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銳
有一種奇怪的字體,散見于少男少女們特別是90后的QQ簽名檔或是空間日志里。這些文字,乍一看,以為都是亂碼;再一看,又分明能讀懂大半;繼續(xù)一看,就算讀懂了,迷惑也一直在……這些異體字,一看就來自于另一個語言系統(tǒng),它們被80后稱為腦殘體,被90后稱為火星文。90后創(chuàng)造的這個新語言系統(tǒng),如今已被不同年代的人采納并運用——又好玩,又好用,還能印證自己的心態(tài)尚算年輕,何樂而不為呢?
50后VS 80后
的說
賣萌語氣助詞,后綴,沒有具體含義,或者就為表達“有此一說”的意思。父母一輩接受傳統(tǒng)的嚴肅教育,語氣副詞一般都是啊、哦、喲……如:50后會說“這個東西好貴啊”,而80后會說“油,好貴的說”。
可愛和萌
可愛就是可愛,父輩們沒有別的表達方式。80后則跟著日本動漫先說卡哇伊,眼下又流行說萌了。稍早還有一種苦情的解釋是可憐沒人愛。
抓狂
原意是因受不了刺激而行為失常。50后的字典里,基本上沒有抓狂這個詞,他們最多想到苦惱、痛苦之類。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們真沒有我們這么容易抓狂。
豆瓣和純
20世紀50年代的人,很少有人能夠理解小清新指的是哪一群人,他們那一代人都算得上清新單純。但是80后已經(jīng)把這個文藝青年愛上的書評影評網(wǎng)變成了一個形容詞——名詞作形容詞和名詞動用都是網(wǎng)絡(luò)語言的大方向,如:你這個人也實在太豆瓣了。
表和醬
把兩個字的讀音直接連起來讀成一個字,80后、90后早已習(xí)以為常,70后的人就算不常用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但50后多半就難以理解了。如:表醬(不要這樣),醬對誰都沒好處。
瞬間石化
當(dāng)場呆住,身體僵掉,用來表示吃驚、震驚,或?qū)η闆r不能理解。50后的父母多半以為你在說中國石化,會覺得“瞬間石化”這種短語莫名其妙。
70后VS 80后、90后
再見和揮爪
70后比較正常,通常就是再見,再會;80后因為英語學(xué)得太刻苦,大部分會直接說拜拜;到了90后這里,傳統(tǒng)和英文都被撇到一邊,他們直接發(fā)明了一個新詞——揮爪,很活潑很生動。
我倒
跟石化的意思相近,但很明顯程度要輕一些,石化的情況是根本沒來得及倒。70后一般說傻眼、傻了;80后一度流行說“分特”,是英文faint的音譯,表示暈倒;90后則采用了意譯,直接說我倒,夸張點兒還說撲地。
長草
這個詞用來表達對某樣?xùn)|西心動和渴望擁有之情,引申出來的“拔草”則是揮刀斬情絲的意思。當(dāng)然男人也會長草,也更可觀,比如房子車子及其他。如:最近對這個包包長草,不過買不起啊,只能慢慢拔……
蜀黍
從臺灣話的聲調(diào)直接音譯過來,模仿90后小女孩兒叫叔叔的口氣。不過比較多的情況是被70后乃至60后的真叔叔們用于自稱,表達一種難以形容的心情。如:我雖然是個怪蜀黍,但很善良。
變態(tài)
也做BT,常用來形容各種比較極端的情況,例如經(jīng)常加班,是工作變態(tài);老板經(jīng)常發(fā)脾氣,就是老板變態(tài);考試很難,則題目很變態(tài)。當(dāng)然,有時候打情罵俏也用,就很難界定意思了。
哥們兒和麻吉
周杰倫簽了樂團叫麻吉之后,這個詞就越來越紅,90后愛把這個日語音譯過來的詞用來稱呼自己的好兄弟、好朋友。而70后、80后一般就說哥們兒。
缺心眼兒和腦殘
80后、90后覺得腦殘就是大腦不太能指揮行為,以至于行為出格的人。在70后的嘴里,會用缺心眼兒帶過。
80后VS 90后
埋起來
遇到無顏以對、尷尬羞愧的情況,80后通常以“不好意思,抱歉”應(yīng)對,而90后有一種說法是“埋起來”——即便是第一次看到,你也很快能明白他想要表達的意思。
17斗是幻j
這不是亂碼。使用火星文轉(zhuǎn)換器,每次都能使“一切都是幻覺”以不同的形式出現(xiàn)。用一些字符,加減一些偏旁部首,讓你初看迷茫,再看恍然大悟的火星文是90后的網(wǎng)絡(luò)新發(fā)明,也是80后不太能理解的QQ亂象之一。
破表和爆機
形容一種東西超出限度,突破頂點。80后通常說破表,也是從臺灣學(xué)來的,有一種莫名的斯文氣。不過到了90后嘴里,就變成了爆機,用這種游戲打通關(guān)到大滿貫的感覺來形容非常厲害。
腫么
對于腫么、就素、童鞋、口愛這一類以天真為賣點的90后詞匯,已經(jīng)有不少80后踴躍地投入其中。但也有一部分人覺得,偶爾調(diào)笑可以理解,如果各種場合都熱衷使用,就太低端了。
有愛
還是從日語演變而來的。指物的時候,表示溫馨、可愛,感覺很舒服;指人時,表示帥氣、善良、可愛。如:小朋友的表情太有愛了。
東東
就是東西的意思,算是80后帶動興起的一個詞,按照現(xiàn)在評價90后的標準,這也得算80后的腦殘體吧。使用范圍挺廣,長輩們現(xiàn)在也聽得懂。
(摘自《第一財經(jīng)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