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100193)簡桂良
1.病害診斷 棉花黃萎病是由大麗輪枝菌感染引起的維管束病害,被稱為“棉花的癌癥”。病葉邊緣稍向上卷曲,葉脈間產(chǎn)生淡黃色不規(guī)則的斑塊,葉脈附近仍保持綠色,呈掌狀花斑,類似花西瓜皮狀;有時葉片葉脈間出現(xiàn)紫紅色失水萎蔫不規(guī)則的斑塊,斑塊逐漸擴大,變成褐色枯斑,甚至整個葉片枯焦,脫落成光稈;劈開莖稈或葉柄,可見維管束變黃褐色。
2.發(fā)生規(guī)律 一般在播種1個月以后出現(xiàn)黃萎病病株。黃萎病發(fā)病的最適溫度為25℃~28℃,低于25℃或高于35℃時,癥狀暫時隱蔽。一般在現(xiàn)蕾期進入發(fā)病適宜階段,病情迅速發(fā)展;到七八月份花鈴期達到發(fā)病高峰,來勢迅猛,往往造成病葉大量枯落,并加重蕾鈴脫落,如遇多雨年份,濕度過高而溫度偏低時,黃萎病發(fā)展尤為迅速,在盛夏久旱后遇暴雨或大水漫灌時,田間有些病株常發(fā)生一種急性型黃萎癥狀,先是棉葉呈水燙樣,然后突然萎垂,迅速脫落成光稈,病株率可成倍增長。
3.防治措施 ①嚴格選用抗病、耐病品種。如冀棉958、中植棉2號、中棉所41提高系等。②輪作倒茬。采取棉花與禾本科作物2年以上輪作,最好與水稻輪作。③平衡施肥。培育壯苗提高棉株抗黃萎病特性,平衡施肥能夠增強植株的耐病能力,減少棉花黃萎病造成的損失。通常每667平方米施磷酸二銨15公斤~20公斤、尿素5公斤~7.5公斤,在棉花盛蕾到初花期追施尿素10公斤~12.5公斤。施鉀肥不但促進棉花生長,提高產(chǎn)量,而且能夠顯著增強棉花耐病能力,降低病蟲指數(shù),一般每667平方米底施氯化鉀7.5公斤~10公斤。④適時噴施抗病誘導劑,誘導棉株抗黃萎病特性。如每667平方米用3.6%苦參堿50毫升、99植保100克、54.5%惡霉福100克,另加菌必克(腐殖酸·銅)100克,以上配方每667平方米加水30公斤~50公斤,7天~10天噴1次,連噴3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