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芳 艾 丹
(綏濱縣北崗鄉(xiāng)鄉(xiāng)政府 綏濱縣水產局 黑龍江 綏濱 156200)
河蟹,學名中華絨螯蟹。俗稱毛蟹、螃蟹、大閘蟹.它作為我國特有的水產珍品,以其個體肥大,營養(yǎng)豐富,肉嫩味美而深受群眾喜愛。在南方,有“宴無蟹不歡”之說,河蟹已經(jīng)成為各種宴席上的佳品。目前河蟹養(yǎng)殖在我省多數(shù)只是進行成蟹養(yǎng)殖,就是利用幼蟹養(yǎng)成商品蟹,養(yǎng)殖周期為一年。河蟹的養(yǎng)殖方式很多,這里介紹一種最常見的池塘養(yǎng)蟹。
河蟹屬于雜食性動物,動物性和植物性餌料都吃,但更喜歡動物性餌料。它攝食的動物性餌料主要有各種魚類、蝦類、貝類、水生昆蟲、底棲動物和一些腐敗的動物尸體及內臟等;攝食的植物性餌料主要有水花生、馬來眼子菜、水浮蓮、浮萍、輪葉黑藻、苦菜、蔬菜、陸生的禾本科草類及瓜果等。人工養(yǎng)殖條件下也吃各種餅類、糠麩、渣類、小麥、稻谷、玉米以及人工配合飼料。河蟹喜夜間覓食,飼料不足時會殘食同類或挖取自身腹部的卵粒充饑。
養(yǎng)蟹池應選擇靠近水源,水質良好,水量充足,環(huán)境安靜,注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的地方。面積以5-10畝為宜。養(yǎng)螯池塘應四周淺,中間深,深淺各占1/2,深處1.2-1.8m,淺處10-20cm。池壁最好是石壁或水泥板壁,也可以采用土池埂,但坡比應加大到1:2.5以上。池中要種植挺水植物或水草,以利于河蟹覓食、蛻殼、隱蔽和棲息。
首先是清塘消毒。在4月中下旬可采用干法消毒,池底留水7-10cm深,每畝用生石灰75-100kg或用漂白粉13-15kg,化水后全池潑灑,以殺滅淤泥中的病原體或有害生物,清塘10天后便可投放蟹苗。
其次是建防逃墻。由于河蟹攀爬外逃的能力很強,所以池塘四周需設防逃墻,目前多采用塑料薄膜做防逃墻的材料。將塑料薄膜折成雙層,下端埋入泥土中15-25cm,出土部分高50-60cm。將塑料薄膜拉直,向池內傾斜與地面呈60°-75°角。緊貼塑料薄膜的外側,每隔50cm插一個木棍或竹竿作樁,用細鐵絲將塑料薄膜與木樁的頂端固定。防逃膜不應有褶,接頭處光滑無縫隙,拐角處應呈弧形。另外,在進、出水口要設攔蟹網(wǎng),其網(wǎng)目大小,以池中最小的河蟹不能逃出為宜,最好用鐵絲網(wǎng)罩住。
河蟹苗種的優(yōu)劣,將直接影響成蟹的成活率和產量。應選擇規(guī)格整齊、體質健壯、體色黃中帶青有光澤,肢體完整,河蟹仰放在桌上能自動翻過來的優(yōu)質蟹種。我省養(yǎng)殖的河蟹主要是來源于遼寧省的遼河蟹,規(guī)格為100-140只 /kg。
河蟹的放養(yǎng)密度應根據(jù)池塘條件和管理水平而定。一般每畝放幼蟹500-1000只。養(yǎng)殖成活率在40%-60%,出池規(guī)格可達到100-150g。
蟹種的放養(yǎng)方法是:放養(yǎng)前對幼蟹進行緩苗處理。將幼蟹連同網(wǎng)袋一起放入池水中浸泡1-2分鐘,取出放置3-5分鐘,如此反復2-3次,待幼蟹充分吸水后,再用濃度20-30g/L的食鹽水浸洗消毒5-10分鐘,以消滅蟹體上的有害物質和致病菌。最后打開網(wǎng)袋,將幼蟹放在岸邊陸地上,讓河蟹自己爬入池水中。
河蟹養(yǎng)殖與其他養(yǎng)殖業(yè)一樣,“三分養(yǎng),七分管”。管理的好壞,關系到養(yǎng)蟹的成敗,必須掌握好以下幾個主要環(huán)節(jié)。
1 投餌。餌料是養(yǎng)蟹的物質基礎。河蟹的整個生長階段,除了利用池塘中人工培植的水草和底棲生物外,主要還靠人工投喂。河蟹的餌料種類包括動物性餌料和植物性餌料。動物性餌料有魚、蝦、蚌肉、螺蜆肉、屠宰下腳料、畜禽血、魚粉等;植物性餌料有各種菜類、嫩草、豆渣、玉米、小麥、餅類、麥麩、米糠等。人工配合飼料是科學養(yǎng)蟹的重要飼料,也是今后的發(fā)展方向。
河蟹在水溫達到10℃以上便可以投喂,其日投餌量為池中全部蟹重的5-15%。具體的投喂方法應依據(jù)定時、定位、定質、定量原則,在岸邊淺水處多點均勻投喂。做到“兩頭精、中間青”,就是:飼養(yǎng)前期和后期,以動物性餌料為主,占60-70%,植物性餌料占30%-40%,每天傍晚投喂1次即可;飼養(yǎng)中期,以植物性餌料為主,占60%-70%,動物性餌料占30%-40%,每天投喂2次,上午、傍晚各投喂1次,上午的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30%,傍晚占70%;投喂的餌料應加工制成糊狀、顆粒狀或條狀,切忌投喂粉末狀餌料,以免造成浪費。
2 水質控制和調節(jié)。河蟹對水質要求比較高,喜歡生活在水質清澈透明、水草茂盛的微堿性或中性水域中。水質清澈,不僅有利于河蟹生長蛻殼,也能增加河蟹的鮮美度。池水適宜的pH為7.5-8.5,溶氧需保持在5mg/L以上,若低于2mg/L,會引起河蟹死亡。
調節(jié)水質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定期換水,保持水位。6月份以前每隔7天換水一次,7至8月份每隔3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掉池水的1/3。換水前后水溫差不超過3℃。春季池水深度在50cm左右,隨著氣溫的升高,逐漸加深,最深不超過1.5m。但要注意河蟹蛻殼期不能換水;二是用生石灰調節(jié)水質,有利于河蟹蛻殼。每隔15天全池潑灑一次生石灰水,每畝用生石灰5-10kg。
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堅持巡塘檢查,觀察河蟹的攝食、蛻殼和生長情況,有無敵害和病害。及時清除殘餌、死蟹和腐草,保證環(huán)境安靜,無人畜干擾。同時還要檢查防逃設施,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河蟹應在10月初前全部捕出,因為水溫低于10℃時河蟹就會鉆入洞穴中越冬,很難捕撈??刹捎玫牟稉品椒ㄓ校豪煤有?至10月份生殖洄游上岸的習性,用手捕捉;快速抽干池水,干塘撿蟹;利用地籠網(wǎng)捕撈;利用河蟹的趨光性,在池塘的四周安裝幾盞燈,燈下設一個內壁光滑的容器,河蟹上岸活動時就會落入容器中,不能爬出。
河蟹捕出后,儲存比較困難,因此捕撈前應聯(lián)系好銷路,做到捕撈后及時上市,以獲得最好的經(jīng)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