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海
淺談舞美設計的多元化
□于大海
舞美設計受舞美的本體審美特征所制約,舞美本身的多元化特征,決定了舞美設計的多元化特質。
“舞臺藝術”是一個涵蓋較為寬泛的概念,也是一個較為混亂的概念。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對“舞臺藝術”所下的定義是:“戲劇藝術的通稱。通常指戲劇的舞臺演出藝術,包括表演藝術、舞臺美術等,以別于戲劇的文學部分(劇本)。”(《中國戲曲曲藝詞典》第3頁,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年第1版)
這一定義顯然有些不妥,因為顧名思義,既然是“舞臺藝術”,那就指的是在舞臺上表演的各種藝術,其中不只是戲劇藝術,還有許多其他藝術。所以這一定義只能看作是“舞臺藝術”的狹義概念。
至于廣義的“舞臺藝術”,究竟應當如何界定呢?《辭?!凡]有“舞臺藝術”的詞條,不過有“表演藝術”的詞條,并給出了這樣的定義:“藝術分類用語。指必須經過表演而完成的藝術。如:戲劇、電影、音樂、舞蹈、曲藝、雜技等?!保ā掇o?!房s印本第1477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第1版)這一定義基本上是準確的,只是還應包括電視、魔術等藝術。
照我看來,“舞臺藝術”就是在舞臺上表演的藝術,換言之,也就是舞臺上的表演藝術,因此應不包括電影、電視兩大藝術在內。
如此一來,“舞臺藝術”的定義就應當是:在舞臺上表演的藝術。如:戲?。òㄔ拕?、戲曲、歌劇、舞劇、音樂劇、戲劇小品等)、曲藝(包括相聲、評書、大鼓、琴書、快板書、快書、二人轉、道情、彈詞、單弦、墜子等)、音樂(包括聲樂、器樂等)、舞蹈(包括民族民間舞、芭蕾舞、民族芭蕾舞、現(xiàn)代舞等)、雜技、魔術等等。很明顯,舞臺藝術本身,即呈多元化的特點。
舞臺藝術的多元化,對舞美有不同的藝術要求,于是舞美設計也自然必須具有多元化的特點。例如戲劇與雜技、話劇與戲曲、二人轉與相聲、民族舞與現(xiàn)代舞、民歌與交響樂等等,均因藝術品種的不同而要求有不同的舞美設計,這是勿庸贅述的。
就舞美自身而言,也是風格多樣、異彩紛呈的多元化大格局。其中主要有西方現(xiàn)實主義的“寫實風格”(如話劇舞美)和中國傳統(tǒng)的“寫意風格”(如戲曲舞美)。除此之外,尚有西方現(xiàn)代派舞美的象征主義、印象派、抽象派、荒誕派等形形色色的舞美,形成多元的共同體。
舞美風格的多元化,就決定了舞美設計的多元化,即適應不同的風格要求,設計出不同的舞美作品。
當然,“寫實風格”與“寫意風格”這兩大主要風格,也是動態(tài)發(fā)展并且是雙向交流的,即話劇舞美的“寫實風格”引進戲曲舞美的“寫意風格”;而戲曲舞美的“寫意風格”也引進話劇舞美的“寫實風格”。但這非但不能否定或削弱舞美設計的多元化特點,反而更加證明了舞美設計多元化的動態(tài)性、交叉性、復雜性、多變性。
舞臺美術由布景、燈光、服裝、化妝、道具、音效等要素構成,既有造型藝術中的繪畫藝術、雕塑藝術、書法藝術、攝影藝術,又有實用藝術中的工藝美術、現(xiàn)代設計,同時又有科學技術。而每一種藝術要素中,同樣又可細分為若干要素,如布景中的繪畫藝術,就包括國畫、油畫、水彩畫、水粉畫等,同時又可分為風景畫、山水畫、花鳥畫,靜物畫等,還可分為西洋畫派、中國畫派以及印象畫派、抽象畫派等等,愈分愈細,愈分愈多。
由此,也決定了舞美設計的多元化,如布景設計、燈光設計、服裝設計、化妝設計(也稱“人物造型”或“造型設計”)、道具設計等。更有甚者,連效果設計(音響效果設計的簡稱)也歸入到舞美設計范疇。
于是,舞美設計便融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為一爐,集音、畫為一體,其多元化特質,是顯而易見的,也是不容置疑的。
現(xiàn)代化的舞美,其藝術手段異常豐富,尤其是高、新、精、尖的科技手段,更是變幻無窮。
例如布景,早已不是以往單一的手繪布景,而逐漸發(fā)展為電腦投影布景、影視鏡頭放映布景、電腦燈制作的光形光圖案等“光布景”,真是五花八門。
又如整體設計手段,也從以往的平面設計發(fā)展為電腦三維立體設計。
責任編輯 王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