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 王嵐 王璞
百草枯是一種有機雜環(huán)類接觸性脫葉劑及除草劑。對人類的毒性卻較高。其中毒后至今尚無特效解毒劑,病死率極高。我院ICU 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對收治的重度急性百草枯中毒50例患者,應(yīng)用大劑量川芎嗪治療重度急性百草枯中毒獲得較好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重度急性百草枯中毒50例患者,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齡20~55歲;均為口服中毒,服用劑量20~80 ml,由急診科洗胃后收入,服藥距洗胃時間0.5~4 h;既往體健?;颊唠S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25例。2組在年齡、中毒劑量、APACHEⅡ評分、服藥距洗胃時間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2組一般情況比較n=25,
表1 2組一般情況比較n=25,
組別 年齡(歲) 中毒劑量(ml)APACHEⅡ評分(分)服藥至洗胃時間(h)26±9 56±24 19±4 2.3±1.2試驗組對照組26±8 64±23 20±4 1.9±0.7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在急診科洗胃后收入,予20%甘露醇和(或)硫酸鎂導瀉,同時給予補液、利尿、大劑量激素、還原型谷胱甘肽、維生素B6、維生素C、肌苷等藥物治療。入ICU后盡早開始血液灌流,每次血液灌流持續(xù)2 h左右。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早期應(yīng)用磷酸川芎嗪注射液100 mg/d,靜脈滴注,1 次/d,療程14 d。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治療后血氧分壓(PO2)和CO2分壓(PCO2),X線胸片結(jié)果及臟器損害程度[谷草轉(zhuǎn)氨酶(ALT)、谷丙轉(zhuǎn)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羥丁酸脫氫酸(HBDH)、肌酐(Cr)]。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應(yīng)用SPSS 15.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動脈血氣分析的比較 試驗組血氣分析與對照組比較,血氧分壓未進行性降低,氧分壓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這些間接提示川芎嗪對百草枯中毒所致肺損傷具有保護作用,能明顯減輕及減少肺纖維化的發(fā)生。見表2。
表2 2組動脈血氣分析的比較n=25,mm Hg,
表2 2組動脈血氣分析的比較n=25,mm Hg,
注:與對照組比較,*P <0.05
組別 PO2 PCO2對照組42.5 ±1.170.8 ±3.2 41.7 ±1.2試驗組 78.7 ±2.5*
2.2 2組X線胸片結(jié)果的比較 中毒后第1周對照組中出現(xiàn)急性肺水腫表現(xiàn)9例,呈磨玻璃狀改變4例。試驗組中,出現(xiàn)急性肺水腫表現(xiàn)5例。無早期纖維化表現(xiàn)。第2周對照組中呈磨玻璃狀改變15例,彌漫性線條狀、云絮樣、網(wǎng)狀陰影11例。試驗組中出現(xiàn)磨玻璃狀改變8例。第3周對照組中呈彌漫性線條狀、云絮樣、網(wǎng)狀陰影29例。試驗組中出現(xiàn)磨玻璃狀改變21例,呈彌漫性線條狀、云絮樣、網(wǎng)狀陰影9例。第4周對照組中有44例均出現(xiàn)彌漫性線條狀、云絮樣、網(wǎng)狀陰影。試驗組中出現(xiàn)磨玻璃狀改變27例,呈彌漫性線條狀、云絮樣、網(wǎng)狀陰影13例。
2.3 2組臟器損害程度比較 治療后2組的肝功能、心肌酶學和血肌酐均可顯著下降,試驗組酶學指標和Cr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臟器損害程度比較 n=25,
表3 2組患者臟器損害程度比較 n=25,
注:與對照組比較,*P <0.05
組別 ALT(U/L) AST(U/L) CK(U/L) CK-MB(U/L) HBDH(U/L) Cr(μmol/L)對照組 84.9 ±6.6 82 ±4 612 ±12 12.8 ±1.4 131 ±6 122.5 ±2.1試驗組 65.2 ±2.8* 61 ±6* 324 ±15* 11.9 ±2.0 92 ±4* 95.7 ±1.6*
2.4 治療與轉(zhuǎn)歸 對照組死亡8例,治愈17例,治愈率為68%;試驗組死亡3例,治愈22例,治愈率為88%。試驗組療效優(yōu)于常規(guī)組(P <0.05)。
百草枯化學名1,1-二甲基-4,4-聯(lián)吡啶陽離子鹽,屬聯(lián)吡啶類除草劑,對人畜均有毒性作用,人口服20% ~40%百草枯致死量為10~15 ml[1],口服吸收率 5% ~15%,口服 5 ~15 h 可致死,病死率高達80%以上[2]。目前尚無特效的藥物可以解除百草枯損害。
百草枯是一種電子受體,進入人體后對等全身多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傷,由于肺部細胞對其有主動攝取和蓄積作用,使得肺受損最為嚴重。百草枯對肺有器官特異性,接受電子經(jīng)線粒體還原酶,細胞色素還原酶等催化下產(chǎn)生H2O2、O2、OH-等自由基,使肺泡Ⅰ、Ⅱ型上皮細胞受到損害,引起腫脹變性壞死,抑制肺泡表面活性物質(zhì)的形成。許多證據(jù)表明,炎性反應(yīng)參與了百草枯中毒所致肺損傷過程[3]。早期表現(xiàn)為肺充血、水腫,后期逐漸肺泡滲出物機化,引起肺實變和纖維化,最終發(fā)生肺纖維化引起一系列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改變[4,5]。研究顯示,肺部病變出現(xiàn)越早、范圍越大、預后越差,清除氧自由基及抑制免疫反應(yīng)可以改善患者預后[6]。
川芎嗪注射液為中藥川芎嗪的主要成分,川芎味辛,入肝、膽、心包經(jīng),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功用。研究表明,該藥具有擴張全身小血管及解除支氣管痙攣、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可改善血流變指標及微循環(huán),改善各重要臟器的缺血缺氧狀況。另一方面川芎嗪抑制炎性細胞和成纖維細胞增殖,并且能夠提高白介素-2活性。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而且亦可提高免疫能低下機體的免疫功能。因此,應(yīng)用大劑量川芎嗪治療后,改善了肺泡及肺間質(zhì)的血流循環(huán),減少肺泡壁和間質(zhì)滲出,使肺彌散功能及肺順應(yīng)性改善,肺動脈血氧分壓升高,從而使患者的呼吸困難減輕,臨床癥狀得以改善,提高了生活能力。這可能是試驗組的動脈血氧分壓顯著高于對照組,肺纖維化的程度也明顯低于對照組,且肝腎功能的損害程度也顯著低于對照組的原因。川芎嗪注射液為中藥成分,不良反應(yīng)小,安全可靠,百草枯中毒早期,在常規(guī)綜合治療的基礎(chǔ)上,及時聯(lián)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療,可一定程度地抑制肺纖維化,保護臟器功能,降低了重度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病死率。
1 韓新飛,趙敏,張曉綱,等.急性百草枯中毒12例診治分析.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5,25:652-653.
2 佟飛,田英平,石漢文,等.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組織核因子-κB及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表達變化的研究.中國急救醫(yī)學,2006,26:520-522.
3 Daisley H,Simmons V.Homicide by paraquat poisoning.Med Sci Low,2006,39:266-289.
4 曹鈺,董玉龍,姚堯,等.急性百草枯中毒所致急性肺損傷機制研究.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05,4:303-305.
5 Schenker MB,Stoeck lin M,Lee K,et al.Pumonary function and exercise-associated changes with chronic low-level paraquat exposure.Am J Resp ir Crit Care Med,2004,170:773-779.
6 田英平,蘇建玲,高恒波,等.113例百草枯中毒救治體會.中國急救醫(yī)學,2006,26:54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