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評論員
文化惠民謹防作勢做虛
——四論“推動貴州多民族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
■ 本刊評論員
人民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文化惟有扎根于民,才能永葆生機,文化惟有真正惠及于民,方能實至名歸。
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公共文化服務(wù)體系建設(shè),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quán)益,將文化惠民做到實處,讓文化真正惠及人民。
文化惠民謹防口惠而實不至。有的地方口稱“文化惠民”,實則被動應(yīng)付,擺個姿勢、做個樣子,搞小恩小惠,如建幾個文化室,送幾場電影,贈幾百本書,接下來就搞數(shù)字游戲和文字把戲。文化室到底為當?shù)厝罕姷木裎幕钐峁┝硕嗌賻椭??真正有多少群眾看到了自己想看的電影?究竟為多少群眾解決了“買書難、借書難、讀書難”的問題?根本經(jīng)不起追問。
文化惠民謹防惠而不及。文化惠民的資金既要“舍得花”,更要“花得巧”、“花得值”。謹防利用“文化惠民”為“名”而不為民,如舉債修豪華劇院,景觀工程燈光徹夜不滅等等,搞勞民傷財?shù)摹靶蜗蠊こ獭焙兔撾x實際的“政績工程”,或利用擴大公共投資為單位和個人謀取私利。
文化惠民謹防“水土不服”。文化惠民要注意適銷對路,各取所需?!拔幕Z食”既要有高雅藝術(shù),又要有通俗文化,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并存。讓東北農(nóng)民看黔劇,或是給麻山瑤山群眾送現(xiàn)代舞,都難以獲得接受和認可。
文化惠民謹防庸俗化傾向。文化惠民既不能把曲高和寡當陽春白雪,更不能把低級庸俗當喜聞樂見。比如一些地方打著文化保護旗號、文化旅游旗號投資復(fù)修“山神廟、龍王廟、河神廟”,開展“祭山神”、“祭龍王”等帶有迷信色彩的活動,其實質(zhì)是愚民、昧民。文化惠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使文化惠民而不是蝕民、得民而不是背民。
文化惠民謹防板起面孔說教。文化惠民除了滿足群眾基本文化需求,還要提升公民綜合素質(zhì),但文化只能以愉悅之效行教化之功,要注重技巧,不能搞單邊主義,空對空,填鴨子,以蒼白的說教強加于人。文化惠民是文化的雙向交流與互動,只有隨風(fēng)潛入夜,才能潤物細無聲。
文化惠民謹防“吹糠見米”的思維。文化惠民是虛功實做的功夫,是潛移默化的事業(yè)。不能簡單地用經(jīng)濟建設(shè)的硬指標思路,孤立地算計其“投入與產(chǎn)出”,幻想今天播種明天收割?!拔幕菝瘛钡囊饬x在于其春風(fēng)化雨的長遠價值,要把基本文化權(quán)益保障放在與就業(yè)、教育、衛(wèi)生等同樣重要的位置,以教開智、以文“化”人。
文化惠民,我們要補的“課”太多,各地在打造“30分鐘經(jīng)濟圈”、“15分鐘經(jīng)濟圈”的同時,能否提供“30分鐘文化圈”、“15分鐘文化圈”?何時買書看戲能和買米買菜一樣方便?
文化惠民,要扎實推進,不能急功近利,謹防作勢做虛,要真正惠及人民。
(執(zhí)筆:喻 丹 責(zé)任編輯/蔣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