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會嬌, 張建逵, 許 亮, 韓榮春, 徐保利, 王 冰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遼寧大連 116600)
龍葵是茄科植物龍葵Solanum nigrumL.的干燥地上部分,曾被1977年版《中國藥典》收載。龍葵性寒、味苦、微甘、有小毒,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消炎利尿等功效[1]。龍葵不僅在傳統(tǒng)醫(yī)學上有著廣泛應用,在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上也有很多新用途[2-5]。龍葵具有很好的抗腫瘤活性,其中的藥理活性物質是甾體生物堿類成分,主要包括澳洲茄堿(solasonine)、澳洲茄邊堿(solamargine)等,研究表明澳洲茄堿在體外抗腫瘤實驗中表現(xiàn)出很好的抗腫瘤活性[6]。但目前對于澳洲茄堿含量測定方面的文獻較少[7-8]。本實驗旨在對來自10個省市、24個產地不同生境、生長周期的龍葵中的澳洲茄堿進行分析,以便更好的控制龍葵藥材的來源及最佳采收期,為龍葵藥材的質量控制提供依據。
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Agilent公司),包括四元泵,柱溫箱,紫外檢測器及chem station色譜工作站,KQ3200B型超聲波清洗儀(昆山超聲儀器有限公司),Sartorrius BP211D型電子分析天平。
龍葵采自10個省市、24個產地,由遼寧中醫(yī)藥大學藥用植物教研室王冰教授鑒定為茄科茄屬龍葵Solanum nigrumL.。粉碎,過60目篩,具體見表1。
表1龍葵藥材來源一覽表
Agilent TC-C18色譜柱(250 mm×4.6 mm);流動相:乙腈(A),0.5%磷酸溶液(B),梯度洗脫條件為:0~7 min,A:22%,B:78%;7~20 min;A:22% ~25%,B:78% ~75%;體積流量:0.9 mL/min;柱溫:30℃;進樣量為:20 μL;檢測波長:203 nm。
精密稱取澳洲茄堿對照品10.46 mg,置于10 mL量瓶中,用色譜甲醇溶解至刻度,搖勻,制成1.046 mg/mL的對照品溶液作為貯備液。
精密稱取龍葵藥材粉末2.0 g置于50 mL具塞錐形瓶中,加入10倍體積的60%乙醇溶液,60℃下超聲提取2次,每次30 min,濾過,合并濾液,濾液水浴加熱,濃縮至近干,用60%乙醇溶解并轉移至25 mL量瓶中,稀釋至刻度,搖勻,0.45 μm微孔濾膜濾過,取續(xù)濾液作為供試品液。
精密吸取供試品溶液2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以澳洲茄堿計算,理論塔板數不低于5 000。如圖1。
圖1 澳洲茄堿HPLC圖
精密吸取對照品貯備液5 mL,置于10 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得濃度為0.523 mg/mL的對照品溶液,分別吸取濃度為0.523 mg/mL的對照品 0.5、1、2、4、6、8、10、15、20 μL,以及對照品貯備液15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記錄峰面積,以含量(μg)為坐標(X),以峰面積為坐標(Y),進行線性回歸,得回歸方程:Y=263.81X-14.82,r=0.999 6,表明澳洲茄堿在0.261 5~10.46 μg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
取濃度為0.523 mg/mL的對照品溶液,連續(xù)進樣6次,每次10 μL,記錄峰面積,RSD為1.94%,結果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精密稱取編號為1的藥材粉末2.0 g,按供試品制備方法,平行制備6份,進行測定,計算各澳洲茄堿含量,算得RSD為1.96%,結果表明該方法重復性良好。
取編號為1的供試品制備液,分別于0、2、4、8、16、24、48 h后進行測定,記錄峰面積,算得RSD為1.43%,結果表明該樣品在48 h內穩(wěn)定。
精密稱取已知含量的的藥材粉末(編號為1)6份,每份1.0 g,置于50 mL具塞錐形瓶中,再精密加入澳洲茄堿對照品溶液(0.523 mg/mL)1 mL,按供試品制備方法,平行制備,測定含量,平均加樣回收率為100.14%,RSD為1.38%。
精密稱取不同產地、生境及不同生長周期的龍葵藥材粉末(過60目篩)2.0 g,按供試品制備項下的方法制備,進樣20 μL,測定色譜峰面積,按外標兩點法計算龍葵中澳洲茄堿的含量。具體見表2。
本實驗對來自10個省市、24個產地不同生境及不同生長周期的龍葵中澳洲茄堿的含量進行測定,結果表明龍葵藥材中澳洲茄堿含量因產地、生境及生長周期不同差異很大。
3.1 產地比較 遼西地區(qū)所產龍葵中的澳洲茄堿含量較高,可能是因為當地比較干旱引起的[9]。
3.2 生境比較 在不同生境下的龍葵藥材中,以田間的龍葵,澳洲茄堿含量較高,可能是由于農田中常常施加氮肥,有利于澳洲茄堿的合成。另外,馬鈴薯地中的龍葵,澳洲茄堿含量最高,可能由于馬鈴薯也為茄科植物,對于龍葵中的某些成分的積累有一定的協(xié)同作用,但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3.3 生長周期比較 苗期、花期、成熟后期以及摘除龍葵果實的龍葵地上部分澳洲茄堿的含量極低,甚至未檢出,而以盛果期及始熟期的龍葵地上部分澳洲茄堿含量較高,其次為成熟期,由此推斷出,澳洲茄堿主要存在于龍葵果實中,與文獻報道[8,10-11]相符,同時與1977年版《中國藥典》規(guī)定的“帶果者為佳”一致。
表2 龍葵藥材中澳洲茄堿含量(n=3)
[1]中國藥典[S].一部,1977:154.
[2]鄭虎占,董澤宏,佘 靖主編.中藥現(xiàn)代研究與應用[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7:1388-1392.
[3]向大斌.土家藥龍葵外敷治療眼瞼帶狀皰疹[J].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004,2:42.
[4]顧錦華,張 偉,李 鋒,等.復方龍葵膠囊抗腫瘤作用及其對腫瘤細胞周期分布的影響[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6,17(12):2463-2464.
[5]王 蔚,陸道培.龍葵總提取物對多發(fā)性骨髓瘤U 266細胞株的作用[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5,37(3):2402-2441.
[6]羅文娟,王光輝,周新蘭,等.螺甾皂苷類化合物的體外抗人肝細胞增殖作用[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07,15(3):307-308.
[7]袁海建,安益強,陳 彥,等.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龍葵中澳洲茄堿的含量[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09,24(1):96-97.
[8]李明慧,丁 岡,孟兆青,等.龍葵藥材中澳洲茄堿、澳洲茄邊堿的含量測定[J].中國天然藥物,2007,5(5):360-362.
[9]黃璐奇,郭蘭萍.環(huán)境脅迫下次生代謝產物的積累及道地藥材的形成[J].中國中藥雜志,2007,32(4):277-280.
[10]袁海建,賈曉斌,陳 彥,等.不同產地龍葵中澳洲茄堿的分析研究[J].中草藥,2008,39(5):772-774.
[11]楊 輝,陳曉青,趙 宇,等.龍葵甾體類生物堿的表征、及其在該植物體內的形成、變化[J].精細化工,2006,23(4):358-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