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八梅 章穎虹 杭州市中醫(yī)院 杭州 310006
膀胱過度活動癥(overactive bladder,OAB)是常見的排尿功能障礙。OAB患者頻繁排尿行為,給自身工作、生活造成諸多不便,不僅影響患者睡眠,增加心理負擔,還影響患者外出活動的時間和范圍,繼而影響患者社交活動,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筆者對25例膀胱過度活動癥患者除對癥施以藥物治療外,還進行個性化的心理干預,效果良好,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膀胱過度活動癥患者25例,均為女性,年齡36~67歲,平均51歲,病程10個月~8年。
2.1 藥物治療 25例患者均給予托特羅定片,1次1片,1天2次,口服。并結合心理干預治療。
2.2 心理測評 選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SAS 結果評分:<50 分為正常,50~59分輕度焦慮,60~69分中度焦慮,>69分為重度焦慮。本組25例患者入院第一次SAS測評分值為51~67分,其中達到中度焦慮14例,表現(xiàn)出焦慮癥的心理癥狀:緊張、過分機警、擔心。
2.3 心理干預 首先對患者進行認真評估,了解其生活及飲食習慣、家庭情況、心理狀況及對疾病的認識和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等,并與患者建立信任關系,然后與其共同制訂心理干預計劃。短期治療目標為患者能正確面對疾病,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長期治療目標為糾正患者的錯誤意識,幫助其正確認識自我,緩解內心沖突,以一種嶄新的方式開展新生活,能自如進行社交活動。
2.4 針對患者負性情緒的干預 ①焦慮。首先要糾正不當認知,其次采用國內外常用的認知行為療法,教給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腹式深呼吸,有助于舒解壓力、消除焦慮與緊張,同時放松下顎,左右擺動一會兒,以松弛肌肉,舒解壓力。芳香療法,用熏衣草、甜橙、佛手柑等精油,在織物上滴上1~2滴,然后吸入或涂一滴在太陽穴處,搭配腹式呼吸的靜坐冥想。②抑郁。主要利用理性情緒療法的原理,幫助患者認識到其認知過程中所存在的自我貶低的思維方式并努力改變它,教給患者彈橡皮筋的方法,及時阻斷負向思維。
2.5 爭取社會支持 針對患者缺乏社會支持的情況,醫(yī)務人員建立愿意交往的患者聯(lián)系平臺,幫助患者建立與家人的密切聯(lián)系,鼓勵患者多與家人、朋友及其他患者溝通,如實表達內心需求,同時幫助患者提高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本組喪偶1例,離異1例,長期獨居2例,嚴重缺乏家庭支持,醫(yī)護人員不僅與她們一起過節(jié),還多方聯(lián)系其外地親屬前往探視,使患者重新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2.6 出院指導 向患者說明疾病治療的階段性和長期性,在治療過程中癥狀可能反復。要適當放松自己,避免產生消極情緒,同時必須嚴格遵循醫(yī)生制定的治療計劃,定期復查。告知患者工作緊張、過度勞累,喜歡飲白酒、咖啡是導致復發(fā)的常見誘因。指導患者有意識地減輕工作壓力,遇事豁達,養(yǎng)成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勞逸結合,堅持適當?shù)剡M行戶外鍛煉;調整飲食習慣,多飲水,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清淡易消化富有營養(yǎng)為宜,戒煙限酒。
2.7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5統(tǒng)計分析軟件。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患者出院后每3個月門診隨訪1次,均成功隨訪9個月,無1例失訪。第三次SAS測評結果與入院時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21,P<0.05),患者焦慮狀況明顯改善,見表1。
表1 SAS測評情況 例
國際尿控協(xié)會(ICS)將OAB定義為逼尿肌無意識收縮,表現(xiàn)為尿急,沒有感染或其他明顯的病理改變,伴有/也可不伴急迫性尿失禁,并且經常有尿頻和夜尿癥狀[1]。據(jù)估計全世界患OAB的人數(shù)約為5千萬至1億,發(fā)病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雖然臨床上尿頻尿急癥狀男女之間發(fā)生率接近,但是急迫性尿失禁在女性更常見[2]。在歐洲,40歲以上人群發(fā)病率達17%以上,其發(fā)病率甚至超過阿爾茨海默癥和骨質疏松癥[3]。OAB的治療通常采取行為訓練、藥物治療,但行為和藥物的聯(lián)合治療比單一治療效果要好[4]??苟巨A制劑(如托特羅定)治療OAB的目的是通過阻斷逼尿肌及非逼尿肌部位的M受體,解除OAB癥狀及逼尿肌過度活動,其療效經充分的臨床實踐所證明。但由于抗膽堿藥物引起口干、便秘、瞌睡、視物模糊等副作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臨床應用[5]。排尿活動是除中樞神經系統(tǒng)之外,受神經、精神影響最大的功能活動之一。緊張、焦慮等心理因素均能使患者有意或無意地“自我提醒排尿”,長此以往將形成不良的排尿心理和習慣。這類患者常在悠閑無事或精神緊張的時候癥狀較重,而在專注某事或心情愉悅的時候癥狀較輕。心理因素作為一種誘發(fā)因素或病因在發(fā)病中發(fā)揮作用,對病情遷延不愈也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心理干預使患者學會用自我調節(jié)與放松的方法擺脫苦惱,以應對生活中出現(xiàn)的不良情緒,有效消除OAB患者頻繁排尿的主觀意識,使患者增加治療依從性和信心,對于疾病的治療與康復起到促進作用。本次研究表明,對膀胱過度活動癥患者在規(guī)范治療的同時,加以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心理干預,可幫助患者消除焦慮情緒,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
[1]王東文,雙衛(wèi)兵.膀胱過度活動癥[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5,20(7):445-447.
[2]Rovner ES,Wein AJ.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overactive bladder[J].Curr Urol Rep,2002,3:434-438.
[3] Milsom I,Abrams P,Cardozo L,et al.How widespread are the symptoms of anoveractive bladder and how are theymanaged?A population-based prevalence study[J].BJU Int,2001,87(9):760-766.
[4]楊惠娣,徐彬.托特羅定治療膀胱過度活動癥[J].世界臨床藥物,2003,5(09):56.
[5]李正明,鄭榮根,李剛,等.托特羅定治療女性膀胱過度活動癥 26 例療效分析[J].嶺南現(xiàn)代臨床外科,2006,2(0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