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磊[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 上海 200241; 山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山西 臨汾 041004]
生命的贊歌
——《我的安東妮亞》的生態(tài)主義解讀
⊙張 磊[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 上海 200241; 山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山西 臨汾 041004]
《我的安東妮亞》講述的是一群歐洲移民在美國西部內(nèi)布拉斯加大草原上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故事。從生態(tài)批評的視角來看,女主人公安東妮亞的生命歷程就是一個不斷“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這一過程包含兩個方面:首先,安東妮亞完成了社會學意義上的自我確立;其次,安東妮亞最終達到深層生態(tài)學所提倡的自我實現(xiàn)的境界。
薇拉·凱瑟 《我的安東妮亞》 生態(tài)主義 自我確立 自我實現(xiàn)
薇拉·凱瑟(Willa Cather)是20世紀上半葉美國著名女作家,她的小說以優(yōu)美的文筆、飽滿的熱情歌頌了美國西部開拓者頑強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和堅強不屈的剛毅性格,她的小說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自然的、質(zhì)樸的美,“具有珍珠一般的品質(zhì)”①。因此,美國文學評論家蓋斯馬爾曾評論她是“愈來愈重物質(zhì)的文明中一位精神美的捍衛(wèi)者”②。凱瑟去世后,評論界對她的評價越來越高,甚至有人把她推崇為“美國立國以來最偉大的作家”③。
《我的安東妮亞》創(chuàng)作于1918年,是凱瑟早期創(chuàng)作最優(yōu)秀的長篇小說,美國作家威勒德·索普認為“這是她最出色的一本小說,也是美國文學作品中一部經(jīng)典性著作”④。這部作品描述了波希米亞姑娘安東妮亞的成長歷程。
美國生態(tài)批評的主要倡導者和發(fā)起人徹麗爾·格羅特費爾蒂將生態(tài)批評定義為:“生態(tài)批評是探討文學與自然環(huán)境之關系的批評?!雹荨吧鷳B(tài)批評運用一種以地球為中心(earth-centered)的方法研究文學?!雹蕖段业陌矕|妮亞》不僅僅是講述了一個女性的故事,從生態(tài)批評的角度看,這部小說蘊含了豐富的生態(tài)內(nèi)涵。女主人公安東妮亞的生命歷程就是一段深層生態(tài)學所提倡的“自我實現(xiàn)”的歷程。
深層生態(tài)學這個詞由挪威哲學家阿恩·奈斯(A.Naess)首創(chuàng),其理論前提便是認識自我從而實現(xiàn)本我向自我的轉(zhuǎn)變。⑦因此,自我實現(xiàn)是深層生態(tài)學最獨特的理論貢獻之一,也是其所追求的終極目標。不過,深層生態(tài)學所提倡的“自我實現(xiàn)”概念與心理學或社會學意義上的“自我實現(xiàn)”、“自我確立”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深層生態(tài)學所理解的“自我”是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大我”(Self)而不是狹隘的“自我”(self)或“本我”。因此,在深層生態(tài)學看來,現(xiàn)代西方的自我是一種分離的自我,是對“大我”的肢解,“它使我們成為我們社會或社會群體的流行時尚的犧牲品。我們因此從開始就被剝奪了追求我們那獨特的精神/生物學的本性的機會”⑧。只有人們不再把自己看成分離的、孤立的、狹隘的“自我”,那樣人自身獨有的精神和生物人性才會開始成長。正如阿恩·奈斯所說的,“所謂人性就是這樣一種東西,隨著它在各方面都變得成熟起來,那么我們將不可避免地把自己認同于所有生命的存在物,不管是美的丑的,大的小的,還是有感覺無感覺的”⑨。
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就是逐漸擴展自我認同對象范圍的過程,同時也意味著所有生命潛能的實現(xiàn)。德韋爾和塞欣斯認為:“誰也不會獲救,除非我們大家都獲救。這里的‘誰’不僅包括我自己,單個的人,還包括所有的人,鯨魚、灰熊、完整的熱帶雨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高山河流、土壤中的微生物等?!贝送猓嗡挂仓赋觥白畲笙薅鹊淖晕覍崿F(xiàn)……離不開最大限度的生物多樣性和最大限度的生動平衡。……當我們把自己認同于宇宙時,我們所體現(xiàn)到的自我實現(xiàn)將因這一點——增加個人、社會,甚至物種和生態(tài)形態(tài)實現(xiàn)它們自己的方式——而得到提高?!敝饾u擴大認同范圍的過程,也是自我日益成熟的過程。安東妮亞的生命歷程就是一個不斷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這一過程包含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她完成了社會學意義上的自我確立;其次,她最終達到了深層生態(tài)學所提倡的自我實現(xiàn)的境界。
《我的安東妮亞》是薇拉·凱瑟最滿意的一部作品,其中安東妮亞是她以自己熟悉和熱愛的鄉(xiāng)親為原型塑造的。小說中,安東妮亞的自我意識是在自己生命發(fā)展的過程中逐步確立的,是經(jīng)歷了一系列事件之后最終完成的。
初來內(nèi)布拉斯加黑鷹鎮(zhèn)時,安東妮亞是一個很秀氣的小女孩,“她的眼睛大而熱情,光閃閃的,就像陽光照射在樹林里兩口棕色的池塘上”⑩。她不僅能體會到父親的孤獨、郁悶,而且還經(jīng)常同情那兩位可憐的俄國朋友。在吉姆的眼中,“安東妮亞對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她很快就能把這些看法表達出來了”。但是,安東妮亞并不是一個意志堅定的人,她有自己的缺點。正如曹精華所指出的,安東妮亞似乎“總是在堅持己見和服從別人之間搖擺不定”?。父親去世后,她一度成為哥哥意志的堅定執(zhí)行者,但在勞動的過程中,她也開始了自我意識的覺醒。她對吉姆說:“我才不在乎你奶奶說的在外面干活會使我變得像男人一樣,我就是喜歡像個男子漢?!贝藭r,安東妮亞正經(jīng)歷著她人生歷程中的第一次轉(zhuǎn)變,那就是應該為自己而生活,不要為獲得別人的稱贊而生活。
后來,當安東妮亞在伯丹太太的推薦下到黑鷹鎮(zhèn)幫工時,她經(jīng)歷了人生歷程中又一次重要轉(zhuǎn)變。安東妮亞最終從一個安靜、馴服的女孩子轉(zhuǎn)變?yōu)橐粋€富于挑戰(zhàn)精神的、有主見的女人。雖然安東妮亞在黑鷹鎮(zhèn)經(jīng)歷了一段短暫的喪失自我的日子,但她很快意識到了自己所處的困境,并向權威發(fā)出挑戰(zhàn)。由于跳舞的事,安東妮亞和哈林先生發(fā)生分歧。哈林先生氣急敗壞地對安東妮亞說:“你同那些行為不檢點而名聲不好的姑娘們搞在一起,現(xiàn)在你也有了同樣的壞名聲……今天晚上,就此完結(jié)了吧,干脆了結(jié)。你要么放棄跳舞,要不就另外找地方去?!卑矕|妮亞毫不猶豫地奮起維護自己的權利,并最終與哈林家決裂。
總之,在黑鷹鎮(zhèn)幫工的這段時間,安東妮亞完成了她的自我確立。雖然這個自我只是社會學意義上的“自我”即“小我”(self)的確立,但為達到深層生態(tài)學所提倡的“自我實現(xiàn)”奠定了基礎,是安東妮亞最后“自我實現(xiàn)”的一個前提。
自我實現(xiàn)使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發(fā)揮,阿恩·奈斯指出自我的成熟需要經(jīng)歷三個階段:從“本我”(ego)到“社會的自我”(self);從“社會的自我”到“形而上的自我”(Self)。他用“生態(tài)自我”(Ecological Self)來表達這種形而上的自我,以表明這種自我必定是在與人類共同體、與大地共同體的關系中實現(xiàn)。?安東妮亞在完成了“社會的自我”的確立之后,最終在與土地的密切聯(lián)系中完成了“生態(tài)自我”的實現(xiàn)。
剛來內(nèi)布拉斯加大草原之后不久,安東妮亞就對這片土地產(chǎn)生了深厚的感情。雖然安東妮亞與土地建立了密切的關系,但迫于生計,她不得不去黑鷹鎮(zhèn)幫工。在離開土地的那段日子里,安東妮亞雖然獲得了更多的獨立和自由,卻喪失了生活的目標,因此釀成后來的悲劇。當她重新回到土地之后,她才深深地意識到自己是土地的一部分,正如她自己所說:“我在城市里總是感到痛苦。我會寂寞地死去。我喜歡住在這里,每一堆谷物、每一棵樹我都熟悉,每一寸土地都是親切友好的地方。我要生活在這里,死在這里。……我知道我應該做些什么?!贝藭r,安東妮亞已深刻體會到,只有土地可以使她獲得新生,只有土地才能使她找回自尊和自信,只有土地才能為她和女兒開創(chuàng)一種新的生活。安東妮亞上從土地之中獲得了巨大的力量,這種力量使她在遭受不幸之后又燃起了對生活的熱情。
20年后,當吉姆再次見到安東妮亞時,她已經(jīng)是一個有著11個孩子的幸??鞓返哪赣H。安東妮亞就是在土地的伴隨之下,最終完成了生態(tài)學意義上的自我實現(xiàn)。這種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也就是“把自我理解并擴展為大我的過程,縮小自我與其他存在物的疏離感的過程,把其他存在物的利益看作自我利益的過程”。安東妮亞不僅把自我認同的范圍擴展到大地,她還將這一范圍進一步擴展到大地之上的生物。隨著其生命閱歷的增加,她對生命也有了更加深刻、獨到的體會。當吉姆回憶起少年時和安東妮亞一起打鵪鶉的情景時,安東妮亞卻回答道:“可我如今怕看見槍了。自從我有了孩子之后,我就怕殺任何東西。要是我去扭斷一只老鵝的頸子,我怕我會暈呢。”正如阿恩·奈斯所說:“如果你的自我在廣義上包含了另一個存在物,那么,無須勸告,你也會從道德上關心它。”麥西亦指出,對于我們的生存來說,強調(diào)我們那種認同于由所有存在物組成的較大集體的能力確實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可以代替道德;因為道德的約束力是如此不高……”?安東妮亞在不知不覺中就將自我認同的范圍擴大到了土地上的動物,這也使她擁有了更多的尊嚴和快樂。
此外,安東妮亞是名副其實的大地的女兒,她制造了一次真正的生命大爆炸。如吉姆·伯丹所說:“她只要站在果園里,手扶著一棵小小的酸蘋果樹,仰望著那些蘋果,就會使你感到種植、培育和終于得到收獲的好處。她心上一切強有力的東西來自她曾經(jīng)那么不疲倦地提供豐富感情的身體?!痹谏顚由鷳B(tài)學看來,隨著自我認同范圍的擴大和加深,我們“既能在與之認同的所有存在物中看到自我,也能在自我中看到所有的存在物”。如果用在安東妮亞身上,我們一方面從她身上看到了果樹的影子,另一方面果樹的茁壯成長也使人看到了安東妮亞對未來充滿希望。這里的“看”當然不是認識論意義上的認識或反映,而是指某種價值關系的確立和意義的發(fā)現(xiàn)。通過認同,我們將體驗到與其他存在物的較高層次的同一。
通過自我認同范圍的加深和擴大,安東妮亞已經(jīng)將自己深深地融入自然之中。如深層生態(tài)學所提倡的,通過擴大認同范圍,人們在自己的生存和他人的生存、自我的存在和自然物的存在之間建立了某種有意義的聯(lián)系,自我與他/它我之間存在的鴻溝被填平了,于是“自我與他者的對立被超越了”。安東妮亞在土地的支持下,最終完成了生態(tài)學意義上的“自我實現(xiàn)”,譜寫了一曲生命的贊歌。
① Robert Spiller.The Cycle of American Literature[M].Macmillan Publishing Co.,Inc.1967.
② 吳富恒,王譽公.美國作家論[C]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
③ 朱炯強.論薇拉·凱瑟及其創(chuàng)作[J]浙江大學學報,2003:(05).
④ 威勒德·索普.二十世紀美國文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4.
⑤ 王諾.生態(tài)批評:發(fā)展與淵源[J].文藝研究,2002:(03).
⑥ Cherll Glotfely&Harold.FromThe Ecocriticism Reader:Landmarks in Literary Ecology[M].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1996.
⑦ 吳賢靜.淵源與超越:深層生態(tài)學在生態(tài)學基礎上的形而上思考[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4:(02).
⑧ B.Devall and G.Sessions.Deep Ecology[M].Salt Lake City:Gibbs M.Smith,Inc,1995.
⑨ 何懷宏.生態(tài)倫理——精神資源與哲學基礎[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2.
⑩ 薇拉·凱瑟.我的安東妮亞[M].周微林譯.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1983.
? Cao Jinghua.The Search For Female Identity[D].Beijing: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Press,1995.
? 雷毅.生態(tài)倫理學[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 W.Fox.Toward a Transpersonal Ecology[M].Boston&London:Shambhala,1990.
作 者:張 磊,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博士研究生,山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歐美文學。
編 輯:魏思思 E-mail:sxmzxs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