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簡版)
1.題目:中英文對照,中文小四號宋體加粗,英文小四號Times New Roman加粗。內(nèi)容包含語料(或語境)與問題。長度不超過20個字。
2.摘要:中英文對照,中文小五號楷體,英文小五號Times New Roman.內(nèi)容包含研究視角、研究方法、理論依據(jù)、語料(或語境)、問題(及問題的明晰化)、研究發(fā)現(xiàn)。長度為200個漢字。
3.關鍵詞:中英文對照,中文小五號楷體,英文小五號Times New Roman.應直指語料(或語境)、問題、觀點,要盡量采用《漢語主題詞表》等詞表和工具書提供的規(guī)范詞。數(shù)目宜介于3個與8個之間。
4.署名:作者姓名、所在單位、所在城市、郵編。小四號宋體居中,分兩行排列。
5.作者簡介:作者姓名、工作單位、學歷、職稱、研究方向、電子郵箱。小五號楷體。
6.稿件背景:獲得資助的機構名稱、項目名稱、項目編號。小五號楷體。
7.稿件標題:章節(jié)標題采用阿拉伯數(shù)字表示順和和層次,即1....;1.1....;1.1.1....章標題用五號字體加粗,居中。節(jié)標題左側頂滿格,5號宋體。
8.注釋:采用附注方式,文中以圓圈內(nèi)阿拉伯數(shù)字上標,文末置于結語之后,參考文獻之前。
9.引文:引用文字需要單獨成段時,中文用小五號楷體,英文用小五號Times New Roman.不需要單獨成段時,混排于段落中,尾隨圓括號,內(nèi)標作者姓名、發(fā)表年代、來源頁碼。
10.參考文獻:置于附注之后,是稿件的最后一項內(nèi)容,信息包含作者姓名、發(fā)表年代、作品名稱、出版地、出版社。參考文獻為期刊或論文集論文時,還需提供期號和起始頁碼。作品按類別分別標識[M]代表專著,[J]代表期刊論文,[A]代表論文集所載文章,[C]代表論文集,[R]代表報告,[D]代表學位論文,[N]代表報刊文章。
11.篇幅:《當代外語研究》接收稿件長度一般為6000~8000個漢字,特約稿件長度不超過10000個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