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梅 劉紅權
江蘇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江蘇南京210028)
頸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對于腦梗死的形成有著很重要的意義。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超聲在檢測頸動脈粥樣硬化程度方面具有精確、迅速、有效、重復性好的特點。本研究對200例腦梗死患者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旨在了解不同中醫(yī)證型與頸動脈粥樣斑塊之間的相關性?,F報告如下。
1.1 診斷標準腦梗死診斷標準采用1995年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會議通過的診斷標準,并輔以頭顱CT或MRI檢查;中醫(yī)辨證標準參照國家標準應用《中醫(yī)內科疾病診療常規(guī)》中缺血性中風的分型標準,分為2型。各型共同癥狀: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言蹇,偏身麻。其中肝陽暴亢證主癥為眩暈或頭痛;次癥為面紅目赤,心煩易怒,口苦咽干,尿赤便干;舌質紅或絳,苔薄黃,脈弦有力。風痰瘀血證主癥為頭暈目眩;次癥為手足拘急、抖動,血黏度升高;舌質暗淡,苔薄白或白膩,脈弦滑。凡具備主癥1項和相應的舌脈,或次癥中的2項和相應的舌脈,即為該證型的確診條件。
1.2 納入標準中醫(yī)辨證為風痰瘀血、痹阻脈絡證及肝陽暴亢、風火上擾證,且處于腦梗死急性期的患者;符合西醫(yī)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死診斷標準且處于急性期的患者;年齡35~75歲。
1.3 排除標準中風病恢復期、后遺癥期;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經檢查證實有腦腫瘤、腦外傷、腦寄生蟲病、代謝障礙、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及其它心臟病合并房顫,引起腦梗死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合并有肝、腎、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4 研究方法依據上述標準選擇2008年1月-2009年8月發(fā)病在2周內的急性腦梗死患者200例,其中肝陽暴亢證100例,男性64例,女性36例;風痰瘀阻證100例,男性71例,女性29例。選用 PHILIPS 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探頭頻率5~1OMHz。受檢查者取仰臥位,頸后墊枕,頭略向后仰,由頸根部從長軸和短軸兩個方向,顯示頸總動脈、頸總動脈分叉處、頸內動脈和椎動脈血管壁的解剖結構,測量動脈內徑寬度;觀察管腔的血流充盈情況;脈沖多普勒取樣門寬度2~4mm,血流與聲束的夾角<60°,觀測頸動脈內中膜厚度(IMT)、斑塊數目類型及狹窄處血流速度變化并觀測頻譜變化及血流參數。按照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對靶器官損害的定義,將IMT增厚定義為:頸動脈系統任一點IMT≥0.09cm;頸動脈系統的任意一個血管節(jié)段(無論是近側壁還是遠側壁)存在突入管腔的回聲結構,表面不光滑或局部IMT≥0.13cm。并將頸動脈斑塊分為軟斑、硬斑、混合斑3個類型。
1.5 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 11.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 x2檢驗及 t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中醫(yī)不同證型腦梗死急性期患者的頸部動脈均有明顯的動脈硬化表現。肝陽暴亢證患者頸部血管超聲提示有軟斑者40例、硬斑者38例、混合性斑塊者5例,風痰瘀阻證患者頸部血管超聲提示有軟斑者42例、硬斑者29例、混合性斑塊者3例,兩組之間斑塊檢出率、軟斑、硬斑及混合斑個數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腦血管病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病率與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其中70%以上是缺血性腦血管病,而動脈硬化是一獨立的發(fā)病因素。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慢性進行的多發(fā)性動脈內膜病變,受累動脈彈性減退,內膜-中膜厚度增厚,內膜變粗糙,逐漸形成斑塊,進一步的發(fā)展管腔壓力增大,斑塊可發(fā)生破裂,暴露的脂質和膠原可激活血小板,啟動凝血系統形成血栓[1-2]。頸內動脈是顱內供血的主要來源,亦為動脈硬化的好發(fā)部位,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重要危險因素[3]。
近年幾項大規(guī)模流行病學調查如SHARE研究等表明,頸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有許多危險因素。調查發(fā)現男性發(fā)病高于女性,并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患高血壓、糖尿病及血脂偏高的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發(fā)病率高于正常人。
中醫(yī)學認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主要病因是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懶于運動、思慮過度、七情內傷等導致臟腑氣機失調,損傷脾胃,運化失調,津液化為痰濁,脂濁內停,日久痰凝血滯,痰瘀互結,著于血脈,膠結成塊,形成粥樣硬化斑塊。本研究表明,腦梗死急性期肝陽暴亢證、風痰瘀阻證兩組之間斑塊檢出率、軟斑、硬斑及混合斑個數對比結果相近。研究證實,肝陽暴亢證與高血壓關系密切,而高脂血癥與中醫(yī)學痰濁關系十分密切,因此可以推測頸動脈斑塊不僅與高脂血癥密切相關,而且與高血壓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其中的發(fā)病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彩色多普勒不僅能清晰地顯示血管內IMT,有無斑塊形成,斑塊形成部位、大小,是否有血管管腔狹窄、管腔狹窄程度、有無閉塞等詳細情況,并能進行準確地測量及定位,還能對檢測到的動脈的血流動力學結果進行分析。該方法有助于臨床了解血管狹窄情況、判斷管腔狹窄程度,確定選擇治療途徑、治療用藥,有利于藥物治療后觀察斑塊的變化,或術后觀察病情、估計預后、預防腦卒中等。對于腦梗死的患者及時準確的檢測,可以增加治療機會,提高病變治療率,對臨床診斷及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李建軍.動脈粥樣斑塊破裂的研究進展[J].醫(yī)師進修雜志,2005,28(13):1.
[2]楊小端,溫建中,李萍,等.老年頸動脈硬化與血脂及載脂蛋白 AI對比研究[J].中國超聲醫(yī)學志,2002,18(2):120-121.
[3]葉有強,黃雪嶺.雙功能彩色多普勒對頸動脈狹窄的診斷[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02,18(6):44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