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富勤,趙航芳
(杭州應用聲學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
在被動目標跟蹤中,一個重要的問題是目標運動分析(Target Motion Analysis,TMA)。觀察者利用被噪聲染污的測量數(shù)據估計目標的狀態(tài),如目標的位置和速度。對于這樣一個問題,利用狀態(tài)-空間模型對系統(tǒng)進行完全表征,結合先驗知識和數(shù)據知識,實現(xiàn)序貫貝葉斯濾波。在貝葉斯方法中,根據貝葉斯定理實現(xiàn)先驗、似然到后驗的知識積累過程。當有新數(shù)據可用時,序貫濾波方法提供了一個合適的框架用于估計和更新系統(tǒng)的待估參量。通常,這些參量是隨著時間或空間演化的。上一步獲得的關于待估參量數(shù)值演化和不確實性的知識,對于下一步的估計是無價的[1]。因而,建立一個模型對這一過程進行描述是很有必要的:狀態(tài)-空間模型。它包含了描述該系統(tǒng)所要求的所有相關信息,是一個通用和寬容的模型[2]。
目的是序貫跟蹤隨時間或空間演化的目標狀態(tài)。因而需要建立一個模型,對這一演化知識進行描述并加以利用。離散時間狀態(tài)-空間模型可以表示為[1]:
式中,表征狀態(tài)轉移概率p(xk|xk-1),變量vk為已知PDFp(vk)的過程噪聲,表征似然p(yk|xk),變量wk為已知PDFp(wk)的測量噪聲。
貝葉斯方法將待估參量看作一個隨機變量,要估計的是它的一個現(xiàn)實。信息具有可加性,因而利用先驗信息可以改進估計器的精度。貝葉斯定理提供了嵌入先驗知識的機制,實現(xiàn)先驗、似然到后驗的知識積累過程。
使貝葉斯風險最小,可得貝葉斯估計器。不同的代價函數(shù)可以得到不同的估計器。如二次誤差代價函數(shù)可以推出MMSE估計器,它是一個后驗平均的形式,即E(xk|Yk),其中Yk=(y1,y2,…,yk)表示第k步可以利用的數(shù)據集;取舍誤差代價函數(shù)可以推出MAP估計器
當待估參量和數(shù)據服從聯(lián)合高斯分布時,卡爾曼濾波器是最佳MMSE估計器,否則它是最佳LMMSE估計器[3]。高斯分布僅需用它的前二階矩來表征,而卡爾曼濾波在每一步中傳遞待估參量的均值和協(xié)方差,因而可以完全表征它的后驗PDF。當函數(shù)fk,hk非線性時,可以采用卡爾曼濾波的推廣形式。如對它進行解析線性近似,可以得到擴展卡爾曼濾波。對它進行統(tǒng)計線性近似,可以得到unscented卡爾曼濾波[4]。它們對于適度的非線性問題可以獲得好的性能。
對于非線性程度較高和復雜過程噪聲情況,需要采用數(shù)值方法來計算后驗PDF,序貫蒙特卡羅方法應運而生,即質點濾波。它的基本思想是用一組具有權值的樣本集合{x,w}來近似表示后驗利用序貫重要性采樣方法,可以獲得[5]:
假定目標在x-y平面內做轉彎運動:
式中,xk=(xk,,yk,)T表示k時刻目標的狀態(tài)向量,xk和yk表示k時刻目標在直角坐標系中的坐標位置分量和表示k時刻目標在x、y方向上的速度,vk=(vx,k,vy,k)T表示k時刻的過程噪聲,服從均值為零,協(xié)方差矩陣為Q=q I2的高斯分布,I2表示2×2的單位矩陣,T為測量時間間隔,ω為目標轉彎角速度。假定狀態(tài)初始先驗分布服從均值為x0,協(xié)方差為M的高斯分布。
測量方程假定為:
式中,θk表示k時刻獲得的被噪聲染污的目標方位值,wk表示k時刻的觀察噪聲,服從均值為零,方差為r的高斯分布。
假定目標起始位置位于(-1 200m,1 200m),初始速度為(6m/s,8m/s),目標轉彎角速度ω=-1°/s,即沿順時針方向轉彎。觀察者位于坐標原點,前200s靜止不動,第200s后開始沿著x軸負方向以4m/s的速度作勻速直線運動。觀察時間間隔T=1s,總觀察時間為1 200s,過程噪聲中q=0.01,觀察噪聲的標準差為1°,即方差r=0.000 3。初始先驗分布的均值x0=(-600,3,600,4)T,協(xié)方差M=diag(10 000,4,10 000,4)。目標和觀察者的實際運動軌跡如圖1所示。方位θk與xk/yk的關系表明測量方程具有一定非線性,是一個非線性問題,需要采用卡爾曼濾波的推廣形式和質點濾波方法進行處理,如圖2所示。3種方法(EKF、UKF和PF)在各個時刻的距離估計誤差如圖3所示。3種方法的跟蹤結果與目標相對于觀察者的運動軌跡之間的對比如圖4所示。從圖4中可以看出,對于這樣一個非線性問題,3種方法都可實現(xiàn)跟蹤。其中UKF的距離估計誤差略小于EKF,PF的距離估計誤差最小,性能最佳。這是因為EKF和UKF采用非線性問題線性化的方法,這會帶來誤差,在非線性問題適度的情況下,這種誤差是可以容忍的,因而它們依然可以實現(xiàn)跟蹤。而PF直接采用一組具有權值的樣本集合來近似后驗PDF,只要選取足夠多的樣本和合適的重要性密度,它可以很好地表征后驗PDF,其帶來的誤差要小于EKF和UKF,因此PF的性能最佳。
圖1 目標和觀察的運動軌跡
圖2 方位θk與xk/yk的關系
圖3 3種方法的距離估計誤差
圖4 3種方法的跟蹤結果與目標相對運動軌跡之間的對比
對于運動目標狀態(tài)跟蹤問題,利用狀態(tài)-空間模型對狀態(tài)的空間或時間演化知識加以表征,采用序貫貝葉斯濾波方法可以有效地利用前一步的后驗PDF和狀態(tài)演化的先驗知識。狀態(tài)的后驗PDF包含了所有可用的統(tǒng)計信息,因而可以說提供了估計問題的完全解。仿真結果驗證了序貫貝葉斯濾波方法的有效性。對于所給的非線性問題,在EKF、UKF和PF 3種方法中,PF方法的性能最佳。
[1]Yardim C,Michalopoulou Z H,Gerstoft P.An overview of sequential Bayesian Filtering in ocean acoustics[J].Ocean Eng,2011,36(1):73-91.
[2]Candy J V.Bayesian Signal Processing Classical Modern and Particle Filtering Methods[M].New York:Wiley,2009:95.
[3]Kay S M.Fundamentals of Statistical Signal Processing–Volume I Estimation Theory[M].Englewood Cliffs:Prentice-Hall,1993:309-477.
[4]Julier S,Uhlmann J,Durrant-White H F.A new method for nonlinear transformation of means and covariances in filters and estimators[J].Autom Contral,2000,45(3):447-782.
[5]Arulampalam M,Maskell S,Gordon N,etal.A tutorial on particle filters for online nonlinear/non-Gaussian Bayesian tracking[J].Signal Process,2002,50(2):174-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