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對中部地區(qū)學生教育公平感的調查及教育公平的思考

      2011-01-16 01:58:32鄧銀城卜曉艷
      湖北工程學院學報 2011年3期
      關鍵詞:調查結果教育資源公平

      鄧銀城,卜曉艷

      (孝感學院教育與心理學院,湖北孝感 432000)

      一、中部地區(qū)中小學生教育公平感的調查內容與方法

      2010年8月,《小康》雜志社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聯(lián)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中國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滿意度調查。調查顯示,中國公眾對教育的不滿,主要集中于“教育投入”和“教育公平”。調查者從“教育投入及政策偏向性、教育法律法規(guī)體系建設及執(zhí)行、對中國教育現(xiàn)狀的滿意度、對教育公平程度的感受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等5個方面來衡量中國教育小康狀況,在這5項指標中,對教育公平程度的感受最差,其指數(shù)僅為53.6。[1]教育公平程度主要體現(xiàn)在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教育機會、教育利益的公平分配上,學生是教育資源、教育機會和教育利益的主要分配對象,他們是教育公平狀況最深切的感受者,他們在學業(yè)成就和身心發(fā)展上的公平程度是評價教育公平的最終尺度。目前,我國中小學生對教育公平程度的感受如何,不同性別、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段和不同家庭的學生的教育公平感是否存在差異?為了探索這些問題,本項目組在2010年下半年,從中部地區(qū)6省抽取了1450名中小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其中湖北學生350名,河南學生300名,江西、山西、安徽和湖南等4省學生各為200名。項目組考慮到小學低年級學生在理解調查問卷的內容上可能還有些困難,所以,在小學抽取的調查對象都是高年級學生。

      何謂教育公平感?有人認為,“教育公平感是對教育事實存在進行判斷時引發(fā)的主觀體驗,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動機?!盵2]也有人提出,“教育公平感是主體依照自己的習慣,對教育公平的‘實然’和‘應然’之間關系所作的價值判斷?!盵3]教育公平感就是個體對教育公平程度的感受。對社會公眾而言,教育公平感是人們根據(jù)自己的社會公平觀對教育機會、教育資源和教育利益的分配狀況進行評價時所產生的情感體驗。對學生而言,教育公平感是一個學生對自己獲得的教育利益、教育資源和教育機會以及自己取得的教育成就與其他學生相比較所產生的主觀判斷和情感體驗。學生的教育公平感比社會公眾的教育公平感能夠更加直接地反映目前教育公平的現(xiàn)狀。

      為了調查學生的教育公平感,本項目組編制了專門調查學生教育公平感的問卷,問卷中的20道題分為3個調查維度,從以下3個方面來調查學生的教育公平感。第一,學生對教師關注與期望的感受。上個世紀美國學者羅森塔爾等人進行的“期望心理”實驗,證實了教師對學生的積極的關注和殷切的期望是激勵學生成長的心理因素。[4]47如果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和關注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必然會對學生的發(fā)展和學業(yè)成就產生不同的作用。這個調查維度包括“多數(shù)老師只對成績好的同學抱有期望,與他們交往較多”等8道題。第二,學生對教師教育教學評價是否公平的體驗。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對于學生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教育評價具有改進學生學習和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的功能。這個方面有“老師是根據(jù)學生的品德和成績來評選優(yōu)秀學生或三好生”等5道題。第三,學生對自己獲得的教育利益、教育資源和教育機會是否公平的判斷和感受。教師在教育資源的分配過程中,扮演著資源分配主體和資源配置對象的雙重角色,他們要在學生之間公平合理地分配各種教育資源,同時又接受社會和學校分配給自己的教育資源。有人作過實證研究,當前學生家長最關心的是與自身利益最貼近的教育公平,是教師在學校教育活動中尤其是課堂上的教育行為是否公平。[5]這個調查維度包括“我們班上定期調整每個同學在教室中的座位”等7道題。問卷中20道題的答案都有“很不符合、較不符合、難以確定、比較符合、非常符合”5個選項,調查對象根據(jù)自己的感受和體會選取其中一項 ,在統(tǒng)計時按 1、2、3、4、5 或 5、4、3、2、1 計分,每個維度各有一半左右的題屬于反向計分,調查對象的得分愈高所體驗的教育公平感愈強。為了獲得更為確切和真實的信息,問卷采取匿名回答的方式。

      二、中部地區(qū)中小學生教育公平感調查結果的統(tǒng)計與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450份,回收有效問卷1395份。全部數(shù)據(jù)運用 SPSS13.0進行統(tǒng)計分析,數(shù)據(jù)比較采用 T檢驗或單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齊性時采用LSD多重比較,不齊性時采用Tamhane多重比較。下面將對本次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

      表 1、表 2、表 3、表 4、表 5 為不同性別、不同身份、不同學段、不同地區(qū)、不同家庭學生的教育公平感的調查結果分析表。(各表的調查維度一欄中用“關注期望”“教育評價”“資源分配”分別代表“學生對教師關注與期望的感受”、“學生對教師教育教學評價的感受”、“學生對教育資源分配的感受”)

      表1 不同性別學生的教育公平感的調查結果分析① 在1395份有效問卷中有1份問卷未填性別,故未作統(tǒng)計。

      表2 學生干部與普通學生的教育公平感的調查結果分析② 在1395份有效問卷中有36份問卷既未填學生干部也未填普通學生,故未作統(tǒng)計。

      表3 不同學段學生的教育公平感的調查結果分析③ 在1395份有效問卷中有1份問卷未填學段,故未作統(tǒng)計。

      表1和表2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在3個調查維度上,男女學生之間、學生干部與普通學生之間的差異都不顯著;也就是說,中部地區(qū)中小學生的教育公平感不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在普通學生與學生干部之間,在教育公平感上也不存在顯著差異。根據(jù)本項目組的問卷設計,學生問卷得分越高則體驗到的教育公平感越強。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中部地區(qū)學生既沒有感受到十分強烈的教育不公平現(xiàn)象,也沒有產生很強的教育公平感。

      表3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在對教師的關注和期望的感受上,高中生體驗到的教育公平感要低于初中生和小學生,與初中生、小學生之間的差異顯著。在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評價的感受方面,高中生得分最低,與初中生之間差異顯著,其體驗到的教育公平感要明顯低于初中生。在對教師分配教育資源的感受方面,高中生仍然得分最低,與小學生之間差異顯著,高中生感到自己得到的教育利益、教育資源的公平程度明顯低于小學生。

      表4 不同地區(qū)學生的教育公平感的調查結果分析① 在1395份有效問卷中有9份問卷未填學校所在地區(qū),故未作統(tǒng)計。

      表4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在學生對教師的關注和期望的感受、對教師教育評價的感受等調查維度上,農村學生的得分都要高于縣鎮(zhèn)學生和城市的學生,農村學生體驗到的教育公平感明顯高于縣鎮(zhèn)學生和城市學生,與縣鎮(zhèn)學生、城市學生之間差異顯著。在對教師分配教育資源公平性的感受方面,農村學生得分最高,與縣鎮(zhèn)學生之間差異顯著,農村學生感到自己獲得的教育機會、教育利益和教育資源的公平程度明顯高于縣鎮(zhèn)學生。

      表5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在教育資源、教育機會和教育利益的分配方面,不同家庭的學生所體驗到的教育公平感沒有明顯的差異。在對教師的期望和關注的感受上,領導干部家庭的學生所感受到的教育公平程度要明顯低于體力勞動者家庭和其他家庭的學生,與體力勞動者家庭和其他家庭的學生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在教師評價公平程度的體驗上,領導干部家庭的學生所感受到的教育公平明顯低于體力勞動者家庭、個體私營者家庭和其他家庭的學生,與這3類家庭的學生存在顯著差異。在這個調查維度上,腦力勞動者家庭的學生所體驗的教育公平感也要顯著地低于體力勞動者家庭和個體私營者家庭的學生。

      表5 不同家庭學生的教育公平感的調查結果分析② 在1395份有效問卷中有21份問卷未填家庭類型,故未作統(tǒng)計。

      三、對調查結果的討論及教育公平問題的思考

      在本次調查對象的5個變量中,學生的性別、學生的身份(即普通學生與學生干部)等變量的調查結果不存在顯著性差異,項目組無需討論。下面,將對不同家庭學生教育公平感的調查結果進行討論。在教師期望和教育評價方面,領導干部和腦力勞動者家庭的學生得分都低于其他家庭,他們的教育公平感較低。我們認為,領導干部和腦力勞動者家庭的學生由于家庭背景較好,大多有一種優(yōu)越感,他們希望得到教師更多的關注和更高的評價,即便教師給予他們和其他同學一樣的關注和評價,但他們可能認為教師對他們關注太少、期望不多和評價不高,所以,他們難以產生較高的教育公平感。

      對不同學段和不同地域學生教育公平感的調查結果,我們將聯(lián)系項目組在2009年進行的中部6省中小學教師教育公平意識的調查結果[6]進行對比分析和討論。根據(jù)兩次調查所取得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不同學段、不同地域的教師與學生的調查結果能夠互相驗證,凸現(xiàn)兩次問卷調查研究的結果具有較高的信度。根據(jù)上次調查的問卷設計,調查對象的問卷得分越低則教育公平意識越強。上次調查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小學教師在教師關注、教師評價和教師對資源的分配等3個調查維度的得分要低于初中教師和高中教師,表明小學教師教育公平意識要高于中學教師。本次學生教育公平感的調查結果也證實,在對教師關注的感受、對教師分配資源的感受方面,小學生的得分要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對教師評價方面的得分上,小學生也高于高中生;小學生所體驗到的教育公平感要高于中學生。這種調查結果說明:以片面追求升學率為辦學目的的“應試教育”是引發(fā)教育不公平現(xiàn)象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學教師面臨著升學率的壓力,一些教師為確保升學率,對那些成績好的學生會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更好的教育資源,在學校教育過程中產生了不公平現(xiàn)象。小學教師沒有升學的壓力,他們能夠全面地關注自己的學生,在學生之間公正地分配教育資源,所以小學生的教育公平感自然高于中學生。

      上次教師教育公平意識的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學校教師在教師關注、教師評價和資源分配等3個調查維度上的得分都低于城鎮(zhèn)和城區(qū)學校的教師,農村教師教育公平意識強。本次不同地域學校學生教育公平感的調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在對教師關注、教師評價和教師資源分配的感受上,農村學生的問卷得分高于城鎮(zhèn)和城市學生,農村學生體驗到的教育公平感最強。這兩次調查結果都說明,我國城鎮(zhèn)和城市學生的家長比農村學生的家長更關注子女的教育。一些城鎮(zhèn)和城市學生的家長會對孩子的教師進行“感情”投資,如給孩子的老師送禮,而一些教師在得到學生家長提供的好處之后,就難以公平公正地對待所有的學生。農村學校的教師很少受到這種社會風氣的影響,所以,他們的教育公平意識和公平行為要高于城鎮(zhèn)和城市教師。在農村教師教育公平意識和公平行為的作用下,農村學生所體驗到的教育公平感自然高于城鎮(zhèn)和城市學生。

      在研究教育公平問題的過程中,一般把校際之間、城鄉(xiāng)之間和區(qū)域之間的教育不公平現(xiàn)象稱為宏觀層面教育公平問題,把學校內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教育不公平現(xiàn)象稱為微觀層面教育公平問題。本項目組近年來對教育公平問題進行過3項實證研究,有兩項是關于微觀層面教育公平的實證研究,研究的內容是教師的教育公平意識和學生的教育公平感;還有一項是關于宏觀層面教育公平的實證研究,研究的視角是比較和分析東部浙江省和中部湖北省在農村基礎教育資源配置上的差距。[7]這些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宏觀層面的教育不公平現(xiàn)象較之微觀層面的教育不公平現(xiàn)象更為突出。對微觀層面教育公平問題的兩次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在教師關注、教師評價和資源分配等調查維度上,中小學教師具有一定的教育公平意識。在對教師關注、教師評價和資源分配的感受上,學生的問卷得分均在3分以上。但是,關于宏觀層面教育公平的實證研究結果顯示,我國農村基礎教育資源配置在省際之間、區(qū)域之間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本項目組上次對湖北和浙江兩省農村基礎教育資源配置進行過比較研究,比較的時間跨度是2006至2007年?,F(xiàn)在,我們還是對湖北和浙江兩省基礎教育資源的配置情況(主要是教育經(jīng)費)進行比較,將時間跨度擴展到2005至2009年,比較的結果如表6、表7所示。

      表6 浙江省和湖北省小學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yè)費的差距 單位:元

      表7 浙江省和湖北省初中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yè)費的差距 單位:元

      根據(jù)表6和表7提供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以浙江省為代表的東部地區(qū)和以湖北省為代表的中部地區(qū)在教育經(jīng)費上的差距,從比例上看是逐年縮小,但從數(shù)額上看還在逐年擴大。

      在知識經(jīng)濟時代里,受教育的經(jīng)歷和水平是社會成員就業(yè)的基本條件,而就業(yè)又是一個人獲取經(jīng)濟收入的主要途徑和安身立命的前提。沒有教育公平就沒有就業(yè)公平,沒有就業(yè)公平就沒有收入公平,沒有收入公平就沒有社會生活的公平。所以,教育公平是一切公平的前提。中國的民眾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關注教育公平問題。有許多人認為,教育不公平是最大的社會不公平。如前所述,一些研究者所進行的調查結果表明,目前我國民眾對教育公平程度的感受很差,這說明在教育領域中還存在十分嚴重的教育不公平現(xiàn)象,尤其是宏觀層面的教育不公平還有擴大的趨勢。宏觀層面的教育不公平的集中體現(xiàn)是校際之間、城鄉(xiāng)之間和區(qū)域之間在教育資源配置上的差距。雖然新的《義務教育法》明確規(guī)定,不得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但目前愈演愈烈的“擇校熱”和愈來愈高的“擇校費”表明,校際之間在教育資源配置上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農村學校優(yōu)秀教師的大量流失,使城鄉(xiāng)學校在教育質量上的差距越來越大。我國東部發(fā)達地區(qū)與中西部欠發(fā)達地區(qū)、貧困地區(qū)在教育資源配置上的巨大差距在短期內也很難縮小。所以,促進教育公平,實現(xiàn)社會公平,提高廣大民眾的教育公平感,意義重大,任重道遠。

      [1] 歐陽海燕.中國教育滿意度大調查[J].小康,2010(9).

      [2] 呂曉俊,劉幫成.高校大學生公平心理與行為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6).

      [3] 劉廣明.高等教育哲學視野中的教育公平[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

      [4] 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 課題組.新時期浙江基礎教育公平與均衡發(fā)展的現(xiàn)狀與對策建議[J].浙江教育科學,2008(4)

      [6] 鄧銀城,卜曉艷.中部地區(qū)中小學教師教育公平意識的調查與研究[J].孝感學院學報,2010(2).

      [7] 鄧銀城.湖北與浙江在農村基礎教育資源差距上的比較與分析[J].教育與經(jīng)濟,2010(4).

      猜你喜歡
      調查結果教育資源公平
      不公平
      公平對抗
      怎樣才公平
      整合校外教育資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甘肅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2
      公平比較
      《學前兒童數(shù)學教育》課程學生學習需求調查結果分析
      面向數(shù)字化教育資源的Flash到HTML5轉換研究
      自主學習視角下的開放教育資源文獻綜述(上)
      最新中國肛腸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在京發(fā)布
      過去十年中國城鄉(xiāng)居民WHOQOL-100調查結果的元分析
      潼南县| 玉山县| 彭阳县| 应城市| 广灵县| 绩溪县| 阜新市| 宣恩县| 两当县| 略阳县| 马公市| 嫩江县| 政和县| 闻喜县| 绍兴县| 寻甸| 普洱| 乾安县| 孙吴县| 新泰市| 宝丰县| 神池县| 汕尾市| 浪卡子县| 土默特左旗| 云阳县| 习水县| 杨浦区| 浦东新区| 盐亭县| 新巴尔虎左旗| 西昌市| 峨山| 禄劝| 肃南| 拉萨市| 修水县| 黔西县| 乌海市| 临澧县| 周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