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雁冰 (周口師范學院美術系,河南 周口 466001)
屋頂綠化
——建設生態(tài)城市的新空間
李雁冰
(周口師范學院美術系,河南 周口 466001)
以福州為例,分析了屋頂綠化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影響屋頂綠化發(fā)展的因素,提出了在城市中發(fā)展屋頂綠化的必要性,為建設生態(tài)城市提供借鑒。
風景園林;屋頂綠化;生態(tài)城市
《老子中經》說:“太和者,天地之魄也,自然之君也”?!疤汀笔呛虾?,和諧的最佳狀態(tài)[1]。生態(tài)城市簡單地說是自然、城市和人形成互惠共生的有機整體結構,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是它的發(fā)展目標和價值取向,即達到“太和”。
近年來,隨著城市中高樓大廈的出現(xiàn),城市人均綠化面積日益減少,現(xiàn)有的綠色空間遠遠不能滿足城市良好的生態(tài)需求,熱島效應明顯增強,“綠蔭滿城,暑不張蓋”已成為城市人民的美好回憶。研究表明,炎熱夏季城市空氣質量急劇下降,主要是因為整個城市缺乏綠地覆蓋,當城市具有足夠的綠色空間且能合理地分布形成系統(tǒng)時,城市環(huán)境才能更加舒適[2,3],于是人們便把目光投向大片裸露的屋頂。
建筑室外綠化是建筑景觀和環(huán)境非常重要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城市綠化的有機組成部分[4]。屋頂綠化是指在建筑物頂上種植喬木、灌木、花卉、草坪、蔬菜和水生植物,與地面綠化最大的差異在于種植的土壤不與自然土壤相連,是一種不占用地面土地的綠化形式[6]。歐洲國家,尤其在德國、法國相當流行,北美及澳大利亞、挪威、新西蘭等也很熱衷[7]。亞洲地區(qū),作為世界最佳人居環(huán)境之一的新加坡,把高樓大廈變成“空中花園”是其住宅景觀中最常見的設計手法[8]。中國起步較晚,僅在一些發(fā)達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等初見成效。福州是一座具有2 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經濟迅猛發(fā)展,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寸土寸金的榕城,地面綠化已趨于飽和,福州市規(guī)劃2010年城市綠地率為3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9.93 m2,僅僅靠擴大城市用地來增加綠地已相當困難[5],屋頂綠化便顯得更加重要。
1.1 緩解熱島效應
每年夏季,福州市區(qū)中午氣溫高達36 ℃以上,且持續(xù)時間長,熱島效應明顯,嚴重影響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也必將阻礙社會經濟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持續(xù)、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綠化覆蓋率越高熱島效應越低。當一個區(qū)域綠化覆蓋率達到30%時,熱島強度開始出現(xiàn)較明顯的減弱;綠化覆蓋率大于50%,熱島的緩解現(xiàn)象極其明顯[9]。對于人口密集、地面綠化有限的福州市,屋頂綠化具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僅“十五”期間,福州新建住宅屋面面積大約360萬 m2,其中40%用于綠化,增加屋面綠化面積約144萬 m2[5]。擴大屋頂綠化面積是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有效途徑之一。
1.2 調節(jié)雨洪
綠地有推遲雨水流失和蓄水的功能。一般來說,普通屋頂約有80%的雨水流入下水道[10]。福州的地理位置決定了福州雨季長、雨量多的特殊氣候特點,給下水管道形成巨大壓力。綠化過的屋頂約有50%的雨水滯留在屋頂上、貯藏在植物的根部和栽培介質中,日后逐漸蒸發(fā),緩解下水管的壓力。同時在節(jié)約水資源、凈化水質、調節(jié)空氣濕度、改善小氣候環(huán)境等方面也有明顯作用。
1.3 經濟效益
風水的本質是人與環(huán)境的和諧,目前在購房者中很多用戶不同程度的考慮建筑風水因素,看風水購房的至少占30%。風水決定了環(huán)境,環(huán)境也影響了人的心理。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丑陋和不和諧的現(xiàn)象都會讓人產生緊張感,并對人產生不可控制的沮喪影響。屋頂綠化作為一個有價值的宜人場所,是房地產建筑風水全程策劃的內容之一,能夠使其所在的建筑物增值,銷售價至少上漲5%~10%,并且銷售進度大大提高。福州市區(qū)建筑擁擠,提供開敞空間對城市發(fā)展顯得更加重要。在土地價格昂貴的地段,可以使用屋頂花園來滿足這個要求[11]。
1.4 開辟戶外活動新空間
任何優(yōu)秀的景觀在規(guī)劃設計時,都應充分考慮人的需求,滿足人的景觀、休閑娛樂、放松、陶冶情操的需求。高度的、與自然隔絕的城市化生活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壓力,對于這樣的城市人來說,一個逃避周圍噪聲和繁忙景象的緩沖空間——屋頂花園,尤其是高于地面的屋頂花園像叢林中一個靜謐和諧的島嶼,保持與自然的緊密聯(lián)系,給人以置身鄉(xiāng)村或市郊的感覺,使身心壓力得到釋放。同時為鄰里間提供一個舒適寬松的交流環(huán)境,拉近距離,彌補彼此間的冷漠。廈門東方時代廣場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為促進高層住宅鄰里間交往,設計了一個300多 m2的“空中花園”。
2.1 缺乏統(tǒng)一的管理
一些小區(qū)沒有物業(yè)進駐,管理不規(guī)范,使樓頂空間在利用上出現(xiàn)了混亂。公用天臺,不是變成了頂樓住戶的私家“地盤”,就是演變成“圈地運動”,住戶們各自為戰(zhàn),你搭屋、我建棚,你種菜、我養(yǎng)花,更有甚者把天臺當起了雜物間。一番爭奪后,天臺上幾乎沒有能“開發(fā)”的空間。一些頂層住戶借口隔熱層年久失修而無法承受人的活動,干脆給頂樓的鐵門加鎖。這些不但會導致鄰里間關系的惡化,同時還給屋頂綠化的開展造成了障礙。
2.2 思想觀念不統(tǒng)一
一些頂層住戶,為了降低樓板溫度希望在頂樓進行統(tǒng)一綠化。他們認為,這樣做既美化環(huán)境,又能起到降溫的效果,可謂一舉兩得。但也有一些住戶提出,在頂層種草養(yǎng)花,日久天長,花木的根系很可能傷及樓體的建筑安全,受傷害的還是自己;同時,福州等城市臺風多發(fā),天臺上種植的一些小喬木很可能被臺風吹到樓下,有可能傷人。若改種低矮植物,又會產生大量的蚊蟲??傊棺h聲不斷。觀念的差異是阻礙實現(xiàn)大面積屋頂綠化的又一因素。
2.3 應用基礎薄弱
屋頂綠化在一些發(fā)達城市很流行,但福州仍處于起步階段,可供開展綠化的屋頂很有限。福州屋頂綠化主要有舊城改造和新城綠化2種類型。舊城區(qū)占很大的面積且舊房改造困難重重,舊房頂長期裸露風吹日曬,受損嚴重,在上面建屋頂花園,不但受到建筑物承載負荷的影響,同時還受到開發(fā)商的干預,他們會認為這是勞民傷財?shù)墓こ?,建造難日后養(yǎng)護更難。新城綠化由于制度不完善,有些屋頂為追求風格和造型新穎別致,而沒有辦法在其屋頂上開展綠化??傊?,屋頂綠化的實施,需要從基礎上提供條件,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資助。
2.4 植物種類單調
由于福州特殊的氣候條件,屋頂上目前主要采用一些根系淺、抗性強、管理粗放的植物,并把重點放在成活率上,無暇顧景觀效果。有綠化小區(qū)中的屋頂多為規(guī)則整齊的幾何形,且重復出現(xiàn),由于植物品種單一,使屋頂綠化統(tǒng)一中缺乏變化,單調沒有韻律。目前福州常用的植物主要有三角梅(Bougainvilleaspectabilis)、月見草(Oenotheraerythrosep)、吊竹梅(Zebrinapendula)、沿階草(Ophiopogonjaponicus)、馬櫻丹(Lantanacamara)、黃金葉(Durantarepens)、紫藤(Wisteriasinensis)、蔦蘿(Quamoclitpennata)、云南黃素馨(Jasminummesnyi)、爬山虎(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垂盆草(Sedumsarmentosum)等。同時管理粗放,景觀要素單一,效果較差。
屋頂綠化作為一種不占用地面土地的綠化形式,是建設生態(tài)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價值不僅在于具有良好的生態(tài)、經濟效益,同時還具有一定的社會效益。如果能很好地加以利用和推廣,形成城市的空中綠化系統(tǒng),對城市環(huán)境的改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為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現(xiàn)代生態(tài)城市,還需要從多方面努力。
首先,制定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在屋頂管理上,充分考慮居民不同層次的領域意識,明確居民的行為規(guī)范,避免私自“圈地”。根據(jù)地方特點,積極完善和制定相關規(guī)章制度,明確屋頂綠化的必要性和義務性,尤其要明確建筑業(yè)的建筑標準和類型,為今后屋頂綠化的開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其次,轉變居民屋頂綠化意識。政府首先做一些高質量的屋頂綠化示范工程,通過宣傳教育,組織參觀學習、現(xiàn)場體驗等方式,讓居民真切看到屋頂綠化帶來的好處,消除以往固有觀念,從心理上首先接受屋頂綠化對改善人居環(huán)境的積極影響。
第三,在植物選擇上,應加強科學試驗,選用一些樹形好、觀賞價值高的鄉(xiāng)土觀賞植物作為基調樹種,遵循植物配置原則,做到鄉(xiāng)土樹種與精品樹種相結合,草、灌、藤合理搭配,高低錯落有致,四季長青,四季有花。同時要注重屋頂景觀要素的搭配,有選擇的采用一些其他材料,如山石、廊架、亭臺等,爭取在屋頂上實現(xiàn)大自然景觀的完美濃縮。
第四,舊城改造要慎重,綜合考慮原有的建筑和實際情況,做到安全第一,并要注意保留和利用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筑和街道,不要盲目改造。進一步開展屋頂綠化的科學研究,提出先進的技術,以便解決舊城改造中的技術要求,為屋頂綠化提供很大的發(fā)展空間。
[1]何 昉,葉 楓,寧旨文,等.交融與對話-第六屆中國(廈門)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園博園公共園林規(guī)劃設計[J].風景園林,2007,(4):29~35.
[2]Lindsey G. Use of urban greenways:Insights from Indianapolis [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9,45:145~147.
[3]Gómez F,Gil L,Jabaloyes J.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thermal comfort in the city:relationship with the green areas,Interaction with the urban microclimate [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04,39:1077~1086.
[4]韓繼紅.上海生態(tài)建筑示范工程——生態(tài)辦公示范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5.10.
[5]鄭學軍.園林城市呼喚屋面綠化——對福州市住宅建筑屋面綠化的探討[J].福建建筑, 2001,75(S):93~94.
[6]劉宗群,黎 明.綠色住宅綠化環(huán)境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7.8.
[7]Wong N H,Tay S F,Wong R,etal. Life cycle cost analysis of rooftop gardens in Singapore[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03,38:499~509.
[8]韓瑞光.人性化的新加坡居住及環(huán)境景觀規(guī)劃[J].中國園林,2007,(10):43~46.
[9]趙志剛.西北地區(qū)城市屋頂花園建設的初步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06.
[10]郝洪章,黃人龍,呂立祥.城市立體綠化[M].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1992.33~40.
[11]Theodore Osmundson(林韻然,鄭筱津譯).屋頂花園歷史·設計·建造[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6.26~33.
2010-05-25
李雁冰(1981-),女,河南濟源人,農學碩士,講師,主要從事園林景觀設計及環(huán)境藝術方面的教學與研究.
10.3969/j.issn.1673-1409(S).2010.03.011
TU985.12+5
A
1673-1409(2010)03-S029-03