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緒財
(平度市張戈莊鎮(zhèn)張戈莊中學,山東 平度 266738)
作文難寫,難在何處?難在無話可說、無處下筆。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理論來自實踐。《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日制九年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多次強調(diào),要讓中小學生在作文中學會“寫自己想說的話”、“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力求表達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何謂“獨特感受”?就是自己對親身經(jīng)歷過的事情最真實的想法。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作文課堂教學中把作文訓練與學生切身的生活經(jīng)驗和生活實踐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真正說自己想說的話,寫出自己真正切身感受過、經(jīng)歷過的人或事,表達出自己最真實的人生體驗。因為只有最真實的文章才是最生動的、最感人的、最美的文章。
遺憾的是,現(xiàn)在部分中小學生的作文內(nèi)容常常是一片假、大、空,無病呻吟;害怕上作文課。更有甚者,有的學生得了作文恐懼癥,一到作文課就頭痛、惡心,情緒低落;并且,有的語文教師為作文而累,作文指導流于形式,疲于應(yīng)付。這不能不說是對當前作文教學的極大諷刺。因此,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yīng)認真改進自己的作文教學工作,積極貫徹《語文課程標準》對作文教學的要求。
首先,語文教師應(yīng)積極引導學生在平時更多地接近生活、參與生活,豐富自己的生活閱歷和生活積累。因為只有生活的閱歷和積累多了,寫作文時才會有話可說,有情可發(fā)。
課間,可讓學生多觀察校園里的花草樹木和飛鳥魚蟲。觀察它們的形態(tài)、顏色、聲音、氣味、生活習性,一天四時、一年四季的不同變化;想一想它們帶給同學們的那些快樂;觀察老師和同學們在課堂、課間活動中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行所表現(xiàn)的獨特的個性特征。節(jié)假日里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引導學生或登山臨河或深入田間地頭,更加真實地貼近大自然;也可引導他們深入家庭、社區(qū),深入工廠商場,或參加各類志愿活動,真切地了解真實的社會,增強對人生、社會的感性認識,并學會對人生、對社會進行思考。
老師要教會學生寫日記:把自己每天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記下來,把它作為自己一種生活的積累。老師要反復地、認真地、鄭重其事地告訴學生,這樣做對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非常重要;這是語文教師的責任。這樣,持之以恒,日積月累,學生就能夠積累下若干的人生經(jīng)歷,既能增長見識和才干,又能為日后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做到厚積而薄發(fā)。
其次,課堂上的作文題目、作文材料、作文要求要緊緊圍繞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生活經(jīng)歷去設(shè)計,不要好高鶩遠,極力拔高,以成年人的眼光或感受,設(shè)計出一些超出他們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jīng)歷的作文。心中有物,才能言之有物;心中無物,又有何話可言?教師對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既不能高估,又不能低估?,F(xiàn)代社會越來越開放,科技日新月異,生活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有些家庭生活條件優(yōu)越的學生的見識很廣,甚至遠遠超過老師;當然,也有一些家庭困難的學生,他們的生活范圍非常狹窄。所以,對學生的人生經(jīng)驗高估了,就會超越家庭困難學生的能力所及;而且,那些生活在家庭物質(zhì)條件優(yōu)越或生活在父母、爺爺奶奶溺愛中的孩子對生活的艱辛也缺乏真實的感受。所以,他們的作文就會毫無真情可言。絞盡腦汁、搜腸刮肚、東拼西湊來的盡是一些從作文選或其他書籍上抄襲來的故事,謊話連篇、胡編濫造,內(nèi)容空洞無物,味同嚼蠟,根本達不到作文課訓練學生說真話、訴真情的目的。而且,學生更加覺得“作文難,難于上青天”,從而更加厭倦作文課。例如:“溫暖”、“親情”、“友情”等是中小學生作文訓練中常見的主題,課堂上有的教師動輒以《我的母親》、《我的老師》或《我的同學》等題目讓學生進行習作練習。殊不知,這樣的作文題目學生早已寫過多次,成了陳芝麻爛谷子,都寫膩了,況且這樣的題目大而籠統(tǒng),有時學生感到無處下筆。如果我們將其改為《母親的絲巾》、《我為母親買絲巾》、《母親為我做早飯》,或《老師的自行車》、《老師的手》,或《課間,我受傷時》、《難忘同學為我補課時》等具體可感的題目,則不但降低了作文難度,而且有些學生會因為有過這樣或那樣的親身經(jīng)歷,寫作起來從從容容,感到有話可說。
因此,作文訓練的題目、材料及要求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切合實際,不走極端,不流于形式,讓大多數(shù)學生感到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情可訴。
最后,創(chuàng)新課堂作文教學,努力使作文課堂的形式多樣化。老師在黑板上板書課題、要求,然后讓學生在座位上構(gòu)思寫作。這幾乎構(gòu)成了我國中小學幾十年一貫的課堂模式。殊不知,正是這種幾近僵化的作文課堂模式,扼殺了許多學生的文學天賦。青少年時期是人一生中思維最活躍、想象力最豐富、情感最豐富的時期,假如老師在作文課時把學生帶出教室,帶到校園的某一個角落、校園外的某一場所:田間、河邊、社區(qū)、車間、展覽館、商場……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親身觀察、體驗,課堂效果又會如何呢?學生肯定會歡呼雀躍、興奮異常,思維肯定會非?;钴S,創(chuàng)作的靈感也會源源不斷地涌現(xiàn)。如此,何愁學生不愛上作文課?何愁學生作文時無話可說?
內(nèi)堂作文時,老師是否可以有意識地設(shè)計一個室內(nèi)情景???如在上課時,故意安排一兩名學生因一個問題發(fā)生矛盾,老師卻故意批評一個本來沒有犯錯的同學,引發(fā)學生的議論;或者老師故意去晚了,讓學生在教室盡情地宣泄,然后讓學生就此事展開討論;或者老師講一個能引起學生興趣或深思的故事,然后讓學生展開想象或?qū)@種現(xiàn)象熱烈評論一番,等等。這樣的作文課堂能在帶給學生意外新鮮、興奮的同時,又調(diào)動起他們對往事的回憶,還為他們提供對人生進行觀察、進行思考的機會;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發(fā)起了學生創(chuàng)作的欲望和激情。單調(diào)的作文課堂不再單調(diào),何愁學生不喜歡作文課?寫不出好作文?而且,這樣的課堂會讓學生終身難忘,這樣的語文老師會讓學生終身難忘。其實,上面所述的精彩的作文課堂在以前的作文教學中出現(xiàn)過,在現(xiàn)在的某一位語文老師或某一些語文老師的身上也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只是后來被競爭激烈的殘酷的應(yīng)試教育的枷鎖給禁錮了:老師害怕擾亂了學校的教學秩序,使自己的教學成績不理想而被人所詬。于是,就很少有人敢于去試驗了。其實,這樣的課堂與應(yīng)試教育并無矛盾:學生會寫作文了、愛寫作文了,不就提高了老師的教學成績?并且,這種做法,符合素質(zhì)教育的理念。
人生的生活閱歷和人生經(jīng)驗——經(jīng)歷過的和正在經(jīng)歷的,是每個人一生的寶貴財富,它具有獨特性,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源泉。只有泉水豐富了,等到使用時才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此,只有貼近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作文課堂才能更好地激發(fā)起學生創(chuàng)作的火花和欲望,捕捉到隨時出現(xiàn)的靈感,創(chuàng)作出理想的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