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海
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練若干問題研究
李廣海
對早期專項化訓練理論納入乒乓球早期專項訓練中的一些理論與實際問題進行實證分析和理論研究,提出乒乓球早期專項訓練中存在的理論與實際問題需要用“多元化、共進化、單性化、適宜化”方法來解決的論點,并對實現(xiàn)這一論點的可能性和途徑進行探討。為乒乓球后備人才培養(yǎng)的科學化提供理論和實踐的指導依據(jù)。
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練;共進化;彈性化;適宜化
20世紀50年代以來,許多運動項目成績達到世界最好水平的年齡提前了[1-2]。這種變化意味著競技體育開始訓練時間的提前,研究各項目帶有共性的運動員“選材”及其少兒早期訓練等一般性理論的成為運動訓練學關注要點之一[2-5]。20世紀60年代以后,這種理論對各個項目的運動訓練都具有普遍性或一般性的指導意義。但是,這些理論并不等于它可以替代某一運動項目的具體訓練?;谶@樣的思考,將運動訓練學的早期專項訓練理論和方法應用到乒乓球領域,作為乒乓球后備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早已成為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但這些研究至今尚處在兩分論的格局上,使人們對乒乓球早期專項訓練產(chǎn)生了一些疑惑,并在訓練原則、方法、手段上出現(xiàn)了一些誤區(qū),影響到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效果和成才率的提高。
本研究試圖通過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練的若干問題研究,彌補和完善乒乓球后備人才培養(yǎng)的理論與實踐的不足,為我國乒乓球奧運戰(zhàn)略人才的培養(yǎng)提供理論與實證性依據(jù)。
我國有許多學者曾對早期專項化訓練的定義進行過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學者有徐本力、茅鵬等。徐本力認為,“早期專項化訓練是指:啟蒙訓練的后期,在尚未最后確定專項時所專門組織的較為正規(guī)的早期全面訓練[2]?!泵i認為,“早期專項化就是運動能力在全部‘可生長發(fā)展期’中的開始,其中的運動能力固然同先天遺傳有關,但同時也取決于對‘可生長期’的利用是否充分[6]?!?/p>
筆者認為,早期專項化訓練的概念可以定義為:早期培養(yǎng)適合幼兒身心發(fā)育和運動敏感期特點的某種運動專項需要的基礎能力訓練。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雖然早期專項化訓練理論對乒乓球訓練有著相當?shù)挠绊懞椭笇б饬x,但這種指導意義不等于可以替代某一項目的具體訓練,其影響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其概念可以理解為,依據(jù)乒乓球自身的特點(對技術(shù)、心理素質(zhì)要求高于對體能項目的要求)、專項基礎能力發(fā)展的需要以及幼兒對乒乓球訓練的可接受水平和限度,從早對幼兒進行具有戰(zhàn)略性意義的專項技能訓練,由此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為將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這一定義首先強調(diào)乒乓球訓練的早期專項訓化核心是技能訓練;其次強調(diào)訓練的基礎性、適宜性(可接受性)、戰(zhàn)略性。可以說為運動員日后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是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練的本質(zhì)。
乒乓球早期訓練在取得令人欣喜的訓練效益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一些不盡人意的現(xiàn)象。不少學者對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練產(chǎn)生了一些疑惑,甚至認為是錯誤的。例如,丁玲玲認為:“早期專業(yè)化訓練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不利于擴大選材面和科學選材;不利于文化素質(zhì)的提高;不利于乒乓球運動的普及與提高?!盵7]另一方面,早期專項化訓練的支持者也很多,陶于認為:“由于從事早期訓練的運動員年齡較小,具有很強的技術(shù)模仿能力,建立在運動員不同身體運動能力不同時期發(fā)展的‘敏感期’上,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盵8]
這類研究者主要認為:(1)近20年來世界乒乓球出成績年齡提前了,客觀上需要適應這一種趨勢,而適應這一趨勢的最適宜途徑是,根據(jù)乒乓球出成績的年限規(guī)律著手相應的訓練;(2)單純?yōu)榱诉m應這一趨勢而采取拔苗助長的方法,則會影響運動員今后的可持續(xù)發(fā)展;(3)通過有利于促進幼兒身體、技術(shù)、智力、心理的和諧發(fā)展的基礎性訓練,為實現(xiàn)運動員今后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服務。
本研究提出尋求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練指導思想的多元化與共進化,就是主張矛盾和對立的雙方用不同的視角和令人信服的理論與實踐的實證來不斷更新和完善自我的認識,并通過這些能使大家都能認同的實證論點來重新構(gòu)筑人們新的共識。這種新的共識必將會大大地推進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練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的解決,從而促進人們對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練的認識得到共同進步。這一點對乒乓球界形成一種新的思維觀和指導實踐的理論思想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練一個最為敏感的問題就是早期開始訓練的時間,即為什么要早,早到什么程度最為適意。目前較為普遍觀點是,早期訓練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適應現(xiàn)代乒乓球出現(xiàn)最好成績的年齡規(guī)律。全國體育院校通用教材提供的資料[9]顯示,當今達到世界冠軍水平的運動員年齡特征為:17~20歲的運動員占所有統(tǒng)計人數(shù)68.75%,達到這一水平所需要的訓練年限為11~13年,開始訓練的年齡為6~7歲;14~16歲的占12%,達到這一水平所需要的訓練年限為11~12年,開始訓練的年齡為3~4歲。
從這個統(tǒng)計結(jié)果中可以看到,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練表現(xiàn)這樣一個特點,即開始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練的年齡為3~7歲,達到世界水平均需要經(jīng)過11~13年的努力。這表明開始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練的年齡具有明顯的彈性化特征。這一事實告訴我們,人體生成發(fā)育過程中存在著“大器晚成”的規(guī)律。另一方面,也不能否定再提前一些開始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練的年齡是不妥的。目前這一現(xiàn)象雖不具有普遍性,但關鍵的問題在于我們?nèi)绾握归_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練。筆者認為,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練導向的彈性化,特別是從3~4歲開始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練的做法,應當成為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練的導向之一。
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練的關鍵問題是訓練什么及其目標如何確定。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練的“成人化”,是導致“拔苗助長”、“曇花一現(xiàn)”等有損后備人才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出現(xiàn)的關鍵。例如,董國珍認為:“過早地進行專項化訓練,使負荷強度上得過早,過猛、過大,會影響兒童少年的正常發(fā)育,損害身體健康。過早專項化還使基礎打的不牢,特別是身體全面訓練水平低,滿足不了未來攀登高峰的需求。”[10]安英認為:“業(yè)余體校訓練的少兒年齡越來越?。贿^早地讓少年兒童承受大運動量訓練,參加爭奪各種比賽的名次,并把這種名次作為衡量兒童是否優(yōu)秀、是否有發(fā)展前途的主要標尺;甚至在少年時期就憑名次進行淘汰篩選,這無疑是不全面、不公平的做法。——造成了循環(huán)訓練時間長、見效慢、無效勞動多、事倍功半的現(xiàn)象?!盵11]
從本質(zhì)上說,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練的性質(zhì)屬于基礎訓練?;蛘哒f,是以培養(yǎng)孩子們的乒乓球基礎能力為核心的訓練。這一道理雖然許多教練員都明白,但對基礎訓練的核心究竟任何把握,究竟培養(yǎng)哪些基礎能力、如何確定其發(fā)展目標等則并不那么清楚。
實踐中我們常??梢钥吹竭@樣兩種現(xiàn)象:(1)基礎訓練“成人化”、“職業(yè)化”或“半職業(yè)化”,“狹隘專項化”(單一性的乒乓球技術(shù)能力訓練),從而失去了基礎訓練本來目的。(2)片面理解乒乓球基礎能力的訓練,即把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練當作一般性全面發(fā)展身體素質(zhì)的訓練,乒乓球?qū)m椉夹g(shù)的訓練比例過小,尤其幼兒身心能力(運動敏感期)允許范圍內(nèi)的乒乓球多項技術(shù)訓練的比重過小,從而失去了早期乒乓球?qū)m椈柧毜囊饬x,其結(jié)果是“事倍功半”。這兩種問題的根源在于訓練目標確定的不適宜。因此,依據(jù)幼兒身心發(fā)育和運動敏感期特點確定適宜的目標,有利于未來可持續(xù)發(fā)展訓練目標的。這個目標的應當是通過始終貫穿乒乓球基本技術(shù)、身體協(xié)調(diào)能力、反應能力、節(jié)奏能力等為主的訓練內(nèi)容來實現(xiàn)的。
(1)通過對早期專項化訓練理論與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練之間相互關系的研究,認為在早期專項化訓練是當代競技體育發(fā)展規(guī)律的體現(xiàn),一般性理論對某一專項訓練的導向和指導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即作為一般性訓練理論是不能替代乒乓球的具體實踐的。(2)對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練研究所形成的“兩分論”進行分析,提出用多元化的思維方式與理念,通過“共進化”的方法來解決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的一些誤區(qū)和問題是必要的。(3)針對當代世界乒乓球出成績的年齡特征,提出開始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練年齡的彈性化,即開始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練年齡可確定為3~7歲。同時就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練目標與方法的選擇提出適宜化的論點,即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練目標與方法的選擇應當是幼兒的身心所能夠接受的,也是有利于孩子未來可持續(xù)發(fā)展。本文的這些論點一定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但筆者希望本文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由此使更多的學者、專家、乒乓球教練等關心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練的研究與我國乒乓球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
另外,筆者以為,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練的層次構(gòu)造與基礎能力培養(yǎng)目標的研究、幼兒的基礎能力與未來實戰(zhàn)性綜合能力的銜接訓練內(nèi)容與方法的研究、國外(德國,瑞典,韓國,日本)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練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其發(fā)展趨勢的把握和研究、幼兒在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練過程中生理與心理特征的定量性分析與研究以及目前運動訓練體制與乒乓球早期專項化訓練相互關系的研究等,都與我國乒乓球奧運發(fā)展有著密切關系,這些將是我們繼續(xù)關注和研究的課題。
[1]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訓練學學會.運動訓練學[M]北京: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出版社,1983.122.
[2]徐本力.運動訓練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0.484.
[3]哈雷.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5.
[4]馬特維也夫.運動訓練學基礎[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7.
[5]馬丁.訓練學基礎[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7.
[6]茅鵬.一元訓練理論[J].體育與科學,2003,24(4):6-7.
[7]丁玲玲.乒乓球運動員過早專業(yè)化訓練弊端的調(diào)查與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0(6):26-29.
[8]陶于.我國運動訓練亟待重新認識的早期訓練理論問題——早期專項化與早期專門化訓練問題探析[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6,21(3):6-9.
[9]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332.
[10]董國珍.學校體育運動訓練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7.
[11]安瑛.關于少年乒乓球運動員早期專業(yè)化訓練的探討[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1994,9(4):63-65.
Some Problems of Early Special Training in Table Tennis
LI Guanghai
(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Tianjin 300381,China)
In this paper,som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roblems of early special training theories introduced into table tennis were analyzed.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roblems in early special training need to be solved through multielement,whole development,individual and adaptive methods.And the probability and approach to realizing these methods were discussed.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directions for talent athletes of table tennis.
table tennis;early special training;whole development;elasticity;adaptiveness
G 846
A
1005-0000(2010)01-0091-02
2009-11-25;
2009-12-29;錄用日期:2010-01-01
李廣海(1955-),男,天津市人,天津體育學院副教授。
天津體育學院,天津300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