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潮 李曉哲 周 穎 陶 李 楊榮閣 張立國
(河北省秦皇島市中醫(yī)醫(yī)院糖尿病科,河北 秦皇島 066000)
15%~20%的糖尿病患者患有嚴重的抑郁癥,給生活、學(xué)習(xí)、工作帶來困難,同時加重原有病情,加重孤獨感,增加醫(yī)療負擔(dān),使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質(zhì)量進一步惡化[1]。2007-02—2010-04,我們采用中醫(yī)分時辨治糖尿病合并抑郁癥46例,并與西藥治療41例、基礎(chǔ)治療40例對照觀察,結(jié)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127例均為河北省秦皇島市中醫(yī)醫(yī)院糖尿病科患者,門診63例,住院64例,隨機分為3組。中藥組46例,男21例,女25例;年齡31~69歲,平均52歲;糖尿病病程最長35年,最短14年,平均(25.1±1.6)年;抑郁癥病程最長26年,最短13年,平均(20.7±1.2)年;焦慮抑郁46例,不寐45例,倦怠乏力43例,胸脅脹悶44例,納差40例,口渴多飲42例,多食易饑39例,神疲乏力43例,體質(zhì)量減輕35例,手足麻木20例,目干眼花37例,尿頻35例,自汗盜汗16例,腰膝痠困44例,頭暈耳鳴15例,大便干燥36例。西藥組41例,男18例,女23例;年齡32~71歲,平均54歲;糖尿病病程最長35年,最短16年,平均(26.0 ±1.9)年;抑郁癥病程最長 29年,最短13年,平均(21.2±1.5)年;焦慮抑郁40例,不寐39例,倦怠乏力39例,胸脅脹悶38例,納差35例,口渴多飲38例,多食易饑34例,神疲乏力37例,體質(zhì)量減輕30例,手足麻木16例,目干眼花33例,尿頻29例,自汗盜汗11例,腰膝痠困40例,頭暈耳鳴11例,大便干燥32例?;A(chǔ)治療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齡31~68歲,平均53歲;糖尿病病程最長35年,最短15年,平均(25.4±1.0)年;抑郁癥病程最長28年,最短13年,平均(20.9±1.4)年;焦慮抑郁39例,不寐37例,倦怠乏力38例,胸脅脹悶36例,納差36例,口渴多飲39例,多食易饑36例,神疲乏力38例,體質(zhì)量減輕31例,手足麻木16例,目干眼花34例,尿頻30例,自汗盜汗14例,腰膝痠困42例,頭暈耳鳴13例,大便干燥34例。3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糖尿病標準參照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制訂的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2];抑郁癥標準參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3]。納入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24項≥20分而≤35分者。
1.3 排除標準 ①糖尿病合并嚴重心、腦血管及嚴重肝、腎功能異常等嚴重并發(fā)癥者;②有精神病史或有精神病家族史者;③妊娠期、哺乳期患者;④重度抑郁發(fā)作及有自殺傾向者;⑤年齡<18歲或>70歲者。
1.4 治療方法
1.4.1 中藥組 寅時服用調(diào)氣降糖丸(藥物組成:柴胡、黃芩、郁金、僵蠶、百合、麥門冬、西洋參等,河北省秦皇島市中醫(yī)醫(yī)院制劑室制備,冀藥制字Z20051306)3 g;巳時服用益脾降糖丸(藥物組成:黃芪、山藥、茯苓、雞內(nèi)金、砂仁、烏梅、檳榔等,河北省秦皇島市中醫(yī)醫(yī)院制劑室制備,冀藥制字Z20051299)3 g;酉時服用糖腎康(藥物組成:紅參、鹿茸、生地黃、山茱萸、女貞子、水紅花子等,河北省秦皇島市中醫(yī)醫(yī)院制劑室制備,冀藥制字Z20051643)3 g。
1.4.2 西藥組 予鹽酸氟西汀膠囊(百憂解,禮來蘇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080016)20 mg,每日3次口服。
1.4.3 基礎(chǔ)治療組 僅維持原糖尿病基礎(chǔ)降糖藥物治療不變。
1.4.4 療程 3組均治療12周。
1.5 觀察指標 分別觀察3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中醫(yī)癥狀改善情況,檢測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紅蛋白(HbAlc)及血脂[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1.6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采用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xué)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1 3 組治療前后 HAMD、HAMA量表積分比較 見表1。
表13組治療前后HAMD、HAMA量表積分比較分,±s
表13組治療前后HAMD、HAMA量表積分比較分,±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與基礎(chǔ)治療組治療后比較,△P <0.05,△△P <0.01;與西藥組治療后比較,#P <0.01
中藥組(n=46)治療前 治療后西藥組(n=41)治療前 治療后基礎(chǔ)治療組(n=40)治療前 治療后HAMD 21.31 ±5.66 14.98 ±3.26*△# 22.02 ±6.39 11.99 ±2.61*△22.06 ±4.21 22.88 ±5.02 HAMA 16.28 ±2.78 11.01 ±2.13*△△# 16.07 ±2.96 8.11 ±1.99*△15.91 ±3.03 16.54 ±2.75
由表1可見,中藥組、西藥組治療后HAMD、HAMA量表積分均較本組治療前下降(P<0.05);中藥組、西藥組治療后HAMD、HAMA量表積分均較基礎(chǔ)治療組下降(P<0.05,P<0.01);中藥組治療后 HAMD、HAMA 量表積分較西藥組下降明顯(P<0.01)。
2.2 3 組治療前后血糖、HbAlc及血脂比較 見表2。
表23組治療前后血糖、HbAlc及血脂比較±s
表23組治療前后血糖、HbAlc及血脂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 P <0.01;與基礎(chǔ)治療組治療后比較,△ P <0.05,△△ P <0.01;與西藥組治療后比較,#P <0.05,##P <0.01
中藥組(n=46)治療前 治療后西藥組(n=41)治療前 治療后基礎(chǔ)治療組(n=40)治療前 治療后FPG(mmol/L) 7.71 ±1.62 6.39 ±1.55**△# 7.79 ±1.59 7.08 ±1.02*△ 7.68 ±1.83 8.98 ±2.97*2 h PG(mmol/L) 12.08 ±2.91 10.86 ±2.88**△△ 11.96 ±3.05 10.61 ±2.84*△△ 12.01 ±2.96 13.82 ±3.51*HbAlc(%) 7.19 ±1.23 6.44 ±0.88*△△ 7.33 ±1.11 6.73 ±1.01*△△ 7.18 ±1.22 7.69 ±0.9*TG(mmol/L) 3.43 ±1.42 1.68 ±0.72*△## 3.48 ±1.58 2.31 ±0.71*△ 3.46 ±1.44 3.51 ±1.42 TC(mmol/L) 6.49 ±0.82 5.32 ±0.77**△△## 6.45 ±0.79 5.86 ±0.84**△△ 6.47 ±0.83 6.52 ±0.9 HDL-C(mmol/L) 0.91 ±0.16 1.34 ±0.22*△△## 0.94 ±0.20 1.23 ±0.24**△△0.93 ±0.17 0.99 ±0.19
由表2 可見,中藥組、西藥組 FPG、2 h PG、HbAlc、TG、TC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P<0.05,P<0.01),HDL-C升高(P<0.05,P<0.01);基礎(chǔ)治療組治療后 FPG、2 h PG、HbAlc均較本組治療前升高(P<0.05)。中藥組、西藥組治療后FPG、2 h PG、HbAlc、TG、TC均較基礎(chǔ)治療組降低(P<0.05,P<0.01),HDL-C 升高(P<0.01)。中藥組治療后FPG、TG、TC均較西藥組降低(P<0.05,P<0.01),HDL-C 升高(P<0.01)。
2.3 3 組中醫(yī)癥狀改善率比較 見表3。
表3 3組中醫(yī)癥狀改善率比較 %(改善例數(shù)/治療前例數(shù))
由表3可見,中藥組除焦慮抑郁、不寐外,其他中醫(yī)癥狀均較西藥組改善明顯(P<0.05,P<0.01);中藥組、西藥組中醫(yī)癥狀均較基礎(chǔ)治療組改善(P<0.01)。
隨著社會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加快,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人們抑郁癥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快速上升趨勢[1]。人的精神意識包括思維活動,受到自身稟賦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制約。中醫(yī)學(xué)所謂“天人合一”自然也包括精神情志的變化。中醫(yī)學(xué)把精神活動的物質(zhì)基礎(chǔ)歸結(jié)于精、氣、血、津液,而將其動力與主宰同五臟六腑的功能活動相聯(lián)系,如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人們的“恨、怨、惱、怒、煩”則各傷其臟。中醫(yī)之調(diào)整乃從五臟入手,人之生理順應(yīng)四時之氣而變,隨一日十二時辰序進而異,人之病理亦同此理。順時令是中醫(yī)治病之精要。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涉及腦神、肝、脾、腎、肺、心、膽、胃多個臟腑和全身氣血陰陽,從始至終與全身的氣機活動密切相關(guān),論治糖尿病合并抑郁癥一定要從多臟腑出發(fā),而非一方一藥所能包治。
我們在氣血運行至寅時(肺經(jīng)值日時)給患者服用調(diào)氣降糖丸,補肺調(diào)肝氣,養(yǎng)心安神,氣平肝和,則一日精神俱佳。巳時(脾經(jīng)值日時)給患者服用益脾降糖丸,健脾和胃,祛濁化濕。酉時(腎經(jīng)值日時)給患者服用糖腎康丸,補腎益肝,活血化瘀。分時辨治而分調(diào)各臟,藥力借經(jīng)氣之旺運,經(jīng)氣借藥力之資助,從而明顯提高臨床療效,且偏氣虛肝郁者可重用或每日3次服用調(diào)氣降糖丸;偏脾虛濕重者,可重用益脾降糖丸;偏腎氣不足者可重用糖腎康。虛羸盛衰隨證調(diào)補,用之得心應(yīng)手。中醫(yī)分時辨治糖尿病合并抑郁癥,可明顯改善患者抑郁、失眠、心煩易怒等癥狀,情緒改善后增加了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減少了情緒導(dǎo)致的胰島素抵抗及升糖激素的增加,從而有效降低了患者的高血糖及高血脂,不失為治療糖尿病合并抑郁癥的一種有效方法。
[1] 張澤全,張國東,張國芳.糖尿病治療新概念[M].太原:山西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08:93.
[2] 張惠芬.實用糖尿病學(xué)[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66.
[3] 中華醫(yī)學(xué)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CCMD-3)[M].3版.濟南:山東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