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洋
(泰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
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探析
陸洋
(泰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
文章分析了我國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建立量化評分方法、規(guī)范認定流程、加強制度建設等措施,使貧困生認定工作走向精細化。
貧困生;困難認定;量化評分
2007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全國人代會上宣布在我國實施本科學校和高等職業(yè)學校以及中等職業(yè)學校建立健全國家獎學金和國家助學金制度。國務院在2007年5月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yè)學校和中等職業(yè)學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教育部、財政部連續(xù)下發(fā)了《關于國家勵志獎學金管理的暫行辦法》、《關于國家助學金管理的暫行辦法》和《教育部、財政部關于認真做好高等學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并多次舉行全國高校貧困生資助新聞發(fā)布會[1]。
按照國務院要求,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每年投入專項資金用于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和國家助學金,按照國務院的規(guī)定程序,公平、公正、公開,規(guī)范地把每一分錢發(fā)給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下簡稱貧困生)。在這種新的資助政策形勢下,高校貧困生的認定工作作為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其準確性如何將直接影響到高校貧困生資助的效益與效率,影響到高等教育機會的公平與均等,甚至影響到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如何科學地認定,把握好高職院校貧困生認定標準具有極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貧困生是指學生本人家庭所能籌集到的資金難以支付其在校學習期間的學習和生活基本費用的學生,其中學習費用是指修讀本專業(yè)學分所需要的學費和書本費、住宿費等;生活基本費用是指學生衣、食、住、行等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費用。根據(jù)申請學生的家庭實際收入情況,參照城鄉(xiāng)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貧困生分為一般困難、困難和特別困難三檔。
(1)一般困難指有下列情況之一者:1)父母親有一方因下崗(失業(yè))造成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2)父母親有一方因殘疾而喪失部分勞動能力,或家庭成員因患大病需支付大額醫(yī)療費用而導致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3)家庭成員中有兩個及兩個以上子女正在接受非義務全日制教育而導致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4)因突發(fā)性變故或遭遇不可抗力及自然災害導致家庭財產(chǎn)重大損失的;5)父母親有一方亡故或父母親離異而導致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6)其它原因導致家庭經(jīng)濟一般困難的。
(2)困難指有下列情況之一者:1)父母親雙方均下崗(失業(yè))造成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2)父母親雙方均殘疾而喪失部分勞動能力,或父母親一方長期患大病需支付大額醫(yī)療費用而導致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3)學生家庭所在地發(fā)生重大自然災害或突發(fā)性災變而造成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4)家庭人均收入明顯低于家庭所在地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的;5)其它原因導致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
(3)特別困難指有下列情況之一者:1)父母親雙亡的學生;2)父母親雙方均喪失勞動能力或父母親一方長期患重大疾病(如癌癥、白血病、尿毒癥等)需支付大額醫(yī)療費用的;3)家庭享受當?shù)刈畹蜕畋U洗龅模?)其它原因導致家庭經(jīng)濟特別困難的。
當前我國高?;旧隙际且罁?jù)學生戶籍所在地民政部門出具的貧困證明,對貧困大學生進行貧困程度的認定;再針對一般困難、困難或特別困難等不同等級,提供不同程度的助學金、勤工儉學崗位等幫助[2]。
(1)家庭情況調查表不一定能絕對反映學生貧困的真實性。由于各高職院校的生源地比較疏散,學校不可能對每一個申請貧困資助的學生進行實地調查認定,因此學校無法獲知學生的家庭經(jīng)濟真實狀態(tài)。學校判別學生是否為貧困生的一個重要依據(jù),就是學生戶籍所在地政府加蓋公章的家庭情況調查表。學生獲得這樣一個調查表,有時并不困難,而高校又沒有有效的方法來辨別這些調查表所述情況的真實性。另外,貧困也只是一個相對概念,生源地和高校所在地之間存在地區(qū)經(jīng)濟差別,基層組織開具的證明只能證明該生家庭在當?shù)厥秦毨У模撋趯W校認定層面上未必屬于貧困生,容易導致部分學生不理解。
(2)班級測評尚不能全面反映真實情況。每到評定助學金時,有些學生會向輔導員老師講得“聲淚俱下”,還有學生當著輔導員的面爭得面紅耳赤。輔導員也頗感無奈,認為同學們互相接觸多,班級測評應當是最好的措施,其實不一定。部分貧困生因為自卑心理,平時和同學接觸少,投票時得票自然就少,而平時人緣好的學生卻可能上了“貧困榜”。有的學生所說的自己的投票理由并不公平,“我知道某同學確實不貧困,可我倆關系很好,投一票算給他‘撐個門面’,沒想到他居然評上了”,這樣的測評結果令人堪憂。
(3)評議中存在的不合理現(xiàn)象。每所學校都會在發(fā)出錄取通知書時寫一封信,承諾“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貧困而輟學”,可仍然有家庭和學生對此不信任。一方面在于申請資助的程序較煩瑣,因此造成部分貧困生不愿填寫貧困申請表;另一方面班級貧困認定小組認定貧困等級時,除依據(jù)學院的認定標準外,還要參照認定對象的平時生活情況,有時會受到個人的喜惡以及與評議對象的親疏關系的影響,造成認定不公現(xiàn)象。
在貧困生認定過程中,必須要考慮的因素是:家庭收入來源、家庭年收入、兄弟姐妹上學情況、父母身體狀況、自然災害、受資助狀況、意外事件、家庭負債率、月生活費、學生擁有電腦和手機等物品情況、飲食和娛樂消費水平、文化和道德水平等。筆者認為應該建立以下量化評分方法(A是10分,B是5分,C是0分):
(1)家庭年收入來源,A:父母皆無固定收入;B:父母一方有固定收入;C:父母皆有固定收入。(2)家庭年收入,A:≤10000元;B:10000元<X≤20000元;C:>20000元。(3)兄弟姐妹上學情況,A:有兄弟姐妹在上大學;B:有兄弟姐妹在上中小學;C:無兄弟姐妹在上學。(4)父母身體狀況,A:雙親且一人以上勞動力弱(含單親);B:雙親但有一人勞動力弱;C:健康。(5)自然災害,A:重大自然災害;B:一般自然災害;C:無自然災害。(6) 受資助狀況,A:曾受政府或社會團體資助;B:受學校級資助;C:沒有。(7)意外事件,A:重大意外事件;B:一般性意外事件;C:沒有。(8)家庭負債率(家庭負債/家庭收入,購房購車等經(jīng)濟支出除外),A:高(≥3);B:一般(1-3);C:沒有。(9)月生活費,A:400元以下;B:400-600元;C:600元以上。(10)學生擁有電腦、手機等物品情況,A:無電腦,無手機;B:無電腦,有低檔手機;C:有電腦,有高檔手機。(11)飲食和娛樂消費水平,A:生活節(jié)儉,經(jīng)常勤工儉學,很少娛樂消費;B:生活樸素,有勤工儉學,很少娛樂消費;C:生活正常,消費較高,未參加勤工儉學。(12)文化和道德水平,A:班級綜合測評排名前30%,經(jīng)常參加班級活動,樂于助人;B:班級綜合測評排名30%-70%,參加班級活動,與同學和睦相處;C:班級綜合測評排名后30%,參加班級活動不積極[3]。計算方法:將以上12項評分相加、匯總,按分數(shù)由高到低排序,從而確定資助層次。
學校貧困生評定工作流程如圖1所示。流程包括了一系列具體的環(huán)節(jié),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不規(guī)范都能影響最后的評定結果。其中,學生申請環(huán)節(jié)和班級評定公示環(huán)節(jié)尤為突出。
(1)學生申請環(huán)節(jié) 學生首先應該與家庭主要成員具體學習國家助學金相關政策,對自己的家庭經(jīng)濟困難程度進行總體評估,并做出是否申請國家助學金的決定。其次,學生在填寫《高等學校學生家庭情況調查表》時應持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切不可填寫虛假信息。第三,家庭所在地鄉(xiāng)、鎮(zhèn)或街道民政部門在對學生遞交的《高等學校學生家庭情況調查表》上簽字蓋章前一定要對學生的家庭經(jīng)濟困難程度進行實地調查,把好國家助學金評定的第一道關口。第四,證明材料是國家助學金評定的重要依據(jù),學校除了接受學生遞交的《高等學校學生家庭情況調查表》外,還必須要求學生出示相關的證明材料。
(2)班級評定、公示環(huán)節(jié) 首先,成立由輔導員、班主任及學生代表組成的評定小組,并組織小組成員集中學習國家助學金資助的相關政策和貧困生認定量化評分方法,直至深刻理解各種資助政策和評定的一般程序、方式、方法和標準。其次,各班級民主評定小組要在輔導員的帶領下審查學生遞交的申請材料,并對各學生的家庭經(jīng)濟困難程度進行深入討論,廣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見。在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下,評定小組對各評定指標進行評分,計算出每位學生的總分。最后,按照學生的總分確定班級推薦名單,并將評定結果在班級范圍內進行公示,公示時間不少于5個工作日。若公示無異議,就可以確定評選結果,由輔導員簽字確認并上交相關材料至學工處;若公示有異議,對于有異議學生所遞交的申請和證明材料,評定小組還需要重新核實,若存在弄虛作假的情況,則要及時取消該生的資助資格,并對其進行批評教育。
(1)準確掌握學生的信息,保證信息及時更新。學校應在新生入校后盡快收集關于學生家庭經(jīng)濟情況的信息,及時采集信息有利于保證信息的真實性。收集信息的方式主要有讓學生口頭介紹自己的家庭情況,上報關于家庭收入狀況的書面材料等。對這些材料要妥善保管,作為認定貧困生的重要依據(jù)。對于家庭情況比較特殊的學生,輔導員、班主任要做好調查工作,通過多種渠道證實學生提供材料的真實性。在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各種表現(xiàn),掌握第一手資料。事實上,認定過程應當是動態(tài)的,當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的家庭經(jīng)濟條件有所改善或學生本人自立能力有所增強時,就應當考慮對有限的資助資源進行調整,去幫助那些更困難的學生。
(2)充分發(fā)動學生,搞好民主評議,接受學生監(jiān)督。學校要加大對貧困生資助政策的宣傳力度,使每位同學都了解資助的程序、方法、標準等。在充分發(fā)揮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開展貧困生的認定工作,以保證認定結果的客觀、真實。要注意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防止出現(xiàn)拉選票現(xiàn)象,嚴查以不正當手段獲取資助然后揮霍的行為。要召開主題班會公開進行貧困生認定工作,同時宣傳國家、學校的資助政策。在學生評議后,由輔導員、班主任根據(jù)民主評議的情況,結合已經(jīng)掌握的信息,確定貧困生的名單,公示評議結果。班主任、輔導員要對收集到的學生家庭信息進行甄別,采取抽查、訪談等方法核實學生的信息,監(jiān)督助學金的實際流向。對于以不正當手段騙取資助金,或者把資助金用于揮霍浪費的做法予以嚴肅處理。
(3)加強制度建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目前,雖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高校都比較關注貧困生資助問題,但是三者之間卻缺乏有效的溝通,需要加強多方聯(lián)動,確保貧困生資助工作的有效進行。生源地基層政府比較容易了解到學生家庭的經(jīng)濟狀況、學生家長的信息,可以為高校貧困生的認定工作提供依據(jù)。中央政府據(jù)此出臺生源地貧困生認定辦法,明確認定部門的責任,并加大對造假行為的懲處力度,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證明材料的真實性。要建立統(tǒng)一的貧困生資助體系,綜合各方面信息,提高高校的認定能力。此外,高校還要加強學生的誠信教育,培養(yǎng)正確的金錢觀、財富觀,幫助他們樹立集體主義觀念,培養(yǎng)同學之間真摯的感情[4]。
貧困生認定工作直接關系到國家資助政策的落實,在貧困生認定的過程中如何體現(xiàn)“三公”,如何消除“不和諧”之音,將好事辦得更好,還需要各級政府的深切關懷,盡早建立貧困家庭資料共享平臺;還需要全社會的大力支持與關愛,盡快健全全社會范圍內的誠信體系;還需要各高校群策群力,不斷完善貧困生認定的相關制度;更需要一批對學生負責的學生工作隊伍,把貧困生認定工作走向精細化。因為這項工作關系到千萬個家庭,也關系到學校與教育的使命,更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與國家的未來。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yè)學校和中等職業(yè)學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Z],2007.
[2]管巍,王立巖.高校貧困生認定方法研究[J].山東文學,2009, (2):214.
[3]王春娟.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問題探析[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8,(3):162-165.
[4]羅筑華,陳熙,占紅星.獨立學院貧困生國家助學金評定探討[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6):47-49.
The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of the Identification of Financially Strapped Students
LU Yang
(TaizhouPolytechnicCollege,TaizhouJiangsu225300,China)
In this paper,thew riteranalyz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financially strapped student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Chinese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Furthermore,thew ritergave the resolutions such as building quantization gradingmethod,normative identify process,and how to improve the regulatory system.W ith these research,the identification ofneedy student is intensive.
financially strapped students;identification ofneedy student;quantization gradingmethod
G467 文獻標設碼:B
1671-0142(2011)03-0063-04
陸洋(1979-),男,江蘇泰興人,講師.
(責任編輯 李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