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逸洲
(莆田學院附屬醫(yī)院兒科,福建 莆田 351100)
嬰兒肝炎綜合征系指一組嬰兒期具有肝細胞性黃疸,肝腫大、變硬和肝功能損害(主要為血清谷丙轉(zhuǎn)氨酸酶升高)的臨床癥候群[1]。近年來嬰兒肝炎綜合征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引起兒科醫(yī)生的普遍關注。主要病因有宮內(nèi)和圍生期感染,先天性遺傳代謝性疾病,肝內(nèi)膽管發(fā)育異常等。國內(nèi)目前以乙型肝炎病毒和巨細胞病毒為主要病原,其中48.1%~78.3%由巨細胞病毒感染所致[2],感染后肝功能損害恢復正常較難,現(xiàn)有的保肝降酶利膽藥并無特效。我們科在綜合治療的基礎上應用促肝細胞生長素(pHGF)治療嬰兒肝炎綜合征,取得較滿意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在本科住院治療的嬰兒肝炎綜合征患兒82例,均符合兒科診斷標準[3]及巨細胞感染診斷方案[4]。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42人,男26人,女16人,年齡1~2.5月,黃疸37例。對照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齡1~3月,黃疸33例。入院時兩組性別、年齡、臨床表現(xiàn)、生化指標(ALT、TBIL)等均具有可比性,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方法 兩組患兒均予復方甘草酸苷,更昔洛韋,還原型谷胱苷肽,及能量、VitK1、VitC、金雙歧等綜合治療。治療組予促肝細胞生長素10~20 mg加入5%GS 50~100 ml靜滴,1日1次,2周為1療程,對照組除綜合治療外不予pHGF治療,兩組均治療2個療程,治療1周復查血常規(guī),3周復查肝功能。
1.3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均檢測血、尿、糞常規(guī)、肝腎功能、TORCH等及臨床表現(xiàn)。
1.4療效判斷標準 顯效:主要癥狀、體征消失或明顯好轉(zhuǎn),血清總膽紅素、谷丙轉(zhuǎn)氨酶降到正常,停藥無復發(fā)。有效:主要臨床癥狀、體征有所好轉(zhuǎn),血清總膽紅素、谷丙轉(zhuǎn)氨酶接近正常,停藥后有復發(fā),再次用藥仍有效。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肝功能無好轉(zhuǎn)或病情加重。
1.5統(tǒng)計學處理 計數(shù)資料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用t檢驗。
2.1治療組顯效29例(69.04%),有效11例(26.19%),無效2例(4.77%),總有效率95.23%。對照組顯效19例(47.5%),有效10例(25%),無效11例(27.5%),總有效率72.5%。兩組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χ2=7.94,P﹤0.01,治療組療效較對照組好。
2.2兩組治療前后血生化比較 治療組ALT、TBIL下降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生化指標比較
嬰兒肝炎綜合征是由先天性(宮內(nèi)感染和病毒經(jīng)胎盤傳播)和圍生期感染引起者治療后肝臟損害可恢復,但因巨細胞病毒會損害患兒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或聽覺器官,遺留有生長發(fā)育落后,智力低下和聽覺障礙等。由肝內(nèi)或肝外膽管發(fā)育障礙或阻塞、畸形和遺傳代謝病引起,預后往往不佳。嬰兒肝炎綜合征的主要病理改變?yōu)楦渭毎溲?、腫脹、毛細膽管變窄,膽汁淤積,肝間質(zhì)和門脈區(qū)有炎癥和細胞浸潤。輕者肝小葉結(jié)構(gòu)正常,重者紊亂失常,肝細胞點狀或片狀壞死[5]。嬰兒肝炎綜合征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全身皮膚粘膜黃疸、肝脾肋下腫大和肝功能損害。黃疸一般在生后4周內(nèi)出現(xiàn),持續(xù)時間較長,伴有尿色深黃,大便顏色變淡,呈灰白色或白陶土樣。一般肝腫大伴有脾腫大,血清轉(zhuǎn)氨酶升高的同時,血清總膽素和直接或間接膽紅素升高或r-谷氨酰轉(zhuǎn)肽酶、堿性磷酸酶升高伴膽汁酸升高。轉(zhuǎn)氨酶升高提示肝細胞破壞受損,酶釋放進入血中。此時應積極保肝降酶治療,如不及時治療,導致肝細胞嚴重破壞,最后肝衰竭死亡。嬰兒肝炎綜合征大多數(shù)病例早期病因較難確定,治療采用利膽退黃保肝降酶等綜合措施[6]及免疫抑制劑、免疫增強劑和對癥支持及抗感染等,尚無特效藥物。本研究42例嬰兒肝炎綜合征除綜合治療外,使用促肝細胞生長素治療,與選擇40例不使用pHGF治療作對照,結(jié)果治療前后兩組AST和TBIL有明顯差異(P﹤0.01)。表明促肝細胞生長素對嬰兒肝炎綜合征改善肝功能即降低AST和TBIL效果明顯。促肝細胞生長素為健康乳豬新生肝臟內(nèi)提取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物質(zhì),主要是分子量為21 KU水溶性蛋白質(zhì)和少量核酸。它能改變肝細胞膜離子轉(zhuǎn)逆機制,調(diào)節(jié)細胞CAMP水平,促進肝細胞合成;通過pHGF活性基因與肝細胞膜上受體相互作用刺激肝細胞DNA合成,促肝細胞再生及病變肝細胞修復;增強機體NK、T細胞功能;抑制腫瘤壞死因子活性,降低IL-6、IL-8等細胞因子水平;減輕細胞膜脂質(zhì)過氧化,抑制肝細胞壞死和炎癥反應;增加肝臟枯否細胞吞噬功能,降低腸源性內(nèi)毒素對肝細胞的進行性損害,防止肝衰竭;并有一定抗肝纖維化作用,能提高實驗動物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存活率[7-8]。應用pHGF治療嬰兒肝炎綜合征,強調(diào)早期使用,使病兒在大量肝細胞壞死的同時,及時促進肝細胞再生,盡早恢復肝細胞功能,以度過肝功衰竭關。等病情發(fā)展到晚期,再用pHGF已錯過治療最好時機,因殘存的肝細胞還未來的及再生和修復,即可死于嚴重的肝衰竭并發(fā)癥。國內(nèi)郭紅梅、玉曉紅等[9]使用促肝細胞生長素治嬰兒肝炎綜合征取得較好療效,但其他雜志報道較少。目前兒科治療嬰兒肝炎綜合征的保肝藥不多,我們應用pHGF治療效果明顯,與文獻報道一致,為嬰兒肝炎綜合征治療增加一種有效的方法,且pHGF價格適宜,來源豐富,使用安全未發(fā)現(xiàn)嚴重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1] 薛辛東,杜立中.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270.
[2] 孫小梅,毛志芹,袁志.嬰兒巨細胞病毒感染的診治[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1,16(8):462-463.
[3] 李毅.兒科疾病診斷標準[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465.
[4] 中華醫(yī)學兒科學分會感染消化組. 巨細胞病毒感染診斷方案[J]. 中華兒科雜志,1999,37(7):441.
[5] 沈曉明,王衛(wèi)平.兒科學[M]. 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 :257.
[6] 黃志華.嬰兒肝炎綜合征膽道運動功級紊亂有診斷與治療[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4,19(3):169-171.
[7] 杜文惠,李 麗.促肝細胞生長素治療急性病毒性肝炎126例[J].臨床薈萃,2002,17(8):462-463.
[8] Dat W, Sato S, Asano G.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hepatocyte growth-promoting factor ( pHGF) against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acute liver injury in rats IL. Protective effect on cell mernbrane mjury[J].J N:ppon Med Sch,2001,68(2):154-164.
[9] 郭紅梅,玉曉紅,朱啟镕. 促肝細胞生長素治療嬰兒肝炎綜合征[J]. 實用兒科雜志,2005,20(5):43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