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海丹 顧婷婷萬勤 黃昭鳴
聲學上,音調通常被定義為聲音頻率的主觀屬性,是一種心理感受量,與它相關的聲學指標包括平均言語基頻(mean Speaking fundamental frequency,MSFF)、基頻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 fundamental frequency,SDF0)、基頻動態(tài)范圍(RangeF0)。其中MSFF和SDF0表示聲帶每秒鐘振動次數(shù)的均值和標準差[1],通常在正常交談時,4~7歲男性和女性的MSFF值為280~380 Hz,SDF0為20~35 Hz。RangeFo是指聲帶每秒鐘振動次數(shù)的變化范圍,即最大F0與最小F0的差值,3歲到青春期以前兒童正常交流時的RangeF0的均值介于150~200 Hz之間[2]。相關研究表明3~7歲時兒童音調隨著年齡增長呈顯著下降趨勢[3,4]。
與健聽兒童比較,聽障兒童由于缺少準確的聽覺反饋,在會話交流中往往難以正確把握音調,易出現(xiàn)音調過高或過低、單一、變化過渡的現(xiàn)象[5]。對聽障兒童進行音調異常的矯治,首先要對其本身的音調水平進行全面的評估,分析其音調異常的特點。本文通過比較不同測試語料下3~6歲健聽兒童與聽障兒童音調的特點,探討不同語料對評估結果的影響,比較健聽兒童和聽障兒童音調特征的主要差異及相關影響因素,為聽障兒童音調異常的矯治提供一定幫助。
1.1研究對象 從浙江省、江蘇省的部分幼兒園選取3~6歲的健聽兒童及聽障兒童共122例(表1),其中,健聽兒童95例,必須符合以下標準:無聽覺和言語障礙史;在測試期間無過敏癥或上呼吸道感染;平時使用的語言為普通話。聽障兒童27例,必須符合以下標準:使用漢語普通話進行聽覺言語康復訓練;康復時間半年以上;聽力重建或補償在最適和適合范圍[6],不伴隨其他異常。
表1 122例受試者年齡和性別分布(例)
1.2研究方法
1.2.1測試語料及設備 測試語料由三種形式組成[5],分別為:如:①對話型:“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幾歲了?”要求被試做出完整回答,如:“我叫xx,今年x歲了”等;②跟讀型:要求被試跟讀句子,如:“媽媽愛寶寶,寶寶愛媽媽”等;③數(shù)數(shù)型:要求被試自己數(shù)數(shù)“1、2、3、4、5”。錄音之前,用聲級計檢測環(huán)境噪聲在40 dB(A)以下,采用BEICK-BE-8800單項麥克風、音頻前置放大低通濾波器LA01和啟音博士言語測量儀(Real AnalysisTM,Dr.speechTM)進行錄制,并用啟音博士言語測量儀(Real AnalysisTM,Dr.speechTM)進行分析,得出MSFF、SDF0、RangeF0值。
1.2.2測試方法 首先由主試者講解測試要求,確保被試理解后,正式開始進行一對一的測試并錄音。錄音時,單向麥克風與桌面水平呈45°角,被試者嘴唇與麥克風之間距離10 cm左右,錄音順序為:對話型、跟讀型、數(shù)數(shù)型。對話型語料錄音過程中,主試與被試之間的問與答間隔3~5秒;跟讀型語料錄音過程中,句與句之間的間隔時間在3秒左右;數(shù)數(shù)型語料錄音過程中,數(shù)與數(shù)之間保持1秒左右的間隔。每段語料采集兩次有效數(shù)據(jù),然后取平均值。
1.3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單因素重復測量實驗統(tǒng)計分析不同測試語料對3~6歲健聽兒童音調聲學分析的影響,分成三個單因素重復測量實驗設計,其中自變量均為語料類型:對話型、跟讀型、數(shù)數(shù)型;因變量分別為平均言語基頻(MSFF)、基頻標準差(SDF0)和基頻動態(tài)范圍(RangeF0)。
采用多因素實驗設計分析年齡、性別和聽力情況對3~6歲健聽兒童及聽障兒童MSFF的影響,其中自變量為年齡、性別、聽力情況,年齡分三個水平(3~,4~,5~6歲);性別分為兩個水平(男、女);聽力情況分兩個水平(健聽、聽障),因變量分別為MSFF、SDF0和RangeF0。
2.1不同測試語料下健聽兒童及聽障兒童音調聲學分析結果(表2、3)
表2 不同語料下健聽與聽障兒童的音調聲學分析結果
可見,三種測試語料下健聽兒童MSFF值由高到底依次為數(shù)數(shù)型、跟讀型、對話型,SDF0及RangeF0由高到底依次為數(shù)數(shù)型、對話型、跟讀型;聽障兒童MSFF值由高到底依次為數(shù)數(shù)型、跟讀型、對話型, SDF0及RangeF0值由高到底依次為對話型、數(shù)數(shù)型、跟讀型。
不同測試語料下健聽兒童的MSFF顯著差異,SDF0和RangeF0有極顯著差異(表3)。由此可以看出語料類型對3~6歲健聽兒童的MSFF無明顯影響,但對SDF0及RangeF0有極顯著影響,因此有必要就語料類型展開分別研究。
表3 不同語料下健聽兒童MSFF、SDF0、RangeF0的方差分析
注:*P<05;**P<.01,下同
2.2年齡、性別、聽力情況對MSFF的影響 對健聽及聽障兒童三種語料MSFF的均值進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聽力情況的主效應顯著(F=20.89,P<0.01),說明不同聽力情況下3~6歲兒童音調的MSFF間存在極顯著差異;性別的主效應顯著(F=11.58,P<0.01),說明不同性別3~6歲兒童音調的MSFF間也存在極顯著差異;年齡的主效應不顯著(F=1.25,P>0.05),說明不同年齡3~6歲兒童音調的MSFF間無顯著差異。年齡與性別的交互作用顯著(F=3.83,P<0.05),簡單效應分析如圖1所示,聽力情況與性別的交互作用顯著(F=5.60,P<0.05)。男、女性健聽兒童MSFF均值分別為278.50、287.56 Hz,男、女性聽障兒童MSFF均值分別為300.04、338.18 Hz??梢钥闯觯郝犝蟽和腗SFF高于健聽兒童(F=20.89,P<0.01),且兩類兒童中女性MSFF的均值都高于男性(F=11.58,P<0.01)。
圖1 健聽及聽障男女兒童MSFF的均值比較
2.3年齡、性別、聽力情況、語料類型對SDF0的影響 對健聽兒童及聽障兒童的SDF0值根據(jù)語料類型進行方差分析,自變量為年齡、性別、聽力情況,被試間變量為語料類型,可見語料的主效應顯著(F=5.79,P<0.01),說明不同語料下3~6歲兒童的SDF0間存在極顯著差異;年齡的主效應顯著(F=4.01,P<0.05),說明不同年齡3~6歲兒童的SDF0間存在顯著差異;性別的主效應顯著(F=5.45,P<0.05),說明不同性別3~6歲兒童的SDF0間也存在顯著差異;語料與聽力情況的交互作用顯著(F=4.79,P<0.01),簡單效應分析如圖2所示,聽力情況、年齡、性別相互間均不存在交互作用。兩兩比較不同語料間SDF0的差異,對話型與數(shù)數(shù)型語料下SDF0無顯著差異(sig=1.000,P>0.05),對話型與跟讀型語料下SDF0存在極其顯著差異(sig=0.007,P<0.01),跟讀型與數(shù)數(shù)型語料下SDF0存在顯著差異(sig=0.011,P<0.05)。
兩兩比較不同年齡間SDF0的差異,發(fā)現(xiàn)3~、4~、5~6歲兒童間SDF0均無顯著差異。
圖2 健聽和聽障兒童不同語料下的SDF0均值比較
2.4年齡、性別、聽力情況、語料類型對RangeF0的影響 將健聽兒童及聽障兒童的RangeF0值根據(jù)語料類型進行方差分析,自變量為年齡、性別、聽力情況,被試間變量為語料類型。結果顯示語料的主效應顯著(F=17.88,P<0.01),說明不同語料下RangeF0存在極顯著差異;聽力情況的主效應顯著(F=7.97,P<0.01),說明不同聽力情況下3~6歲兒童的RangeF0存在極顯著差異;語料與聽力情況的交互作用顯著(F=5.04,P<0.01),簡單效應分析如圖3,可見聽力情況、年齡、性別相互間均不存在交互作用。
兩兩比較不同語料間RangeF0的差異,對話型與跟讀型語料下RangeF0存在極其顯著差異(sig=0.000,P<0.01),對話型與數(shù)數(shù)型語料下RangeF0無顯著差異(sig=1.000,P>0.05),跟讀型及數(shù)數(shù)型語料下RangeF0存在極其顯著差異(sig=0.000,P<0.01)。
圖3 不同語料下健聽和聽障兒童RangeF0的均值比較
本研究結果說明3~6歲健聽兒童的平均言語基頻不受不同測試語料的影響,因此,在對3~6歲兒童進行音調測試時,可以根據(jù)其構音能力的不同,在三種測試語料中任意選擇一句作為測試語句,所測得的結果可以與同一個常模進行比對。但語料對基頻標準差及基頻動態(tài)范圍具有極顯著影響,數(shù)數(shù)型的基頻標準差和基頻動態(tài)范圍均高于其他兩種語料類型,說明數(shù)數(shù)型語料對于音調的變化幅度高于其他兩種語料類型,提示治療師如果是針對音調單一障礙患兒進行評估,可以選擇數(shù)數(shù)型語料,而對于音調過高障礙兒童,可以選用跟讀型或對話型語料。
在3~6歲兒童中,性別和聽力情況是影響其平均言語基頻的主要因素。男性兒童的MSFF低于女性兒童,說明無論是健聽兒童還是聽障兒童,女童的音調普遍高于男童;健聽兒童的MSFF值低于聽障兒童,說明聽障兒童比較容易出現(xiàn)高音調。年齡對3~6歲兒童平均言語基頻的影響并不顯著,這一結果與文獻中3~7歲時兒童音調隨著年齡增長呈顯著下降趨勢[3,4]有所不同,推測3~6歲可能并不是兒童音調變化的關鍵期,6歲及6歲以后隨年齡增長而出現(xiàn)的變化會比較明顯,當然還需要進一步擴大受試者年齡范圍進行研究證實。
語料對基頻標準差和基頻動態(tài)范圍的影響顯著,并且對話型語料和數(shù)數(shù)型語料下的SDF0都與跟讀型語料間存在極為顯著的差異,而前兩者間不存在顯著差異,由此可見,通過對話型及數(shù)數(shù)型語料獲得的基頻標準差和基頻動態(tài)范圍值可以互相通用,而通過跟讀型語料獲得的基頻標準差和基頻動態(tài)范圍值需要單獨參考,建議評估人員在進行音調評估時要參考音調聲學分析來源——語料。三種語料下的結果有時能夠相通,有時只體現(xiàn)了受試者一個維度上的音調變化而非全貌,建議評估時可以綜合三類語料的結果來制定音調矯治方案。
年齡對基頻標準差的主效應比較明顯,表明年齡會影響兒童的音調變化,但3~6歲各年齡段間的兩兩比較不存在顯著差異,說明3~、4~、5~6歲的兒童說話時對音調變化的控制能力不同,但這種不同并不存在規(guī)律性。而3~6歲女性兒童基頻標準差高于男性,說明女童說話時的音調變化比男童更夸張。
聽力是影響兒童基頻動態(tài)范圍的主要因素,聽障兒童的RangeF0高于健聽兒童,說明聽障兒童控制音調變化的能力低于正常兒童,說話時較易出現(xiàn)音調忽高忽低的現(xiàn)象。由此可見,對聽障兒童進行音調的評估和訓練是有必要的。
本研究只是初步分析了3~6歲健聽兒童及聽障兒童的音調聲學分析特征及語料類型、年齡、性別對音調的影響,雖得出不同語料對音調會產(chǎn)生較大影響,其中數(shù)數(shù)型語料下兒童的平均言語基頻及基頻標準差都相對較高,但并未探討該結果與兒童音調異常間的關系,因此下一步的研究可考慮從該結果出發(fā)探索如何采用數(shù)數(shù)方式來矯治低音調。
4 參考文獻
1 黃昭鳴,萬萍,蔡紅霞.言語音調障礙的測量及矯治對策[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05(6):29.
2 萬萍,黃昭鳴.嗓音保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28~140.
3 萬萍,黃昭鳴,高娟娟.人工耳蝸與助聽器對聽障兒童嗓音音質的影響研究[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9,23:874.
4 黃昭鳴,杜曉新,蔡紅霞.平均言語基頻常模的制訂及其相關研究[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05(2):26.
5 黃昭鳴,杜曉新.言語障礙的評估與矯治[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47~81.
6 中國殘疾人康復協(xié)會聽力語言康復專業(yè)委員會.助聽器驗配操作規(guī)范(試行)[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9,15:4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