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莉
(大興安嶺職業(yè)學院 黑龍江 大興安嶺 165000)
偏遠地區(qū)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理念和服務模式探析
劉慧莉
(大興安嶺職業(yè)學院 黑龍江 大興安嶺 165000)
目前,偏遠地區(qū)高職院校圖書館少數仍停留在傳統(tǒng)服務模式,處于等讀者上門的服務狀態(tài)。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的日益發(fā)展,知識量開始呈激增態(tài)勢,學科交叉滲透,學科的綜合化、整體化越來越強。讀者對圖書館的要求已不再僅僅滿足于文獻借閱,對知識的需求呈現出多元化趨勢?;诖耍疚奶岢鰣D書館在服務理念和服務模式方面應有所創(chuàng)新,以此來應對新時代所提出的新需求。
圖書館;服務;理念;模式;探索
偏遠地區(qū)高職院校圖書館的現狀,毋庸諱言,少數仍停留在傳統(tǒng)服務模式的狀態(tài)。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服務形式的單一。圖書館的工作主要以圖書館的館藏為軸心而展開,以有限有形的文獻信息的搜集、加工、整理和傳遞為主要內容,向讀者提供原始文獻等較低層次服務。(2)服務工作的被動性。目前圖書館服務是一種等讀者上門的服務。在不少館員的意識深處,以為自己是圖書的管理者,是主人,而不是服務者,即使是服務,也停留在等讀者上門的服務狀態(tài)。(3)服務工作的封閉性。由于偏遠地區(qū)高職院校圖書館發(fā)展歷史短,外部聯系少,逐漸形成自我封閉的服務摸式,服務大多局限在本圖書館之內。(4)服務對象的固定性。由于條件限制,圖書館的活動少、影響小、讀者少,服務對象比較固定,主要為本校師生。這種傳統(tǒng)的服務模式,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已經表現出諸多的不適應性[1]。但可喜的是,已有一些圖書館研究者開始注意到這一問題,正在探索圖書館服務新模式,這里結合已有的新觀點,并結合本人工作的實踐,來談談自己對偏遠地區(qū)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新模式的思考。
眾所周知,當今是知識經濟的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知識量的激增,學科交叉滲透,學科的綜合化、整體化越來越強。讀者對知識的需求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對圖書館的要求已不再僅僅滿足于文獻借閱,讀者更需要圖書館能夠針對他們所承擔的具體業(yè)務,提供內容全面、類型完整、形式多樣、來源廣泛的知識保障,滿足他們多元化的知識需求。此外,知識需求者的專業(yè)、背景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讀者個體的知識特征和知識儲備不同,決定了他們對知識需求的層次不同,知識需求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2]。
目前,以讀者服務為核心內容的高職院校圖書館,正面臨著歷史的發(fā)展機遇及外部環(huán)境變化的挑戰(zhàn)?;诖耍裉斓钠h地區(qū)高職院校圖書館應在服務理念、服務模式上與時俱進,勇于創(chuàng)新,只有這樣才能跟上知識經濟時代的步伐。下面是圖書館服務的理念與新模式的一些初步探索與思考:
偏遠地區(qū)高職院校圖書館應該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不論是館藏分布設計、各項設施的設置還是流通規(guī)則和各種制度的制定,都要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處處為讀者考慮。要采取措施打破館員與讀者之間的界限,以真誠、平等、友善的態(tài)度為使用者提供服務;要創(chuàng)造讀者高效使用圖書館文獻的寬松、便利、快捷的環(huán)境,設身處地的為讀者著想,站在讀者的角度考慮問題,并體現在服務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
目前偏遠地區(qū)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多是一種等讀者上門的服務,存在著明顯的被動性。在經濟學中有一種營銷觀念,叫做要為消費者創(chuàng)造消費需求。很多消費者除了熟悉以往的消費經驗,并不知道需要什么新的消費對象,而新的經營理念提出要為消費者創(chuàng)造消費需求。其實,圖書館與使用者之間的關系也是如此。
有了新的理念與認識,需要相應的新型服務模式配套才行。下面是就偏遠地區(qū)高職院校圖書館總結探索出的一些具體模式:
1.開放型服務。偏遠地區(qū)高職院校圖書館應擺脫傳統(tǒng)文獻處理的限制,從簡單的借借還還的服務,轉移到多層次信息咨詢服務,在信息的采集、加工、組織、服務方面,面向網絡環(huán)境,以新的方式組織、控制,選擇、傳播信息建立輻射型的開放服務系統(tǒng)。開展網絡技術咨詢,承擔各種形式的對外網絡技術咨詢服務工作,如服務于社區(qū)公共館或中學圖書館(室)數據庫建設等,為基層圖書館、圖書館數據庫建設提供開放型服務。
2.主動型服務。面對社會的信息需求,偏遠地區(qū)高職院校圖書館的服務應該面向社會、面向需求、上門服務。在做好陣地服務的同時,工作人員主動與用戶聯系,了解需求,采用新的服務方式,主動為讀者服務。
3.針對型服務。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信息社會的建立,圖書館開始沖破傳統(tǒng)服務模式,緊密地配合社會需求,提供特色服務、有針對性的服務。例如高職院校學生在校期間,將要考取多項職業(yè)的技能證,圖書館應及時提供必要的相關文獻。又如學校在加大選修課程的比例,圖書館應及時了解教學計劃,優(yōu)化館藏結構,提高館藏利用率。高職院校圖書館應根據學生的需要,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不斷提高讀者的滿意率。
4.多樣型服務?,F代圖書館以用戶為中心,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擺脫傳統(tǒng)的服務方式,摒棄單個、重復、被動、瑣碎的手工服務,把服務模式從“單純服務型”轉變?yōu)椤凹s化、經營型服務”模式,甚至可以把服務推向市場。
除此之外,還可引進學科館員服務模式。學科館員是一種新型的圖書館員,他既是館員,又對學科專業(yè)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是一種復合型館員,其重要職責是為教師和學生的教學和科研提供信息資源服務,包括協(xié)助教師專門為某專業(yè)課程教學的需要提供有關的信息資源和建立學科資源導航。目前比較常見的方式是通過網上教學系統(tǒng)為某課程提供與該課程的學習、作業(yè)和考試有關的信息資源。通過利用這些信息資源,學生可以更好地完成課程的學習,提高學習質量。此外還可以為相關專業(yè)的課程設計專門網頁[3]。
筆者認為學科館員制度的建立和發(fā)展,可以使偏遠地區(qū)高職院校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得以進一步的深入和拓寬,深化服務層次,加快科學交流和信息傳播的速度,提高文獻信息資源的利用率,使圖書館的服務更直接、更有針對性,使教師、研究人員和學生能及時學習掌握到信息檢索的方法和技巧并準確地獲得所需要的信息資源。學科館員服務的建立,使圖書館員的角色也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學科館員既是學科專業(yè)咨詢員、學科資源管理員,又是教育工作者、信息服務的營銷員和聯絡員。
有了全新的服務模式和服務實力,圖書館在立足于服務院校師生的同時,可以走出校園,走向社會,為社會提供智力支持。
2002年,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明確指出高校圖書館是“學校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圖書館應盡可能向社會讀者和社區(qū)讀者開放”,從而在制度、政策上確立了高職院校圖書館社會化工作的可行性,這本身也可促進高職院校圖書館改變服務觀念,走向社會尋求發(fā)展空間,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fā)展服務。
偏遠地區(qū)高職院校圖書館要在保證和優(yōu)先滿足教學、科研需求的同時,不斷深化改革,解放思想,創(chuàng)新意識,改變那種傳統(tǒng)、封閉、內向型服務模式,把服務向社會延伸,向開發(fā)型、外向型發(fā)展,最大限度的為社會民眾提供知識服務,這也是偏遠地區(qū)整個社會對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呼喚和期待。
新的理念、新的服務模式,這一切要真正能得以實現,需要新的服務館員作保證,因此,必然在服務能力與知識結構方面對圖書館員提出全新的要求,唯有如此,偏遠地區(qū)高職院校圖書館的未來才可以說是充滿潛力與希望的。
[1]趙威.關于當前信息服務工作的幾點思考[J].圖書館學刊,1999(2):46~47.
[2]王曉力.國外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服務模式[J].圖書情報工作,2008(2):20~23.
[3]李玉梅.面向用戶的圖書館知識服務模式探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9(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