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我國教育不平等與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動態(tài)研究——一項基于各地區(qū)教育基尼系數(shù)的實證

    2011-01-03 11:55:48溫嬌秀王延軍
    關鍵詞:基尼系數(shù)年限差距

    溫嬌秀,王延軍

    (1.上海財經(jīng)大學 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復旦大學理論經(jīng)濟學博士后流動站 上海立信會計學院經(jīng)貿(mào)學院;上海 200433)

    我國教育不平等與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動態(tài)研究
    ——一項基于各地區(qū)教育基尼系數(shù)的實證

    溫嬌秀1,王延軍2

    (1.上海財經(jīng)大學 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復旦大學理論經(jīng)濟學博士后流動站 上海立信會計學院經(jīng)貿(mào)學院;上海 200433)

    以教育基尼系數(shù)作為刻畫教育不平等的指標,選取相關省級面板數(shù)據(jù),采用固定效應變截距模型,對我國教育不平等與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關系進行動態(tài)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教育不平等與收入分配差距顯著正相關,教育不平等每上升1個百分點,收入分配差距將擴大0.412~0.618個百分點,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教育不平等對收入分配差距的影響越來越大;同時,隨著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延長,我國收入分配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在不斷擴大。因此,政府應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資源利用率,發(fā)展高級人才市場,以縮小由于教育不平等導致的收分配差距擴大。

    教育不平等;收入分配差距;教育基尼系數(shù)

    一、引言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jīng)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國民經(jīng)濟持續(xù)而穩(wěn)定地增長,國內生產(chǎn)總值的年均增長速度達到9%,工業(yè)化程度不斷提高‘。但與此同時,我國居民收入分配狀況正在不斷惡化甚至有兩極分化的趨勢。1978年,全國收入基尼系數(shù)為0.298,到1995年,這一基尼系數(shù)快速增加到0.352,2007年,再次上升到0.480,已經(jīng)大大超過國際公認的警界值0.4,我國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已經(jīng)瀕臨社會心理承受能力的臨界點。因此,如何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成為當前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于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原因,現(xiàn)有的研究提出了許多解釋,如非國有部門的快速發(fā)展、行業(yè)和所有制差距、城鄉(xiāng)二元經(jīng)濟和勞動力市場結構、地理特征、資源稟賦、社會等級關系和市場經(jīng)濟相互作用形成的分配關系等等[1-7]。本文認為這些因素對收入分配差距擴大會產(chǎn)生影響,但隨著我國勞動力市場化進程的推進,個人勞動者生產(chǎn)率之間的差異將越來越表現(xiàn)為工資即收入之間的差異。教育作為影響勞動生產(chǎn)率的最重要的因素,它的不平等無疑也是收入不平等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某種程度上,這種差異作為內因在長期中甚至是決定性的原因。因此,本文主要關注教育不平等,并試圖估算這種不平等對收入分配差距的影響。

    國內現(xiàn)有文獻雖對教育與收入分配的關系作了一定的計量分析與探討,然而其在對教育不平等指標的選擇上大多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標準差[8-10]。與教育標準差相比,教育基尼系數(shù)更能反映教育不平等的變動程度,因此本文將介紹教育不平等程度的基尼系數(shù)衡量方法。另外,國內學者基本上只考察了教育不平等的靜態(tài)收入分配效應,而沒有深入分析我國教育不平等對收入分配的動態(tài)影響。鑒于此,本文采用教育基尼系數(shù)刻畫教育不平等,利用相關計量方程、選取2000~2007年的省級面板數(shù)據(jù),對我國教育不平等與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關系進行動態(tài)研究,以期更深入地了解我國教育不平等影響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機制,從而提出降低我國教育不平等進而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建議。

    二、計量模型設定與相關指標說明

    借鑒國際上常用的計量教育與收入不平等的回歸方程如下:

    其中,G是收入差距基尼系數(shù),用于衡量收入分配差距,GE是教育差距的基尼系數(shù),E是平均受教育年限,ε是隨機擾動項。為了考察教育差距變量影響的動態(tài)變化,本文對GE指標加入了時間調整,即隨著時間的推移,教育不平等對收入不平等影響程度的變化。在對上述方程進行回歸之前,我們首先對收入基尼系數(shù)和教育基尼系數(shù)的估算進行說明。

    (一)收入基尼系數(shù)的估算

    在反映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標中,基尼系數(shù)是比較綜合反映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指標之一。采用三角形面積法對基尼系數(shù)進行估算(1),公式如下:

    在中國,由于現(xiàn)行的居民收支抽樣調查是分別按城鎮(zhèn)和農(nóng)村進行的,因此,只能先分別測算城鎮(zhèn)和農(nóng)村的基尼系數(shù),然后用Sundrum(1990)提出的城鄉(xiāng)分解法測算總體的基尼系數(shù)。城鄉(xiāng)分解法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Gw表示總體的基尼系數(shù),G1和G2分別表示農(nóng)村和城鎮(zhèn)的基尼系數(shù),p1、p2分別表示農(nóng)村人口和城鎮(zhèn)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u1、u2、u分別代表農(nóng)村、城鎮(zhèn)和總體的人均收入。

    (二)教育基尼系數(shù)的測度

    迪頓(Deaton,1997)根據(jù)上述三角形面積法推導了基尼系數(shù)的直接測度公式如下:

    其中,G表示基尼系數(shù);μ是變量的平均值;N是觀察值的數(shù)量;對于收入基尼系數(shù)來說,yi和yj是個人收入;對于教育基尼系數(shù)來說,yi和yj是個人受教育年限。

    類似于收入分配基尼系數(shù),教育基尼系數(shù)相應可用入學率、教育投入以及教育獲得為基礎數(shù)據(jù)進行估算(M ass和 Crie,1982;Ter Wheel,1975;Thomas等,2003)。盡管如此,由于入學率是一個流量概念,它不能反映出教育積累情況,并且高教育投入并不意味著一定能獲取高教育產(chǎn)出,因此,以入學率和教育投入為基礎對教育基尼系數(shù)進行測算存在一定的缺陷,教育獲得存量(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反映人力資本發(fā)展水平最為適宜的指標[11],因此本文選用6歲及以上人口的教育獲得為基礎數(shù)據(jù),對我國教育基尼系數(shù)進行估算。

    將收入基尼系數(shù)引入教育差距的測度,還要受教育分布特征的限制(2),基于此點改進后的基尼系數(shù)計算公式為[12]:

    EL是基于教育獲得分布的基尼系數(shù);yi和yj是不同教育獲得水平的教育年限;n是教育獲得的分組數(shù)量(本文中n=5)。結合具體的五分組情況,進一步解析公式(5),可得到具體的教育基尼系數(shù)公式的展開過程,如公式(6)所示:

    p1是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人口的比例;p2是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p3是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p4是擁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p5是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

    按照我國通常的教育年限設置,本文將不識字或識字很少、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專及以上的受教育年限分別定義為 1、6、9、12、16 年 ,即y1=1,y2=6,y3=9,y4=12,y5=16。平均受教育年限的計算公式如下:

    (三)數(shù)據(jù)來源

    方程(1)式中各項指標的數(shù)據(jù)來源如下:平均受教育年限E是利用《中國人口統(tǒng)計年鑒》(2001~2008年)中的人口文化程度的原始數(shù)據(jù),根據(jù)(7)式計算得到;教育基尼系數(shù)GE則利用計算得到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數(shù)據(jù)根據(jù)公式(6)得出;收入分配不平等指標G的原始數(shù)據(jù)來源于2001~2008年相關省市、自治區(qū)的統(tǒng)計年鑒以及相同年份的《中國統(tǒng)計年鑒》中的收入調查分組數(shù)據(jù),城鎮(zhèn)基尼系數(shù)根據(jù)城鎮(zhèn)居民可支配收入分組數(shù)據(jù)來計算,農(nóng)村基尼系數(shù)根據(jù)農(nóng)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組數(shù)據(jù)計算,總體基尼系數(shù)則根據(jù)城鄉(xiāng)分解法計算獲得。雖然城鎮(zhèn)、農(nóng)村兩個收入指標有所不同,但基本不影響我們的分析。這樣共獲得北京、安徽、福建、河南、江西、陜西、浙江7個省市數(shù)據(jù)。因此,對上述(1)式回歸方程的計量分析建立在2000~2007年的省級面板數(shù)據(jù)上。

    各變量的說明及描述性統(tǒng)計見下表1。

    表1 變量說明及描述性統(tǒng)計

    三、估計結果及成因分析

    (一)模型形式設定檢驗

    在運用面板數(shù)據(jù)進行計量分析時,模型的設定對參數(shù)估計的有效性具有決定性意義,必須先對模型進行選擇。一般的面板數(shù)據(jù)模型可表示為:

    N為截面數(shù);T為時序數(shù);K為解釋變量個數(shù);S1、S2、S3分別為模型(9)、(10)、(11)的殘差平方和。

    對方程(1)分別以模型(9)、(10)及(11)形式進行回歸,依次得其到殘差平方和S1、S2、S3分別為0.001395、0.002512及 0.043856,將S1、S2、S3的值代入分別以(12)和(13)式表示的F2、F1中,得到F2=59.18>F0.01[18,35],即拒絕原假設H2,F1=2.34<F0.01[12,35],即接受原假設H1,所以在本文中采用變截距模型。

    變截距模型又分為固定效應變截距模型和隨機效應變截距模型,采用 Husman檢驗法(Husman,1978)判定是固定效應模型還是隨機效應模型,Husman檢驗結果見下表2。

    表2 Husman檢驗結果

    從上述結果中可以看出,Husman檢驗結果統(tǒng)計量顯著,因此拒絕隨機效應模型,故本文采用固定效應變截距模型對(1)式進行估計。

    (二)回歸結果分析

    利用Eview s6.0軟件,采用固定效應變截距模型對式(1)進行回歸,回歸結果見表3:

    表3 教育不平等與收入分配差距 (被解釋變量:收入基尼系數(shù))

    從上表結果可以看出,變量GE的系數(shù)顯著為正,表明教育不平等與收入分配不平等成正相關的關系,GE的系數(shù)在0.412201~0.618058之間,這意味著教育不平等每上升1個百分點,收入分配不平等將上升0.412~0.618個百分點。這是由于,當前我國不同居民受教育機會是不平等的(見表4、表5及表6),這種不平等的直接后果導致不同勞動力素質的差異,根據(jù)人力資本理論,教育作為最重要的人力資本投資,其差異影響到勞動力生產(chǎn)率,并最終反映為收入的差異。同時本文進一步發(fā)現(xiàn),從2000年到2007年,教育不平等指標GE的系數(shù)是不斷上升的,這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教育不平等對收入分配的影響越來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E的系數(shù)為0.006179,這意味著不考慮其它因素,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收入基尼系數(shù)會上升0.006179,也就是說,隨著受教育年限的延長,我國收入分配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不斷擴大,這可以用奈特和薩伯特提出的教育的“結構效應”和“工資壓縮效應”來解釋[13]。用結構效應解釋就是,隨著教育的擴展,它會拉大受過教育者與未受過教育者之間的收入差距。另外,隨著教育的擴展,勞動力隊伍將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更加技能化,通過競爭性市場,技能工人供給增加必將相對降低技能較好、報酬較高工人的工資;同時,低技能工人供給的下降必將提高技能較低、報酬較低工人的工資(Ahluwalia,1976),從而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這即所謂的工資壓縮效應。(3)

    表4 城鄉(xiāng)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比較

    表5 東、中、西部受教育年限比較 單位:年

    表6 城鎮(zhèn)不同收入階層的平均受教育年限(2004年)

    在人口眾多的中國,勞動力市場具有兩重屬性,一方面有技能的勞動力稀缺;另一方面低技能勞動力又由于低學歷人口基數(shù)龐大而呈現(xiàn)無限供給的態(tài)勢。再加上地區(qū)勞動力市場分割、高級人才市場缺位等,結果隨著教育的擴展,高技能勞動力和低技能勞動力的工資都呈現(xiàn)一定的“剛性”。因此,在現(xiàn)階段的中國,工資壓縮效應即教育的擴展對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平等化效應表現(xiàn)不明顯。綜上所述,在我國,教育擴展的結構效應擴大了收入的不平等程度,而工資壓縮效應對收入差距的平等化幾乎沒有影響。所以,當前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收入不平等程度之間的關系表現(xiàn)為正相關。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教育不平等指標GE的系數(shù)隨著時間的推移呈上升趨勢,表明教育差距在收入差距擴大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教育正在成為一種凝固和擴大收入分配差距的機制。這是由于,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深入,要素報酬逐漸得到還原,勞動作為一種要素投入,其報酬越來越接近于其邊際收益產(chǎn)品;教育不平等造成了不同居民勞動力素質的差異,并最終導致了收入分配差距的持續(xù)擴大。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上述的分析結果表明,教育不平等對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響是顯著的,并且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深入,這種影響一直在增強,教育不平等每上升1%,收入分配差距將擴大0.412~0.618個百分點。基于此,我們有理由認為,教育不平等不僅是當前我國收入差距擴大的重要原因,并且它在相當程度上是影響收入差距今后動態(tài)變化的因素,我國教育不平等狀況若得不到根本改善,那么,收入分配差距繼續(xù)擴大的趨勢可能在所難免。為此,筆者認為,為降低教育不平等,進而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政府應做到:

    第一,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教育投入是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前提,也是實現(xiàn)教育公平的基礎。我國教育經(jīng)費所占 GDP比重應盡快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或者至少能夠與世界平均水平持平[14],以保證教育公平的實現(xiàn)。

    第二,政府應合理分配有限的教育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從教育投入層次來說,教育資源應該更多地向義務教育、基礎教育傾斜,保證義務教育投入增加速度高于非義務教育的增長速度;從教育投入的區(qū)域分布來說,應該更多地向中西部地區(qū)傾斜;從城鄉(xiāng)教育投入來說,應加大農(nóng)村教育投入,縮小城鄉(xiāng)教育差距。另外,必須對低收入群體采取適當?shù)膬A斜政策,增加他們的受教育機會和改善教育質量,通過大眾化教育提高他們對生存和發(fā)展機會的選擇能力,進而改變命運,擺脫貧困,從而提高收入。

    第三,發(fā)展高級人才市場,打破地區(qū)勞動力市場分割,進一步完善勞動市場體系,最終通過教育的平等化達到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的預期目的。

    注釋:

    (1)基尼系數(shù)是根據(jù)洛倫茨曲線用近似方法估算得到,近似估算方法主要有兩種,分別是三角形面積法和弓形面積法。本文采用三角形面積法對基尼系數(shù)進行估算。

    (2)中國官方公布的教育分布的統(tǒng)計和收入的統(tǒng)計方法不一樣,公開的數(shù)據(jù)沒有教育獲得的家戶/人口資料,但是收入分布是按照家戶/人口資料公布的,而這正好滿足了收入基尼系數(shù)的公式。

    (3)結構效應是指在教育收益率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勞動力的學歷構成對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影響;工資壓縮效應是指在勞動力學歷構成不變的情況下,勞動力的供求發(fā)生變化,導致教育收益率發(fā)生變化,進而對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影響。

    (4)2004年中國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的比重為2.79%,遠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4.59%和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的5.46%。數(shù)據(jù)來源于2008年《國際統(tǒng)計年鑒》。

    [1]趙人偉,李實.中國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及其原因[J].經(jīng)濟研究,1997,(9):19-28.

    [2]蔡昉,楊濤.城鄉(xiāng)收入差距的政治經(jīng)濟學[J].中國社會科學 ,2000,(4):11-22.

    [3]陳宗勝,關于總體基尼系數(shù)估算方法的一個建議——對李實研究員(答復)的再評論[J].經(jīng)濟研究,2002,(5):81-87.

    [4]李實.中國個人收入差距變動的新趨勢與相關政策調整[Z].中國勞動力市場理論與政策高級論壇參會論文,2003.

    [5]林光彬.等級制度、市場經(jīng)濟與城鄉(xiāng)收入差距擴大[J].管理世界,2004,(4):30-40.

    [6]姚先國,賴普清.中國勞資關系的城鄉(xiāng)戶籍差異[J].經(jīng)濟研究 ,2004,(7) :82-90.

    [7]王曉魯、樊綱.中國收入差距的走勢和影響因素分析[J].經(jīng)濟研究,2005,(10):24-35.

    [8]賴德勝.教育擴展與收入不平等[J].經(jīng)濟研究,1997,(10).

    [9]白雪梅.教育與收入不平等:中國的經(jīng)驗研究[J].管理世界 ,2004,(6) :53-58.

    [10]楊俊,黃瀟,李曉羽.教育不平等與收入分配差距:中國的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2008,(1):38-47.

    [11]Psacharopoulos,Geo rge &A rriagada,Ana-Maria,1986,“The Educational A ttainment of the Labor Force: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The Wo rld Bank,Repo rt No.EDT38.

    [12]Thomas,V.,YanWang&Xibo Fan,2003,“Measuring Education Inequality:Gini Coefficientsof Education for 140 Countries,1960~2000”,Journal of Education Planning and Administration,17(1):5-33.

    [13]Knight.J.B&R.H.Sabot,1983,“Educantion Expansion and the Kuznets Effect”,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73:1132-1136.

    A Dynam ic Study between Education Inequality and the Expansion of Income Distribution in China——An Em pirical Study Based on Provincial Education Gin i Coefficien t

    W EN Jiao-xiu1,WANG Yan-jun2
    (1.Centre of Public Policy,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Station fo r the Post-Docto rs of Theoretical Economics,FuDan University;Schoo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s,ShangHai LiXin College Of Accounting;ShangHai 200433,China)

    Using education Gini coefficient as the index to portray education inequality,choosing the fixed effect and variable intercep t model,this text studies the dynamic relation between education inequality and the expansion of income distribution in china w ith relevant p rovincial panel data.It show s,the relation between education inequality and the expansion of income distribution in Our country is p rominent positive,w hen the education inequality rises by a percentage point,the disparity of income distribution will be expanded by 0.412~0.618percentage points,and,as time goeson,the impacton income distribution disparity of the education inequality is greater and greater;This text also finds the disparity of income distribution in our country has not narrowed but expanded constantly instead w ith the education years lengthening.

    inequality in education;disparity of income distribution;education Gini Coefficient

    F047/G52

    A

    1672-0539(2011)01-005-06

    2010-11-19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調整國民收入分配和財政支出結構研究》(08GZD047);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教育機會分配公平性的配套改革問題研究》(10CJY009);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縮小我國收入差距的教育公共政策選擇》(2009EJB005);上海財經(jīng)大學“211”三期課題《長三角區(qū)域農(nóng)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框架及運作機制》(2009330063)

    溫嬌秀(1980-),女,江西永豐人,上海財經(jīng)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講師,經(jīng)濟學博士,研究方向為收入分配理論、財政理論與政策;王延軍(1972-),男,山東濱州人,復旦大學理論經(jīng)濟學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后,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國貿(mào)經(jīng)濟系講師,研究方向:宏觀經(jīng)濟理論與政策。

    許瑤麗

    猜你喜歡
    基尼系數(shù)年限差距
    影響種公牛使用年限的幾個因素與解決辦法
    難分高下,差距越來越小 2017年電影總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預告榜
    不同產(chǎn)地、生長年限銀杏葉總多酚含量比較
    中成藥(2017年6期)2017-06-13 07:30:35
    基尼系數(shù)
    新視角下理論基尼系數(shù)的推導及內涵
    全國總體基尼系數(shù)的地區(qū)特征研究
    體外發(fā)酵法評定不同茬次和生長年限苜蓿的營養(yǎng)價值
    縮小急救城鄉(xiāng)差距應入“法”
    幻想和現(xiàn)實差距太大了
    這就是差距
    探索地理(2013年9期)2013-11-25 05:38:00
    西吉县| 虞城县| 衡阳市| 中江县| 湘潭市| 徐水县| 中西区| 阜新市| 城口县| 正镶白旗| 达日县| 余江县| 宜都市| 湘西| 白银市| 双辽市| 峨山| 新乡市| 大足县| 新宾| 凤冈县| 葫芦岛市| 平凉市| 吴忠市| 阿合奇县| 达尔| 竹溪县| 当阳市| 奈曼旗| 南充市| 米林县| 博爱县| 长子县| 竹北市| 岑溪市| 府谷县| 汽车| 南漳县| 印江| 北京市| 瑞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