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保安
化學課中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胡保安
1)結合科技發(fā)展和化學史進行的課外活動。2)結合思想教育進行的課外活動。3)與當?shù)厣a實際相結合進行的課外活動。
以上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多樣,成立課外活動小組,組織各種競賽,指導家庭小實驗,組織講座,觀看科技電視電影,參觀等。教師要做好有效的指導工作,包括計劃、目標的制訂,具體的指導內容及方法等;更多地讓學生有觀察、實驗、思維的機會,把握住課外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去積極參與、探索;教師本身要具有豐富的知識和教學方法,保持滿腔的熱情?;瘜W課外活動是學生自由發(fā)展才智的天地,是對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可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自覺能力。開展豐富多彩的化學課外活動增加了學生的興趣,發(fā)展了智力和能力,是增強師生雙邊活動最理想的一種途徑。
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從學會知識到會學知識。如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常會得出一些反常的實驗現(xiàn)象,有的甚至實驗失敗。對此,學生往往會向教師提出許多各種各樣的問題。面對這些提問,教師應該與學生一道共同分析實驗操作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找出問題所在,并讓學生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這樣才利于學生的智力開發(fā),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盡在其中。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有機實驗的過程中,筆者時時提醒學生要細致、全面地觀察,而且要有思維。比如實驗室制取乙烯時,加藥品的過程,溫度計的擺放,實驗中燒瓶、集氣瓶內的變化,為什么要加石棉網(wǎng)、碎瓷片等都應特別重視,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另外,加強和改進化學實驗,給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教師可設計某一實驗、檢驗內容,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設計完成實驗。也可把部分課堂演示實驗直接改為學生實驗,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這有利于化學概念的形成,從而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瘜W實驗是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把學到的理論知識在實踐操作中進行論證,使理性認識轉化為感性認識,并在感性認識過程中,通過實驗技能知識的積累和獨立思考,不斷豐富觀察力、想象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智力得到開發(fā)。
在強調觀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筆者還特別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銀鏡反應和乙醛與氫氧化銅的反應后,筆者就請兩個學生來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樣反應,要求其他學生注意觀察并指出其錯誤。在演示完乙醇與鈉的反應實驗后,要求學生做鈉與水反應的實驗,有的學生竟用大塊的鈉并用手去撥。通過這些課堂實驗,課堂上及時糾正錯誤,學生感受頗深,他們自己做實驗時就很動腦筋,也很規(guī)范,提高了動手能力。
人類沒有記憶就沒有智力活動可言,沒有記憶,思維、想象、創(chuàng)造就失去了基礎?;瘜W是半記憶性學科,同樣的教,同樣的學,有的學生就是學得好,究其原因,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記得牢。因此,在有機化學教學與復習中,筆者就重視記憶方法、記憶能力的培養(yǎng)。如銀鏡反應生成物的配平,筆者就教學生“一二三”記憶法,即一水二銀三氨;醇、醛、酸、酯的教學與記憶,筆者就提醒學生根據(jù)分子中官能團的異同對比記憶其化學性質。筆者還提醒學生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進行記憶。
寫實驗報告是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綜合運用知識的過程。但是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對實驗報告寫什么和怎樣寫還不了解。為此,從第一節(jié)化學課開始,就注意培養(yǎng)學生寫實驗報告的能力。其具體做法是:在每次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中,總是要求學生根據(jù)實驗內容中有無新物質的生成和上述現(xiàn)象內容來觀察,并將觀察的結果記錄好,認真分析,去偽存真,填寫于實驗報告中。這樣要求學生,不僅使學生知道在實驗中要觀察些什么,使學生對知識獲得比較完整的概念,而且也不會漏掉某些重要的實驗現(xiàn)象,以致得不到正確結論。實驗報告是學生學習化學實驗中不可疏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實驗是運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寫實驗報告是對實驗作全面的總結。在實驗報告中強調對實驗問題的討論,并把它作為衡量實驗報告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去觀察,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思考在實踐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未來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那些沒有學習能力的人。學習能力是未來社會人類要具備的頭等本領,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學習能力教育乃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教育。所以無論在課內還是課外一定要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這是教育的第一要要務。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十一中學)
10.3969/j.issn.1671-489X.2011.13.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