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焰
新中國成立前國共隱蔽戰(zhàn)線較量真相
文/徐焰
知彼知已,百戰(zhàn)不殆。從1927年國共破裂直至1949年解放戰(zhàn)爭共產黨取得勝利,中國共產黨人同國民黨在爭奪政權斗爭中,除了公開戰(zhàn)場的較量,還在隱蔽戰(zhàn)線進行了激烈交鋒。隱蔽戰(zhàn)線的斗爭因其神秘性,成為近年來影視作品的重要題材,還出現了一股“諜戰(zhàn)片熱”?,F在有些編導者受西方文化沖擊和商業(yè)利潤驅使,靠“奢華+手槍+美女”吸引觀眾眼球,造成不少誤導。筆者認為有必要闡述一下革命戰(zhàn)爭年代地下工作的原則,還原當年國共秘密戰(zhàn)線斗爭的真相。
“諜戰(zhàn)”一詞純系商業(yè)炒作。當年黨的地下工作的最重要目標,是在政治上爭取敵占區(qū)的人心,地下工作者多數在搞工運、農運、學運和秘密的統(tǒng)戰(zhàn),發(fā)動和組織群眾擁護共產黨,而不是搜集情報。國民黨政權因不得人心和缺乏群眾基礎,其特務工作注重于監(jiān)視和打探情報,也進行策反、拉攏和思想滲透等特殊任務。國共兩黨在隱蔽戰(zhàn)線的較量不能簡單以“諜戰(zhàn)”來概括。
1924年國民黨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實行改組前,可謂是眾多派系建立的松散聯(lián)盟,孫中山只是名義上的領袖,黨內連中央委員會之類機構都沒有。蔣介石從這一年開辦黃埔軍校起家,翌年建立了自己的軍隊。他在北伐和1927年發(fā)動“四一二”反共政變時,利用的還是舊政府的偵探警察,以及與他有歷史淵源的青紅幫。直至1928年,蔣介石才建立自己的情報和特務機構。中統(tǒng)、軍統(tǒng)的規(guī)模在抗戰(zhàn)末期發(fā)展到頂峰,在編內勤(即專職特務)達幾十萬,成為人民痛恨的類似明代“東廠”、“西廠”或德國納粹蓋世太保的恐怖組織。
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起,由于在反動軍閥鎮(zhèn)壓下沒有合法活動條件,長期在地下狀態(tài)活動,只是在1924年至1927年間在國民黨當局轄區(qū)內才有合法地位。1925年8月,主張聯(lián)共的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愷被右派刺殺,據受傷被捕的刺客陳順交待,下一步還要暗殺共產黨,由周恩來、陳延年領導的兩廣區(qū)委就此感到有必要建立偵察保衛(wèi)組織。當時周恩來安排在黃埔軍校任職的陳賡等人掌握一些武裝保衛(wèi)力量,并開始在國民黨內安插一些內線,就此建立了中共最早的情偵工作,但組織并不健全。1927年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政變前,雖然中共中央事先得到內線零星報告,卻缺乏其核心層的決策情報,臨機又缺乏緊急應變決策,致使上海、廣州等地的黨組織被突然襲擊,大批干部和群眾骨干因未轉移而遭捕殺。
1927年5月,從上海脫險的周恩來到達當時的中共中央所在地武漢,吸取前一段的教訓,為保衛(wèi)中央安全建立了“特務股”(后稱特科),在各處部署內線,并組織了精干的武裝保衛(wèi)人員和秘密交通網。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共的專職情報機構建立倒要早于國民黨。
1927年11月,周恩來從廣東回滬后重組了中央特科。此時特科成員中有一些帶有江湖流氓習氣的人如顧順章等,熱衷于打打殺殺。周恩來針對這些不良傾向親自為特科規(guī)定了“三大任務一不許”準則?!叭笕蝿铡笔歉闱閳?、懲處叛徒和執(zhí)行各種特殊任務;“一不許”是不許在黨內相互偵察。
周恩來提出的“一不許”原則,對保障中共后來正常的黨內生活極為重要。蘇聯(lián)的國家政治保衛(wèi)總局(原為“契卡”,后簡稱“格別烏”,上世紀50年代改稱“克格勃”)在列寧去世后便開始涉入聯(lián)共(布)內部斗爭,后來甚至演變?yōu)轭I袖個人的監(jiān)視工具,成為恐怖“清洗”的重要幫兇。后來毛澤東又一再強調黨內不許搞偵察,這對防止重蹈蘇共悲劇起到了重要作用。
蔣介石從建立特務機構起,就用于偵察黨內異己,如李宗仁在回憶錄中便說自己任副總統(tǒng)時的身邊衛(wèi)士都是蔣的偵探。只對蔣介石個人負責的軍統(tǒng)中統(tǒng)捕人、殺人,又越過警察、法庭等司法機構活動,連各級軍政官員都不能過問,甚至眾多官員還要受其監(jiān)視。這種特務政治的泛濫,也是造成國民黨政權四分五裂并喪失人心的重要原因。
近些年一些影視劇的編導憑想象編造情節(jié),經常出現中共地下黨組織暗殺敵方要人的故事。中共從事隱蔽戰(zhàn)線斗爭時,從來不許搞暗殺一類恐怖襲擊。因為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原則,革命斗爭的目標是推翻整個反動統(tǒng)治而不是消滅個人,暗殺敵方頭目不僅不能達到斗爭目標,反而會引起社會反感并影響斗爭方向。中共中央特科雖消滅過少量叛徒,卻只限于向敵出賣機密并馬上會招致組織破壞的特例。相比之下,國民黨從其前身同盟會開始就崇尚俠士刺客思想,并將暗殺作為重要手段之一。蔣介石在大陸便經常使用特務對公開的反對者搞暗殺,這種以國家政權采取的恐怖主義,也是遭到舉國痛罵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共中央特科最早開展的除奸工作,主要是1928年4月政治局常委、組織局主任羅亦農在上海因叛徒出賣被捕遇害案引起的。特科的內線關系很快查明,這是因擔任中央秘書和接待工作的何家興、賀芝華夫婦告了密。他們從德國、蘇聯(lián)學習回來后,經常出入燈紅酒綠場合,組織發(fā)的每月幾十元生活費無法滿足其奢侈消費需求,于是利用接待之機偷偷記下上百名領導人住址,隨后到租界巡捕房表示愿以5萬美元和出國護照出售此名單,并先說出羅亦農的地址,待捕捉驗證確實后再做下一步交易。中共中央負責人聞知此訊后緊急搬家,紅隊又以放鞭炮作掩護沖進這對叛徒住所,搜出名單后開槍將何家興擊斃,賀芝華頭上也中槍負重傷,從而斬斷了叛徒的黑手。
龍?zhí)度埽ㄗ笃穑汉住⒗羁宿r、錢壯飛)
1929年8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彭湃、軍委負責人楊殷等五人在上海滬西區(qū)開會時被逮捕,周恩來因臨時有事未到而幸免。僅過了六天,彭湃等四人便在位于龍華的淞滬警備司令部內被殺害。中央特科通過內線查明,告密者是軍委秘書白鑫。此人在海陸豐紅軍中當團長時便怕死棄職跑到上海,為追求榮華富貴而秘密自首充當了內奸。根據周恩來指示,同年11月11日夜,特科在法租界霞飛路(今淮海路)設伏,連開90余槍,擊斃白鑫及特務保鏢共五人,紅隊無一傷亡。“霞飛路上的槍聲”轟動上海,使叛徒特務一時喪膽而不敢隨便活動,中央在滬安全也得到一定的保障。
紅隊在上海灘有了威名后,周恩來又專門強調:只能消滅危害黨的叛徒和暗藏的特務內奸,對反動統(tǒng)治階級頭面人物包括公開的特務頭子都不要打,否則會偏離政治斗爭的正確方向并脫離群眾。
從特科建立起,周恩來等領導還規(guī)定,不許以金錢收買、美色引誘和手槍恫嚇來獲取情報和發(fā)展關系,其重要原因也在于上述手段是一柄雙刃劍,若以此對敵也會腐蝕自身。1931年以前負責中共中央特科工作的顧順章的墮落過程,便是這方面的一個重大教訓。
顧順章此人很早參加工人運動,勇于沖鋒并擔任過上海工人糾察隊長,不過卻染有流氓習氣。他擔任特科負責人后,借口工作特殊,經常拿走中央半數以上活動經費且開銷不受監(jiān)督,還嫖娼、吸毒。這種道德上的墮落同黨的原則和要求格格不入,顧順章便心懷不滿籌劃投敵,于1931年4月在武漢被捕后馬上叛變,并提出愿出賣中共中央機關全部住址。幸虧潛入敵特機關內的錢壯飛譯出了武漢方面的來電,由李克農提前在上海報警,才使中共中央幾十個機關、幾百人連夜轉移,免除了覆滅性災難。
在當年的隱蔽戰(zhàn)線斗爭中,中共地下組織不僅把反對奢侈當作防止自身成員腐化的重要一環(huán),同時出于經費所限和避免暴露,一般也不允許成員過豪華生活。一些影視劇的編導將地下工作接頭的場景設計在高檔歌舞廳、賓館,從歷史背景角度看違反了隱蔽斗爭戰(zhàn)線的基本原則。
西方情報界有句名言:“不像間諜的人是最好的間諜”。世界上的隱蔽斗爭有一個共同的活動原則,便是要求“普通化”而力戒“特殊化”。周恩來早在1928年為黨的地下工作人員規(guī)定最早的工作準則,便是“盡量職業(yè)化、社會化”。地下工作人員的著裝和日常行動都要求同社會上普通群眾相近,既不要過于出眾引人注目,也不要太窮酸招人討厭。當年的地下工作人員接頭,選擇高檔娛樂場所恰是大忌,因為那里是敵方上層官員和警特經常出入之地。隱蔽工作的紀律還要求外出人員盡量避免在公開場合坐在漂亮女人身邊,以免引發(fā)敵特注意她們身邊的男人而招致盤查和留難。
國共之間隱蔽戰(zhàn)線較量的第一個階段,便是1927年至1937年的十年內戰(zhàn)時期。這一階段總的斗爭形勢便是共產黨在地下秘密發(fā)展力量,國民黨則動用政權力量全力予以追捕剿殺。從1928年至1930年上半年,白區(qū)的中共地下黨根據周恩來提出的隱蔽發(fā)展力量的原則,黨員曾發(fā)展到19萬人,在秘密的工人運動、學生運動和情報工作中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可惜隨后指導方針發(fā)生了“左”的錯誤,把工作重心放在不切實際的武裝暴動方面,結果暴露并損失了絕大多數組織,到1936年白區(qū)地下黨員的數目只有3000人左右。
1928年至1931年間,周恩來是中共隱蔽戰(zhàn)線的總負責人。這一時期中共中央建立的特科,由向忠發(fā)、周恩來、顧順章領導,實際上周是正職、顧是副職。特科采取了直指敵人要害的“打進去”和“拉出來”的工作方式,不僅把國民黨特務機關在上海的特派員楊登瀛拉出來為己服務,同時又派被稱為“龍?zhí)度堋钡腻X壯飛、李克農、胡底打入國民黨中央調查科。錢壯飛因精明能干還被特務頭子任用為機要秘書,他用照相機翻拍了徐恩曾藏在內衣兜中的密碼本,使國民黨的絕密通訊大都能被破譯,中共從而掌握了圍剿紅軍的計劃等情報。
從上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國民黨的特務機構不斷膨脹,由建立中央調查科(中統(tǒng)的前身)發(fā)展到建立復興社(后來成為軍統(tǒng)的前身)這類特務組織,成為監(jiān)視社會生活的龐大恐怖機構。蔣介石利用特務成功地拉攏、收買和瓦解了多數地方軍閥,但對中共的隱蔽斗爭卻一度居于下峰。自1931年春顧順章叛變后,國民黨特務改變了斗爭策略,實行“自首自新條例”,大力利用叛徒,并加強了搜捕力度。
進入抗日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通過總結經驗,為地下斗爭提出了“隱蔽精干、長期埋伏、積蓄力量、等待時機”的方針。當時國共兩黨雖然在對日作戰(zhàn)中形成戰(zhàn)略上的合作關系,國民黨當局仍不承認中共組織在國統(tǒng)區(qū)有合法活動地位(只有個別談判代表除外),并把“防敵(指日本)防奸(指共產黨)”作為秘密斗爭的基本指導原則。這段時間,國民黨的軍統(tǒng)、中統(tǒng)在對日本進行秘密戰(zhàn)的同時,將中共地下組織當作第二位的打擊目標。
中共中央在延安建立了社會部,并對黨的地下工作人員進行了專門培養(yǎng),教育他們掌握對敵斗爭的政策原則和秘密工作紀律,并進行了技術的訓練,使黨在隱蔽戰(zhàn)線的斗爭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周恩來根據國統(tǒng)區(qū)工作特點,總結發(fā)展了十年內戰(zhàn)時他提出的黨員職業(yè)化原則,又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三化”(職業(yè)化、社會化、合法化)政策,成為黨在國統(tǒng)區(qū)開展地下工作的基本方針,也成為在日本占領的淪陷區(qū)的秘密工作指針。
中國共產黨在上海等日占區(qū)的秘密工作,主要是通過發(fā)動群眾建立地下組織,幫助新四軍的軍事斗爭。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南方局直接領導西南工作委員會負責川、云、貴、湘、鄂的黨的地下工作,也做出了很大的成績。南方工作委員會(簡稱“南委”,負責粵、桂、贛、閩、浙的地下工作)卻因建立秘密的武裝據點暴露了組織,在國民黨特務搜捕下大部損失。后來周恩來總結其教訓時說,“根本原因是秘密組織與武裝斗爭同時并用,致工作路線發(fā)生許多錯誤。”“在大后方的黨,只能全力執(zhí)行中央長期埋伏、積蓄力量、等候時機的路線,不能同時采取武裝斗爭的路線?!边@一點成為當時中央確定的原則。
中央特科的負責人周恩來
國民黨特務潛伏證
如今一些影視劇為了提高收視率,描寫地下工作的鏡頭頻頻出現“槍戰(zhàn)”和武打,甚至把地下工作者表現為武林高手,這完全違反了隱蔽斗爭的原則。當年中共的地下工作者除有軍警的掩護身份者,都不能擁有手槍一類武器,否則路上遇敵檢查便會暴露。即使是在上海影響很大的特科——“紅隊”,總共也只有四支手槍,成員平時外出也不許攜帶,只有在執(zhí)行除奸的特殊任務時才能使用。
中國共產黨的隱蔽戰(zhàn)線斗爭有別于國民黨和其他政治派別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群眾工作、情報工作與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有機結合。這一特點的形成,與周恩來在抗戰(zhàn)時期對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倡導、推動息息相關。周恩來多次指出:情報工作要通過交朋友,通過往來談話做工作;要建立據點,建立關系,深入社會;要見縫插針,做串門的生意,以擴大團結的基礎,擴大開展工作的可能??箲?zhàn)期間中共隱蔽戰(zhàn)線斗爭的最大成就,便是爭取社會各階層理解了共產黨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追求民族解放的崇高目標,這為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奠定了重要基礎。
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共在國統(tǒng)區(qū)的地下工作在周恩來等人的正確指導下全面鋪開,取得卓越成就,可以說是隱蔽戰(zhàn)線斗爭發(fā)展的最高點。當時黨在國統(tǒng)區(qū)的隱蔽工作,主要是努力形成了配合解放軍作戰(zhàn)的“第二條戰(zhàn)線”,擴大了共產黨、解放區(qū)的影響,破壞了國民黨當局的后方穩(wěn)定,嚴重影響其戰(zhàn)爭計劃。
1946年國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地下黨在國統(tǒng)區(qū)全面開展了包括統(tǒng)戰(zhàn)、敵工、工運、學運和情偵等方面的斗爭。此時工作方針策略的核心,是使黨的非法的秘密活動和組織群眾性的合法斗爭結合起來。例如地下黨以學生運動和知識界的公開、合法的抗議行動為導線,進一步發(fā)展市民和工人運動,再擴大到農村的抗征糧征兵運動,使國民黨當局在前方打內戰(zhàn)時“后院起火”,陷入兩面夾擊的狼狽處境。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影響下,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人民的愛國民主運動日益發(fā)展。1947年5月4日至18日,上海、南京、北平等城市學生舉行五四紀念會,并組織了反饑餓、反內戰(zhàn)罷課游行。
抗戰(zhàn)結束時,國內各階層對蔣介石豢養(yǎng)的龐大特務機構痛恨不已,為平息民憤,軍統(tǒng)奉命縮減,軍統(tǒng)基干人員另組“國防部保密局”,外勤人員大多編入警察局或軍事部門,也有一部分散到民間。這一時期國民黨情報部門得到美國的技術援助,偵破手段雖有所提高,卻因其內部腐朽和爭權奪利,特務機關的工作效能反而下降。當時國特機構對共產黨的偵察未得到多少有價值的情報,如毛澤東轉戰(zhàn)陜北時的隱蔽住地距國民黨軍重兵據點只有幾十公里,國特機構在幾個月內仍如聾似瞎,以至保密局長毛人鳳認為是軍統(tǒng)最大的失敗。相反,國民黨軍隊、政府內部卻到處有人為中共方面提供情報或其他幫助。毛澤東曾稱贊說:“解放戰(zhàn)爭中的情報工作是最成功的?!?/p>
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中共情報工作,主要擔負了三大任務:獲取軍事情報、策反敵軍、接管城市。在解放軍最后奪取大城市時,地下黨組織也擔負了提供敵軍防御情報和進行攻心策應的任務。如1949年解放軍南下進軍時,南方各地下黨組織在幾個月內大都有了幾倍、十幾倍的大發(fā)展。中共中央規(guī)定他們的任務不是進行武裝起義,而是組織好護廠護校反破壞。這些工作的順利完成,保障了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和完整接管城市。
取得全國勝利之后,中共情報工作負責人李克農在1950年專門用了半年時間組織總結黨的情報工作經驗,強調了黨的絕對領導和以政治基礎為主的兩點原則。在革命戰(zhàn)爭期間,中共在隱蔽戰(zhàn)線能取得輝煌成績的根本原因是靠正義的信仰爭取和打動人心,靠組織力量凝聚廣大群眾作為掩護。智慧來自群眾,力量來自信仰,是黨的地下工作勝利的源泉。
回顧當年中共隱蔽斗爭勝利和國民黨在此領域失敗的歷史經驗,人們便可看出決定其勝負的關鍵也在于用正義性爭取人心。2500年前在中國問世的《孫子兵法》對間諜使用便總結說:“非圣智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共產黨“用間”的成功,恰恰是在“圣智”和“仁義”方面占有絕對優(yōu)勢。秘密戰(zhàn)線的較量同樣是人心的較量,國共雙方隱蔽戰(zhàn)的勝負對決,其基本因素也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