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靜
以《九歌》為中心淺論屈原的思維方法
黃曉靜
《楚辭》代表了楚國的地方文化,《九歌》是根據(jù)楚國的民間巫祭歌詞改編而成的,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從作品的內在結構來看,《九歌》集中體現(xiàn)了屈原在思維方法上具有觀物比類的系統(tǒng)觀,服務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自然觀,依托政治的情愛觀,陰陽統(tǒng)一的辯證觀。
《楚辭》;系統(tǒng)觀;自然觀;情感觀;辯證觀
公元前四世紀《楚辭》的出現(xiàn),中國古典詩歌的發(fā)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它的光彩像晴空麗日一樣,照耀著從周末到漢初的詩壇。[1]
“唐詩”“宋詞”“元曲”都以時代標名,表示是時代的藝術成果,可是“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明楚物”的楚辭則獨以地區(qū)標名,足見楚國自有其不同于當時中原各國的民族傳統(tǒng)。直接作為屈原《九歌》創(chuàng)作原型的楚國南部民間的祭祀的樂歌的歌辭雖已不存,但從屈原的《九歌》里不難看出一個輪廓。
以《九歌》為中心,集中的體現(xiàn)了屈原的思維方法的四個特點:觀物比類的系統(tǒng)觀,服務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自然觀,作為政治手段的情感觀和思維方法上的陰陽統(tǒng)一辯證觀念。
九歌是一篇祭祀神靈,英魂的祭祀組歌。稱它為“九”歌,其實有11篇。這組祭祀的歌中共有10個被祭祀的對象,有天神,生命神、地神、江神、河神、山神、還有在地下的為國家戰(zhàn)亡的英魂,最后一章是送神的樂章。楚國的領土面積很大,對河神的祭祀反應出當時楚國的勢力范圍已經(jīng)達到黃河流域(黃河在歷史上多次改道)。作為先秦時的人改造自然的力量很有限,社會生活中有很多事件是不能控制而寄希望于神靈的?!蹲髠鳌分小肚蒯t(yī)和》的故事就反映當時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晉景公之十九年。公疾病,求醫(yī)于秦。秦伯(秦桓公)使醫(y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y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醫(y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卤?,晉侯欲麥,將食,張如廁,陷而卒?!爆F(xiàn)在看來,晉景公得的是心肌梗塞,但當時人們解釋為兩個小鬼在他身體的要害之處,可見當時的醫(yī)療對很多的疾病無能為力。同樣,對于社會的變遷,戰(zhàn)爭的輸贏等不可知的社會生活,人們自然的也將其歸納為鬼神的意志。這樣情況下,楚國的領土面積增大,楚國的貴族如何守住這些廣闊的山川,除了使用軍事的力量外,他們也希望領域內的山川鬼神能保其江山,所以祭祀他們,并極力討好眾神,也就是“娛神”。而這些眾神并不是齊頭并列的?!皷|皇太一”是地位最高的,和“云中君”是天界的神;“湘君”“湘夫人”是地上的神,或許古人認為河流像乳汁一樣滋潤大地;“大司命”“少司命”代表的是管理人的神,可以理解為人神;“東君”代表太陽象征永不衰落頑強上升的力量;“河伯”是黃河的神,代表著楚國北方的邊境;“山鬼”是楚國西南方的邊境神(“山鬼”是巫山神女);“國殤”是奏給陣亡的無數(shù)亡魂的,希望他們守護國土,最后一曲是送神的曲調。所以在這組祭祀的歌中,已經(jīng)將楚國所要依賴的神系統(tǒng)化了,有了等級和具體的分工,總體說來是由高到低的序列,類似人間的帝王,將軍,邊境的將領,普通的士兵。所以楚國的國家統(tǒng)治是重視系統(tǒng)的,九歌中的系統(tǒng)正好是國家系統(tǒng)的折射,顯示了先秦時期,人們對不可知道的力量和世界都習慣于用已知的世界來詮釋,這與現(xiàn)在的系統(tǒng)觀中的全息理論相類似,宇宙是一個各部分之間全息關聯(lián)的統(tǒng)一整體。在宇宙整體中,各子系與系統(tǒng)、系統(tǒng)與宇宙之間全息對應,凡相互對應的部位較之非相互對應的部位在物質、結構、能量、信息、精神與功能等宇宙要素上相似程度較大。所以說屈原的思維方法上很大程度是先秦時代的一種系統(tǒng)觀。
細讀《九歌》,會發(fā)現(xiàn)每首祭祀歌的季節(jié)是有所不同的?!稏|皇太一》中,“太一”是始而又始象征起始和開端,“東皇”代指的應當是春神,因為古人將東與春相對應。所以東皇太一象征起始與開端。是周而復始永不停止的時間的象征?!霸浦芯笔窃粕窈陀晟瘢湃说纳a(chǎn)力低下,水利設施不發(fā)達,所以人們的谷物收成仰仗雨水。祭祀云神是為了下雨,希望風調雨順。這就反映出先民們對農(nóng)作物的重視。農(nóng)業(yè)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所以,祭祀首先祈求風調雨順。所以先秦古人的自然觀是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密不可分的。同時,屈原時代對季節(jié)的劃分也并不是我們現(xiàn)在的四季劃分法,即“春、夏、秋、冬”,而是二分法,即“春、秋”?!断婢分小安赊道筚馑?,奉芙蓉兮木末?!薄稗道蟆薄败饺亍笔窍募咎攸c景物的描寫?!断娣蛉恕芬婚_篇就寫到“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秋風”“木葉”都是秋季特有的景物。最后一章《禮魂》中有“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庇么呵锏木拔铩按禾m”“秋菊”來象征生命力的永無終止和對生生不息的生命的禮贊,更加的印證了先秦的人們對季節(jié)的劃分是春秋二季。而這種春秋二季的劃分的根本原因是中國的農(nóng)業(yè)社會性質,甚至糧食是一種戰(zhàn)略物資,糧食的生產(chǎn)關系國泰民安。所以人們對季節(jié)就以種和收為典型特點的春秋來劃分了,所以從《九歌》中我們看到,它的祭祀特點是圍繞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國泰民安的主題來進行的,同時也體現(xiàn)了古人的社會生活內容和自然的密不可分,和古人對自然界的高度依賴。娛樂神靈是為了得到神靈的護佑,更好的服務社會生產(chǎn)。這表明屈原在思想上認為人與神是可以溝通的,也就是說,人與自然是可以溝通的。這點很類似現(xiàn)在的人們提倡的與自然和諧共處。
九歌中很多篇章都有對神的思念,這種思念特別纏綿。比如《云中君》“思夫君兮太息,極勞心兮忡忡。”是祭祀的巫對神靈離去的惆悵與思念,表現(xiàn)出對云神的依賴情緒。湘君中“望夫君兮未來,吹參差兮誰思?”“橫流涕兮潺還,隱思君兮悱惻?!薄敖徊恢屹庠归L,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閑。”表現(xiàn)出湘夫人對湘君的思念之情,但是履約不見的痛苦使得她產(chǎn)生了“心不同”“恩不甚”“交不忠”“期不信”的一連串的斥責和埋怨之情。是愛之愈甚,責之愈切,是一個追求愛情的女子的內心世界的表白。[2]《少司命》中“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睂θ碎g的情感做了很好的表述,人生最大的悲傷莫過于相愛卻要活生生的離開,人生最大的快樂莫過于結交了新的知心人。先秦時代,古人的具體生活我們已經(jīng)不可捉摸了,但九歌中反映出了他們的情愛觀。古時候的人得情感也是很豐富的,很細膩的,這體現(xiàn)了屈原作為一個貴族,在人生的生命情感體驗中的豐富性。在離騷中“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的確,屈原的貴族不僅僅體現(xiàn)在他的身份上,他的內心,對情感的細膩的把握,和對人生的情欲的苦痛的了解達到一種常人不及的深度。他在離騷中反復強調的“芳草”“椒蘭”等美好的花草不僅僅是對自己身份的珍重,同時也是自己美好內心世界的外顯。所以《九歌》是屈原對民間祭祀的改編,但加工過的祭祀歌詞已經(jīng)很藝術的體現(xiàn)了神的情感,實際上眾神的情感是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體現(xiàn),由此可見《九歌》中體現(xiàn)的屈原對人的內心的關注和他本人的浪漫多情。既然用情感可以打動神靈并的到神靈的護佑,那么在現(xiàn)實的政治中情感也是可以成為政治外交手段的,這就從側面體現(xiàn)了屈原時代的古人以情感為紐帶換取政治依托的情感觀。
九歌是創(chuàng)作于先秦時代的民間祭祀歌,經(jīng)過屈原改編而成的。反映出在先秦時人們對外物的分類都是按照陰陽的觀念?!皷|皇太一”和“云中君”,“湘君”和“湘夫人”,“大司命”和“少司命”,“東君”和“河伯”,“山鬼”和“國殤”?!皷|皇太一”是天神,代表天道生生不息,“云中君”是雨神,代表對大地的滋潤,使得地上的谷物生生不息。一個是天,一個代表地,這是對立統(tǒng)一的一組?!跋婢焙汀跋娣蛉恕?,一位是男神,一位是女神。[3]這是對立統(tǒng)一的一組?!按笏久焙汀吧偎久敝?,“大司命”主管人的死亡,“少司命”掌管人的降生,“大司命”是男性,“少司命”是女性,女性確實也使得嬰兒從母體中降生,“大司命”和“少司命”是對立統(tǒng)一的一組?!皷|君”是太陽神的象征,“河伯”是黃河神的象征?!白咏皇仲鈻|行,送美人兮南浦?!秉S河偉大雄壯,波濤滾滾的流向東方,太陽和黃河形成代表壯闊氣相的對立統(tǒng)一組?!吧焦怼笔巧街泄陋毜纳耢`,帶表神秘,“雷填填兮雨冥冥”,景物襯托出“山鬼”的陰霾孤獨的心靈?!皣鴼憽敝械年囃龅膶⑹勘粧仐壔脑?,“嚴殺盡兮棄原野”死去的陰魂也是含有怒氣的,遠離家鄉(xiāng),家山邈遠。眾多的陰魂和孤獨的山鬼構成了想象中的鬼域。山鬼為女性,陣亡的將士是男性,所以山鬼和國殤構成對立統(tǒng)一的一組。[4]《九歌》的最后一首是禮魂,是送神的結束曲。整體看來,《九歌》構成了五組,每組中的兩首都是對立統(tǒng)一的,表現(xiàn)了屈原的分類思想和對立統(tǒng)一的世界觀,當然,這種世界觀是以陰陽觀體現(xiàn)出來的。
楚國的歌從來沒有消沉過,西楚霸王都能唱出“力拔山兮氣蓋世……”引得漢高祖也唱起“大風起兮云飛揚”的絕妙好詞??梢钥闯龀o的影響之深。從“九歌”中的內容形式,篇章布局看,屈原時代的人們在思維方式上已經(jīng)有觀物比類的系統(tǒng)觀,高度依賴自然的自然觀,作為政治手段的情感觀,和思維方法上的陰陽統(tǒng)一辯證觀念。
[1]馬茂源.楚辭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1.
[2]姜亮夫,等.先秦詩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763.
[3]馬仲生.有緣無份湘夫人[J].社科縱橫,2006(1).
[4]黃露生.《國殤》與《九歌》[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5(12).
On QuYuan’s Thinking Way Presented in the Songs of Chu
Huang Xiaojing
The Songs of Chu represents the local culture of Chu.The Songs of Chu was adapted from sacrifice culture in the festival of Chu and it was changed with a high degree of artistry.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Songs of Chu reflected Qu Yuan's thinking way systematically .The concept of serving for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he concept of love relying on the political concept can be found in The Songs of Chu.
The Songs of Chu;systematic perspective;views of nature;emotional view;dialectical thinking view
I207.2
A
1672-6758(2011)07-0116-2
黃曉靜,在讀碩士,陜西理工學院,陜西·漢中。郵政編碼:723000
Class No.:I207.2Document Mark:A
(責任編輯:蔡雪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