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畢丹
(廣西柳州畜牧獸醫(yī)學校,柳州 545003)
犬皮膚病是獸醫(yī)臨床的常見病,在南方地區(qū)極為常見?,F(xiàn)多以寄生蟲、真菌、細菌混合感染為主。
成年羅威犬,體重32 kg。體溫39.3 ℃,精神沉郁。頭部、眼瞼四周及四肢末端的皮膚有小的局限性潮紅和鱗屑,由界限不明顯無瘙癢的脫毛逐漸擴大為斑狀,其他部位皮膚有圓形、橢圓形的脫毛或被毛斷裂病灶;頭部多處發(fā)生,可相互融合成片,且有細鱗屑或形成明顯的痂皮?;既畡“W,不時撓抓皮膚,多處皮膚紅腫出血,嚴重部位有膿汁滲出。
(1)用酒精燈消毒過的刀片,在患處輕刮皮層,刮至出血為止,不同部位取兩處,將刮取物放在載玻片上滴加2~3滴甘油(50%),加蓋玻片,在顯微鏡下檢查,發(fā)現(xiàn)蠕形螨蟲蟲體,可初步診斷為犬蠕形螨感染。
(2)刮取患部皮膚邊緣皮屑,放置在載玻片上,滴加10%NaOH溶液2滴,在微弱火焰上加熱,使皮屑軟化透明,覆蓋玻片,低倍鏡下觀察,發(fā)現(xiàn)黃色小孢子菌,可初步診斷為真菌感染。
臨床檢查結(jié)合實驗室診斷,可確診該病犬患蠕形螨和真菌混合感染,繼發(fā)細菌感染。
皮下注射害獲滅(美國默沙東藥廠),含伊維菌素10 mg/ml,劑量0.1 mg/kg體重,間隔7 d用藥1次,4次為1個療程。
皮下注射抗真菌1號注射劑(軍需大學新獸藥研究中心),按0.2 ml/kg體重皮下注射,5 d 1次,連用4次。
肌肉注射氨芐青霉素2 g/次,2次/d,地塞米松2 mg/次,1次/d。
0.5%雙甲脒溶液洗澡,每周1次。
病犬3 d后皮膚紅腫、流濃汁等癥狀消失,體溫恢復正常,瘙癢撓抓現(xiàn)象基本消失;3周后患病部位痂皮及鱗屑脫落,病犬痊愈。
(1)犬螨蟲病多為蠕形螨病,是由蠕形螨寄生于犬皮脂腺或行囊而引起的一種頑固性寄生蟲性皮炎,幼犬多見。犬真菌感染性皮膚病主要是皮膚絲狀菌病,是由絲狀菌侵入犬的皮膚、角質(zhì)層、被毛和指甲等處而引起的真菌性皮膚疾病。南方地區(qū),氣候濕熱,利于螨蟲及真菌的生長,犬感染螨蟲病時多同時感染真菌病,這類病較為頑固,且易反復,犬感染該病時多對患犬進行淘汰,因而該病對養(yǎng)犬業(yè)危害較大。
(2)蠕形螨和真菌混合感染性皮膚病,又稱頑固性皮膚病,多與犬的免疫功能有關,一旦犬的營養(yǎng)條件低下,四周環(huán)境條件差,犬體免疫力下降時,犬體極易發(fā)生該病,且該病治療周期長,較易復發(fā)。因此在治療進程中須細心護理,鞏固治療效果,平時應加強犬的飼養(yǎng)治理,保持犬舍通風干爽,保證犬的營養(yǎng)健康,提高犬的免疫力。
(3)嚴重螨蟲感染時,病犬常因劇癢而撓抓皮膚,皮膚破裂常易引發(fā)細菌感染而使體溫升高。對嚴重細菌感染部位,要悉心清理、治療。可先用生理鹽水清理干凈后,撒上磺胺結(jié)晶粉,外凃魚石脂軟膏,防治蚊蟲叮咬再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