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研 李舒 俆旭忠 劉海
“‘短命工程給國家財產(chǎn)造成那么大的損失,為什么沒有看到有人因此被問責?”相關管理部門對此卻大多“不以為然”。一些官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更多地將重點放在解釋、說明為何廢棄“短命工程”上。
重慶一投資千萬元新修的殯儀館沒用過就廢棄,成都市投資數(shù)十億元三年兩次打造“非遺公園”,北京一體育館剛裝修一新就要被拆除……近一段時間,一些地方頻繁出現(xiàn)“短命工程”,除了浪費的巨額社會財富令人震驚,其折射的深層次問題也發(fā)人深省。
“短命工程”頻現(xiàn)各地
在重慶市黔江城區(qū),因位于市區(qū)的仰頭山殯儀館嚴重擾民,2005年起政府投資1000多萬元在城外修建了新的正陽殯儀館,占地45.8畝,可容納公墓1500多個,有1幢綜合樓和7個單門獨戶的吊唁廳。2007年主體完工后,原本打算2008年投入使用。
但直到今天,這個耗資巨大的“民心工程”卻仍然沒有投入使用?,F(xiàn)在正陽殯儀館里已荒草叢生,房子門窗緊鎖,屋內空蕩蕩的,也沒有工作人員看護。當?shù)厝罕娮C實,這個殯儀館建成后從未用過。
無獨有偶。四川省成都市兩河森林公園曾于2007年、20D9年舉辦過兩屆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節(jié),如今這個公園已被遺棄一記者看到,用于展示國際非遺項目的小別墅一棟挨一棟,但通道已被擋板隔離,雜草叢生:與公園一路之隔、大片用于展示國內非遺項目的古香古色的中式建筑群,絕大部分也被閑置。與此同時,一個政府投資40億元新建的“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博覽園”,卻悄然動工。短短三年內,兩次打造非遺類主題公園,市民普遍感到疑惑。
而在首都北京,由于門頭溝區(qū)政府打算建一所更大規(guī)模更先進的體育中心,2008年為迎接奧運會才花費了上千萬元翻新的門頭溝體育中心,也面臨即將拆除的命運。但這里的辦公大樓還有八成新,運動場內的塑膠跑道和足球場也都完好,連看臺座位也是新近才更換的。
大連的海景別墅、南昌的四星級酒店、武漢建成才5年的別墅區(qū)、福建投資千萬的小學……“短命工程”在全國各地頻頻出現(xiàn),有的是政府大搞形象工程的產(chǎn)物,有的是拆遷賣地的利益驅使,有的是規(guī)劃“短視”導致,有的則是官員政績需要。其出現(xiàn)的頻次之高、造成的浪費數(shù)額之大,觸目驚心。
“短命工程”的背后是政績和利益驅動
新建殯儀館為何被荒廢?黔江區(qū)民政局副局長冉啟豐說,近年黔江區(qū)發(fā)展迅速導致老城區(qū)人口過于飽和,為此政府規(guī)劃了正陽工業(yè)園和黔江新城(舟白街道)的組團開發(fā),新建的正陽殯儀館幾年后也將會在城區(qū)中,與老殯儀館擾民的局面一樣,因此政府決定沿用老殯儀館。
成都好端端的非遺公園又緣何謝幕?“首屆非遺節(jié)只是借用兩河森林公園原有的場地和設施,是臨時場地”。成都市文化局副局長朱樹喜說,兩河森林公園的相關設施等硬件遠遠達不到要求,加上其建筑設施多為“小產(chǎn)權”性質,拆遷也很棘手,因此才另建非遺公園。
北京市門頭溝區(qū)相關負責人則稱,未來幾年將有十余萬居民遷入門頭溝,現(xiàn)有體育中心遠不能滿足其文化娛樂需要,故打算建一座規(guī)模更大更先進的體育中心。體育中心一些工作人員則感嘆,老體育中心就不能留給社區(qū)或附近學校使用嗎?
聽上去似乎都有理由,可人們不禁要問,那些動輒上千萬、上億元的項目,當初上馬時為什么沒有充分調研和論證?又是什么原因驅使這些“短命項目”匆忙上馬?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學教授竹立家指出,一些地方主要領導主觀意志太強,導致一屆政府一個規(guī)劃,規(guī)劃和決策缺乏科學性、合理性。尤其是一些重要決策,如城市的CBD是不是要擴建,擴建會不會影響歷史文化,市場到底有沒有需求,并沒有被統(tǒng)籌考慮。他說:“規(guī)劃后主要領導要負責,不能建完了就不管了,下一個領導來了就拆?!?/p>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huán)境學院城市與區(qū)域規(guī)劃系主任呂斌分析,一些地方建完就拆、拆了再建,一個重要原因是官員GDP增長驅動,一拆一建,水泥、鋼筋堆起來,GDP就上去了。此外,一些地方領導片面追求城市形象、個人政績,導致城市規(guī)劃缺乏科學性,審批拆除程序隨意性很大。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教授劉臨安表示:“城市建筑‘短命是經(jīng)濟利益驅動下各種利益博弈的結果。”目前土地投機獲得的利潤較大,如海南三亞一些開發(fā)商就把蓋好的房子拆掉,寧可向原業(yè)主賠款,重新規(guī)劃后再蓋新房,“因為老房子周邊的道路、電力等基礎配套設施比較完善,拆后再建的收益也比直接開發(fā)新土地多”。劉臨安表示,這種方式局部獲利了,卻浪費了社會資源。
誰該對巨額浪費負責
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群眾對“短命工程”現(xiàn)象都極為反感。重慶一些市民質疑,廢棄巨額新修的殯儀館,決策部門這個決定做得很容易,“就是一句話的事”,但誰該對上千萬元的浪費負責,卻無人表態(tài)。
成都市一些市民認為:“投這么多錢建個新的非遺公園,老的說不用就不用了。如果原來的場地不夠用,完全可以改造、拓展,真是崽花爺錢心不疼!”
在北京即將被廢棄的門頭溝體育館,工作人員也質疑:“才裝修沒多久就不用了,浪費的都是納稅人的錢,相關部門就不該承擔責任?”他們認為,類似的浪費行為不能總是發(fā)生,總是沒人管,必須想辦法遏制。
“‘短命工程給國家財產(chǎn)造成那么大的損失,為什么沒有看到有人因此被問責?”這是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聽到的最多的說法。然而,相關管理部門對此卻大多“不以為然”。一些官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更多地將重點放在解釋、說明為何廢棄“短命工程”上。
“要遏制‘短命工程產(chǎn)生,必須建立問責制度,加大問責力度?!敝窳⒓艺f,現(xiàn)在很少聽說哪個官員因為“短命工程”被追究責任的,這導致一些官員決策時過于隨意。對建設和拆除行為,應當實行決策終身追究制;對官員等決策失誤導致的浪費社會財富的行為,應當用行政手段甚至法律手段進行追究;對監(jiān)督不到位、審批不嚴格等行為,也應當問責,而且都要追責到人。
另外,專家還建議,耍在各個環(huán)節(jié)健全審批和監(jiān)督機制,在拆除、建設等行為的進行前、進行中、進行后都進行嚴格的監(jiān)督,對公共財政支出也要進行嚴格的審批和監(jiān)督,目前這些方面相關的制度設計雖然有,但落實不到位;同時,要改變官員以GDP為主導的政績考核體系,這要靠自上而下的改革和努力:要實行決策透明化、科學化,重大項目建設前要充分聽取公眾意見,嚴格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