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金鋼
舞蹈在社會文化中的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實用目的上,漢代以前舞蹈一直包容在“樂”的體系中,“樂”的兩個關鍵表現(xiàn)在“得其意”“得其法”上,“樂”在樂舞藝術上的境界體現(xiàn)在——悅喜、平安、和。統(tǒng)治階級用它來紀功德、祀神祗、成教化、助人倫、美德操、修儀表、易風俗。早在周初,樂舞已經被作為“載道”“治心”的主要手段,就樂舞而言,能夠從情感上得到愉悅,便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倫理教化消泯了人格與個性的自由服從于宗法的統(tǒng)治,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所以“禮”是以宗法倫理情感為依托的。禮、樂之間的相互協(xié)調和制約,實現(xiàn)了社會關系的和諧,保證了統(tǒng)治階級的穩(wěn)定。
宮廷貴族欣賞樂舞是以紙醉金迷的享受為前提,暫且忘記現(xiàn)實的政治斗爭以及變換無償的榮辱升遷;平民則主要體現(xiàn)在情緒的宣泄,來自于一年的辛苦勞作后的身心調整,源于忘卻觸目驚心的血腥戰(zhàn)爭和生命短暫的恐怖。藝術的這一種境界其實鑄就了很多的文人之士,徹底自由的理想人格的解脫,他們更喜歡追求一種恬靜、超逸、高雅的生活。這些忘卻和致力于藝術的投入,增加了生命的密度,使得處于動蕩中的人們在心靈上得到了慰藉和補償。樂的最高境界是“致中和“,“致”是一種明靜致遠。“中”是一種自在的不偏不離的狀態(tài)是成物的本源,“和”是天下人共行的原則。它表現(xiàn)了舞蹈藝術在政治理想和審美理想的最高追求。中國古典舞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宮廷舞蹈甚至更為遙遠的民間舞蹈,最后從宋代的戲曲中得以分化形成現(xiàn)在具有中國特色帶有中國戲曲元素的舞蹈樣式,它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的思想的直接折射。
在舞姿造型上中國古典舞強調“擰、傾、圓、曲、仰、俯、翻、卷”的曲線美和“剛健挺拔、含蓄柔韌”的氣質美。它強調的是一種圓潤和諧的舞蹈樣式,無論是從空間調度還是造型上來說更多的是趨向于圓形的軌跡中,在手的動作上,就“開”“合”而言,“開”有各種各樣的開,“合”有千差萬別的合。朱載堉將手勢的開合,作為代表乾坤意向的基礎樣式賦予一定的義理?!伴_”是代表著一種海納百川的胸襟氣節(jié),象征著大地的寬厚寓意懲惡揚善。“合”象征著平靜祥和、安寧的大一統(tǒng)的幸福生活,更是一種天人合一思想寓意。
“神”是中國古典舞中異常重要的概念,它泛指內涵、神采、韻律、氣質,“心、意、氣”是“神韻”的具體化,任何藝術若無神韻便失去了靈魂,只有把握住了中國古典舞神韻的“神”才能夠彰顯“形”中的生命力,體會到舞蹈藝術中的真實意境?!靶挝磩?,神先領,形已止、神不止”形象的表達了形神之間內在關系。從內心的情感出發(fā)激發(fā)和帶動外在肢體的表現(xiàn),強調氣韻、呼吸和意念,形成完整的藝術表現(xiàn),孟子的天人相通,正是從人內心的本質、情感、內容上之與天的緊密聯(lián)系,發(fā)展了此前主要強調的外在聯(lián)系,使天人合一觀念進一步升華。舞蹈藝術本身就是一種以情感為中心的藝術,無論是表現(xiàn)還是生成都是以情感為宗旨的,陽剛和陰柔、生命和宇宙的合二為一都是通過“神”這一媒介實現(xiàn)的。
舞蹈中“形神兼?zhèn)?、身心合一”給人以藝術的享受,離開一方面都是不完整的,舞蹈的傳達經歷了編導、演員和觀眾之間的對話,審美取向以及二度創(chuàng)造更加要求作品的統(tǒng)一性,舞蹈《千手觀音》中21為聾啞舞蹈演員近乎完美的演繹,編導從這群人的內心世界開始挖掘千手觀音這一端莊、普度眾生的神仙的形象盡善盡美的融為一體,他們的手一起一伏之間彰顯了生命的召喚,無需復雜的舞蹈動作便將古典舞中身心合一的境界得以充分彰顯。
在中國古典舞中無論是從舞姿造型來講還是從舞律都是統(tǒng)一辯證的體現(xiàn),對立的兩面沒有明顯的界限,并且相互影響高度統(tǒng)一中。一部好的古典舞作品欣賞完之后,總會給人一種圓滿順暢的感覺,行云流水的順暢就在于對立的高度統(tǒng)一中,在古典中順暢質感稱作是一種“正律”,中國古典舞中的“反律”是一種“不順則順”的描述,即“逢沖必靠、欲左先右、逢開必合、欲前先后”的運動規(guī)律,正是古典舞中“反律”,是中國古典舞中“沖和“的審美體現(xiàn)。
古典舞中運動規(guī)律采取的是一種輕重、緩慢、長短、剛柔等之間關系原理,其實一部古典舞中沒有絕對的剛柔之分,它們兩者之間的共同點就是剛中有柔,柔中帶剛,在力度和幅度上均表現(xiàn)出了有陰而陽、有陽到剛的循環(huán)變化之中。只是作品的偏向于對立面的某一方面而已,問題的關鍵也在于哪一方面的格調更為突出。這就為什么說再快速有力的舞蹈,我們也能找到徐而舒緩的影子;再剛勁有力的舞姿中,我們也能找到溫馨雅致的韻味的原因。
中國古典舞先后經歷了幾次蛻變之后,最后終于形成一門獨立的舞蹈藝術門類,在衍變的過程中它汲取的養(yǎng)分賦予了它更加飽滿的藝術形式,武術、戲劇乃至西方芭蕾舞身影在當代中國古典舞中不難發(fā)現(xiàn),正因為中國“和”思想觀念的影響,中國古典舞仍保留著原有的風貌,尤其是漢唐舞蹈,經過舞蹈專家的精心整理,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中國古典舞的兼容和融合性賦予它深厚的內涵?!昂汀钡乃枷霛B透于中國古典舞中,它體現(xiàn)了中國在社會政治理想和審美理想方面的最高追求,中國古典舞中呈現(xiàn)陰柔與陽剛相和、動態(tài)與意向相和、造型與構圖相和??傊磺卸荚趯α⒔y(tǒng)一中尋“和”,最終完成生命、自然、宇宙的圓滿歸一。
[1]袁禾著.中國舞蹈意象論[M].文化美術出版社,1994.
[2]李正一著作.中國古典舞教學體系創(chuàng)建發(fā)展史[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