力和撥球動作的順利完成,很容易形成拋鉛球的姿勢。
許多青少年學習者認為,鉛球出手前的身體姿勢是怎么放松就怎么做。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他們投擲臂的肘會自然下垂,下垂后的肘部使人的胸大肌、肱二頭肌等多塊和鉛球成績有緊密聯(lián)系的肌肉無法充分伸展,人為地縮短了肌肉的初長度降低了肌肉的興奮性,直接導致最后用力時不能充分發(fā)揮肌肉力量,保證不了鉛球的穩(wěn)定性,更不能很好的控制鉛球的方向、角度發(fā)揮最大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成績的提高。從而嚴重影響到鉛球的成績和動作的協(xié)調性。
鉛球最后用力部分由“左腿支撐”和“左臂牽引”兩部分構成。其中“左腿支撐”普遍受到重視,而另外一個環(huán)節(jié)“左臂牽引”卻往往被青少年練習者忽視掉。經(jīng)觀察發(fā)現(xiàn)大部分青少年在做背向滑步時,左臂在整個過程中無任何作用,只是在慣性的牽引下一揮而過或在投擲過程中沒有任何動作,沒有“左臂牽引”就無法調動左肩周肌肉群積極參與工作,也無法使左側支撐更為積極主動,沒有配合擺動腿的制動作用,從而嚴重的影響到鉛球成績的提高。
當滑步完成到右腳蹬地轉髖時,多數(shù)青少年無從下手,他們不知道蹬地的正確用力順序和方法;與此同時,由滑步的預備姿態(tài)過渡到原地推鉛球的動作時,右腳沒有與身體成垂直角,腳尖沒有轉動,右膝沒有內(nèi)摳;右腳離地過早沒有形成跪蹬動作,造成右腿蹬地不充分。蹬地動作過程模糊直接導致動作完成的不完整和不協(xié)調。
在蹬地的同時,有很多青少年運動員不會用髖關節(jié)的力量;沒有將髖關節(jié)頂?shù)酵稊S方向,髖關節(jié)沒有領先于膝關節(jié),沒有做到超越器械的動作,導致髖關節(jié)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沒有使用髂腰肌的力量;沒有將腿部力量傳導上去,動作不舒展,不協(xié)調;使得成績很難再提高。
鉛球技術的出手初速度是成績好壞的關鍵。而初速度的形成是由幾次加速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的。在青少年的練習中,他們往往只知道推鉛球,其他幾項用不上。技術本應有機結合,現(xiàn)在有了脫節(jié)。準確的說只用上了上肢力量,沒有用到髖關節(jié)的傳導,從而使人的整體能量沒有發(fā)揮出來。
鉛球的成績主要取決于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出手速度又與力量、靈敏等多方面有關,但出手角度多受技術因素影響。在平時訓練中發(fā)現(xiàn)在因出手角度不適而導致成績不佳的青少年運動員中,多數(shù)是因出手角度過低而不是過高,出手角度過低對鉛球成績造成的負面影響是致命的,可以說出手角度低就一定不會有好成績。
(1)持球的正確動作是五指自然分開,將球放在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根處。拇指和小拇指貼在球的兩側起到托住鉛球的作用。力量好的運動員可以將球往手指尖部放,這有利于創(chuàng)造好的成績。
建議:青少年練習者應多做發(fā)展手指力量的練習如指臥撐,連續(xù)抓提放鉛球(抓提放動作都要在空中完成)和用力做撥球練習(向地面方向做撥球)。
(2)“左臂牽引”是在最后用力過程中,軀干形成“側弓”,并即將向投擲方向“反振”的瞬間,左臂領先于軀干向投擲方向迅速牽引揮擺。當胸部轉到投擲方向的瞬間左臂制動。
建議:始終保持頭部的正確位置,可在平時練習中,找好參照物進行練習;滑步結束時,左臂向前下方自由伸直,使肩軸與投擲方向保持平行。
(3)正確的蹬轉是一個連續(xù)過程,根本沒有先蹬后轉或先轉后蹬的區(qū)分。動作是由跪蹬連續(xù)完成的。所謂跪蹬就是膝關節(jié)在保持一定夾角的情況下,右腳提踵轉向。膝關節(jié)在轉向的過程中運動軌跡是稍稍上斜的直線。轉向后完成身體重心的提升和右腳的充分蹬伸。
建議:首先加深跪蹬技術動作的理解,多次無負荷練習建立跪蹬的概念;然后進行負重跪蹬練習,強化跪蹬意識。最后反復進行滑步接蹬傳練習,并強調身體蹬轉前右手持球不離右鎖骨窩;且在平時應多做些半蹲、全蹲等下肢力量的練習。
(4)出手時出手角應保持在38~42 °之間。當滑步結束前左腳快落,使之形成強而有力的支撐;當滑步結束時,身體重心應置于右腳上方,右腳不要離開地面,形成良好的用力姿勢。
建議:①加深頭部正確位置的理解;②強調滑步結束前的左腳快落,使之形成強而有力的支撐;③滑步結束時,身體重心應置于右腳上方,形成良好的最后用力姿勢。反復進行各種滑步的專門性練習。
(5)投擲過程中的正確用力順序:滑步的水平速度,上體抬起的曲線加速,轉體及頂肩的短距離加速,推動的直線加速,撥指的最后加速。
建議:青少年練習者在練習中,先做幾次蹬伸和跪蹬、抬體動作,再做轉髖、轉肩及頂肩動作,超越器械和最后出手,使大腦皮層上建立暫時的興奮點。這樣就可消除多余動作,從而形成一連串正確的動作反射;另外訓練時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在掌握正確技術的基礎上調整難度,多聽教練員的講解和多看同伴的動作,學會自我總結。
1 郭飆、姜靜.淺析背向滑步鉛球學習中常出現(xiàn)的錯誤及糾正方法[J].內(nèi)江科技,2009(02)
2 姜海勤.極限求解過程中常見錯誤分析及對策[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02)
3 丁琴.對體育教育專業(yè)本科生背向滑步推鉛球適宜教學手段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8
4 趙建黨.淺析青少年推擲鉛球常出現(xiàn)的錯誤及糾正方法[J].科學大眾,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