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漢
(山西省武鄉(xiāng)縣人民醫(yī)院 ,046300)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yōu)榛A的疾患。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導致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中醫(yī)多以“痹證”、“眩暈”病論治。近年來有關本病發(fā)病、病理、診斷及治療方面的研究頗多,現就個人中醫(yī)從瘀論治的體會總結如下。
血瘀是指體內有血液停滯,包括積存于體內的離經之血,或血運不暢,阻滯于經脈及臟腑內之瘀血。血瘀證本質的微循環(huán)障礙及血液流變性異常已從大量臨床與實驗得到證明。頸椎位于督脈循行路線上,肝腎虧虛,頸部勞損,經脈失養(yǎng),痹阻不通,不通則痛,瘀血之不除,新血不可生,氣虛無援,血運不暢,榮養(yǎng)失職,引起了不榮則痛和肢麻等癥狀??傊?經絡瘀滯不暢為頸椎病的主要病機。
西醫(yī)學認為,頸椎病主要是在頸椎退行性變的基礎上,引起頸椎間盤突出、頸椎鉤椎關節(jié)失穩(wěn)、鉤椎骨質增生等原因,致使頸椎動脈血流受阻,從而引起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頸椎血管退行性變及硬化,使血管腔變窄,血流受阻。由于頸椎的退變,使頸椎間隙變窄,引起頸椎動脈相對過長,而出現曲折、彎曲,以致血流受阻??梢娧鲐灤┱麄€頸椎病的全過程。
頸椎病的發(fā)生與血瘀有密切的關系,由于致病因素的不同、體質的差異和病的新久不同,臨床上會出現不同的癥候群,但頸椎病的分型不外虛實兩端。實證主要以寒、濕、痰、風、瘀為主,虛證以肝腎虧損,氣血不足為主,無論虛實,必然在發(fā)病的過程中出現血瘀的病機,尤其是表現為疼痛的患者。因此,在治療頸椎病時,結合其病機的情況,在各種治法中都應加上活血化瘀之法。當病機非血為主時,則作為輔助的治法;當病機以血瘀為主時,則重用活血化瘀之法。
1.寒濕阻絡挾瘀型:頸項部疼痛,頸僵,轉側不利,一側或兩側肩臂及手指酸脹痛麻;或頭痛牽涉至肩背痛,肌膚冷濕,畏寒喜熱,頸椎旁可觸及軟組織腫脹結節(jié)。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弦。治以祛寒除濕,通絡止痛,活血化瘀。方藥:威靈仙、羌活、葛根、桂枝、白芍、雞血藤、川芎、當歸、丹參、紅花、三七參、炙甘草。
方中威靈仙、羌活祛風除濕止痛;桂枝、川芎、當歸、雞血藤溫經通陽,活血通絡;葛根解痙;丹參、紅花、三七參活血化瘀;甘草調和諸藥。
2.肝腎虧損挾瘀型:眩暈,視物模糊或視物目痛,身軟乏力,納差,頸部酸痛,或雙肩疼痛,或肌肉萎縮,四肢不完全癱。舌淡紅或淡胖,邊有齒痕,脈沉細無力。治以補腎健脾,溫經和陽,活血化瘀。方藥:熟地黃、龜板膠、鹿角膠、威靈仙、杜仲、懷牛膝、山藥、川芎、紅花、三七參、葛根、丹參、桂枝、白芍、炙甘草。
方中熟地黃、杜仲、牛膝補腎養(yǎng)血;鹿角膠、龜板膠填精益髓、強筋健骨;桂枝、葛根溫經通絡;丹參、川芎、紅花、三七參、威靈仙溫經通陽,活血化瘀;山藥、炙甘草健脾和胃。中醫(yī)認為,頸椎病多因頸部軟組織慢性勞損,外邪內侵,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氣血失和,心脈不通;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肝腎精血不足,致使筋脈、骨與關節(jié)失去濡養(yǎng),經絡阻滯,髓海失充。腦為髓海,“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故腦失濡養(yǎng),髓??仗?眩暈也隨之發(fā)生。本病病因病機復雜,局部組織充血水腫,微循環(huán)障礙,血黏度增高,血流緩慢,血行不暢,這符合中醫(yī)的血瘀。故血瘀阻滯經絡是頸椎病的主要病機,活血化瘀是本病治療的基本原則。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藥物可以消除肌肉韌帶充血水腫,改善椎動脈血流量,改善微循環(huán),擴張血管,增加腦的血流量,改善腦的血液循環(huán);可以改善血流變性,降低血液黏稠度,有利于血液的運行,對腦部供血供氧均有良好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