閭丘露薇
最近去了次印度,回來后一直想寫點什么,但覺得很難下筆。
不像其他國家,去過幾次總能找到感覺,印度雖然去過好幾次,也看過很多有關(guān)印度的書、有機會和印度學者以及同行聊天,卻還是找不到任何感覺。
有人說,印度和中國很像,都是人口眾多、多民族、多語言、多宗教的東方文明古國。或者正是這樣,對于一個外人來說,短短幾次中國之行,或者再看些關(guān)于中國的書,如果沒有機會在這個國家生活一段時間,還是很難對中國有一個準確的描述。
在德里轉(zhuǎn)一圈,似乎也就是總統(tǒng)府、門前的國家大道,以及大道盡頭的印度門可以用壯觀來形容。走進“印度國際事務(wù)委員會”,不得不承認有點驚訝,因為它的禮堂甚至比不上中國大城市的任何一所重點中學。
但印度人顯然不在乎這一點,因為在這個小小的禮堂,來自世界各地的政要曾經(jīng)發(fā)表演說。他們之所以愿意來這里,是因為看重印度這個國家。
德里算不上干凈。只要車子在紅燈時停下來,總會有人上來乞討,不少人手里還抱著嬰兒。到了夜晚,街邊有不少披著毛毯的街童燒火取暖。
對于習慣從城市外觀來判斷一個地方貧富的人來說,這樣的場面,只會聯(lián)想到貧窮,看不到希望和前途。因此當越來越多人把中印相提并論的時候,有人覺得無法接受。
這個國家還有其他很多不能忽略的地方:打開電視機或報紙,頭條幾乎全是政府和政黨丑聞。除了當?shù)仉娨暸_,CNN、CNBC、StarTV這些外資媒體,全部在當?shù)赜斜镜鼗l道———英文的,印度語的。
充滿活力的媒體,讓人感覺在這個國家,媒體充當政府看門狗以及資訊傳播者的功能,發(fā)揮得相當充分。對于公眾來說,這確保了資訊的透明和充分,不會遲人一步,也從某種程度上,確保公民的權(quán)利不受損害、政府不濫用權(quán)力。
去胡馬云墓,發(fā)現(xiàn)外國人的門票價格是當?shù)厝说?5倍,也就是說當?shù)厝丝梢詭缀趺赓M參觀這個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旅游景點。其實印度所有景點都這樣。
這倒提醒自己:印度除了有貧民窟,窮人福利也算不錯———公立醫(yī)院全部免費。1949年通過的第一部憲法明確規(guī)定:所有國民都享受免費醫(yī)療。
或許這還提醒自己一點,不能用一國的外表去判斷它的內(nèi)在,正如我們不能用上海北京的高樓,來判斷中國的實際情況那樣:如果讓數(shù)字說話,面對金融危機,印度并沒有像中國那樣,拿出四萬億刺激經(jīng)濟,但依然取得6%的經(jīng)濟增長。雖然印度落后中國十多年,但不能忘記的是,印度經(jīng)濟改革從1990年代初才開始。
而且,國家間的比較,除了經(jīng)濟規(guī)模,還要看軟實力。印度有不少諾貝爾獎獲得者,還有奧斯卡獎獲得者。過去有泰戈爾,現(xiàn)在有寶萊塢,所有這些,讓印度這本書顯得相當耐讀,也必須好好去看一看。
(小倩摘自《外灘畫報》2011年1月6日圖/宋德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