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洪梅
老年癡呆癥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發(fā)展緩慢,病理改變以大腦萎縮為主,是大腦退行性疾病,按照病情的發(fā)展,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1.1早期 首先出現(xiàn)近事憶力明顯減退。常常丟失東西,認為別人偷了自己的東西;固執(zhí)自私,孤獨淡漠;情緒急躁易怒;語言嚕蘇;睡眠節(jié)律改變,白天臥床,夜間活動。
1.2發(fā)展期 病情進一步發(fā)展,遠事和近事記憶均受到損害,智力活動全面減退,很容易迷路,自理能力明顯障礙,呈現(xiàn)明顯癡呆。
1.3后期 患者進入全面衰退狀態(tài),生活不能自理。進入嚴重癡呆后,外貌蒼老,肌肉萎縮。病情進行性發(fā)展,最后臥床不起,常因褥瘡感染及其他并發(fā)癥引起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2.1飲食要合理,每餐七、八分飽,既能保證能量供應,又能預防癡呆。
2.2食物要多樣化,進食要細嚼慢咽,水果、青菜不可缺少,并以豆類及其制品、蛋類、花生、核桃、魚、瘦肉等高蛋白易消化吸收的食物為主,切忌暴飲暴食,吃飽就睡。
2.3嚴格戒煙,煙草中的尼古丁可使末梢血液循環(huán)障礙并能導致大腦供血不足、腦組織萎縮,導致癡呆[1]。
2.4少飲酒,大量飲酒可使中樞神經受到損害,導致癡呆。每日飲酒量<50 g。
2.5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減少毒物的吸收。
2.6避免鋁質炊具的使用,身體的鋁過量會損害中樞神經系統(tǒng),易導致癡呆。
2.7保持樂觀情緒,心胸開闊,常與年輕人在一起使自己充滿活力,延緩大腦衰老。
2.8適當進行一些文體活動,對新鮮事物有濃厚興趣,如散步、看書、下棋,促進大腦思維活動,防止腦細胞老化[2]。
2.9保持情緒穩(wěn)定,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
2.10睡眠質量要保證,每天以7~9 h為宜,保持腦清醒和精力旺盛。
老年癡呆患者往往不引起家屬的足夠重視,而癡呆者本身也缺乏對事物的主動性和自知力。很少有主動要求去住院治療的。大多數在門診檢查治療,平時留家中看護。所以,老年癡呆患者的護理多在家庭和社區(qū)中進行,對于老年癡呆患者的社區(qū)護理應著重注意以下幾方面:
3.1功能的評估及康復護理 老年癡呆患者在語言、記憶、運動、吞咽等功能上都有障礙,功能評估主要從認知、語言、心理狀況、室內活動、吞咽、排泄、視覺等方面進行。通過評估可以保持有規(guī)律的生活作息,并提供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來幫助改善記憶力。通過交談、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等方法培養(yǎng)患者的好奇心,也有助于保持大腦清醒,語言功能的恢復。對吞咽困難,有嗆咳的患者可針對咽部肌肉遲緩無力進行適應性訓練。
3.2生活護理 建立合理的飲食次數,食物多樣化,以高蛋白易消化吸收的食品為主,同時要戒煙少酒。對于進食困難有嗆咳者,必要時應用鼻飼,但要防止發(fā)生吸入性肺炎。對于一些出現(xiàn)睡眠顛倒的患者,社區(qū)醫(yī)務人員要指導家人在白天安排患者進行必要的活動,如散步或益智游戲,鼓勵患者自己洗漱,做一些輕微的家務,對于嚴生失眠者可用一些鎮(zhèn)靜的藥物。
3.3心理護理 患者焦慮、抑郁和行為上的煩躁退縮可能要加重智力的衰退,因此,要運用合適的語言及非語言交流技巧來鼓勵和安慰患者,使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3]。要細心觀察發(fā)現(xiàn)患者的內心活動和思想動態(tài),及時解決患者存在或者潛在的護理問題,采取有效的方法使患者保持平和、愉悅的心態(tài),避免情緒上有較大的波動[4]。
3.4防止發(fā)生褥瘡 晚期有些患者臥床不起,要防止褥瘡發(fā)生。每二小時翻身一次并按摩骨突隆處,勤擦背,換洗衣物,保持床墊和局部皮膚干燥、清潔、衛(wèi)生。
3.5細節(jié)上的護理 患者反應遲鈍加上癡呆,有了病痛也訴說不及時,所以要仔細觀察患者的的各種變化,出現(xiàn)異常及時就診;居室內的設施要簡單,空氣新鮮、環(huán)境舒適、無障礙物、地面要防滑、床鋪有欄桿,有危險的物品要看管好,不要讓患者碰到?;颊咭麓鼉纫獋溆行】ㄆ?,注明患者的情況,并有聯(lián)系電話以防走失和迷路。
[1]石文山.現(xiàn)代健康理念芻議.醫(yī)學與哲學,2008,29(2):54-55.
[2]邢翠珍.健身鍛煉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中國臨床康復,2004,8(21):4229.
[3]趙莉萍,鮑群.老年患者的心理護理.中華實用中西醫(yī)雜志,2005,18(15):595-597.
[4]劉玉榮.關于老年人心理問題分析與護理對策.中國臨床醫(yī)藥研究雜志,2008,20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