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芳 陳淑蘭
(1.重慶市忠縣畜牧生產技術推廣站,忠縣 404302;
2.重慶市忠縣復興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忠縣 404335)
影響奶牛產奶量的因素及解決措施
陳淑芳1陳淑蘭2
(1.重慶市忠縣畜牧生產技術推廣站,忠縣 404302;
2.重慶市忠縣復興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忠縣 404335)
奶牛的產奶量直接影響到奶牛養(yǎng)殖的經濟效益。本文從遺傳、生理、環(huán)境等方面分析了影響奶牛產奶量的因素,并從品種選擇、日糧配制、飼養(yǎng)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提出了提高產奶量的綜合措施。
奶牛 產奶量 因素 措施
1.1.1 品種 不同用途的牛的產奶量差異很大,乳用牛產奶量高于乳肉兼用牛。不同品種的乳用牛,其產奶量也有差異。目前,世界上高產奶牛主要有荷斯坦牛(又稱黑白花或荷斯坦-弗里生牛)、娟姍牛、更賽牛、愛爾夏牛及瑞士褐牛。其中,荷斯坦牛因體型大、泌乳期長,產奶量多,已成為奶牛養(yǎng)殖業(yè)的當家品種,也是我國奶牛業(yè)的主要品種。在我國,年均產奶量為4 774 kg,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年產奶量已達6 000 kg。
1.1.2 個體 在相同的飼養(yǎng)管理條件下,同一品種的奶牛,體質外形好的個體其絕對產奶量比體重小、體質外形差的高。在一定限度內,奶牛體重每增加100 kg,其年產奶量提高1 000 kg左右。
1.2.1 初配年齡 初配年齡對奶牛產奶量有影響,初配過早或過晚不僅影響奶牛第1個泌乳期的產奶量,而且會影響奶牛的終生產奶量。
1.2.2 年齡和胎次 奶牛的產奶量隨年齡和胎次的增加而發(fā)生規(guī)律性變化,第1胎產奶量是最高產奶量的60%~70%,第2胎是最高產奶量的70%~78%,第3胎是最高產奶量的90%~95%,第4~7胎(6~9歲)產奶量達到高峰,以后逐漸下降。
1.2.3 干乳期 干乳期是為懷孕后期母牛積蓄營養(yǎng)物質、增長體膘,為分娩后體重下降作準備的,通常為60 d。實驗表明,不干奶的牛與干奶60 d的相比,下一個泌乳期產奶量下降25%,再下一期下降38%以上;干乳期長于60 d或短于40 d,奶牛產奶量都會下降。
1.2.4 泌乳期 母牛產犢后,在正常情況下產奶量逐日增加,第2月為產奶高峰期,第3~5月為平穩(wěn)期,高產奶牛產奶量基本不變,第6~10月為泌乳后期,產奶量逐漸下降,直到停奶進入干奶期。
1.2.5 產犢間隔 奶牛正常的繁殖性能是1年1犢,產犢間隔為360~380 d比較理想,延長會影響產奶量。據測算,產犢間隔每延長1個月,產奶量遞減2.5%。
1.3.1 飼料營養(yǎng) 飼料是供給奶牛能量的唯一來源,不同種類的飼料及其配合比例對產奶量有重要影響。
1.3.1.1 粗料 粗料是指粗纖維含量高(18%以上),粗蛋白含量低,維生素含量少,容積較大的飼料,包括干草、秸稈、秕殼、樹葉及其他作物副產品。若粗飼料質量差,或奶牛采食量不足,都將影響產奶量。
1.3.1.2 精料 精料是指高能和低纖維的飼料,主要滿足奶牛產奶時的營養(yǎng)需要。在泌乳盛期,精料飼喂不足,會使產奶高峰縮短,降低整個胎次的產奶量;飼喂量過多,會使奶牛發(fā)生代謝?。ㄈ缌鑫杆嶂卸?,酮血病等),或引起乳房炎、蹄葉炎等疾病,同樣影響產奶量。
1.3.1.3 青綠飼料 青綠飼料中含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yǎng)價值高,適口性好,在奶牛泌乳期飼喂適當,每天可多產奶2~5Kg。
1.3.1.4 特殊飼料 包括礦物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等。日糧中補充一定量的礦物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可以維持奶牛的正常泌乳機能。
1.3.2 飼養(yǎng)管理 良好的飼養(yǎng)管理可使整群奶牛全年產奶量提高20%~60%或更多。
1.3.2.1 舍內溫度 奶牛對溫度的適應范圍是0~20 ℃。若外界溫度升高至25℃時,奶牛就會呼吸加快、食欲不振,自身消耗增加,產乳量開始下降。當溫度達到30 ℃,奶牛采食量和產奶量明顯下降。
1.3.2.2 光照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奶牛每天光照16 h與自然光照相比,產奶量可提高10%~30%。
1.3.2.3 噪音 噪音可使奶牛垂體~腎上腺系統(tǒng)機能失調而影響產奶量。研究發(fā)現(xiàn),110~115 dB的噪音可使奶牛產奶量下降30%以上,同時引發(fā)流產、早產現(xiàn)象;突然而來的噪聲可使1次擠奶量減少,使正在擠奶的牛停止放乳。
1.3.2.4 清潔衛(wèi)生 若牛舍內陰暗潮濕,糞尿、灰塵和殘渣堆集,有機物腐敗散發(fā)有害氣體,會影響牛體健康,減弱對疾病抵抗力,造成結核、副傷寒等傳染病發(fā)生、傳播,影響整群奶牛產奶量。
1.3.3 擠奶與乳房按摩 科學的擠奶方法能刺激乳腺神經興奮,加快乳汁排泄,提高奶產量10%~20%;每日擠奶次數(shù)對奶牛泌乳量也有影響。據統(tǒng)計,3次擠奶比2次擠奶可多產奶10%~25%,4次擠奶比3次擠奶增加奶量5%~15%。
1.3.4 疾病因素 奶牛在患病和非健康的情況下,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遭到破壞,影響奶的形成,產奶量隨之下降。
目前我國唯一的純乳用牛是中國荷斯坦牛(1992年以前稱為中國黑白花牛)。選用體重大,乳用體型明顯,采食性廣,性格活潑,反映靈敏的個體作乳用,往往具有較高的產奶性能。同時,科學地選配,繁育優(yōu)良的個體,培育高產牛群,保證后代高產性能。
2.2.1 供給優(yōu)質的粗料 泌乳期的奶牛,必須有優(yōu)良的豆科干草和含水分玉米青貯作為日糧的基礎。按體重計算,奶牛每百公斤體重可喂給干草2.5~3.6 kg。若用青貯玉米代替部分干草,可按3 kg青貯玉米代替1 Kg干草。此外,還應供給足夠的青綠多汁飼料,如黑麥草、松香草,柑桔葉和青葉等。
2.2.2 供給營養(yǎng)豐富的精料 母牛產犢4~5 d后,日糧中應逐漸添加精料,每天增加1 kg左右,到乳房水腫全部消失,乳房變軟,才將日糧增加到它的產奶量所要求的標準,精料約占日糧的30%左右。一般是每產3~5 kg奶喂給1 Kg精料。精料喂量要觀察牛的食欲和糞便,如果母牛采食緩慢,甚至厭食,糞便惡嗅,就適當減少精料,增加多汁飼料和干草數(shù)量。
2.2.3 飼喂適量添加劑 飼喂適量的添加劑,補充飼料中鉀、鈉、鈣、微量元素等營養(yǎng)成分成份的不足。
2.3.1 防暑降溫 冬季注意防寒保曖,夏季做好防暑降溫,使圈舍溫度保持為8~16 ℃,相對濕度保持在50%~70%,并保持舍內通風換氣良好。
2.3.2 補充光照 讓奶牛白天接受自然光照射,夜間采用熒光補充光照,使每天光照時間延長到13~14 h。
2.3.3 充分運動 舍飼期間,牛群每日運動至少2~3h,青年牛群和種公牛運動量應適當大些,以防止蹄部腐敗和分娩時難產,增強抗病能力,提高泌乳能力。
2.3.4 搞好清潔衛(wèi)生 及時打掃清潔衛(wèi)生,清除滯留糞便。用秸草、麥稈等鋪墊牛舍,保持牛舍干燥,保護牛體清潔和避免擦傷肢蹄和乳房。
2.3.5 科學的飲水 每日給乳牛飲水3~4次,水質應清潔衛(wèi)生,冬季宜給奶牛飲用深井或37 ℃左右的水,減少體溫損失。夏季宜飲用冷水,以防暑降溫。
2.3.6 刷試和修蹄 每日早晚喂飼后,各刷拭牛體1次;每年春秋季對不良蹄形進行修整,保持蹄叉清潔,蹄底干燥。
2.3.7 適時配種 在合理的飼養(yǎng)條件下,育成??稍?8月齡(育成牛體重達到成年母牛的60%)時進行初配;此后,應準確診斷發(fā)情母牛,及時配種,確保產犢間隔為365 d,即每年1胎。
2.3.8 科學擠奶
2.3.8.1 合理的擠奶次數(shù) 母牛產犢后最初幾天,要增加擠奶次數(shù)。每日擠奶4次以上,第1 d每次擠奶2 kg左右即可,第2 d每次擠奶約為泌乳量的1/3,第3 d為1/2,第4 d為3/4,第5 d可全部擠空。以后,根據奶牛群產奶多少、乳房容積大小來決定擠奶次數(shù)。一般情況下,日產奶量在15 kg以內的低產母牛,每天擠奶2次;日產量15~30 kg的,每天擠乳3次;日產乳量30 kg以上的,每天擠乳4次。
2.3.8.2 擠奶前的準備 擠奶前30 min將奶牛認真梳刷,打掃清潔衛(wèi)生;保持環(huán)境安靜,對奶牛態(tài)度和藹。擠奶前應栓住牛尾,用清潔毛巾浸濕50~55 ℃溫水,先后擦洗乳房、乳頭、乳房底部及中溝,左右乳區(qū)與乳溝。擦洗2次。然后,用干毛巾擦干乳房、乳頭,并充分按摩乳房,當乳頭泡滿時立即擠乳。
2.4.8.3 科學的擠奶方法 擠奶分為人工擠奶和機械擠奶。人工擠奶時,動作要迅速,雙手用力均勻,有節(jié)奏,擠壓乳頭80~100次/min,排乳反射旺盛時,以120次/min左右為宜。機械擠乳時,真空壓力應控制在350~380 mmHg,搏動次數(shù)應控制在60~70次/min,并應防止空擠。
隨時觀察,預防奶牛乳房炎、酮病以及蹄病等。每年進行1次布氏桿菌病、結核病的定期檢測,每年春、秋2季進行免疫接種,防止傳染病的發(fā)生;同時搞好牛舍周圍環(huán)境衛(wèi)生,消滅蚊、蠅、鼠等,預防肝片吸蟲、蚊蟲、絲蟲等寄生蟲,防止營養(yǎng)代謝病及乳房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