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今文學”視閾下王闿運復古詩學的歷史建構

      2011-04-01 09:43:53
      城市學刊 2011年5期
      關鍵詞:詩文集岳麓書社復古

      王 成

      王闿運詩學的復古與其“今文學”的復古立場是一脈相承的;復古不僅是其詩學觀念生發(fā)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而且是其詩學地位與詩歌成就得以認同的最大保證,“今所傳《湘綺樓詩》,刻意之作,辭采巨麗,用意精嚴,真足上掩鮑謝,下揖陰何,宜其獨步一時,尚友千古矣。”[1]21王闿運詩學選擇獨尊漢魏六朝詩歌及其主張,力主通經、治情、主文的詩學本體,詩法上盡法古人,在近乎服膺于古人詩學的立場下建構起了復古的詩學體系。雖然后人認為其詩學往往游離于社會現(xiàn)實之外,“極端的模仿古人,幾乎沒有‘我’在,幾乎跳不出他所生活的時代空氣以外。”[2]31但是,“王氏之詩,尚有不可磨滅者在”[3],他的詩學復古背后深藏的是晚清衰世文人的“為文之用心”,而這也正是王闿運以經淑世的“今文學”學術研究所體現(xiàn)出的價值取向之于其詩學的啟發(fā)和滲透。

      一、詩學生發(fā)的古典維度

      作為晚清傳統(tǒng)文人的代表,王闿運在諸多方面表現(xiàn)得較為保守,如反對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維新變法和革命運動等;但是,具有強烈自負且深藏“帝王之學”的王闿運,又往往表現(xiàn)出一種愛國者的形象,并且使其學術和文學在復古的基點上顯現(xiàn)出一定的創(chuàng)見和變通。

      (一)觀既有復古詩學之態(tài)度

      王闿運既然選擇以復古作為詩學生發(fā)的基礎,那么,他自然不會無視既有的復古傳統(tǒng),特別是明七子的詩學復古和晚清詩壇的彌宋詩學;而恰恰是在對它們的態(tài)度中,王闿運才逐漸明確了自身詩學復古的對象。他如是評說明七子的復古詩學:“明人號為復古,全無古色?!盵4]538“可看明七子詩,殊不成語,大似驢鳴犬吠,膽大如此,比清人尤笑也?!盵5]2358由此可以看出,王闿運對明七子的詩學復古是持批評態(tài)度的。他認為,明代七子的擬古、復古并沒有達到復古所應具備之要求與高標,其尤對他們模擬初盛唐詩學且只是“剽竊唐人皮毛”的復古路徑頗為不滿;為此,在詩學復古選擇上,王闿運也就否定了由明七子所開創(chuàng)的宗唐詩學。

      當然,就晚清詩壇而言,復古仍是主導潮流,以“彌宋”為主的復古詩學當為詩壇主流;而以復古自居的王闿運卻不諳當時詩學復古之道,對宋型詩及其“彌宋”詩派表現(xiàn)出極大的抵觸與不屑,“無論何文,但屬詞成句,即自有章?!妱t不然,蘇詩不成章,學蘇詩者愈不成章。正使一二句偶似,于章則未也?!献?、宋儒皆未成章也。九流之不及六藝,以無章耳?!盵6]2378基于對詩學復古的認識,王闿運竊以為,就算是當下占據主流的“彌宋”復古詩學也不足為道;其不僅認為他們的詩學復古不僅取法不宗,而且影響詩道發(fā)展和誤導世風,甚至忽視了詩學之本于情和文的獨特魅力,“近代儒生深諱綺靡,乃區(qū)分奇偶,輕詆六朝。不解緣情之言,疑為淫哇之語,其原出于毛、鄭,其后成于里巷?!盵7]544-545

      由此可見,在詩學復古對象的選擇上,王闿運明確地表達了對尊唐與崇宋詩風的不滿,從而表露出他所要進行的詩學復古,走的是一條不與同時代人同語的獨特路徑。

      (二)尋詩學復古之古典維度

      晚清時期,詩壇“彌宋”之風更甚;特別是同治、光緒年間,主張取法“三元”(開元、元和、元祐)的詩人比比皆是,真可謂“天下鶩逐”。面對如此情境,王闿運較為明確地表明了對“矜其奇詭”、“歌詩失紀”的宋詩派極大的鄙棄和不滿。王闿運既不滿明七子詩學復古的既有成效,又不主張“彌宋”詩學的復古路徑,而是期望以一種更為高格和徹底的姿態(tài)進行詩學的復古。

      在王闿運看來,將復古的維度上溯到漢魏六朝詩歌及其主張,無疑更具本源性和可取性,“陳子昂、張九齡以公干之體,自抒懷抱,李白所宗也。元結、蘇渙加以排宕,斯五言之善者乎。劉希夷學梁簡文,超艷絕倫,居然青出,王維繼之以煙霞,唐詩之逸,遂成芳秀。張若虛春江花月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宮體之巨瀾也。杜甫歌行,自稱鮑、庚……”[8]532-533王闿運認為,唐代諸詩派皆承漢魏而來,而后世之宋詩、元詩、明詩等,自當皆為末流;為此,王闿運就為其詩學復古樹立了正宗——漢魏六朝詩歌及其主張。王闿運認為,詩法應該完備于魏晉,若復古,則當取最為本源者為上;我們可以看出,王闿運詩學較之他人更為徹底的復古立場與決心。顯然,王闿運對詩學復古對象的批評和選擇體現(xiàn)了其“今文學”學術研究的復古立場,即徹底復古,返回本源,在追源溯流的基礎上力求返本,追求一種更為正宗與本源的復古高標。

      王闿運以徹底的復古立場明確了其詩學效法的對象,爾后,他又進一步對詩學復古的范圍進行了界定,“七言較五言易工,以其有痕跡可尋,易于見好,李、杜門徑尤易窺尋。然不先工五言,則章法不密,開合不靈,以體近于俗,先難入古,不知五言用筆法,則歌行全無步武也。既能作五言,乃放而為七言易矣。切記!太白四言之說,四言與詩絕不相干。作詩必先學五言,五言必讀漢詩。而漢詩甚少,題目種類亦少,無可揣摩處,故必學魏、晉也。詩法備于魏、晉,宋、齊但擴充之,陳、隋則開新派矣。”[9]2373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王闿運將詩學復古的范圍主要框定在了漢魏六朝的五言古詩;其不僅從師法、詩律上強調擬古作需從漢魏六朝古詩來求之的客觀論斷,而且對既已公認的代表詩家陳、李、杜等人進行了批評,形成了自身詩學復古的特殊價值取向。

      二、通經、治情、主文的詩學本體

      以漢魏六朝五言古詩為復古基點,王闿運建構起了自己的詩學體系。在詩學本體的營造上,王闿運以通經為起點,進而引出對“情”的闡發(fā),再外化為“文”的形式,形成一條較為完善的復古詩學路徑。通經、治情、主文的詩學本體是進入王闿運復古詩學的關鍵詞,它們不僅表現(xiàn)出其“今文學”價值體系在詩學領域的有效滲透,而且也體現(xiàn)出詩人于復古詩學的獨特認識和建構。

      (一)“經術可入詞章”的詩學起點

      作為具有深厚學術背景的學人,王闿運的復古詩學必然會打上濃厚的學術底蘊。事實上,王闿運也確實如此,他將經義作為了詩學生發(fā)的起點,并且在對世俗之見的糾偏中為其詩學復古的展開奠定了基礎。

      對前人論詩不取經義的做法,王闿運是頗為不滿的,“俗人論詩,以為不可入經義訓詁。”[10]2164“今世所云經學、詞章,即史家儒林、文苑,皆士人之一藝,入世之羔雁,曾非學也。圣人詞無不章,學則垂經,雖自天生,亦由人力?!ń浾呶从胁晃模芪恼呶从袩o學?!盵11]512在此,王闿運將不用經義論詩的做法稱為俗人之見,并且以通經能文的圣人為楷模,極力主張 “當依經以立本”的論詩立場,“所謂經術可入詞章。一貫之學,為文家上乘?!盵5]2370當然,王闿運將“經術可入詞章”作為詩學復古的起點,并不是簡單地復歸到以經入詩和以經解詩的傳統(tǒng);而是試圖突破世俗詩學淺薄的表層論詩之道,鄙棄擬古不深、解詩不入的復古通病,進而以經義闡發(fā)模式在詩學領域打通一條意義得以再生發(fā)的“通口”。也就是說,王闿運的詩學復古有意遵循了“今文學”學術研究的價值體系,力圖以通經之微言大義來尋求詩學的現(xiàn)實意義和當下功效。

      因此,王闿運的“經術可入詞章”,實際上是以經義闡發(fā)模式入“詞章”,是一種思維模式、方法論和價值觀上的承接,而這才是王闿運以通經為詩學本體建構取向之一的真實內涵之所在。如“我更西尋黑水南,遙將蒟醬寄鞮撢”。[12]1520作為贈答詩作中的一聯(lián),此兩句似乎于字句上無外乎友情的抒發(fā)和渲染;但是,考慮到王闿運復古詩學所具有的學術背景,它實際上又在外在層面之外傳達出一定的微言大義;“蒟醬”和“鞮撢”就于“春秋筆法”之中彰顯了詩學的深層意蘊?!吧X醬”不僅化用了漢代“唐蒙開通夜郎古道”的典故,而且寄寓了詩人攘除外患之志向;而“鞮撢”更是直接的涉及到詩人“今文學”學術研究的思想內涵,將詩人心中的夷夏之辨——華夏中心論、以夏化夷的觀點鮮明地表達出來了。

      王闿運將“經術可入詞章”作為詩學復古的起點,以求在思維模式和方法論上跟進其“今文學”學術研究的路徑,從而將詩學的經世立場用一種迂回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了。我們應該明確:王闿運詩學本體的通經維度同樣指向了“治”,是一種為“治”的詩學價值表達,“詞賦似小,其源在《詩》,《詩》者正得失,動天地,吟詠情性,達于事變,……夫賦無空疏之作,世鮮能通博之家,但患為不精,何至遠而遂泥于此,留意是亦為政也。”[13]166

      從王闿運整個詩學體系來看,其詩學主張似乎沉迷古人至深,往往見不出詩學之于當世的積極態(tài)度;而實際上,王闿運的詩學是在復古過程中承接了其“今文學”的學術理路,將詩學之“用”隱藏較深,有意“以詞掩意”,于不露聲色中彰顯出詩學為“治”之本色。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將王闿運的詩學視之為“古董”,其在通經的詩學本體建構中已經明確了其詩學復古的邏輯起點——“經術可入詞章”;而這不僅僅體現(xiàn)在反映社會現(xiàn)實和自身苦難的少量詩作中,如《圓明園詞》《發(fā)祁門雜詩》等,甚至其整個詩學體系均可作如是觀??梢哉f,以經觀之,以用通之,是我們進入王闿運復古詩學的路口;而真正支撐起其復古詩學大廈的則是“治情”的詩學本體與用心。

      (二)“治情”的詩學本體與用心

      王闿運不僅在其復古詩學中多次論及到詩與“情”的關系,而且不吝以“詩緣情”、“詩貴情”、“詩主性情”等論斷來表述自己的立場。王闿運詩學之“情”雖是以返回漢魏六朝“詩緣情”的詩學本體為基礎的;但是,他并沒有如漢魏六朝詩學那樣單一注重一己之性情的抒發(fā),而是對詩之“情”作了形上層面的開拓,即在“為己”與“為治”的價值旨歸中對“情”進行了生發(fā)和詮釋,從而最終實現(xiàn)了對“治情”詩學本體的建構。

      詩與“情”是一種什么關系呢?王闿運是有自己的看法的,“詩以養(yǎng)性,且達難言之情?!盵9]2272“古之詩以正得失,今之詩以養(yǎng)性情。雖仍詩名,其用異矣?!盵14]2328“詩貴有情乎?序《詩》者曰:發(fā)乎情,而貴有所止;則情不貴。人貴有情乎?論人者曰:多情不如寡欲;則情不貴。不貴,則人胡以詩?”[15]379-380在此,王闿運明確了“情”之于詩的重要性,將有無情性作為詩歌產生的基礎,從詩學發(fā)生學的角度賦予“情”本體論的地位。從論詩的歷史淵源來看,王闿運以情立論顯然是接受了陸機“詩緣情”的理論主張,“晉浮靡,用為談資,故入玄理。宋、齊、梁游宴,藻繪山川;梁、陳巧思,寓言閨闥,皆言情之作,情不可放,言不可肆,婉而多思,寓情于文,雖理不充周,猶可諷誦。”[7]544-545王闿運是深信“詩緣情”的詩學法則的;而且,他力圖恢復詩學“情”本體的努力,也確是相當執(zhí)著與果敢的。為此,他甚至對奉為經典的《詩三百》予以否定,進而挑戰(zhàn)具有深厚基礎和傳統(tǒng)的“詩言志”理論,“近人作詩,皆托源《詩三百》,此巨謬也?!撜哂员裙沤?,豈不謬哉?六義之旨,同于溫柔敦厚,非以問世也。猶之“思無邪”,非五經有邪也。邪姑不論,而溫柔敦厚固詞賦之所同。詩不論理,亦非載道,歷代不誤,故去之彌遠?!盵6]2376-2377王闿運之所以作出如此論斷,既是其詩學復古以漢魏六朝為高標的必然結穴,又是其試圖對當世詩壇過于輕浮和勢利的詩風進行糾正的努力。

      當然,從詩學的歷史傳承以及王闿運詩學的表層維度來看,言“情”已不是什么新的主張,更難見出有何突破與創(chuàng)造,而王闿運復古詩學實現(xiàn)所謂的真似漢魏六朝詩學,即是其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了;倘若如此,王闿運也真就是個“活著的六朝人”。事實上,在既有的詩學評論中,王闿運仍然處于爭論之中;為了厘清其詩學復古之于傳統(tǒng)的承接與突破,我們需要進一步明了王闿運復古詩學之“情”的真實內涵。在生涯晚期,王闿運有過這樣的論述,“已而看昨日日記,八十老翁自比林黛玉,殆亦善言情者。長爪生云:‘天若有情天亦老’;彼不知情,老不相干也。情自是血氣中生發(fā),無血氣自無情。無情何處見性?宋人意以為性善情惡,彼不知善惡皆是情。道亦是情,血氣乃是性。食色是情,故魚見嬙、施而深潛,嬙、施見魚而欲網釣,各用情也?!盵5]2357王闿運復古詩學屢屢強調要“達難言之情”,其對“情”的建構卻仍是比較通達和寬泛的。無論是與生俱來的秉性,還是道、善惡、食色等,都是人之“情”的應有范疇,也都是王闿運復古詩學所力圖想要傳達之要旨。由此出發(fā),王闿運復古詩學的“情”就成為了個體的人現(xiàn)實存在的表征,是人之為人的本然規(guī)定性所在。因此,王闿運復古詩學之“情”,又表現(xiàn)出與漢魏六朝詩學一定的異質性:它不再單純地強調詩歌的抒情本質,也不再留戀于“非長歌何以騁其情”的創(chuàng)作主旨,亦不再僅僅注重詩學意義生發(fā)的單一維度,而是力圖表征完整的個體本質及其本然存在狀態(tài)。

      顯然,王闿運復古詩學對“情”的框定,是在傳承漢魏六朝“詩緣情”理論的表象下又作了一定的開拓。在王闿運看來,既然詩學是以表征個體的方式存在的,那么,“為己”自然就是詩學的題中之義了;為此,詩學對“情”的倚仗,以及“情”由詩發(fā)的理路,最終都離不開“為己”的價值旨歸,“古以教諫為本,專為人作;今以托興為本,乃為己作。”[16]551“亦以自發(fā)情性,與人無干。雖足以諷上化下,而非為人作,或亦寫情賦景,要取自適。”[14]2325當然,王闿運復古詩學的“為己”向度并不是那種簡單的吟詠風月與感懷傷悲式的“獨語”或自言自語,而是尋求一種個體存在的本然狀態(tài)。也就是說,詩歌如能展現(xiàn)個體本質,即是“為己”,進而才能夠實現(xiàn)“自治”,而這也是其“治情”詩學本體的內在邏輯構成。雖然王闿運的復古詩學講究“詩不論理,亦非載道”;[6]2377但是,他重“情”、“治情”,將“情”的表征與彰顯指向“為己”的詩學意義,把“詩以養(yǎng)性情”的主旨落實為個體本然狀態(tài)的呈現(xiàn),本身就暗合了其“今文學”學術研究的價值取向,即以“自治”達到“治天下”。作為對魏晉六朝詩歌及其主張的模仿,王闿運“為治”的詩學傾向往往是藏而不露的,我們往往只能從其詩學由“為己”而通達“治情”的路徑中有所管窺,即以詩學正一己之“情”而正天下人之“情”。

      王闿運始終認為,古之學為己而詩學昌盛,世道亦不危;今之學為人而詩學凋敝,世道亦亂;但今人卻不知反求諸己,詩心人心愈亂,詩道世道不盛亦已。王闿運別出心裁、大張旗鼓地復古漢魏六朝詩歌及其主張,似有以詩正詩心(“為己”)進而挽救世道人心的主觀用心,“詩者,持也。持其所得,而謹其易失,其功無可懈者。雖七十從心,仍如十五志學,故為治心之要?!盵4]539“詩者,文生情。人之為詩,情生文。文情者,治情也。”[15]380詩以達情為主,而情亦能為詩;詩情合一,則在于“治情”。王闿運復古詩學中“詩”、“情”及關乎二者的“為己”、“自治”等,最終都可納入到其“治情”的詩學本體。“治情”,即以詩歌來恢復人之常情與本性,而“非可快意騁詞,自狀其偏頗,以供世人之喜怒也”[7]544;若社會個體皆能依詩而“自治”,整個社會亦能大治,而這即是“治情”詩學的最終歸宿。王闿運的“治情”詩學本體在“為己”而“自治”的向度上是較為敞開的;可以預料的是,對于具有經世意識和現(xiàn)世精神的王闿運而言,這絕然不是終點,“以詞掩意,托物寄興”的背后或許潛藏的是一位末世詩人的良苦用心,“然湘綺擬古,內容亦關涉時事?!盵17]王闿運復古詩學“治情”本體的建構是相當隱諱和曲折的;但是,從整體來看,它仍然沒有背離其“今文學”學術研究的價值立場,如“治情”本體對“詩緣情”的復興、對“為己”的認同與營造,以及由此而孕育的詩學經世維度等方面,均可見出其“今文學”的深刻影響和滲透。

      (三)主文的詩學追求

      與“今文學”微言大義的闡發(fā)模式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王闿運復古詩學意義的生發(fā)也十分注重“文”對于“義”的掩飾,以求曲折婉轉地表達詩學的“為治”傾向。為此,他尤其重視詩歌的外在形式——“文”,期望由模擬古詩之“貌”來進入到古詩之“神韻”,進而完善其復古詩學本體的建構。

      王闿運說,“今之詩乃興體耳”,“興”既是詩人外感于物的情感媒介,又是性情感發(fā)的方式特色,“蓋風、雅國政,興則己情;風、雅反復詠嘆,恐意之不顯,興則無端感觸,患詞之不隱。”[6]2376王闿運既要強調詩學的“情”本體,又要避免“情”之于詩學的傷害而滑向世俗詩學一端,再加上他對漢魏六朝詩學的膜拜立場;為此,其選擇不同于漢儒詩教內涵且于晉魏六朝已逐漸深化的“興”為詩之體,是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的?!拔囊驯M而意有余,興也”,[18]172王闿運不僅看重“起情故‘興’體以立”[19]325的詩學法則,反對詩學長期以來的濃厚載道傳統(tǒng);而且力求“興”所賦予詩學之含蓄、婉轉、深遠的意義生發(fā)方式。在王闿運看來,“詩有六義,其四為興”,[14]2325若要復興“詩緣情”的詩學本體,就必然要倚仗詩之“興”體;然后,再由“興”所生發(fā)的詮釋模式進入詩學之“情”,實現(xiàn)“情生文”與“文生情”的二元對生,從而建構起既符合詩學發(fā)展規(guī)律,又合乎自身詩學價值抉擇的完善體系。

      王闿運詩學復古的直接對象是漢魏六朝詩歌,綺麗、典雅、深情、華聲的詩歌主張與風貌,自然是其首先效仿的對象,“夫神寄于貌,遺貌何所得神?”[20]540,如何模擬古詩之“貌”就成為其復古詩學體系十分重要的維度。關于辭采之綺靡,王闿運有過正面肯定,“近代儒生深諱綺靡,乃區(qū)分奇偶,輕詆六朝。不解緣情之言,疑為淫哇之語,其原出于毛、鄭,其后成于里巷?!盵7]544-545“詩涉情韻議論,空妙超遠,究有神而無色,必得藻采發(fā)之,乃有鮮新之光。”[21]542王闿運深知辭采之麗對于詩學“情”本體的重要性,而且躬體力行,不僅取“綺”而自命“湘綺樓”,且“湘綺自壯年喜學劉希夷體,以明艷響亮為宗”,[22]292“今所傳《湘綺樓詩》,刻意之作,辭采巨麗,用意精嚴,真足上掩鮑謝,下揖陰何,宜其獨步一時,尚友千古矣?!盵23]21這些都暗示了其于模仿中求得古詩之“貌”的初衷。

      與此相適應,王闿運的復古詩學也十分強調用典,作為詩歌表現(xiàn)形式的一個層面,王闿運所強調的用典,不是以典湊詩而使詩流于苦吟與意象經營,而是力主用典于無痕和自然。他更加反對直白淺顯的俗典堆砌,所謂“一用俗典,通首減色。”[24]2105一方面,王闿在復古詩學的用典,固然是為了伸張緣情而綺靡的詩歌風貌;另一方面,用典之目的也是為了詩學“情”本體的建構,而不應該有損于“情”的本然狀態(tài)及其現(xiàn)實顯現(xiàn)。因此,王闿運復古詩學所強調的用典是有所選擇性的,用而不亂、掩而不直、麗而不張是其主要準則,這在其大量的詩作和詩評中隨處可見;如《過王家營感舊》中的“得鹿真如夢,悲麟敢問天”等。

      王闿運復古詩學的主文傾向還突出體現(xiàn)為對格調的重視,其在諸多詩論中都透露出以格調論詩的取向,“詩主性情,必有格律?!盵16]551“既不講格調,則不必作;專講格調,又必難作。于是人爭避難,多為七絕、七律,以為易成而又易入格也?!盵9]2272

      王闿運詩學“盡法古人之法”,重模擬、講工夫,其力圖在“音”、“律”、“調”等方面重現(xiàn)漢魏六朝詩風的復古理路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王闿運復古詩學所強調的格調并不是單純的指“音”、“律”、“調”,而且還包括詞采、體式、師法、詩境等層面,其是要在得古詩之氣象與格調的標準下盡詩法之能事,從而最大限度而又不失章法地突顯“文”的作用和意義。

      總的來看,王闿運復古詩學的主文傾向顯然是與其模擬漢魏六朝詩學密切相關的;然而,主文對于其詩學體系來說還有更深層的意義,那就是他所說的“以詞掩意”,“故貴以詞掩意,托物起興,使吾志曲隱而達于自然,聞者激昂而思赴。其所不及設施,而可見施行,幽竊曠朗、抗心遠俗之致,亦于是達焉。”[7]544王闿運認為,詩之本體在于人之“情”的顯現(xiàn),而且詩與“情”相互依存和共生;好的詩歌是由詩人本然狀態(tài)所孕之“情”自然生發(fā)的,即“情”的現(xiàn)實再現(xiàn)。而事實上,歷來的緣情詩學似有一種以“義”取勝的誤區(qū),往往容易忽視本然狀態(tài)的“情”,而熱衷于“世情”和一時、一地之情。此種專注于“義”的主觀抒發(fā)與暴露的詩學,顯然是無法客觀表征個體本質及其本然狀態(tài)的,甚至會造成一種泛情、濫情的世俗詩學取向(如王闿運批陶尊謝的詩學取向),從而背離“為己”而“為治”的復古詩學主旨。因此,“以詞掩意”的主文追求在避免以義曲情的基礎上,不僅是對當世晚清詩壇功利主義詩風遠離“詩心”與“情”的某種非難,也是王闿運表達其復古詩學之價值旨趣的內在要求,而這也足以見出其“今文學”學術研究的價值取向及其表征方式之于詩學的深刻影響,“湘綺屢言詩非小道、可以之治心約情,……‘以詞掩意’之法,重在以古人之情修持自己之情,如此,方能與湘綺所謂‘《詩》通《春秋》,義取自治’之旨打通?!盵25]

      [1] 汪辟疆.汪辟疆說近代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2] 陳子展.中國近代文學之變遷[M].徐志嘯,導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3] 胡先.評胡適《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J].學衡, 1923(18):1-26.

      [4] 王闿運.湘綺樓詩文集:論文法答張正旸問[M].長沙:岳麓書社, 1996.

      [5] 王闿運.湘綺樓詩文集·說詩:卷 8[M].長沙:岳麓書社, 1996.

      [6] 王闿運.湘綺樓詩文集·湘綺老人論詩冊子[M].長沙:麓書社, 1996.

      [7] 王闿運.湘綺樓詩文集·論詩文體式答陳復心問[M].長沙:岳麓書社, 1996.

      [8] 王闿運.湘綺樓詩文集·論唐詩諸家源流答陳完夫問[M].長沙:岳麓書社, 1996.

      [9] 王闿運.湘綺樓詩文集·說詩:卷 6[M].長沙:岳麓書社, 1996.

      [10] 王闿運.湘綺樓詩文集·說詩:卷 3[M].長沙:岳麓書社, 1996.

      [11] 王闿運.湘綺樓詩文集·論經學詞章人品之異答陳齊七問[M].長沙:岳麓書社, 1996.

      [12] 王闿運.湘綺樓詩文集·帆海行,送劉伯固往法瑯西,因寄曾劼剛公使,以示參贊陳松生、楊商農。余初約同往揚州,適得蜀書,遂先西邁·詩:第11卷[M].長沙:岳麓書社, 1996.

      [13] 王代功.湘綺府君年譜[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1999.

      [14] 王闿運.湘綺樓詩文集·說詩:卷 7[M].長沙:岳麓書社, 1996.

      [15] 王闿運.湘綺樓詩文集·楊蓬海詩集序[M].長沙:岳麓書社, 1996.

      [16] 王闿運.湘綺樓詩文集:論詩法答唐鳳廷問[M].長沙:岳麓書社, 1996.

      [17] 錢仲聯(lián).論近代詩四十首[J].社會科學戰(zhàn)線, 1983(2):295-304.

      [18] 鐘嶸.詩品序·中國古代文論讀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19] 劉勰.比興·文心雕龍·文心雕龍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2005.

      [20] 王闿運.湘綺樓詩文集·論文法答陳完夫問[M].長沙:岳麓書社, 1996.

      [21] 王闿運.湘綺樓詩文集·論五言作法答陳完夫問[M].長沙:岳麓書社, 1996.

      [22] 楊鈞.草堂之靈[M].長沙:岳麓書社, 1985.

      [23] 汪辟疆.汪辟疆說近代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24] 王闿運.湘綺樓詩文集·說詩:卷 1[M].長沙:岳麓書社, 1996.

      [25] 朱洪舉.王湘綺詩學思想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 2007:154-159.

      猜你喜歡
      詩文集岳麓書社復古
      致云雀
      北方人(B版)(2025年2期)2025-03-04 00:00:00
      老牌社如何與新渠道產生化學反應
      出版人(2024年7期)2024-09-23 00:00:00
      岳麓書社直播間:古籍經典重煥新光彩點
      出版人(2024年1期)2024-01-25 07:20:32
      Old Is Gold
      漢語世界(2023年3期)2023-09-15 10:00:04
      船山學社、岳麓書社與《船山全書》
      草根詩文集第三卷征稿啟事
      中華詩詞(2019年9期)2019-11-15 03:53:48
      秋日的復古之約
      邵懿辰詩文集版本考述
      曹學佺研究綜述
      文教資料(2016年28期)2017-02-23 23:14:25
      復古“輕”暗黑
      Coco薇(2015年10期)2015-10-19 12:30:04
      庆安县| 义马市| 万全县| 曲周县| 富阳市| 昌邑市| 长沙县| 西峡县| 新乡县| 德化县| 确山县| 清流县| 扶余县| 朝阳县| 汤原县| 大同市| 黄陵县| 嵩明县| 武鸣县| 新蔡县| 保亭| 嘉祥县| 柳林县| 镇原县| 聊城市| 灵璧县| 读书| 东兴市| 嘉定区| 庆阳市| 军事| 沈丘县| 壤塘县| 杭锦后旗| 宾阳县| 陇南市| 密山市| 乐业县| 怀来县| 青田县| 隆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