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教育家的今天看到自己的明天
倡導教育家辦學是教育發(fā)展的迫切需要。在當前這個教育家稀缺的時代,我們必須找到一條培育教育家的道路。教育家的今天為如何成為教育家打開了一扇窗。
倡導教育家辦學是教育發(fā)展的迫切需要。在當前這個教育家稀缺的時代,我們必須找到一條培育教育家的道路。教育家的今天為如何成為教育家打開了一扇窗。
什么樣的人才稱得上是教育家,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十分關心的問題。凡是能稱為“家”的人,必定具有某種特質,并且這種特質能被人們廣泛認可。比如畫家中有古典派畫家、印象派畫家和抽象派畫家,他們的特質很明顯,在社會上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并被人們所仰慕。教育家是“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杰出人才,為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教育家不僅熱愛教育,理解教育,遵循教育規(guī)律,還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取得了豐富的教育成果。不僅能始終站在教育的第一線,還能夠與時俱進,在教育實踐中勇于改革和創(chuàng)新。
教育家是教育思想的引領者。思想是否平庸是教書匠和教育家的根本區(qū)別。教育家必須有自己的教育思想,這些思想是經(jīng)過長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而形成的,是經(jīng)得起時間和實踐檢驗的,不僅能產(chǎn)生短期的效果,還能產(chǎn)生深遠的教育影響。教育家首先必須專注于教育實踐和教育生活,并具有敏銳的國際化視野和現(xiàn)代化意識。他們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始終站在教育的最前沿思考問題,關注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關注國際與國內教育的發(fā)展形勢,關注當代與未來的教育問題。其次,教育家的思想比一般人更深刻、更系統(tǒng)、更自覺、更富有創(chuàng)見,時刻起到引領人的作用。教育家在三個方面有所引領:一是在突破傳統(tǒng)的辦學思想上;二是在深入把握教育內部結構、規(guī)劃和方法上;三是在簡單化、生活化地處理教育內部復雜的問題上。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敖虒W做合一”三大教育主張,創(chuàng)建了生活教育理論,打破了當時的教育發(fā)展困境,創(chuàng)造了全面學習和終身學習理念,廣為教育界所推崇。
教育家是教育改革的實踐者。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形勢,教育家善于發(fā)現(xiàn)新情況、新問題、新趨勢,善于捕捉新機遇、采用新措施、建立新機制,這是當代教育家的顯著特征。教育家善于跳出教育感受、體會、思考教育。如用企業(yè)管理的思維來思考學校的管理。企業(yè)追求管理出效益,教育追求品質保質量。品質是指學生學習的品質,主要指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質量指學生的學習收獲與日俱增,學習方法不斷完善,學習潛能不斷激發(fā),學習價值不斷得到體現(xiàn)。
教育家是遵循教育規(guī)律的示范者。教育家深諳教育規(guī)律,對教育從不急功近利。遵循教育規(guī)律,就不會讓幼兒教育小學化,小學教育分數(shù)化,初中教育成人化,高中教育單一化,而是把人的成長過程作為一個系統(tǒng)來研究。教育家重視教育方法,倡導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意義、學有收獲、學有激情、學后想學,最終把學習變成學生自發(fā)的行為和原動力。學有興趣,就是要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學有意義,要求教學不是灌輸式,而是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學有激情,要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關注學生特長,讓學生的特長成為他終身享用的財富。
教育家倡導因材施教,教無定法,有教無類,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給學生提供選擇性學習的機會,把學習時間還給學生,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自主學習是終身學習的基礎,合作學習是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徑,探究學習是破解難題、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的重要基礎。
教育家遵循人的成長規(guī)律。今天的學生是明天社會的中流砥柱,教育家把教育學生擁有社會責任感、榮譽感作為己任,教育他們明辨是非,分清真善美和假惡丑,接納自己,理解他人,分享他人的喜悅,分擔他人的痛苦,做自信、獨立、負責任的人,將來成為一個有道德、有理想、有信念的人,成為主人翁意識濃厚的人。英國著名的牛津大學,為什么能夠培養(yǎng)出許多首相和諾貝爾獲獎者?主要原因就是他們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培養(yǎng)學生完美人格。每個新生到牛津大學報到后,都會領到一把鑰匙,用它可以打開學校的邊門、圖書館的門等,學生完全成了學校的主人。假如有人在圖書館偷書被人抓住,將會由一個有學生參加的仲裁委員會對他作出懲處。在這種自律的氛圍中,很少有學生去冒天下之大不韙。即使個別人違規(guī)被抓,不等仲裁,他就悄悄卷鋪蓋走人了。同時,教育家以成人的眼界和孩子的眼光來幫助孩子認識這個世界,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教育孩子。一次,一所幼兒園評選“最受歡迎的教師”時,有一位教師不是教學最出色的,但是最后卻當選了。當選的原因很簡單,就是這位教師時常蹲著身子給孩子們講故事。這說明教育需要共同的感受,教師要平等地對待師生之間的關系。如果教師總是居高臨下,過分強調師道尊嚴,與學生之間就容易產(chǎn)生隔閡。
教育家是學校愿景的設計者。教育家辦學十分注重學校文化建設。在學校文化建設中,教育家既會秉承學校的傳統(tǒng)文化,又會兼顧學校周邊文化,根據(jù)教師和學生的基本情況,創(chuàng)建人人都適應的文化環(huán)境,建設一個校園文化“場”,讓師生感受到幸福。
教育家既是教書的行家,又是做學問的能手;既是做人的楷模,又是育人的典范;既是理論研究者,又是實踐探索者。教師、校長和教育行政人員都可以成為教育家。沒有教育閱歷和實踐的人,頂多是專家,不能稱為教育家。
教育工作者要想成為教育家,應以教育家的特質來反思自己的差距,努力向教育家靠攏。首先必須品行端正,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塑造人的工程,一個品行不好的人,本不適合從事教育工作,更談不上成為教育家。其次,就教師而言,教師要有個性,教育教學要形成自己的風格。三是熱愛教育,關愛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找到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成長。四是要不斷學習和進行教學反思,有一句名言:放棄學習,就是放棄進步;選擇學習,就是選擇明天;抓緊學習,就是抓住了未來。教師的學習態(tài)度,能夠對學生起到示范作用。教師應經(jīng)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這樣既能促進自己的專業(yè)成長,又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五是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把教育作為自己終身不渝的追求,對教育存敬畏之心、虔誠之心。
作者
黃儉 湖北省教育廳副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