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英
(山西省大同市礦區(qū)中醫(yī)院,037003)
《本草綱目》主治第三卷“諸腫”篇,將水腫分為風腫、熱腫、水腫、濕腫、氣腫、虛腫、積腫和血腫8種,具體治療大法提出了5法:開鬼門、潔凈府、逐陳莝、調脾胃和活血消腫。而西醫(yī)學對所謂“水腫”多指人體組織間隙中有過多的水分潴留。引起水腫的原因常見有心臟病、腎臟病、肝臟病、營養(yǎng)不良及妊娠毒血癥等。就腎性水腫而言,其病因多與誘發(fā)因素和體質因素有關,誘因多見外邪、瘡毒和過勞,體質因素多責于脾腎虛損。目前中醫(yī)治療多著重于四方面的調理:分清正虛與邪實的輕重,了解肺、脾、腎三臟的主次,急性期和慢性期的特點及水、氣、血三者之失調狀況。與此同時,還要注意觀察病機的動態(tài)演變情況,如此方能辨證準確。
《黃帝內經(jīng)》提出:“微動四級,溫衣繆刺其處,以復其形,開鬼門,潔凈府,精以時服。”這說明早在《內經(jīng)》時,已提出了治療水腫的基本法則,不僅注重內服的方法,而在體療方面,注意保暖,以助陽氣宣行。在藥理方面,以發(fā)汗法,達到宣肺利水的目的,或以利尿法,以通利水濕??傊?,“平治于權衡,去菀陳莝”,權衡病情,目的是恢復陽氣,祛邪利水,消除水腫;《本草綱目》不僅繼承了《內經(jīng)》的方法:“開鬼門,潔凈府,逐陳莝”,而且又提出了調脾胃、活血消腫兩法,發(fā)展了水腫的治療方法。
《本草綱目》中治腫之法有5法,在每一法中藥物的配伍、服法又各有特色,現(xiàn)分述如下:
1.開鬼門:乃“汗法”也?!奥辄S:主風腫、水腫,一身面目浮腫,脈浮,小便不利,同甘草煮湯服,取汗?!鼻蓟睿函燂L用獨活,療水用羌活。風水浮腫及妊娠浮腫,以蘿卜子炒過研末,酒服二錢,日二。麻黃、羌活乃辛溫發(fā)汗之品,多用于腎性水腫急性期,證屬肺氣不宣的“風水”,處方多以越婢湯、越婢加術湯為主,服法以水煎服為多。《本草綱目》中發(fā)汗法又提出外治方法:“蒺藜:洗浮腫”。桐葉:手足浮腫,同小豆煮汁漬洗,并少飲之。柳枝及根皮:洗風腫等。此乃發(fā)汗的又一方式,這些方法目前少用。
2.潔凈府:即利尿法?!跋戕福荷⑺[,利小便。大葉者濃煎汁熬,丸服,治水甚捷,肺金清而熱自降也。暴水、風水、氣水,加白術甚捷,至小便利為效?!笨梢?,潔凈府,多用于陽氣不足之水腫,而陽氣的產(chǎn)生和運行,賴肺、脾、腎三臟的功能正常,若肺不能通調水道,脾不能運化水濕,腎不能化氣行水,則水濕壅塞聚集,是陽氣虛損水腫形成的關鍵所在,多以清熱利濕法、溫陽利水法、溫腎養(yǎng)陰利水法以及益氣養(yǎng)陰利水法來治療。除內治之外,《本草綱目》又提出了食療的方法,來利尿消腫?!稗曹尤剩核[喘急,以薏苡仁絞汁者粥食。鯉魚:煮食,下水氣,利小便。用醋煮食,赤小豆煮食,釀白礬,泥包煨,為粥食,隨上下用?!笔朝熤壳皯脧V泛,中國中醫(yī)研究院西苑醫(yī)院內腎科多用黃芪鯉魚湯,在應用內服藥物的基礎上配合使用,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
3.逐陳莝:消除郁積的水邪,氣滯水停等致的水腫,多采用行氣利水法、通利三焦法、攻瀉逐水法,而在《本草綱目》中多以吐、利、散氣三種方式來治療。“蓖麻子仁:水癥腫滿研水服,取吐利。”“商陸:主水腫脹滿,疏五臟水氣,瀉十種水病?!薄案仕欤褐髅婺扛∧[,下五水,泄十二水疾,瀉腎經(jīng)及隧道水濕痰飲,直達水氣所潔之外,乃泄水之圣藥。水腫腹?jié)M,同牽牛煎呷,膜外水氣,同蕎麥面作餅食,取利。身面浮腫,以末二錢入豬腎煨食……水蠱喘急,同大戟末作餅食,取利?!薄笆[白:水陰病,煮汁服,當下水。病已困者,爛搗坐之,水自下。”“米醋:散水氣。”《本草綱目》逐陳莝,在內服配伍用藥的基礎上,也很重視食療之法??梢?,李時珍注重“以食養(yǎng)人、治病”的原理,對其進行了完善和發(fā)展。
4.調脾胃:是《本草綱目》中提出的治療水腫的新方法。西醫(yī)學認為,大量蛋白尿的排出,致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血管內外液體交換失衡,治療難度大且易反復,部分患者胃腸功能紊亂而出現(xiàn)嘔吐腹瀉,致此藥物難以吸收奏效。李時珍認為,脾為后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運化水濕,強調調理脾胃。目前,在《本草綱目》的基礎上臨床注重于3方面的調理,即脾、腎和脾腎合病。
(1)脾:如急慢性腎炎的脾虛或肺脾氣虛者,多用健脾益氣法,同時酌加利水之品,方選防己黃芪湯等?!侗静菥V目》中指出:“白術:逐皮間風水結腫,脾胃濕熱,四肢腫滿,每月半兩,同棗煎服?!秉S芪能療“風腫自汗”。
(2)腎:慢性腎炎肺腎陰虛或肝腎陰虛,以及急性腎炎后期而有肺腎陰虛或肝腎陰虛者,慢性腎炎脾腎陽虛如溫補脾陽過久,亦可使腎陰耗傷,轉化為腎陰不足,治療多滋養(yǎng)腎陰,方選六味地黃丸之類加減應用。
(3)脾腎合?。浩⒛I陽虛多見于慢性腎炎患者,但單純溫補脾陽并不能達到消除水腫的目的,宜溫陽合利水之劑較佳,方用附子五苓散之類。“附子:脾虛濕腫,同小豆煮焙丸服。男女腫因積得,積去腫再作,喘滿,小便不利,醫(yī)者到此多束手,蓋中下焦氣不升降,用生附子一個,入生姜十片,煎水入沉香汁冷服,須數(shù)十枚乃效?!甭阅I炎既有脾氣不足,又有男陰虧損者,臨床表現(xiàn)為全身乏力,腰膝酸軟,手足心熱,口干喜飲,舌質略紅有齒痕,苔薄,脈沉細而數(shù)??山∑⒁鏆馀c滋養(yǎng)腎陰合用,即氣陰雙補,方用參芪地黃湯。該法在治療腎性高血壓時,選用歸芍地黃湯療效可靠。
總之,李時珍對調理脾胃有其獨到的見解,他不僅從藥物上給予配伍治療,且在此基礎上合用食物治療,“以食補虛”,這一治療思路在當今的臨床中得到了肯定,可防止病情反復,減輕蛋白尿。
5.活血消腫:《本草綱目》中指的多為妊娠水腫,適宜于血瘀水停者,采用活血利水法。“劉寄奴:下末,醋湯服?!薄白喜荩洕M,通水道?!边@一治法應用于今天活血化瘀治療慢性腎炎、消除蛋白尿方面。如山西中醫(yī)研究所的益腎湯(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丹參、金銀花、益母草、白茅根、板藍根、紫花地丁)在消除尿蛋白和恢復腎功能方面療效較好。初步研究證明益腎湯有增加血流量和抗變態(tài)反應性炎癥的作用,這是活血化瘀與清熱解毒合用之法。筆者在中國中醫(yī)研究院西苑醫(yī)院進修期間,該院多用當歸芍藥散、桂枝茯苓丸、血府逐瘀湯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又有瘀血者,其臨床表現(xiàn)為:面色晦暗,唇色紫暗,舌質瘀斑,或有月經(jīng)不調,血塊痛經(jīng)等癥狀。慢性腎炎高血壓型病人瘀血征象明顯者,亦可用活血化瘀治療。
《本草綱目》治腫,既繼承了《內經(jīng)》的方法,又提出了新的思路,從內服到外用,內服又加食療,這些治療方法不僅對水腫是一個新的治療方法,對其他內科雜癥也是一個新的治療思路,有待進一步探討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